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593|回复: 5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叶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3 08: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叶  语

        敬一兵

  一

  泡桐树上落下来的叶子,显然是一条僻静小街最忙碌的景象。

  平日置身在小街里,我与天之间就隔了一层泡桐树巴掌状的叶子。叶子接替房屋,继续充当了我在街上抵御一个城市喧嚣、尘埃和嘈杂的庇护伞。只有到了落叶的时候,才会渐渐发现,光秃秃的枝条越多,枝条裸露的身体越长,留给我眼睛驻足和耳朵倾听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落叶见到走在小街上的我,就会碰触我的头、肩膀和胳膊,或者故意从我的眼前飘曳而过。这些方式无非是想引起我的注意,以便倾听它们说,它们正在搬运一颗树木的秋天。我在它们的述说里,也确实感到了一颗树的秋天,被一片片落叶高度压缩,然后经过碰撞相邻的叶子、枝条发出来的窸窸窣窣声响,还有降落的姿势,运送到了我的面前。

  一片落叶,也是用这种形式,让它述说了一年的叶语,慢慢收起最后一个音符。

  树叶用自己的语言揭示着季节的变迁,也传递出它们天生就好像是为了我而长出来的信号。夏天闷热难受,我就要跑到树荫下来乘凉。细雨霏霏的时候,树叶可以让我忧虑的心得到减缓。冥冥之中,树叶就是用它的叶语在和我交流、感应甚至是召唤。沿循树叶圆润的线条、轻盈的轮廓四下漫漶的叶语,把我的身体和语言当成了知音在不断寻觅。我的语言和树叶的叶语近在咫尺,仅仅隔着一片叶子的厚度。树叶了解我,它从来不会冒犯我,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在行为上。而我却不了解树叶,还有树叶的叶语,不能像屋檐下的泥土那样,能够把瓦片上落下来的雨滴叩敲,当成知音来细细倾听。于是,这片叶子的厚度,成了喧嚣与宁静的距离的同时,也成了我的语言和叶语擦肩而过的距离。许多秘密,都是由彼此沟通之间存在的距离造成的。叶语的秘密,不是树叶故意不说出来的事实,而是它们一直对我喋喋不休,我却无动于衷或者漠视麻木的事实。

  过去我住在一个四合院里。天天都可以看见几颗桉树像老熟人那样站在一起窃窃私语。只要有风吹来,桉树叶子就会边摇摆边哗啦啦地响动。树叶摇晃的声音,在我的耳朵里全是光滑,圆润,柔和,细腻,逶迤和金属的质感,柔软而又特别有韵律,像一首流淌在院子里的诗歌。我并没有听进去这些流淌的诗歌,我的所有注意力,都被斗蟋蟀、荡秋千、折纸飞机和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岔开了。我不玩这些游戏的时候,也没有认真倾听过桉树的叶语,反而把听叶语的时间,拿来做了很多对不起叶子的卑鄙事情。喂养蚕子找不到桑叶的时候,我曾经代替蚕子把桉树叶当成桑叶来思念和幻想。桉树叶明明知道自己在一个孩子心里的地位是低下的,最多也就只能变成桑叶的替身和影子的时候,并没有把这个孩子当成它们必须回避的对象。甚至,这些树叶落到地上后,不仅不能得到入土为安的慰藉,还要被我用一根又硬又长的铁丝先在叶子上戳出一个窟窿,然后串在铁丝上。铁丝上串满了树叶的时候,也是叶语离我最近的时候,可我还是没有注意到叶子的述说,而是把叶子连同叶语的所有秘密,带回家当燃料放进灶堂中烧掉了。

  很多时候,认识到一件事物,或者接触到事物说出来的物语,都要走上很长一段路,等待很长一段时间。真正明白这个道理时,我已经从童年走到了中年。

  二

  在不刮风不下雨的日子里,叶子的语言是无声的。声音并不是叶语传递的唯一运输工具。像抽芽、展开、生长和脱落这些叶语述说和记录的过程,基本上都抛开了声音这条途径,而是选择了我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来记录和传递的。这种剑走偏锋旁逸斜出的方式,甚至比声音来得更加清晰、质感、生动和直接,一点都不像人世间的许多历史、世俗和神奇的记录,大多是依靠嘴巴到耳朵的传递来完成的。另外,人对传递和记录的审视与情愫的轻重不同或者排斥,很多东西并没有以文字和物质的形式落到实处,甑别虚实、纯度、品质、重量和价值也就成了在所难免的事情。我时常就是被那些朦胧诗句搞得一头雾水。它们的身体在跳跃,眼睛在闪烁都不说了,关键是就连字吸歌呼的每一次呼吸,也是模糊多于清晰,很难辨识出文字背后驮运的真实面目。

  人的语言文字除了虚实的甑别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文字具有烟雾性,可以将事实藏匿起来。文字的歧义性质往往就是铺设在我行走路上的一条条岔道,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可绕来绕去的折腾,使我还没有走到罗马就先到了地狱。听说早先的佛经多用梵文写在贝多罗树叶上。对于那些虔诚崇拜神灵的善男信女来说,光是看见叶面上记载的文字,随了叶脉的起伏而起伏,一笔一划都有了诡异的味道和迷宫般的情形,就已经发现人和神之间有很高的门槛和叩开门扉的苛刻条件了。很多修炼者难解字义,往往费时长久最终还是功亏一篑。最凄惨的还要数那些抄写留在树叶上的经书的比丘,每一个文字后面的故事还没有走到比丘的面前,就已经牺牲在了文字藏匿的陷阱中了。阅读叶子身上记录的东西情况就不同了,叶子身上没有任何藏匿的性质。叶脉,颜色,形状与轮廓,都是赤裸裸呈现在我的面前,纤毫毕现,自然也就没有了人与神之间的门槛和推开门扉的苛刻条件。

  每一片树叶都是娓娓述说的一个片段。我是在高中毕业的同学会上,才知道这个事实的。

  同学李是一个含苞待放的少女。七月的早晨,少女在走进教室的路上看见我,我的眼睛碰到她的目光,简直如同碰到南方早晨刚刚爬上山坡的阳光,柔嫩得让我心痛。我渴求碰触却不敢触碰,惟恐消失。同学会到了尾声,大家开始互赠留念礼物。她送给我的礼物是一枚枫叶做成的书签。她没有和我说话,羞红了脸瞟了我一眼就离开了。没有随她身子离开的,只有她留在枫叶上的话。枫叶的暗红色,是她不忍与我这个曾经当过她入团介绍人离去的惆怅。小手掌一样的形状,暗示了她渴望大胆抓住我的身体和我的生活。当然,她的更多的想法或者希望,还在沿着枫叶的叶脉,不断向我涌来,任我想象任我憧憬。我不晓得她当初是经过了怎样的曲折和艰辛,才找到了枫叶来驮载她的话语和心声,但我在当时和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确实感受到了一个人的语言转换成叶语后,才有了伸手可触的丰腴与生动。

  我走进中年,如同走进了被烦恼、孤独、忧郁、疲惫、痛苦和无尽的思念夹逼而成的狭窄巷子里,很难遇到一个知音来倾述和排解。这个时候,我只有抬头看线条一样的天空,渴望自己变成一只麻雀飞起来,飞出去。我变不成麻雀,即使给我插上一双麻雀的翅膀,翅膀也无法把我沉重的肉身带起来。我能够做的事情,就是摘一片女贞叶把玩,或者把它卷成筒状放在嘴唇上吹。久而久之,我知道了女贞叶不仅可以吹出声音,还能让我在声音里获得童趣和自由。每当女贞叶给我带来惬意的时候,应当就是叶语访问我身体的时候。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女贞叶一挨到我的手或者嘴唇,我总是觉得身心轻松和越来越贵气起来了呢?

  晴朗的天空下,泡桐、桉树、香樟、构树和我说不出名字的其它树木的叶子,彼此安静地各忙各的事情:计算光线的角度,再三斟酌自己呈现的位置,比较身上颜色出现的深浅……无论我抬头看多少次,叶子都是这般一个样子,一动不动,安心记录。我看过寺庙里抄经书的比丘和尼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把一个个方块字,在纸面上排成整齐的队伍。书法和叶语都是一列一列长长排列起来的队伍,每一个字在其中所占的份额是微乎其微的。并且,每一个字都像是处在熟睡中,成了一副榨干或者说抽空了水分的不透明的壳。谁也看不透壳里面究竟装了什么细节。除非惊动它们,比如被雨淋,被水泡,这些字才会慢慢醒来,开始把构成它们身体的略微枯涩的墨痕向四周漫漶,直到逐渐释放出壳里的细节为止。

  三

  晴天是树叶忙于记录叶语的日子。只有到了雨天,树叶才会把它们的记录,和盘托出,彻底传递给我。因此,对于叶语而言,雨是一个不能被忽略的环节。

  气温带着属于夏季的景象,从夏天的高山向秋天的低谷行走时,一路上无法逃避的是淅沥不歇的雨水。闷热的气候虽然快要走到尽头,但它制造的时光无情、万物恍然的线条和轮廓,依旧笼罩压抑着我的身体我的心情。透不过气来的感觉,仍在继续精确地描摹着高温、灼烫、燃烧以及仿佛玻璃破碎般迸裂出来的鼓噪。这个时候的树叶,在我眼睛里表现得特别安静和忧郁。像在沉思,但更像等待。我的内心没有安静,只有忧郁囚禁着我的情感。情感被闷热囚禁,就会出其不意地滋生出迷茫与叹息,但更多的还是突围时表现出来的疯狂交锋和带有疼痛感的妄想。面对囚禁,突围和等待,成了一个人和一片树叶的分界线。大大小小的树叶,在枝条上被秋老虎用高温高热的爪子折磨得筋疲力尽。萎靡不振的模样,简直就跟闲置在乐器商行橱窗里的鼓一样无声无息。红色的鼓身已经很久没有被手摸过了,紧绷绷的淡黄色鼓面上落满了尘埃,看得出在一个夏天,鼓面未曾被鼓槌碰触过。在宛如深沟的街道边,挂在枝条上的一片片树叶,就是一面面等待雨水这个鼓槌敲打的鼓。没有被敲打的鼓,必然是一间封闭在静谧中的房屋,一段深居简出拒绝世俗快乐的阅读岁月。

  所有的迹象表明,一片树叶的出现,不是为了等候我,我只是树叶面前的一个匆匆过客。树叶生来就是为了迎接雨水的。

  阴天下雨,我就要给雨让出路来。到处湿漉漉的,连我的情绪和感觉都湿透了。和我在雨中相遇的人,见我因雨纠结如麻而急促、忧郁或者窘迫,失去了述说的话题。话题、时间和我周围的城市景象,都被四下沆瀣的雨水重新还给了阴霾的天光。在这样的天光里,亭台楼阁成了孤独的影子,街道雨雾蒸腾少了灵气,就连拔地而起的高楼,也成了找不到躲雨处而立在街头的迷惘者。如果雨水特别大,我会因为所有的欲望都被浇灭,无奈地躺在床上。躺在床上也不解决问题,窗外的雨点就像是敲在心里面,仰睡侧睡都无法摆脱。想写几个字,字还没有写出来,叩哒哒捶打在屋檐上的雨点,就让人的眼泪先流出来了。没有办法,只好呆在家里看书,听音乐或者整理物品。没有树叶的存在,雨点即便是敲打在人的心上,也仅有蹂躏的多寡和轻重之分,全无灵性和秀气可言。即使窗外有树叶,我也习惯了雨中观叶而疏忽了雨中听叶语。现在回想起来,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夏秋之交的每一个雨夜,我可以用红酒,电视,书籍和思念一个女人来安抚孤独与忧郁。如果这些都没有,至少我还有窗外雨打树叶的声音伴随。这些流淌的音符,不会改变雨夜的色调和气味,但却可以轻易改变一个人的感觉。雨滴敲树叶,在我听来就是上帝在和树叶交谈。如果真有上帝存在的话,那么雨下了多长时间,它们之间的谈话就有多长时间。细雨临泡桐,敲打的声音缜密但却十分单调,时断时续,欲响却寂,杳然若天外鸣嘤嘤。这是否是在泄露出上帝正在向树叶解释或者述说的耐心?我是一个没有耐心的人,所以更多的时候,我总是觉得从泡桐叶子上传来的窸窸窣窣的声音,像是还没有稳妥入睡的蛇虫在扭动,抑或蚕子沙沙沙咀嚼桑叶。于是,声音描绘出来的画卷,就搭乘了叶语这趟载满了温暖的火车,缓缓停靠在我内心里。蛇虫入药,蚕丝织物,蛇虫和蚕以这种形式蹈入了它们个体的衰败命运里。最终,享用了蛇虫和蚕所有遗物的人,也蹈入了个体消亡的命运,隐遁在棺木、石穴、骨灰盒、甚至被苔藓年复一年覆盖的泥土深处……细雨中的叶语,就是这样向我推开了一扇关闭千年的生活之窗,让我遇见了被时间阴影所遮蔽的事物。

  如果是大雨降临在构树香樟或者女贞这类质地较厚的叶子上,叩达达敲打树叶的声音,也就显得响亮和没有耐心了。是上帝讲述得不清楚呢,还是树叶始终满脸疑惑无法理解?我对此没有任何发言权。雨滴的独往独来,一头拴着树叶,另外一头则似一根根线条在风雨中飘飞,延伸了我的感官,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感官。遽然而至倏然而去之间,树动叶摇便会带来如豆荚爆裂,珍珠落玉盘,冰块崩裂飞溅甚至马蹄催人急的惊心动魄感。雨点越是缜密越是急促,马蹄声的感觉就越是强烈。我可以轻易从中判断出上帝与树叶的谈话,已经被彼此间的激烈争论取代了。我虽然不具备独善其身的雅致,但也没有骑在墙壁上作壁上观的兴趣。因此,与其说我不想插进它们的争论中去当裁判,还不如说是我的注意力已经被叶语吸引到了另外一条路上。从马蹄声到骑在马背上的人,到白云下奔驰在草原上,到万马奔腾,到持弓持剑征战沙场,再具体到甘为理想从容赴死、饮马流淌在欧洲大陆上的河流边的成吉思汗……一跃而出又一闪而过的场景,被叶语传递出来,栩栩如生。

  相由心生。大概叶语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在传递神灵的旨意。

  多声部的组合,反复变奏着主旋律。雨中的叶语,在夜色的巨大尺幅中,拓展出了蕴藏在音符中无限的内部世界。这是语言中的雅境,是最为上乘的饱满而丰富的天籁境界。无论是叶语羽毛般轻盈细致的谈吐,还是仿佛树皮粗糙皲裂的对答,话题永远都是落在血液、泥土、沙石、霜雾乃至一只麻雀这些微小精细的事物上,让最精微的精髓在最精微的实体中干干净净地显示出来。我越来越相信,隔在一层薄薄的树叶两边,古人的灵魂,就是这样一遍又一遍凭借叶语向我叙述。我对他们的思想没有太多的了解,甚至就连他们的生活也知道得很少,但这并不妨碍我从叶语的叙述上判断出他们具有恬淡的性质。

  叶语带着它们的灵魂不止一次穿越了我争论、倾轧、浮躁、功利、自私、贪婪和自以为是的种种表演场面。它们也许看见了我的表演,也许根本就没有兴趣看我的表演。是与非对它们和它们使用的叶语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了。它们只想用叶语这种叙述方式证明,时间是用来流浪的,生命是用来遗忘的,只有灵魂才是用来唱歌的。是说叶语中始终萦绕着浓郁的弥撒和安魂的元素,原来每一片叶子,其实都是一个游荡的灵魂。

  四

  风拂树叶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我生活在西南地区的红土高原脚下。四周的高山阻断了季风访问我的线路,也阻断了狂风形成的所有念头。我的生活里,只有轻风是走进走出的常客。

  正房的背后,长有枇杷树和皂角树,还有一丛竹子。轻风隔三差五就要光临这些叶子和枝条,然后听它们发出来的声音。在我儿时的印象里,枇杷树个头不高,叶子很厚,轻风光临的时候它很懒惰,不肯发出声音,好像天生的一个聋哑人。皂角树和竹子就不一样了。风大驾光临的时候,它们的叶子会很快作出响应,一边摇摆一边哗啦啦地响动,仿佛这些树叶生下来就是为了迎接风的到来。到了结皂角的日子,枝条上一丛丛的皂角就像悬挂起来的铃铛,风刚到还没有站稳脚跟,它们就咣啷咣啷响起来,一面宣布风已经抵达,一面向人炫耀起它的存在。听见这样的声音,老人就会从家里拿来顶端拴了钩子的竹竿钩皂角去洗衣服洗脑壳,娃娃就会从老人手里抢皂角里拨出来的圆咕隆冬的黑色种子当蛋子弹。竹子对风的期待,比皂角树更急迫。四合院后墙长的这丛竹子,高度有十七八米,被风吹拂的日子远远比老人活过的日头还要多。轻风拂来,竹子就会夸张地传出悉悉索索才有的那种声音。风一大,不光竹叶的声音立即就浏亮起来,它的茎杆也会风骚地左右摆摇,吱呀吱呀的声音悠长传神,比女人叫床的声音还撩人。是说到了傍晚总有男女跑到竹子下面来谈恋爱,这倒不是因为这个地方背静,而是因为竹子发出来的声音很有诗意,能勾兑出浪漫和想象的味道。

  注意到了风中的叶语,就是触摸到了生活的肌肤和经络,也触摸到了叶语的轮廓。

  树叶在轻风中述说出来的叶语,不管是语速变化,节拍,旋律感还是音色音质,都比在雨中的叶语丰腴多了。轻风穿过楼宇、天空、河流、山峦和人的声带的时候,气流是主角,是它一而再、再而三吟唱的内心使然。它所接触到的万事万物,仅仅只是气流表演的背景和舞台。而轻风吹拂在树叶上,情形就不同了。轻风拂树叶的时候,朗朗的叶语就和轻风彼此呼唤,分不清谁是主角谁是配角,就连树下没有勇气的羞涩牛仔,也在轻风和叶语的交融中,变成了一个不安分的舞动黑点。即便此刻的叶语声音瘦若寒蝉细如游丝的鸣叫,但潜伏在音线中的温柔、抒情和优美的元素,还是可以敦促一朵野蘑菇在风中撑开雨伞。还是可以在瞬间驱使石头和坚果在泪水中融化。还是可以让我的听觉与山楂、长春藤、丁香、接木骨、松软苔藓的身影,以及松鼠、狐狸、蜜蜂和甲壳虫的声音交融在一起。我在其中不是主角,而仅仅是一个被上帝召唤的使者。和谐、亲切和被呵护的畅快,水一样流遍全身。

  我曾经在一本书里看见,这种轻风也在特尔斐神庙的那片繁茂的橡树林中吹拂过。风中传递出来的橡树叶语,到了嘴里咀嚼着月桂叶子,端坐在青铜三角祭坛上的女祭司的耳朵里,不是神灵从树叶上走过的脚步声,而成了神灵发布神谕和预测的语言。神的事情只有神才知道,我肯定是不知道的。我不是神灵,我的趋利避害的祈求和实现诸多欲望的期盼,自然无法得到叶语的明确答复。看不见我习惯了的文字和思想的影子,只有和我讲话的声音在徘徊。

  风中的叶语,可以让驻足在树下的大人和娃娃,轻易就听出类似波浪翻滚抑或远方的汽笛回荡的韵致。这种韵致,除了真挚和淡淡的忧郁外,干干净净,没有控诉、反叛、愤怒、轻浮、放荡、野蛮、卑鄙、幽怨和反美学的成分。难分彼此的万物感应,被叶语纠合在了一起,一切庸俗的生活,从此变得陌生起来。这不仅仅只是一种美学意义,更是一种在生活终止的地方,重新找到激情所在的意义。

  风中听叶语,可以听出不同的画面来,这绝不是一种幻觉。欺骗与虚假可能存在于我们的语言和生活中,但绝不会存在于叶语里。

  和轻风一道走进一条长满泡桐树的小街中,无疑就是回到了叶语繁忙述说与交流的世界里。叶语的述说是连贯的,忙碌的,哪怕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也是这般一个情形。叶生叶灭但叶语始终不断的忙碌世界,注定了叶子须用一生的时间来传递叶语,也注定了我须用一生的时间来记录叶语。


2#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08:50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2-8-3 09:04 | 只看该作者
由叶片展开话语的走向,细密处纹路清晰,随想中文思丰沛。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和感受。体会与欣赏:)
4#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09: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万里山水 于 2012-8-3 09:04 发表
由叶片展开话语的走向,细密处纹路清晰,随想中文思丰沛。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和感受。体会与欣赏:)
感谢万版第一时间阅读点评!
5#
发表于 2012-8-3 09:58 | 只看该作者
叶语、人语,强大的隐喻后面是强大的精神世界。
6#
发表于 2012-8-3 10:21 | 只看该作者
走进了这片天地,便悟到了一片叶的清新。在阳光下颤动,在雨水中生长,叶永远是一幅画,一首歌,一个陪伴行走的好友。有它,世界辉煌,有它,青绿抚天。
7#
发表于 2012-8-3 10:33 | 只看该作者

泡桐树的叶语

“注意到了风中的叶语,就是触摸到了生活的肌肤和经络,也触摸到了叶语的轮廓。”能通过触摸索到生活的肌肤和经络,那是长期生活感悟的积淀
8#
发表于 2012-8-3 11:01 | 只看该作者
:victory: :victory: 好美!用一生去倾听叶语,感知生命的蕴藉。
9#
发表于 2012-8-3 12:00 | 只看该作者
敏锐的感觉之后,是思绪的别有洞天。赏读!
10#
发表于 2012-8-3 12:08 | 只看该作者
这梧桐树,也是别有一番人生风景。奇寓了一种深刻的生命感知,呈现了一种生活和人性纹理的大情怀。
11#
发表于 2012-8-3 12:39 | 只看该作者
中财散文版有好几位国内著名的散文大家,敬老师是其中之一。学习。
12#
发表于 2012-8-3 14:15 | 只看该作者
由司空见惯的树叶这种物联想到人、我,从晴空里叶无声的叶语到下雨时如诗的叶语和刮风时叶语的激情交响,揭示叶语真诚无欺的哲思,真是天马行空,让思维驰骋纵横,来了一次深层次的人的灵魂的拷问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大气、恢弘、厚重,受益匪浅。学习欣赏!!
13#
发表于 2012-8-3 14:18 | 只看该作者
是叶语,更是敬版的思语。拜读了,学习。问好敬版。
14#
发表于 2012-8-3 16:24 | 只看该作者
透过叶子的述说与刻画,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曲折的人生道路,以及生活的扎实……学习拜读一兵先生最新力作,问好好友!
15#
发表于 2012-8-3 16:31 | 只看该作者
面对这样的文字,只有深入体悟学习。问好敬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0 03:32 , Processed in 0.05277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