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1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家庭教育闲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30 1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周论坛里有文友谈论建筑工人的文章,关于用建筑工人的辛苦作为例证来激励子女的苦读。恰好,本人正好有类似的经历,有个正在读小学的儿子,也是贪玩的性子。我家隔壁的工地上工人来来往往,我也常常以工地上辛苦繁忙的建筑工人来教育孩子,要他懂得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刻苦学习。下面以几个小段落的形式将这种闲聊记录下来。

       辛苦和痛苦

    儿子很贪玩,我便常常指着窗外工地上烈日下汉如雨下的建筑工人:“不好好读书,将来有一天你会比他们还要辛苦。”空调冷气吹着的儿子大眼睛眨巴眨巴的似懂非懂。这样的教育方法在很多中国家庭中普遍存在,我小时候就经常受到老师和父母的恐吓,如果我们不好好读书,只能出海做渔民卖苦力。这种方法至少对我是有效的,也是我儿时勤奋读书的一个压力。

    “他们的工作是辛苦的,但未必活得痛苦。”辛苦是肌体的劳碌,痛苦是心理的煎熬。最悲哀的人生是辛苦和痛苦的结合,是生理上的辛苦合并心理上的痛苦,这样的人生才是令人绝望的。鱼和熊掌难以兼得,有些达官显贵他们生理上是轻松逍遥的,但心理上也许是常年备受煎熬,比如那位曾经位极人臣,现今身陷囹圄的薄某某。据一些史料揭秘,很多著名的政治家都是常年依靠安眠药来入眠的。

    如果有这样的选择,给你一个辛苦但并不痛苦的人生,或者一个痛苦但并不辛苦的人生,我建议你宁可辛苦一些,也莫要痛苦一生。生理的辛苦是可以通过休息得以恢复,而心理上的痛苦是很难治愈的。

    其实,辛苦的人生有时候很难改变,但痛苦却是可以自己把握的,痛苦很多时候往往是利欲熏心或者自寻烦恼的结果。


    偏食和爱好

    儿子不太喜欢钢琴,不过我还是让他学了。一开始是我自己教他,现在是专门请了老师教。现在渐渐的起码对钢琴不是很反感了,也能耐着性子练琴。对于爱好我是这么理解的。很多人谈到教育时,将兴趣看做最好的老师,却往往忘记兴趣有时候是盲目的,更是需要培养的。很多孩子都不喜欢数学,但每个学生都必须学数学;也有相当多的孩子不喜欢美术、音乐,但为何每一个小学生都必须学习这些课程呢?因为,这些不仅仅是兴趣的问题,而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有兴趣的可以多学些,没有兴趣的少学一些。如果放任每一个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却学习,我估计他们大多唯一的兴趣是电脑游戏。

    学钢琴如果抱着没有功利的目的,抱着不以成为钢琴家为目的,轻松自在的学,这样的学琴即便没那么快乐,但却是可以接受的。潜移默化,一切真正美好的东西最终会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这就如同饮食爱好,你很喜欢油腻肥肉,这是您的爱好,这样的爱好是有害的,危害您的血糖和血压。您或许很不喜欢吃素菜水果和粗粮,但是即便您不喜欢,我还是建议您尽可能多吃些。偏食挑食对人体发育是有害的,同理,科学素养和文艺素养的过分偏食也不利成长,并妨碍人生的质量。当我们常常以个人爱好为借口来掩饰自己的不良嗜好或自己某些知识和兴趣的缺乏时,我们应该多多反省自己:我是不是有着偏食的坏习惯?

    忍受、接受和适应

    烈日下汗如雨下的建筑工人,在我们看来他们应该是痛苦的,但其实未必如此,他们或许活得比那些养尊处优的空调房中的人更快活些。有个俗语叫:生活如同强奸,当你无法反抗时,不如默默的享受过程。

    当一个人暂时无法改变自己辛苦的境遇时,我们应该将这看做一种命运的安排。既然反抗是无济于事的,莫如尝试心平气和的接受,渐渐的你便会慢慢的适应了眼下的现状。人生快乐的关键便是适应社会。

    总结起来,大概有四种人生态度——反抗、忍受、接受和适应。反抗的人生态度,是不满现状并用实际行动来改变的,且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种人有鲁迅的斗志,但却没鲁迅的收入。人家鲁迅的杂文和为人是充满斗志的,但鲁迅的稿费和薪水也是非同寻常的,是足够养活自己一大家子的,而且鲁迅不用担心被躲猫猫,这叫站着说话不腰疼,寻常人学不来。

    忍受的人生是痛苦的,是一种心理的煎熬,这种煎熬来自内心的不甘心,所以说忍字头上一把刀,这人整天头上悬着一把刀,可见这样的人活着整天是心惊胆战,其累无比。

    忍受是被动的,但接受是主动的,主动的接受是心平气和的。而适应的前提是来自于接受,主动的接受才能有了改变境遇的动力,这样的人才叫做一个适应社会的人,犹如打太极拳一般,挥洒自如,宠辱不惊,进退自如,这才是生活的强者。

    对于应试教育也是如此,既然素质教育属于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遥远梦想,而应试教育又是每一个中国学生必须面对的人生关隘。那么,莫如彻底放下内心的抵触,首先学会忍受它的枯燥,接着尝试慢慢接受它,最后适应它,成为一个应试教育的考试高手,渐渐的当你适应了它,你或许也会慢慢发现解题和考试的乐趣。孔乙己就这这样的一个快乐的应试教育者。

    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来看,我们有必要在课堂上号召每一个学生学习鲁迅的抗争。但从个人的人生幸福和心理健康来看,我自己在家庭教育的时候,常常有意识的对鲁迅先生敬而远之,这叫内外有别。



2#
发表于 2012-7-30 17:47 | 只看该作者
这种不好好学习体,已经是一个大问题了。文章从生活出发,感触深入,给人共鸣,学习受益中。
3#
发表于 2012-7-30 18:05 | 只看该作者
家庭教育事关千家万户,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相连。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早教班、兴趣班应运而生,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家庭教育的完善和提高。如今的孩子早已失去了真正的童年,成了应试教育下学习的机器。素质教育只是喊喊口号,何时才能让孩子真正解放,还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只有从教育的根子上解决问题。
    文章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谈起,以小见大地阐明了家庭的重要性。欣赏
4#
发表于 2012-7-30 20:50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拿建筑工人来教育孩子。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建筑工人们的心理层面是比我们更快乐的。尤其是当他们无欲无求的时候。孩子学习不好,没有必要供着继续念书了,家里又早盖了房子,儿子娶媳妇也不用担心住房问题了。爹娘还不算太老,还没到为看病大把大把花钱的时候……这样的建筑工人,有活可干,有钱可赚,所以他们是快乐的。怕的是孩子学习好,老婆身体不好,爹娘又要养老……所以就有拼命的了,就有自杀的了。
5#
发表于 2012-7-30 21:08 | 只看该作者
看似闲谈,实则入情入理。家庭教育,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潜移默化,家长的潜心教诲和身体力行、示范作用,很重要。
6#
发表于 2012-7-30 21:12 | 只看该作者
我儿时也听常到“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得去拉架子车”一类的说法,体现了社会上对类似建筑工人看法卑贱的认识,或者说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和看法。实际上今天在一些人的内心深处这种看法并未消失,其原因不外乎是能享受三公消费、时常进高档酒店的不是建筑工人这等人。与其说是社会的一种歧视,不如说是人分三六九等的真实写照。父母希望孩子将来成为哪种人不言而喻了。
7#
发表于 2012-7-31 10:34 | 只看该作者
我也经常干这事!其实,在无意之中就给孩子灌输了许多的偏见!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一种劳动都值得尊重。文章有理有据、观点新颖!学习!
8#
发表于 2012-8-1 09:58 | 只看该作者

家庭教育是一门复杂而深奥的学问。

既不能都模仿郑渊洁式,也不能都照“虎妈”“虎爸”做。学校在教育方面的许多缺失,是父母和家庭不得不承担更多的责任。非常欣赏作者“微风轻拂”般的诱导和“闲谈”。
9#
发表于 2012-8-1 18:27 | 只看该作者
客观而辩证。辛苦与痛苦,肯定大多数人宁肯选辛苦;应试与素质,而众多人希望是后者。文章有谐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6:30 , Processed in 0.13339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