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68|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须把乾坤力挽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3 22: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须把乾坤力挽回

  
  鉴湖女侠秋瑾虽是女流,却颇有男儿气概,不要说其不怕牺牲、投身革命的精神为多少须眉所不及,便是其诗作也豪气冲天,在有清一代的诗人中独树一帜,叫那些以诗词扬名的“诗人”们汗颜。
  
  笔者特别喜欢秋瑾的名作《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其“万里乘云去复来”的雄伟气魄、“肯使江山付劫灰”的忧国情怀、“拼将十万头颅血”英雄气概,每每读起,都叫人心潮澎湃,不能自已。
  
  然而不久前却在一份资料上读到,原来,这样一首使人精神振奋、豪气冲天的诗作,其本意却是用来讴歌日本军队的。该诗写于19057月,其时,秋瑾二次东渡,日本友人银澜使者他她索诗,她恰在这时看到日俄战争的地图,于是心有所感,便写下了这首诗。所以,该诗又题为《日人银澜使者索题,并见日俄战地,早见地图,有感》。自1900年起,俄国已经完全占据我国东北,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对此毫无办法,而当时的日本政府出于某种利益考虑,表示愿意出兵帮助清政府抵抗俄国,于是,日俄战争暴发了。就是这样一场发生在中国境内的狗咬狗式的战争,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却一个也不敢得罪,居然恬不知耻地宣布“中立”,似乎这事儿根本就与它毫无关系,它只是一个坐观成败的局外客。问题在于,尽管这是两个强盗为了争夺在华利益进行的无义之战,但从客观上来讲,如果没有日本向俄国叫板,则东三省划归俄国势在必然,那么,今天中国的版图上,不要说由之前的“树叶”变成今日的“雄鸡”,恐怕连“鸡头”也保不住了。所以,在当时,无论是朝野,还是在民间,大都是倾向于日本的,甚至还出现了许多专门帮助日本对抗俄国的民间团体;即使如秋瑾、孙中山这样的革命家,也对日本的胜利抱着欢欣鼓舞的态度,孙中山一度还在日本作了著名的“血浓于水”的演讲。所以,秋瑾诗中“救时应仗出群才”所说的“群才”指的乃是日本军队,而“拼将十万头颅血”,拼的也是日本人的“头颅血”,而绝不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鲜血和生命。
  
  初读这样的真相,一时间很叫人沮丧,明明是一首斗志昂扬的爱国诗,却原来是讴歌打败一伙强盗的另一伙强盗的。然而这却并不影响秋瑾的形象。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我们无法要求一个革命家有着怎样长远的眼光和清醒的认识。不要说秋瑾,就连孙中山这样的“国父”不是也被日本“血浓于水”的假相给骗了吗?当时那些革命家的任务乃是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甚至还幻想着要借助外国的力量才实现这一目标,又怎能看破帝国主义光鲜外表下的狼子野心呢?
  
  由此又想到了秋瑾的老乡——鲁迅先生的一首诗《题三义塔》,该诗作于1933年。就在19321月,日本侵略军向上海发动猛攻,一通狂轰滥炸后,闸北顿时成了一片废墟,人民死伤殆尽,只剩下一只可怜的鸽子。其时,日本生物学家西村真琴博士为了救援战争中的受伤者,于19322月作为“服务团长”来到中国,恰在上海郊外的三义里战乱的废墟里,发现了因饥饿飞不动的鸽子,便带回日本,取名“三义”,精心喂养。可惜这只鸽子不久后便遭遇意外死亡,博士悲痛之余决定将其立冢掩埋,后又修书一封细说原委,并将自己画的鸽子一并寄给在上海的鲁迅。鲁迅先生便写成了这首名作。笔者最喜欢的是这首诗的颔联“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志诚坚共抗流。”在鲁迅先生的心中,那只可怜的鸽子并没有死掉,而只是做了一个梦,梦醒之后便化身了“衔木石以堙东海”的精卫鸟,同残忍的日本侵略者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
  
        然而可惜的是,诗的最末两句却又是近乎天真的幻想了:“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日本人是我们的“兄弟”吗?在历史上,日本可有和中国“兄弟阋于墙”后再外御其侮”的时候?在当今,日本国民可真正地把中国当做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在未来,我们又是否能看到日本会有和中国完全冰释前嫌、互信互利的“兄弟”情谊……对于日本,是的的确确要把中国抗战胜利后不要赔款的“恩”给泯掉的,而同时,却是要把曾经对我们烧杀奸掠的“仇”也泯掉了。季羡林说,坏人是不会改好的。试看,中日的关系刚刚好了点儿,日本就又要在钓鱼岛的问题上兴风作浪,并叫嚣以武力挑衅中国,此时此刻,面对这样豺狼一样的国家、豺狼一样的民族,谁要还真把他们当作“兄弟”,谁还要再谈什么“血浓于水”,谁要再说什么“中日关系大局”或“地区和平稳定”之类的鬼话,如果不是出于他们的短视和无知,便一定是叫人痛恨的无耻汉奸了。
  
  对于类似鲁迅先生和秋瑾女侠的诗,我们不妨忽略其创作背景和作者原意,直接断章取义就是了。那么,在日寇面前,“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该是我们永远不变的态度,而“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则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决心。(水如空)
  
附:
  
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鲁迅·题三义塔
  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 本帖最后由 水如空 于 2012-8-5 18:49 编辑 ]
2#
发表于 2012-8-3 22:44 | 只看该作者
秋瑾时后人敬佩和学习的英雄和榜样。正气凛然,视死如归,浩气长存,真正是巾帼胜于一些须眉,是一个大写的“人”。人做得出众,文作得也出色。“对于类似鲁迅先生和秋瑾女侠的诗,我们不妨忽略其创作背景和作者原意,直接断章取义就是了。那么,在日寇面前,‘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该是我们永远不变的态度,而‘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则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决心。”所言是也。文虽不长,观点凸显,客观中正,在情在理,颇值得品味的文字。
3#
发表于 2012-8-4 08:33 | 只看该作者
在日寇面前,“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该是我们永远不变的态度,而“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则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决心。
好有气魄的斗志和决心,赞一个。
    文章通过两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谈起,力透纸背,历史的真相往往不忍细看,英雄的侠肝义胆则是永垂不朽的精神。
     毛主席教导我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面对倭寇的挑衅和骚扰,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退缩。
4#
 楼主| 发表于 2012-8-4 19: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吴墨 于 2012-8-3 22:44 发表
秋瑾时后人敬佩和学习的英雄和榜样。正气凛然,视死如归,浩气长存,真正是巾帼胜于一些须眉,是一个大写的“人”。人做得出众,文作得也出色。“对于类似鲁迅先生和秋瑾女侠的诗,我们不妨忽略其创作背景和作者原意 ...

问好吴墨!
一直很佩服秋瑾,少有的英雄气概,叫须眉汗颜。
5#
 楼主| 发表于 2012-8-4 19: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2-8-4 08:33 发表
在日寇面前,“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该是我们永远不变的态度,而“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则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决心。
好有气魄的斗志和决心,赞一个。
    文章通过两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 ...

多谢奇兄!
民间多是愤青,上头又太软弱。屁民只能痛快痛快嘴。
6#
发表于 2012-8-5 09:05 | 只看该作者
解读历史的真相,值得今天深思。
7#
发表于 2012-8-5 12: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12-8-4 19:54 发表

多谢奇兄!
民间多是愤青,上头又太软弱。屁民只能痛快痛快嘴。


口诛笔伐的淋漓酣畅,过瘾,好犀利的文笔 再读
8#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20: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微风轻拂 于 2012-8-5 09:05 发表
解读历史的真相,值得今天深思。

:handshake 多谢微风点评!
9#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21: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2-8-5 12:29 发表


口诛笔伐的淋漓酣畅,过瘾,好犀利的文笔 再读

:handshake 多谢奇兄点评!
10#
发表于 2012-8-6 08:48 | 只看该作者
真相往往是出乎我们意料的。很多真相,在我们未知的那里。需要我们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别致而又给人启迪的文。问候水版。
11#
发表于 2012-8-6 16:22 | 只看该作者
鲁迅似乎像个文化间谍,如果活着,当汉奸的可能很大,人家对日本的感情远远强于中国------不过,当时到如今的政府,都的确让人爱不起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9: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2-8-6 08:48 发表
真相往往是出乎我们意料的。很多真相,在我们未知的那里。需要我们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别致而又给人启迪的文。问候水版。

问候夏冰!对历史了解真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用假想来欺骗民众。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9: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老庄主 于 2012-8-6 16:22 发表
鲁迅似乎像个文化间谍,如果活着,当汉奸的可能很大,人家对日本的感情远远强于中国------不过,当时到如今的政府,都的确让人爱不起来

人死得早所以才留给后人胡乱猜测的可能,“倘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鲁迅如果活着会怎样我们不知道,但读其文知其人,却只见硬骨,不见奴颜。
政府不可爱,并不影响我们爱国,“降汉不降曹”,关公值得效仿。
14#
发表于 2012-8-6 20:03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个鱼龙混杂的时代,到底谁说的是正确的?谁揭露的是真相,有时候还真难下决断,不知该相信谁?既有制造历史的人,也有歪曲历史的人,更有演绎历史的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甚至某些历史学家都失去了最基本的为人准则!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8-8 14: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鲁小鱼 于 2012-8-6 20:03 发表
这是个鱼龙混杂的时代,到底谁说的是正确的?谁揭露的是真相,有时候还真难下决断,不知该相信谁?既有制造历史的人,也有歪曲历史的人,更有演绎历史的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甚至某些历史学家都失去了最基本的为人准 ...

中国是有着优秀的历史传统的,有多少史人代表了文人的骨气和精神,可是如今,一代文人无骨,所以史人也没有了。近两年还不错,有许多历史真相被逐渐揭开,可见社会还是进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6:28 , Processed in 0.07309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