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955|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探寻包庄冬枣古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15 08: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探寻包庄冬枣古树      高迎春

    最近,有幸与宁津县林业局枣树专家李秀营等人,对宁津县大曹镇包庄的冬枣古树,进行了探寻与调研。

    据《宁津县志》记载,大曹镇包庄包长华家,生长着一株近四百年的冬枣树,被列为宁津县奇珍异树。包庄,位于宁津县西南方,与德州市德城区赵虎镇接壤,属于宁津最偏远的村庄,也是宁津海拔最高的地方。一路上,大家的话题,自然离不开枣树,离不开冬枣。听林业局枣树专家们谈论枣树,令我耳目一新。中国是地球上枣树唯一的起源地,所以,枣树是我国最古老的果树之一。春秋时期的《诗经》、《尔雅》;汉代的《西京杂记》;北魏的《齐民要术》;元代的《打枣谱》;明代的《本草纲目》、《便民图纂》;清代的《授时通考》,都对枣树进行了记载。根据在山东临朐发现的中新世(1200万年----1400万年)矽藻土中山旺枣叶化石,专家推测我国早在1200万年以前,黄河流域就有了酸枣的分布。再据中国 考古发掘出的碳化枣核测定,枣树早在8000年前,就是原始人类的食物了。最原始的酸枣,比黄豆粒大不了多少,再加之荆刺密布,寻找和采摘起来,十分困难。你找我找他找,原始人就将酸枣叫做“找”了。等到仓颉造字时,他依据枣树多刺的特征,特意用刺字的偏旁,来造“棗”字。为了区分酸枣与大枣,仓颉将酸枣称作“棘”,将大枣称作“棗”,一个横着排列,一个竖着重叠,形象而有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谈到了大枣和酸枣:“棗与棘相类,皆有刺。棗独生,高而少横枝;棘列生,痹而成材。不识二物者,观文可辨”。仓颉造字,依据观察,临摹实物,有理、有据、有趣。近代简化汉字,将棗字减去一半,之下加了两点,多像棘刺叶下藏着两颗枣儿,也颇耐人寻味。

    《诗经》曾云:“园有棘,其实之实”、“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可见,早在远古,枣儿就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枣树就是村落主要的经济树木了。宋代诗人惠洪,见惯梨树枣树绕村景致,所以才顺手拈来佳作一首:“紫梨红枣八九树,竹屋柴门三四家。机杼声迟秋日晚,绕篱寒菊自开花”。枣树木质,细腻坚硬,皮糙心赤。所以,晋代诗人赵整诗曰:“外虽绕棘刺,内实有赤心”。枣树号称“铁树”,十分耐磨,古代人便用他来做车轴、做弓弩、做木匠使用的刨子。白居易在《杏园中枣树》里,有诗言为证:“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被人称作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也曾作诗赞扬枣树:“在实为美果,论材又良木”。枣树叶,状若鼠耳。或许,这也是把它归入鼠李科的缘由吧?枣树开花,不张不扬,黄绿小花,藏于叶下,然而却清香浓烈,是重要的蜜食资源。枣熟时节,树挂红云,玛瑙成串,意趣横生。在田园,下自成蹊;在宅院,枣落人逐,品尝之后,令人念念不忘。

    酸枣,是枣类的祖先,历经千万年自然变异,我国的枣的品种已达800多个。人们将六十天成熟的枣,称作极早熟品种;八十天成熟的枣,称作早熟品种;将九十天成熟的枣,称作中早熟品种;将一百天成熟的枣,称作中熟品种;将一百一十天成熟的枣,称作中晚熟品种;将一百二十天成熟的枣,称作晚熟品种。因为酸枣在大自然中基因不断变异,所以方有了这么丰富多彩的品种。宁津县相衙镇朱道口村,至今生长着两株两千多年的特大酸枣树,堪称全国之最。特别是枣树专家李秀营,在宁津境内原始人类居住的文化遗址中,不但发现了石斧,发现了麋鹿角化石,发现了古陶碎片,还发现了全国唯一的一枚红枣化石,证明德州古黄河沿岸,是原始枣类生长的最核心地带。在枣类中,脆枣是一个很独特的品种。脆枣虽不易晒干贮存,却因为它皮薄脆甜,汁液丰富,肉酥无渣,鲜食爽口而最受百姓喜爱。其早熟品种有:鲁北猴头枣、红提脆、紫提脆、蜜王脆、月牙脆、无核脆、牛奶脆、红丹脆、仙脆蜜、伏脆蜜、蜂蜜罐、胎里红、孔府酥、中秋酥、辣椒酥、马牙酥、磨盘酥、纺锤酥等。其晚熟品种有鲁北冬枣、苹果脆、大雪枣、雁来红、冰糖脆、茶壶脆等。冬枣状若苹果,成熟于秋末冬初,民间百姓因此也称冬枣为“冻枣”。冬枣一般在霜降前下果才好吃,如果采摘过早,脆甜度低不说,还有一股青草味。冬枣成熟后果皮紫红,外观漂亮,落地即碎,冰糖口味,鲜食极佳。鲁北平原,自古盛产枣类,早在《史记 货植列传》中便有记述:“渤海之地,鱼、盐、枣之饶”。而德州冬枣、黄骅冬枣、沾化冬枣,全国驰名,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这几个地区,处于枣树发源地带。大家一路畅谈,不足一小时车程,就到了包庄。

    村民们听说县林业局来村里考察冬枣古树,都显得非常热情。正在街上与人聊天的朱连涛老汉,说自家院内就有一棵。在他的引领下,一行人走进他的小院,只见树干苍老的冬枣树,浓荫遮盖了半个院落。朱连涛说,修东屋时,嫌枣树枝碍事,砍掉了两大股枝杈,原来这棵冬枣的树帽,比现在还大。朱连涛八十多岁的嫂嫂说,她嫁进朱家门时,这棵冬枣就已经这么粗细了,估摸这棵树,少说也有三百多岁了。树上结出的冬枣,又大又红赛玛瑙,因此给这棵树上的冬枣起了个好名叫“玛瑙脆”。朱连涛说,包长华家院内的冬枣树,比我家这一棵还古老。于是,大家跟随他,来到包长华家。进得院门,小院内一株碗口粗细的爬山虎,引得人们近前围观。藤条缠绕交错,攀爬在藤架上,碎密的花叶,洒下一地浓荫。包长华的爱人说,当年婆婆在世的时候,夏天就将织布机摆放在藤架下,在浓荫下织布,可比屋里凉快多了。李秀营告诉包长华,这棵爬山虎,学名叫五叶地锦,看藤条这么粗,至少也在二百年以上了,在宁津很罕见,应该很好地保护它。问起冬枣树在哪儿,包长华说在后院里。人们穿过堂屋,进入后院,一棵树干苍劲的冬枣树,冲击着大家的视觉神经。不用说,这就是《宁津县志》里记载的那棵古冬枣树了。包长华家这处老宅,传承着一代又一代子孙,至于这棵冬枣树,是哪位祖爷爷移栽,已经无法说清了。树上的冬枣,熟透后冰糖味,落地就会跌得粉身碎骨,因此得名“冰酥脆”。传说包姓祖先由他乡迁来此地时,只见古黄河大堤沿岸荆棘密布,枣树成林。距离包庄不远,至今有个村庄叫“棘棵王”,印证着六百年前此处曾经酸枣遍地。当老祖宗发现枣林中,自然生长着数不清的冬枣树时,不由暗喜上苍赐给了自己一块风水宝地,遂决定在此处安家落户。悠悠六百年时光,弹指而过,包姓家族已繁衍成了一个小村落。随着开荒种地,随着宅院扩张,两千多棵冬枣古树,被砍伐的越来越少,到建国初期,河堤周边林地中,已不足三百棵了。据村民包秀荣说,她小时候到树林中玩,冬枣树随处可见。六十年光景,由于村民缺乏保护意识,林地里的冬枣树越来越少了。包玉国家院内的两棵冬枣树,就是因为有人修房要砍伐,才被他移植到自家院内,至今树龄也近百年了。在自然界,有性繁殖的冬枣林,实属罕见。假如包姓祖先和后人都有保护冬枣古树的意识,包庄两千多株古冬枣树,将不亚于已挂牌“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黄骅聚馆古贡枣园。

    德州古老的黄河沿岸,自远古便有人类居住,从宁津、吴桥境内发现的两枚石斧,就是明证。宁津、吴桥沿河两岸至今生长着许多千年珍稀古树,如黄家镇村的“杨抱槐”;李家桥村的“唐槐”;无名树村的“榆科小叶朴”;王马店村的“汉槐”;朱道口村的“汉酸枣树”,等等。而大曹镇包庄遗存下来的原生态冬枣古树,无疑亦是其中之一。宁津县林业局对其进行探寻与调研,对于冬枣古树保护,对于冬枣种质资源保护,都将有着深远的意义。



山东省宁津县工商局      高迎春      邮编:253400





冬枣:冰酥脆




[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2-7-17 10:17 编辑 ]
2#
发表于 2012-7-15 10:09 | 只看该作者
将枣树写得这样风生水起,学习。问好高老师。
3#
发表于 2012-7-15 10:29 | 只看该作者
通过高兄的文字,又对枣树增添了更多的认识,欣赏并问好!
4#
发表于 2012-7-15 13:42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枣”讲得玲珑剔透,引经据典步步深入,更有一种对古树的忧患意识嵌在字中,令人深思。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16: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剑鸿 于 2012-7-15 10:09 发表
将枣树写得这样风生水起,学习。问好高老师。
谢谢剑鸿鼓励和问候,因为装修和搬家,来的少了。问好!


磨盘枣:

6#
发表于 2012-7-15 16:13 | 只看该作者
高老师,博学多才,知识丰富,令我敬佩。我们这里的山上,还有许多的野枣(山枣))呢?可以泡茶喝。
7#
发表于 2012-7-15 21: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阳神 于 2012-7-15 21:28 发表
今后要把这果子给会员每人送一袋来。


完全赞同!:lol :lol
8#
发表于 2012-7-16 08:45 | 只看该作者
好久不见迎春先生来中财,可好?拜读学习一贯知识性与文体学融于一体的散文佳作,问好朋友!
9#
发表于 2012-7-16 10:04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佳作。长知识,得学问,同时心灵得到浸润。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0: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杨春山 于 2012-7-15 10:29 发表
通过高兄的文字,又对枣树增添了更多的认识,欣赏并问好!
谢谢春山阅读。邮寄崔吉泉书法“真水无香”一幅,请注意查收。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0: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2-7-15 13:42 发表
一个“枣”讲得玲珑剔透,引经据典步步深入,更有一种对古树的忧患意识嵌在字中,令人深思。
谢谢木门长子精华鼓励 近来装修楼房、接着搬家,来得很少。安定下来,文章自然也会写得多些了。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0: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范廷伟 于 2012-7-15 16:13 发表
高老师,博学多才,知识丰富,令我敬佩。我们这里的山上,还有许多的野枣(山枣))呢?可以泡茶喝。
林业局特意叫上我,就是为了宣传一下古冬枣树。 问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0: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阳神 于 2012-7-15 21:28 发表
今后要把这果子给会员每人送一袋来。
这枣儿鲜食最好,等到邮寄过去,恐怕早就酸了。:lol :lol 最好还是来宁津吃吧。 ;P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0: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杨春山 于 2012-7-15 21:36 发表


完全赞同! :lol
看来麻烦了 :L :lol :lol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0: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2-7-16 08:45 发表
好久不见迎春先生来中财,可好?拜读学习一贯知识性与文体学融于一体的散文佳作,问好朋友!
从分了一栋132平方米的楼房,心思都用在装修和搬家上了,所以没来学习你的好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9 16:32 , Processed in 0.05502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