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434|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五绝三首  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7 1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轻轻一把伞,脉脉两情牵。
  双手高高举,同心画个圆。



  一伞-空间,二人同世界。
  悠悠雨巷中,情意双澎湃。



  撑起手中伞,深情画个圆。
  两人小世界,风雨共擎天。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雪野梅影 于 2012-6-9 22:45 编辑 ]
2#
发表于 2012-6-7 19:03 | 只看该作者
很小巧可爱的三首,喜欢!

第二首没押韵当酌,问好梅影!
3#
发表于 2012-6-7 19:12 | 只看该作者
轻轻一把伞,脉脉两情牵。双手高高举,同心画个圆。

撑起手中伞,深情画个圆。两人小世界,风雨共擎天。:victory:
4#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19: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原乡人 于 2012-6-7 19:03 发表
很小巧可爱的三首,喜欢!

第二首没押韵当酌,问好梅影!
谢谢姐姐,不习惯这仄声韵,老想混淆
5#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19: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胡喜成 于 2012-6-7 19:12 发表
轻轻一把伞,脉脉两情牵。双手高高举,同心画个圆。

撑起手中伞,深情画个圆。两人小世界,风雨共擎天。:victory:
谢谢胡老师赏读
6#
发表于 2012-6-7 20:02 | 只看该作者
伞下天地二人知,步里相依心上痴
7#
发表于 2012-6-7 20:10 | 只看该作者
那么温馨和谐、那么轻灵动人,小伞撑出风雨情!梅影老师通过一把小伞把二人世界的内心感受写活了!学习!问好!
8#
发表于 2012-6-7 20:25 | 只看该作者
雨巷的风韵来了!好美好美的!!喜欢!
9#
发表于 2012-6-7 21:51 | 只看该作者
一、三亲切可爱其二仄韵去声十卦,但首句欠妥,按仄韵,首句如仄仄平平仄者当为有韵 句式,故,地字落韵。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23: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羽v公 于 2012-6-7 21:51 发表
一、三亲切可爱其二仄韵去声十卦,但首句欠妥,按仄韵,首句如仄仄平平仄者当为有韵 句式,故,地字落韵。
谢谢羽公老师细评,关于首句刚才查过资料,仄韵里,首句不压韵者,首句句尾应该是可平可仄的吧?也是因为太喜欢前两句:一伞小天地 二人大世界 :handshake 还是先改了把 想知道李白这首是什么体?


玉階怨: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韈。
  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


[ 本帖最后由 雪野梅影 于 2012-6-8 08:06 编辑 ]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23:51 | 只看该作者
先一并谢过赏读评帖的朋友
12#
发表于 2012-6-8 03:15 | 只看该作者
李白这首是古风。仄韵的仄仄平平仄就是平韵的平平仄仄平,韵脚字总不可能是可平可仄,仄韵的这种句式最后一个字只能是仄
13#
发表于 2012-6-8 03:20 | 只看该作者
双手高高举,同心画个圆。
两人小世界,风雨共擎天。:victory:
尤喜此二转结!深赞!:victory: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6-8 08: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羽v公 于 2012-6-8 03:15 发表
李白这首是古风。仄韵的仄仄平平仄就是平韵的平平仄仄平,韵脚字总不可能是可平可仄,仄韵的这种句式最后一个字只能是仄
谢谢羽公老师,开始是因为习惯了平韵,后来在羽公老师,原乡老师和明空老师的指点下查阅了大量的仄声韵句式资料,已经知道自己理亏,但还是想知道的更多,才留下上面的帖子,现转来一篇有关仄声韵及其句式的资料供和梅影一样渴望多了解诗词的朋友来探讨。


仄声韵的律绝浅论
白果

仄声韵诗,古诗里常见。我们的祖先从西周、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乃至隋唐数千年来从来没有停止应用仄声韵进行民歌和诗歌的创作,并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艺术成就。诗歌里深美闳约、隽永浑雅,或刚健恢宏、风格遒劲的仄韵诗句,堪称是诗歌的千古绝唱,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精神财富。千百年来,人民大众非常喜爱欣赏、咏唱这些仄韵民歌和诗歌并把它作为“诗教”的主要内容。诗词界也一直给予很高的评价和地位。在《诗经》里就有许许多多的优美的仄韵诗或诗句如:《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小雅.节南山》“驾彼四牡,四牡项领。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等等。众所周知的两汉乐府的代表作《古诗十九首》,其中竟有十一首是押仄声韵。由于表现的形象鲜明、语言洗练,手法委婉含蓄,体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而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明诗》)。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曹操的《黾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曹植的《七步诗.煮豆》和刘桢、陈琳等“建安七子”刚健遒劲、隽永深沉的仄韵诗,也体现了“梗慨而多气”(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的“建安风骨”。
而唐代前贤为我们所留下的仄声韵古诗名篇,更可以说是举不胜举。如杜甫的《望岳》、《梦李白.二首》;孟郊的《列女操》;李绅的《悯农》;柳宗元的《渔翁》等等。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杜甫的《衰江头》,高适的《燕歌行》为有仄声韵律的七言古风。在近体诗中,仄韵绝句,尤其是五言绝句名诗也不少,李白、王维、崔颢、贾岛等都有名诗存世,最脍炙人口的当数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和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虽然这两首诗都还不十分规范(失粘),但这已不妨碍它们成为千古名诗.存世的仄韵五言律诗和合律的应属较少,请看柳宗元的仄(古入声)韵五律《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是为其中的皎皎者,只是在颈联中平仄失对: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而规范合律的仄韵七言律诗,存世的几乎没有。大家知道,随着传统平声韵近体律、绝诗的句型(即平仄格式,下同)的逐步形成,这种句型是锁定平声押韵的应用框架格式。从此,渐渐的人们就越来越少涉笔仄韵律绝,更不要说创作出可以和前贤相媲美的名篇了。可以一点不夸张地说,时讫今日,仄声韵律绝已到了濒临绝迹的地步。总结起来,人们极少涉笔仄韵律绝的原因所在,简单地可以归纳为三句话:叫做不敢作、不能作和不想作。
一、近体平韵律绝的句型,既成了历代诗词家奉行的并视为正统的金科玉律,初学者必然战战竞竞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当然,也有人试写一些五七言仄韵律绝。但写出来也怕会被人视为另类没人欣赏,甚至自已也觉得写的是不那么正规的诗。久而久之,近体的仄声韵诗几乎消声匿迹,更少人会去学习、借鉴前人的仄韵名著来着力进行仄韵律绝的创作研究和探索了。 二、写仄声韵的律绝诗,前人并没有定出和押平声韵一样的四种句型可以依照。没有了一定之规,格律紊乱、失对失粘随意的情况就难免发生,写的人会觉得很不顺畅。结果弄得不古不今,显得不伧不类。
三、长期的平韵律绝创作所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影响,加上仄声韵字语调较为短促铿锵,朗读起来节奏性很好但确实没有平韵字柔美悠扬。而且写仄韵律绝较难,创作出好的仄韵律绝尤其难。人们因此便会产生误解,认为仄声韵不利于诗情画意的抒发和委婉细腻感情的表达而不想去写,更不用说愿花大精力去打造精品了。 但作为近体诗的仄韵律绝从诗的表现力方面来说,它比仄韵古诗更先进,更具有节奏、回环等声乐美的优势,也更具有感染力。
《21世纪初期中华诗词发展纲要》(以下简称《发展纲要》)发表后,中华诗词的“声韵改革”呼声日高,多数人主张“今声今韵”和“平水韵”并行。这是合乎时代要求的。原来在“平水韵”中,属“仄、入”声的字,是不能在律诗、绝诗中押韵的,而现在在“今声”中读为“平”声的,就可以用来押韵。这对于长期使用“平水韵”的人而言,实际上,已经是一种“变韵”。 2004年《中华诗词》第五期在《中华新韵(十四韵)》一文“关于诗韵改革几个问题的解释”中,针对不依平水韵写的算不算旧体诗(即近体诗)时说:“旧体诗的标志并不仅仅是韵,而是体式,风格、神韵等诸多方面。韵仅仅是其中一个形式因素,而且不是决定因素。”这里就韵在传统律绝中的实际地位和作用,作了较为明确的说明,本人也深表赞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又说:“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诗和词的境界一样,是指情与景交融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或境地,都以能否营造意境为形象化是否成功的标尺。要营造艺术意境,必须做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对于诗词的创作,他们所强调的都是境界(或曰意境)的营造为诗词创作的生命。至于是押平声或仄声韵,应该说都不是主要的问题。
说到声韵的创新,我们的前人早已摒弃“律、绝”单一平声押韵的规则,采用平、仄双声押韵,创造出了节奏鲜明、既有震撼动感又有优美韵味的词和曲。从词和曲的产生和发展史来看,可以说它们是顺应时代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实质是对传统律诗在语言结构和声韵方面的两次重大革命。“诗至于唐而格备,至于绝(句)而体穷”(胡应麟《诗薮》)。词和曲不仅彻底打破了律诗语言体式结构的框架,也是对律诗用韵单一的一种解放,是我们先人“穷则思变”的一种尝试和创造,体现了一种思想的飞跃和进步。后人所谓“诗庄词媚曲俗”,固然是对风格类型的一种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也是独崇诗为正宗、庄严、不可侵犯和一代不如一代的一种说法,个人认为这是一种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的偏颇之见。词和曲自有它们各自的灵活且完美的艺术特点和重要的文化历史地位。当然,诗与词曲不同。诗是作为欣赏和吟哦用的,而词与曲原先则是作为歌乐和演唱用的。可以说词和曲是合乐的诗,“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更富于抒情性。 但它们是同属歌赋类,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而我这里所要强调注意的是,先人的创新思想和智慧。当然,大家都非常清楚,我们的先人经过千百年来的锤炼和总结,为我们制定了 完美的用平声押韵的近体律绝格律,平声韵以其韵义涵容广阔,音调优美悠扬和易与内容和谐融合等优势,居近体律绝韵律的主导地位千余年,并留下宝贵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是历史的选择,是无可置疑的。但也不能不考虑到,平仄格式所形成根深蒂固的传统习惯,是长期以来仄韵律、绝不易被人们普遍接受的重要主观因素。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人们对仄韵律、绝存在着一个较普遍的误解:认为使用仄声押韵,语音短促、音调铿锵,不利于诗情画意的抒发和委婉细腻感情的表达。而只能像岳飞的词“满江红”等那样表达出慷慨悲歌、大气磅礴的激越情感。其实,这也是一种偏见。上述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诗歌里的靡丽凄婉、隽永深沉的仄韵诗句,成为了诗人“即无全集,二诗已自不朽”的巅峰之作。还有前人创作的许许多多仄声韵好诗、名诗(无论是古诗或近体诗),都充分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总之,我们应该而且必需在努力学习、研究和继承传统诗词的基础上,在诗词格律的大框架内,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开拓。本文虽抱兴灭继绝之初衷,但所要讨论也仅仅是:如何在充分认识和总结我们前人在仄声韵诗创作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果的基础上,在诗词格律的大框架内,利用丰富的仄声韵的资源,发扬其劲健有力,朗爽明快和节奏性强等韵律特点,象前人那样创作出好的仄韵律绝诗歌来。
以现有的近体仄韵律、绝诗的资料来看,格律紊乱,失对失粘随意的情况极为普遍。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它作为近体诗所具有的规范、和谐和声乐美感。 仄韵律、绝诗原先并没有一个符合传统律、绝基本格律的普遍形式即通用的句型格式存在,写作的人没有一定之规可依,失对失粘等格律紊乱的普遍现象就在所难免。这也是仄韵律、绝在创作方面实际存在的困难和障碍。
居于以上认识,本人尝试用新的格式方法写了一些仄声韵七言律绝诗,它完全符合传统平韵律、绝严谨的字数、押韵位置、对仗(律诗)、平仄粘对等基本格律要求。在格调上大胆采用与传统律绝平仄相反的形式,却保留了传统律诗平仄交替、抑扬顿挫声学的大体。试以我2002年首次发表、并被当时的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主编杨金亭先生称为“为七言律诗,创造了一个仄声韵的新格”的仄韵七律《丹枫吟》(见2002年中华诗词社创作研究中心编辑出版的《诗词创作》第5期)为例来说明:
一夜金风秋瑟瑟,寒山卓立干云薄。

昂昂挺秀韵斐然,耿耿流丹情炽热。 有叶经霜著露红,无花引蝶惹蜂乐。
依稀桃李闹成蹊,尽染层林凝醉魄。
它的句型(或叫平仄格式,下同)为: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懂得传统七言律诗的人知道,这是七言律诗的一种平平脚句型的平仄相反格式。
再以我写的另一首仄韵七律《荷乡夜吟》为例:

云蒸雨霁时光驻,十里荷塘芳草暮。
翠顶轻摇碧浪传,红装素裹幽人渡。 疏灯竹影启心扉,皓月朗空催韵步。
狗吠鸡啼三两声,痴迷总是钟情故。
它的句型为: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这又是传统七言律诗另一种仄平脚句型的平仄相反格式。仄韵七律的基本句型同样为四种。其他两种句型,采用与传统七律的平仄脚和仄仄脚两种句型平仄相反的方法,即可排列得出。仄韵七律的四种句型既定,五言仄韵律诗的句型也就得出了(减去七律的前两个字)。七、五言仄韵绝句的句型亦为四种,采用与相应传统平韵绝句平仄相反的相同方法均可类推得出。试举我所写的仄(入声)韵七绝《为诗难”》为例
痴迷忘老人评说,苦涩甜酸心自别。
反侧如针得似无,留连弃舍吞犹噎。
它的句型为: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再举我写的另一首仄韵七绝《酒》为例:
难得寻芳须有酒,狂游尽兴杯持手。
才求北岭库区鱼,又问西园河店柳。
它的句型为: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从上述两首仄韵七绝的句型可以看出,它们就是采用了传统七绝其中的两种相对应的句型,按平仄相反排列而形成的格式。考虑到传统律、绝诗句型平仄交替基本规律的完美和科学性,仄声韵律、绝,只要更换其平仄的分配位置而交替的基本规律不变。这样,仄韵律、绝就能符合传统律、绝除用韵以外的其他格律要求,也就保持了传统律、绝诗的和谐节奏与旋律。个人认为不必也难以“创造”另外更好的句型格式。
以上所举我运用仄声韵“新格”进行创作的例子,是一种尝试。由于个人的学识修养和诗词功底有限,没有举出更多和更好的仄韵律绝来提供大家借鉴。但也足以说明了这种仄韵(也可含古入声)律、绝的排列格式,既符合传统律、绝的格律(除用韵以外)的基本要求,又不失为一种简单、稳妥和易为广大诗家接受的方法。作者可以和平韵律、绝一样,通过比兴、夸饰、虚实及情景交融等手法去追求较好的艺术效果,值得我们继续去努力。这里,就仄声韵律绝的创作谈一些个人的肤浅体会和注意点,仅供参考。
依照《佩文诗韵》(平水韵)的分目录来看:其中,
阳平、阴平声各十五个韵; 上声二十九个韵、去声三十个韵、古入声十七个韵。总共一百零六个韵,其中,仄声韵(含古入声,下同)占了七十六个韵。从韵部的数量来看,仄韵占了绝对多数。从《佩文诗韵. 摘录》(摘自清.张玉书等《佩文韵府》)平仄两韵的总字数看,平声韵字约为2600余字左右,仄声韵字约为3900余字。仄声韵字数也大大超过平声韵字数。 但是,从实际应用的效果来看,仄声韵字的数量虽多,实际应用性能却明显觉得弱于平声韵字。个人认为这是因为有部分的仄声韵字涵融度相对狭小,所谓“涵融度”是指韵脚与前面词组结合的融洽度。尤其在一些字数较少的韵部,选择适当的韵脚有一定的困难。如上声的“讲”、“尾”、“吻”和“寝”部,去声的“送”、“宋”、“绛”、“谏”和“陷”部和入声的“物”、“合”等韵部。因此作者认为在确定题材之后,可以选择与重要意境诗句相关的、涵融度较广和字数较多的宽韵部作韵脚。由于仄声字数和韵部的数量较多,选择面也较宽,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
写仄声韵的律绝,用新韵、旧韵都可以。但不能在同一首诗内混用,这是常识。而且必须注意,同一仄韵部,最好选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做韵脚;相邻的韵部韵母相近、念起来和谐的韵字也可以作为宽韵选用,以增加仄声韵脚的选择面。应尽量避免用古仄(含入)声今平声的字,以便朗读起来才有节奏和谐的音律美。郭沫若在《论节奏》里说:“或者先抑后扬,或者先扬后抑,或者扬抑相间,这表现出来便成了诗的节奏。所以节奏之于诗是它的外形,也是它的生命。”;孙轶青会长在《中华诗词学会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里说:“押韵的目的何在?就在于使诗歌琅琅上口,好听好诵,具有音律美。如果古代韵书认为是同韵的字,今天已经变成了不同韵了,我们还要死板地按照古书的规定写作,岂不费力不讨好,反倒写出不押韵的诗歌!”讲得很好。这里把节奏和押韵对于诗的重要性说得再清楚不过了。这里再举我的一首仄声韵七律《寄诗友》(原发表于2004年《中华诗词》第一期)来说明:
师出同门为学友,期缘一面心仪久。 素蔬淡饭养高风,白发青衫羞病柳。
烽火挥戈志永存,宦途甩袖情唯有。 文澜千顷蕴风流,端楷人生歌不朽。
这首诗押上声“有”韵部,该韵字数不多,但其中有可用的并与题材需要相关的“友、久、柳、朽”等同韵母的字韵。写诗的人知道,写诗需要用诗的语言,需要用一定的“诗句”和“诗字”,这跟表达意境诗情有关。
写仄韵诗也是这样,必须选择适用又与表达主要意境相关的韵字作韵脚。试以梁玉芳女士的仄韵七律《写在沁阳李商隐与中晚唐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无题》(原发表于2004年《中华诗词》第三期)为例:
十月繁花郊野遍,买舟重过江南岸。 一时人物领风骚,九域文华耀寰半。
壮士悲歌变徵音,无题绮语须深看。 西昆尚祖少陵诗,尧舜风淳成浩叹。
作者选择去声“翰”韵部作韵脚,该韵部字数较多,并有跟作者所要表达之主要意境有关和适用的韵字。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所谓“以血书者”,就是作者将激烈的真实情感升华、融汇
到人类崇高情感中,写出能打动千万人心的作品。今人王文英也说过:“与平淡冷漠是绝缘的,唯有炽热与燃烧才能造就诗歌。”写仄声韵诗,无论是豪放的还是婉约的,诗人的真切情感尤为重要。仄声音调或短促或激迫,给人没有延绵迟钝的感觉,表现作者的情真意切则更为逼真和谐。再举梁玉芳仄韵七律《留兰阁抒怀(五首选二)· 我与诗词十五年》(原发表于2003年《中华诗词》第三期)为例:
格调承传风颂雅,山川日月凭挥洒。
缠绵意绪倍伤怀,锦绣文章休问价。 燕石收藏笑大方,余心执着追贤者。
花前月下记前盟,除却诗词人不嫁。
夜静兰斋勤奋笔,幽香阵阵催新意。 长城万里脉连绵,瑰宝千秋光绚丽。
枉顾妆眉染浅深,沉吟面壁怜憔悴。 宏扬教化纪元开,空却双肩非我辈。
梁玉芳写的仄韵七律,诗意婉曲、感情真切、语句清丽,堪称佳作。
另外,作者在构筑仄声韵律绝诗意境时,思路可以有起伏变幻、异峰突起。起承转合的,转要转得开,合要收得回。古人言:文无定法,于诗亦然。总得要流畅、颔接,不能给读者有意境断层和别起炉灶的感觉。要注意使仄声韵脚与前面词组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试举我所写的入声韵七绝《月之梦》为例:
半床诗卷一房月,拥月和诗情不歇。 未已诗思在梦中,醒来疑在月宫阙。
这首诗中通过“诗”和“月”字的重沓复出,带着作者浓浓感情的色彩,已把月之梦的意境既跳跃又流畅地表现出来。
律诗中两联的对仗,是律诗的精华所在。律诗作者要精于对仗,才能写出律诗的精品。仄韵律诗对仗同样需要工稳,并力求参差之美,这对强化仄韵律绝的诗意、深化其主题尤为重要。再举我另一首仄韵七律《诗痴感慨》之一为例:
每逢佳句惊天授,时愧难承先哲后。 千顷文澜万里船,十年心迹百丛岫。
曾思骚客几风流,了悟沧桑多锦绣。 敢信金秋胜似春,管他明日黄花瘦。

这首律诗作者从“惊天授”到“了悟”到“管他”,应该说感慨真切、思路流畅,韵脚能与前面词组及所要表达的意境和谐融合。两联对仗工稳,虚与实、动与静的关系能较妥善的处理。 传统平韵七言律绝句型中,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平韵五言律绝句型中,有“一、三不论,二、四分明。”的说法。从上面应用的仄韵句型可以看出:“不论”不能同时“不论”,“分明”则要“分明”。以避免出现传统律绝所不允许的“孤平”、“孤仄”、“三平调”和“三仄调”等现象。至于传统采用的“拗救”等方法,本人认为在写仄韵律绝时也可考虑应用。总之,以尽量保持音律的审美要求为目的。但上面这些要求和拗救方法,也不必过分拘泥,避免以律害义。
近一年多来,仄声韵七律诗也已开始在中华诗词学会唯一的国家级刊物《中华诗词》上陆续发表。虽然无论是作者或作品在数量上都极其有限,但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欣喜的良好开端。当代诗词界一位导师说得好:“变化是时代之需,变化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所能为力的,要经过很长时间,要由时代来选择”。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参与写作仄韵律绝,并创作出可以和前人相媲美的仄声韵律绝精品来。 文已至此,暂告结束。希望对于仄声韵律、绝诗有创作和品赏兴趣的人能有所帮助,则余愿足矣。不当抑或荒谬之处,敬望不吝赐教。(全文完,感谢阅读!)
白果 第三次修改 於二00五年五月五日

[ 本帖最后由 雪野梅影 于 2012-6-8 08:24 编辑 ]
15#
发表于 2012-6-8 08:22 | 只看该作者
白果 第三次修改 於二000五年五月五日
这个日期有点问题啊,二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4 14:22 , Processed in 0.09639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