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5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关于文言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8 08: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文言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能够自主地、独立地、能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学习。这首先要求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育方式、教学行为。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掌握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就与新课程的教育理念造成矛盾,这种矛盾实质上就是教师新的教育方式与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的矛盾.

   如今,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流行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由此可见,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不但没有兴趣,而且还很畏惧。要解决这个问题,确实需要耐心和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首先,要了解学生怕文言文的根源。

   年代久远,生字词多,词义难辨,句式复杂,大多篇目要求背诵等,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学生对文言文毫无兴趣可言。

   其次,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新课标要求,明确教师该教什么怎么教,学生该学什么怎么学。

   新课标规定:“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读懂浅易文言文,重点掌握120个文言实词和18个文言虚词,掌握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和词类活用、固定格式等。这些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而文本章法内容、精神主题等是更高的要求。

   针对这些内容,教师应该强调诵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更是培养语感的好方法。读的方式要多种多样;范读、领读;齐读,个别朗读;默读、自由读……可读全篇,可读几段、还可读几句、读一句。多种形式的吟诵涵咏,同样为课堂弥漫一层浓浓的古味。对文言文就从陌生到走近,再到融入,从生涩到流畅,再到韵味十足。

   另外,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串讲方式,应将学生放在主要位置。

   新课改要求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式学习。自主学习,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前有规划措施,学习中有监控调节,学习后有检查补救,是一种教师指导下的独立学习。正确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落实明确的任务。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组内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班上讨论,最后师生共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主要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做有意义的事,有成就感的事。

   同时,学习中实行文言文复习“承包”制

   在复习文言文时,我按学习小组要他们分别“承包”课文中的通假字、活用字、特殊句式等,然后从各组中随机抽出一位同学上黑板写出整理的内容,全组同学对本组这位同学概括的内容再补充、修改,直到全组同学满意为止。然后欢迎其他组同学来“挑剌”,每错一项或少写一项扣分。比如:第一组整理通假字,第二组整理活用字……以得分多者为“优胜小组”。这种带有竞赛、游戏性质的复习深受学生欢迎,他们相互“挑剌”,也在相互补充、完善,思维渐趋严密,获得的知识也比较系统,学习了“做学问”、“整理知识”,也培养了小组的合作能力和精神。

   总之,高中文言文的教学,教师应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大胆放手,让学生从填鸭式的教学中解放出来,真正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阎润文 于 2012-7-11 07:55 编辑 ]
2#
发表于 2012-7-9 14:5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文言文学习的几点体会
很有指导意义
学习传统文化必须过好文言文这一关
3#
发表于 2012-7-10 11:22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对学生学习很有帮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5 20:40 , Processed in 0.12645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