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02|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一次南国之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23 1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飞机上俯瞰地面的时候,眼里的风景因为高耸而变得不真实起来,火柴盒般的楼群、玉带般的河流、方形跳棋盘似的田地、女人波浪发般起伏的山梯、玩具般的车流缓缓前行……这是行程最初的印象和记忆了。

  让人有些欣喜的应该是飞机在云端上方的那种感觉了,平日里仰望的云是缥缈而又迷蒙的,而如今那些千形万状的云却正置于身下,我们如雄鹰般翱翔于天空,那些云离你很近又很远——堆叠而成厚厚的云,像洁白无比的被褥,厚重如斯,却又轻盈如斯,让人忍不住想在那样轻盈的厚重之中翻滚个尽兴;有些云层像一幢高耸的白色城堡,在纯蓝纯蓝的天空的映托下,散发出童话般的光彩;而那些薄如蝉翼的云,在风的穿梭与破解之中,像若有若无的雾霭,你分不清它是存在还是不存在,好比冬季因抵不住寒冷而从鼻息里呼出的缕缕寒气。身下变幻莫测,形态各异的云彩与离我们遥远的大地,一同构筑起一幅似真似幻的画面。于是,一次旅行,从这样一幅幅生动的天际景象之中拉开了心的旅程和帷幕。

   从云端落下,到双脚踏上南方的土地时,一种陌生,一种想要解开心结的意念,就悄然爬上心头,不记得是哪一篇文章里说过的,“旅行的意义,就是寻找另外一个自己,在这其间,会得到了什么,也舍弃了些什么。”我,不确定这句话是否适用于每一个远行的旅者,但我想,对于每个人而言,旅行都是人生的一次经历,虽然有的短暂,有的漫长,却无一例外,都是人生旅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片段,是思想的一次跃动,也是灵魂的一次磨砺与新生。

    鹭岛名山五老峰前的南普陀寺,是我们游历的第一站,坐北朝南,依山面海,从唐代始建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与我们的佛教名山九华山相比,在建筑的风格上是大相径庭的,九华山的寺庙大多依山而建,又与雄伟的山势融为一体,寺庙做白色石灰饰面,屋顶是深褐色的缸瓦,出檐不大,且大多散落在山间,非群聚,巧妙地依山势之形而构建,又突出了自身的形象,仿佛是在告知我们佛需寻求而得。从山脚到山顶,有寺有庙有亭有坊,设计中更注重精巧,吸收了皖南民居的特点。南普陀寺的建筑一律采用古代宫殿式的重檐飞脊大屋盖,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殿阁依山层层升高,层次分明,俯仰相应,并饰以杏黄琉瓦,再以石构围墙将全寺建筑群环抱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深具闽南佛殿的特点,使它有着不一样的景致,也给人不一样的心境。跨进寺庙的大门,正门前是放生池,两侧各矗立着两座11层的万寿塔,让人似有了于尘世与尘俗阻隔之感,寺外几株江南鲜见的菩提树更使得佛味深重,让人想起“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诗句——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或许每个人对这一句诗的理解都不尽相同吧。再看寺内攒动的人群,拾级而上的阶梯,匐身跪拜的虔诚,寺内梵呗钟磬不绝,令人感慨佛苑法缘殊胜,宏法利生并传。环绕着寺庙走了一遭,印象深刻的是寺庙外墙四周雕刻着精美的花鸟图案,还有蓝色琉璃瓦之下的红砖份外的炫目。长途奔波而来的疲累,在刺目的阳光下,被异乡的风景收纳入一个很小的角落里,成为它微不足道的一眼回望。

    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是我国唯一位于经济特区的高水平重点大学,学校位于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的厦门岛南端,听导游说厦门准备建造更大的校区,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教育的投入其实是对一个城市未来的储备和开创。最妙海塘堤岸,红花绿影,仿佛珍珠翡翠,镶嵌于鹭岛之西—这是对厦门大学最美的概括。而今天路过那里,我才真实地领会到了厦大的美不仅仅是在于它景色的美,更多的是在于一种青春四射的活力绽放——莘莘学子们在足球场上忘我地奔跑,三三两两的同学在树下悠闲的漫步思考,还有蓝色琉璃瓦构建的古老教学楼下正举行的毕业典礼,让人感怀我们每个人已逝去的那些过往。站在高处便可以看到不远处美丽绝伦的海景,想想这是怎样的一种境遇,这样的校园、这样的设施还有这样的环境,我想在全国应该都是属于领先水平的。

   赶往胡里山炮台的沿途,行在精美的环岛路上时,不禁要赞叹这座城市的精秀与灵动,棕榈树下修剪整齐的园木,处处怒放的叫不上名的南方花卉,还有旺盛得布满屋壁的爬墙虎,让你的眼睛里每个角落都映满了红花绿树,在一大片海和黄色沙滩的映衬下,更有着别样的美丽。胡里山炮台旁边的环岛路隔离带上,竟然雕塑着长长的音乐五线谱,导游介绍这是歌曲《鼓浪屿之波》的乐谱,2000年11月被列为吉尼斯世界之最,成为“最长的五线谱音乐雕塑”,虽然坐在车上很是疲惫,可是从车窗外向外望去看到这样兼具艺术特色和地域特征的雕塑,心神还是为之一振。

    胡里山炮台就毗邻厦门大学园区,三面环海,交通便利,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和自然旅游资源,位于厦门东南端海岬突出部,因为它的地势险要,从明代起就设有炮台,胡里山炮台是中国洋务运动的产物,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分为战坪区、兵营区和后山区,内开砌暗道,筑造护墙、弹药库、兵房、官厅、山顶了望台等,具有欧洲和我国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外国人称它为“厦门要塞”,主炮台上最有名的是当时清政府花白银5万两购得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的两尊280毫米口径,射角为360度,炮身长13.13米,重50吨的克虏伯大炮,现仅存的东炮保存完好,可惜的是西炮在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中仅以每斤8分钱的价格买给了厦门铁工厂后被拆毁,在民国初年,海军四打胡里山炮台中克虏伯大炮突显出它在海岸战争中的优势,特别是在1937年的抗日保卫战中,击沉日军“箬竹”型13号舰,首开了中国战区击沉日舰的辉煌战绩。从历史资料查找得知:克虏伯家族自十八世纪初生产销售世界各国的各种口径的克虏伯大炮截至2001年底为止,除中国厦门胡里山炮台仅剩一门280毫米的克虏伯大炮完整地保留在其炮台原址上之外,其他国家的保存率为零,所以这台被称为“炮王”的克虏伯大炮,因“世界上现仍保存在原址上最古老和最大的十九世纪海岸炮”,而被列入《2000年大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这也是我国以文物申报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并获得成功的第一例。

    向胡里山炮台登爬的途中,看见一株硕大无比的榕树,还真得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壮观的榕树呢,站在它的下面,你能清晰的感知到岁月的存在。榕树终年常绿,树冠浓密,树冠大且成散发状,呈现出伞形或圆形,榕树的须髯生根得天独厚,那迎风摇曳的姿态,非常地轻盈柔美,这是其它树木身上找不到的优点,这一次旅行之中,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一树种的与众不同,也让我深深,深深地铭记住了它的模样和它的独特。正是从这里开始,一株又一株榕树的影子刻进了旅途的诗篇之中,它们无一例外的生长着繁密的枝叶,又互相交错织构出如华盖般的树冠,从枝干之中看似随心而生的根茎裸露,且细长细长、一簇又一簇地垂挂于枝干之上,有的竟长达二三米之长,令人由衷地感叹自然造物之神奇。

    炮台终于到了,站在了望台上,面朝向大海,自海上吹来的风沁人心脾的凉意扑面而来,海浪远远地呼唤着,远远的巨大的炮台静默不已,只是它安祥的神态里掩盖不住这里曾经不平静也不平凡的历史。一个国家要强大,必须在经济上、军事上、科技上超过别人,这样才能立于世界之林啊!不远的前方,海浪拍打着岸边的岩石,因了岁月的洗礼,也和炮台一样,泛出历史的印记,那些岩石早已被岁月打磨出了平滑与湿润。现在那里有与海浪亲密接触的戏水的人,也有脚踩着沙滩的行人,让远远的我们艳羡不已。

    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在由淡红转至深红的夕阳下、在碧绿碧绿的海水、在一排排列兵整齐的棕榈树和晚霞之下,显得惬意而舒适,有许多像我们这样只是偶尔路过的旅者,只是画卷之中不经意的一抹随笔,轻而淡的,无法融入全部的风景。远远的海风又吹拂着送走留恋忘返的我们,被车窗的玻璃阻隔在外,只可臆想,无法触摸其咸涩,更不能去亲验海的广博,只能远远,远远地回望之。

    第二天的行程是辛劳的,在车上颠簸了很久,又步行了半个小时的路程,才终于得见到福建著名的土楼的真面目,永定的土楼因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种类繁多,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而誉为“东方的古城堡”,“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葩”,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宅建筑形态,1982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正式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一些图片上的对它的认知是最初的朦胧,到现在近距离的走进它,才对它有了更深的印象。

   虽然说厦门的气候是海洋性气候,可是我们去的时候却赶到了最热的时分,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去了土楼王—承启楼,承启楼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动工,从外观上看规模巨大,造型奇特,(在江南是没有这样建筑风格的楼的)却又古色古香,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这是对承启楼的生动写照,当然这些只是外观和表象,只有深入其中,你才能一窥它的浓厚风俗与其历史的深重。土楼又俗称为“生土楼”,因其大多数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为“客家土楼”。土楼外墙大约有1.8厚,使用泥土、细沙、石灰、竹片和木条等材料加水,经过反复混匀,夯实而建成的;每一层干固后再夯实下一层,所以建筑周期比较长,墙体也非常坚固,楼顶盖的是青瓦。一层又一层,堆砌而成的土楼,与小桥流水人家和粉墙黛瓦的黑白灰风格的江南民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习性,甚至不同的人打造出了不同的风土人情。行走在一间一间左右相连的民居之内,有清凉之感,而仰望着盘旋而上的层楼和楼顶之间射下的阳光,呼吸着有别于江南茶香弥漫的清沁,一刹那间,竟有恍若身陷桃源的思绪和迷离。

   承启楼直径有70多米,全楼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层楼,每层的圈楼内都设有很多的房间,楼下厨房,楼上住人,中心为祖堂(供奉观音菩萨),中心祖堂的牌匾“笔花庐”是国民党主席林森题的,意思是承启楼文人辈出。站在一楼的院落里,留了一张影,古老的土楼,每一圈都在屋檐下挂满了红灯笼,在深色的背景和阳光的托映中,份外的惹眼。承启楼的外形并不是正圆形,而是有点偏椭圆形的,导游讲解时说到福建土楼不仅仅是用来居住的,而且还有很强的防御功能。因为除了墙体很厚外,我也看到了土楼外墙的一,二层是没有开窗的,只要坚固的大门一关上,土楼便成了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堡。为了防止用火攻击土楼或土楼失火,门上方还有漏水和漏沙装置,一旦火烧到门上方,水和沙土立刻会倾泻而下,自动把火灭掉;东南西北等八个方位还有防火墙,一个方位失火不会烧到旁边的楼层,考虑的可谓周到。听说土楼里还有地下暗道与外面相连,如遇紧急情况时楼内的居民就可以从暗道逃出,以确保人身安全。当然这种结构也具有抗震,隔音隔热、通风采光等功能,只是因为时间问题,也因为来游览的人颇多,所以没有去细看和解析这样的结构了,相传在建此楼的三年之内, 凡是夯墙时间均为晴天 , 直至墙体建成后才下雨 , 工程进展非常顺利 , 因此当地人又把承启楼称为“天助楼”,这一别称为承启楼增添了一道神秘的色彩。参观完承启楼,导游又带我们参观了旁边方形的土楼—世泽楼,两楼一圆一方,相映成趣。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好匆匆而行,匆匆而观,离开了一处处客家土楼,而脑海里却再也抹灭不去它们的形状了。返回原路的途中,一株上百年历史的古榕树又一次吸引了我们,比之前在炮台看到的那一株更是壮观,更是繁茂,大家相继在榕树下留影,在光与影交相辉映之下,这株榕树显现出无比的从容与淡定。

  
   古田会议会址,原为为廖家祠堂,建于清末,民国以后曾为和声小学校址。 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队在此召开了第九次党代表大会,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建军建党的经验,毛泽东同志起草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在这次会议上被通过,也就是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决议规定了建党建军的基本原则,这也决定了古田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祠堂是一组砖木结构建筑,祠堂外面左侧有水井,右侧有红军检阅台,会址后厅原是学校高年级课堂,古田会议就在这里举行。步入中门,正厅就是古田会议会场,有主席台和5排代表席座椅,主席台设于左侧,由讲台、会议用黑板组成,桌上摆着一把大茶壶和4个小茶碗,靠墙架着一块黑板,上墙悬挂着“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横幅会标及中国共产党党旗,以及马克思、列宁石印画像,会场陈列有会议宣传标语,看到这些,我仿佛倾听到了曾经心潮的澎湃、历史的足音和党一心解救万千大众之路的艰辛,这些都曾经在这里激烈的交碰与撞击过,只为定夺思想和航向的目标。址内左右两侧为厢房,前院右侧厢房外侧青砖墙上当年的红军标语“保护学校”至今保留完好。会议期间,毛泽东将右边厢房第一间作为办公室和休息室,如今室内一幅毛主席的画像之下,一张简单的桌,一方古旧的椅,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毛主席在此批阅文件和与会代表交换意见,商议并最终形成了古田会议决议。古田会议会址背靠参天古木林,址外草木葱葱右侧有一口引水井和“荷花池”,导游说这里曾经是当年毛泽东在会议期间散步、休息常到之处。而如今的我们沿路向旧址走去,就远远地看见了荷花池,那时荷叶正田田,白色的荷花迎风而舞,夏日的骄阳之下,绽放的白荷之尖泛出淡淡的粉,仿佛少女脸颊之际轻轻抹扫的浅色胭红,一池又一池,在炎夏里有说不出的柔美。再远处黄色的向日葵低矮低矮地成片成片,江南是很少见到向日葵的,于是我们又情不自禁在向日葵从中多逗留了些时光,向着太阳生长的花,在这里生长得如此旺盛应该是一种无法忘却的怀念吧。不远处稻田齐整的高、划一的绿、尖尖的叶芒直向头顶的天穹,让古田会议会址充满了生机。此刻的这里充满了安宁,让人浮想连篇,走出会议旧址时,一座石碑上刻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样说来,这里也是我们党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吧。


   盼着念着,终于到了鼓浪屿。在去鼓浪屿的路上,导游告诉我们:“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圆洲仔,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馆’之称”。”就在导游为我们讲述鼓浪屿的历史时,岛上最高处有一个大石,后来才知道这里就是岛上的最高点,它原名叫“晃岩”,当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来到晃岩,看到这里的景色,远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 “晃”字拆开,称这里为“日光岩”。沿着一条条小径向鼓浪屿走去,我们见到了有很多非中式风格的建筑,在这里,我们领略到了古希腊的三大柱式陶立克、爱奥尼克、科林斯各展其姿,罗马式的圆柱,哥特式的尖顶,伊斯兰圆顶,巴洛克式的浮雕,门楼壁炉、阳台、钩栏、突拱窗,风格异彩纷呈,洋溢着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1842年鸦片战争后,英国、美国、法国等13个国家曾在岛上设立领事馆,因此这里的每一幢建筑里也都曾有过一段非凡的故事和历史吧。同时因为这里美丽的风景和独特的地形,商人、传教士等也纷纷踏上鼓浪屿,建公馆、设教堂、办洋行、建医院、办学校......成立“领事团”,设“工部局”和“会审公堂”,把鼓浪屿变成了“公共租界”,一些华侨富商也相继来这里兴建住宅、 别墅,办电话、自来水事业。1942年12月,日本独占鼓浪屿,抗日战争胜利后,鼓浪屿才结束了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历史。

    走进菽庄花园,让我们仿佛是置身于一座皇宫花园内,笔直的椰树,看不尽也说不上名的花卉,还有蔓陀萝也着实让我们的脚步停留了许久。“听涛轩”的钢琴博物馆里,我们见到馆内陈列着爱国华侨胡友义收藏的40多架古钢琴,其中有稀世名贵的镏金钢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钢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钢琴,有古老的手摇钢琴、有产自一百年前的脚踏自动演奏钢琴和八个脚踏的古钢琴等,一些钢琴上刻制的古典精美图案让我们看花了眼,这些古钢琴静静地居于陈列室中,带着无法抹去的历史印痕,更带着对音乐的浪漫情怀。这样阵势的陈列伴着馆外鼓浪屿的海浪声,让我们感觉到仿佛有绕梁的乐音将我们包围了起来,感受到了艺术的无穷魅力。导游介绍说鼓浪屿是音乐的沃土,人才辈出,钢琴拥有密度是全国之最, 所以又得名‘钢琴之岛’、‘音乐之乡’,虽然这次去没有听到悦耳的钢琴声,优美的小提琴曲,或者轻快的吉他声,但是见到这么多的钢琴,再转身向屋外走去,竟然就是蔚蓝色天空下的海了,听着海潮涌向岸边时的欢快节拍和人们纷纷奔向大海怀抱时的尖叫声,我们也加快了脚步,向它走去……

   鼓浪屿的海与海南的海是不一样的,包括岸边的沙滩也不尽相同,海南的海是蔚蓝色的,沙滩是白色的,沙粒细腻而柔软;而鼓浪屿的海是碧绿的,在蓝天的衬托下,那种绿显得很纯粹,沙滩是黄色的,沙粒有些粗糙,阳光下烫得让人忍不住想以最快的速度投入海的胸怀,海风来得很是猛烈,站在海中让人有摇摇欲坠的感觉,冰冷的海水伴着激起的浪花冲涮着炎热的肌肤,在这里与同事一起感受着海,近距离的亲密着海,竟然舍不得离它而去了。

   临行前的最后一站——集美大学,乘车到达那里的时候,正是夏日里最是醉人的时光,十几位学生正在校园的一条河里划着龙舟,波光鳞鳞的,闪烁着细碎的星芒,又折射出夕阳的红晕,甚为美丽。从远处望去,很多校舍的楼顶都是以红色为主的,像是戴着一顶红色的小帽子,楼身也有大面积的砖红色调相辅,富具浓郁的地域特色,雕刻、绘画、园林,这些艺术形式被穿插在建筑之中,更是让人觉毛毛虫浑然一体,让人深深地体味到一种艺术的享受。走在校园内,两旁排列整齐的树像是深秋的梧桐,灰白色的树干,上面结满了痂,还剥落了外面的一层树皮,用手按压一下,竟然是有弹性的,不知道是不是听错了,有人说这是桉树。远远地我们观看到了陈嘉庚先生的故居,他对自身的勤俭与对国家的奉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将一生都献给了救国伟业和教育大业的壮举,让此行的导游在解说时都眼含热泪,而我们也更是为陈先生关心民族兴亡和舍身为国的高风亮节而折服。步履匆匆,我们没有来得及去观赏集美学村的全貌,但是“窥一斑而知全豹”,我已经从一点一滴的风景和解说中深深地记住了这里。

   从起点到终点,又从终点到起点,只是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轮回,也不是一次有关直线的往返。如果爱上旅行,就是爱上了浪漫,也是爱上了追逐风景的那份冲动。只是每一次旅行,或者都是有缺撼的,要想真正地了解一个地方的民俗和风情,需要静下心来,步行或者骑上单车,住进当地最有特色的民居,与那里居住的当地人闲聊,感受那里真实的生活,这样或许才得获得最真实的旅行心得吧。只是每一次旅行,又是无比美好的,在平凡的人生之中,有了不一样的一次经历,这或许就是旅行的意义所在吧。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若雨 于 2012-7-23 10:36 编辑 ]
2#
发表于 2012-7-23 15:48 | 只看该作者
新作有点长,我视力差,容慢慢拜读享受。问好若雨老师!
3#
发表于 2012-7-23 16:28 | 只看该作者
很多人调侃说:旅游,就是从自己活腻了的地方,到别人活腻了的地方去看看!
走着,看着,记录如此真切,不容易!
问好!
4#
发表于 2012-7-23 16:49 | 只看该作者
好久不见,问好握手!
5#
发表于 2012-7-23 17:16 | 只看该作者
很细致的游记,欣赏。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20: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蒙正和 于 2012-7-23 15:48 发表
新作有点长,我视力差,容慢慢拜读享受。问好若雨老师!
——谢谢朋友第一时间的来读。来过就好!致夏安!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20: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边走边唱@ 于 2012-7-23 16:28 发表
很多人调侃说:旅游,就是从自己活腻了的地方,到别人活腻了的地方去看看!
走着,看着,记录如此真切,不容易!
问好!
——谢谢边走边唱的鼓励和支持!致夏安!其实所有的事情都源于心,心决定一切!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20: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汤如浩 于 2012-7-23 16:49 发表
好久不见,问好握手!
——谢谢朋友的来读!致夏安!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23 20: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刘彦林 于 2012-7-23 17:16 发表
很细致的游记,欣赏。
——带着心去旅行,你会收获旅行以外的更多!问好,祝所有的朋友都快乐!
10#
发表于 2012-7-23 20:40 | 只看该作者
20年前去过厦门,印象已模糊,在你的作品中重温了.
11#
发表于 2012-7-23 20:58 | 只看该作者
南国之行,惬意而圆满,收获的不仅是异地的风情,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在美好的风景中游览,边思边想,倒也别有韵味道。
12#
发表于 2012-7-24 10:29 | 只看该作者
“旅行的意义,就是寻找另外一个自己,在这其间,会得到了什么,也舍弃了些什么。”我,不确定这句话是否适用于每一个远行的旅者,但我想,对于每个人而言,旅行都是人生的一次经历,虽然有的短暂,有的漫长,却无一例外,都是人生旅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片段,是思想的一次跃动,也是灵魂的一次磨砺与新生。


这次旅行,也是心灵的旅行。
13#
发表于 2012-7-24 12:04 | 只看该作者
细致、详尽的旅行见闻、感受、认识,一种精神之旅,一种人文情怀,感怀深入、动人。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09: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2-7-23 20:58 发表
南国之行,惬意而圆满,收获的不仅是异地的风情,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在美好的风景中游览,边思边想,倒也别有韵味道。
——是啊,旅行的意义何在,或许每个人的解答都是不一样的,用自己的观点去诠释,这就是我想要说的。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09: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南山菊 于 2012-7-24 10:29 发表
“旅行的意义,就是寻找另外一个自己,在这其间,会得到了什么,也舍弃了些什么。”我,不确定这句话是否适用于每一个远行的旅者,但我想,对于每个人而言,旅行都是人生的一次经历,虽然有的短暂,有的漫长,却无一 ...
——谢谢南山菊的来读,问好并致夏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9 14:51 , Processed in 0.05370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