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25|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漾濞江系列之十五——漾水烽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24 16: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漾水烽烟



  

◇  蒙正和



  
  当我记事以来,时听老辈们说起“红白旗闹事”,街谈巷议,轻描淡写。后来方知,这是统治阶级的欲盖弥彰,恣意歪曲。一场矛头直指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轰轰烈烈的回民和各族农民起义,对起义军的残酷镇压、血腥屠杀,怎么是“闹事”呢?
  
  纸上的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几年前,县委党校高级讲师杨纯柱先生送我一册1986年3月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云南回民起义史料》,置于枕边案头,数次通读,清军提督杨玉科、总兵蒋宗汉对起义军和云南各族人民残酷屠戳的记录,特别是屠杀漾濞回民的惨无人道的血淋淋场面,让我痛心疾首,无比震惊。
  
  欲写不能,欲罢不忍,犹豫再三,拟得这个题目。我决定不能为而为之,冒一次风险。因为这一历史事件对于漾濞说来,也是一个沉痛的记忆,作为一名地方史志工作者,我不能失语。
  
  大清帝国这座封建大厦支撑到咸丰、同治年间(公元1851~1874年),已处于风雨飘摇、四面楚歌之中,根基动摇,柱朽梁腐,只差踹上一脚,便要轰然散架了。各族人民纷纷揭竿而起,斗争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清王朝内困外扰,危机四伏。“地处边疆、民族众多的云南,起义斗争不断发生,连绵不绝,成为当时全国反清斗争的一个方面军”。1853年南华县彝族农民杞彩顺、杞彩云领导彝、汉两族农民起义,1855年大姚县彝、回、苗族农民在金沙江边开展反清武装活动,墨江县农民田四浪率哈尼族同胞数千众起义。1856年弥度彝族农民李文学联合彝、回、汉、苗、哈尼、傈僳等各族举兵反清,被推举为彝家兵马大元帅,颁行“铲尽满汉脏官,杀绝汉家庄主”、“庶民原耕庄主之田,悉归庶民所有”的政治纲领和经济政策。1856年8月,杜文秀领导回民在巍山起义,配合大理回民占领大理,建立义军的政权。(引自《史料•前言》)杜文秀大理政权联合汉、白、彝、傣、纳西、景颇等各族人民,控制滇西、滇南,与清王朝进行了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沉重打击了清朝政权,加速了这座摇摇欲坠的封建大厦的倒塌。
  
  1867年末,乘云南巡抚岑毓英率清军主力去镇雄、威宁镇压苗民起义,昆明城防相对空虚之机,杜文秀起五路大军东征,“十八大师下云南”,以图夺占云南政治经济中心。义军叛徒马如龙盘踞昆明,期间战场风云变幻,头绪纷繁,义军围昆明两年不克。岑毓英完成对苗民的镇压,转守为攻,西征大理。杨玉科断杜文秀东征军退路,继而回兵滇西,扫清宾鹤洱剑外围,与岑毓英合力围攻大理。清军逐步掌握主动,形势逆转,大兵压境,义军大理大本营形势危急。
  
  话说自杜文秀起义以来,义军在漾濞设漾川江防指挥司,委参军、先锋、校尉数员,带兵数百驻防,另有参议、主簿等文职官员,共同护卫漾川,筑城建堡加固城防,调度粮秣接应大军,训练青壮保境安民,拱卫义军大理帅府。杜文秀胞弟杨占鹏受命领军数千据守漾濞江上游之乔后盐井,大司直马弗受、大都督龙其瑞领兵驻守炼铁、长邑、脉地、甘屯。漾濞以东马厂、金牛屯、平坡、合江铺,亦有义军精兵强将屯守。“上下二百余里,联络六七十营,往来救应”,成为清军杨玉科目中固若金汤的防线。
  
  杨玉科要破漾川义军防线,蓄谋已久。还在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秋末,他占据大理以北大部地区后,先派兵扼守上关,设防凤羽、白米庄一线,即命蒋宗汉引兵绕道点苍山偷袭漾濞北路之脉地。十月九日,杨玉科提兵驰抵炼铁,用计攻破义军营垒,斩马弗受,擒龙其瑞。次日蒋宗汉偷袭脉地得手,两军合攻拿下长邑。杨令蒋部南下,妄图一举“荡平沿江一带”。杨自引军攻乔后盐井,被义军击伤,“痛极还营”。此时杨玉科露出悍将面目,次日带伤督阵,迫使士卒拼死恶战,擒杨占鹏,克乔后盐井。盐井是一块肥肉,杨玉科斩获颇丰。
  
  杨玉科正图谋乘势破上关、下漾川,忽报云县告急,遂转兵南下,暂时收敛进攻漾川阴谋。虽然暂不能亲自提兵攻漾,但漾濞是他的一块心病,深知“破大理必先破漾濞”,“缘是邑烟户三千,恶徒半万,前围漾水,后枕苍山。两座土城作连环之势,十方硐阁极盼顾之雄。仿佛昆仑,更有漾江护,差同函谷。欲向前攻则巨良洪滔难过舟楫,欲从后进则悬崖峭壁莫附藤萝……数百里无粮难于輓运,千万军乏食何以支持?况平坡处其东北,若唇齿之相依,合江在其东南,如辅车之相助,放马厂通蒙赵往来遥为声势,金牛屯聚永榆精壮近作救援……铜墙铁壁,还连蒙舍榆关,盖大理之后户,即杜逆之生门也。图之无计可施,舍之必遗后悔”。乃令部将引兵数千来取漾濞,不期在长邑、脉地遭义军伏击大败而逃。如此如次,清军屡败,杨玉科耿耿于怀,咬牙切齿,恨不能一脚踏平漾川。
  
  转眼间三年过去,清同治十年(1871年)正月初二,杨玉科得报,义军大司略董飞龙攻陷漾濞与永平之间的黄连铺,直扑杉阳,把漾—黄—永连成一片。是年冬,清军控制了永昌,杨玉科也稳住宾鹤剑洱一线,即令蒋宗汉领兵三千并军火辎重西进过澜沧江,剿义军残部,巩固永昌。令刘重庆、李应举带兵五千围攻永平重镇曲硐,并分兵一部于半道伏击榆城援军。此间,义军马双元叛投杨玉科。
  
  是年冬,杨玉科令清军会攻永平。杜文秀亦调兵遣将,调大理、蒙化义军驰援。一时间,漾濞、永平兵荒马乱,百姓一日数惊,苦若倒悬。刘重庆、李应举攻占奇屯、叶屯。杨玉科令由永昌回师的蒋宗汉部占据永平、蒙化往来捷径之龙泉垭口,再行迎击西进义军援兵。令羊恩科统领西进清军各部直扑曲硐,令进攻昌宁者街清军战毕即往攻曲硐,又令攻永平各部扫清外围后投入攻曲之战,形成合围之势。蒋宗汉由龙泉垭口走山间栈道往东而来,至顺濞河与漾濞江交汇地以东之龙角崖一带与两千西援义军遭遇,被阻于道。杨玉科大惊,恐蒋有失,急令段春堂引兵由剑川增援。蒋段合兵一处,义军被迫凭险据守,死战两月余,弹尽粮绝,战死千余,余者投江。杨令段回剑川,蒋带铜帽、洋药若干,银圆七千,返驰增兵曲硐。上万清军围攻曲硐,义军凭寨墙栅栏护濠抵抗,大司黑耀武率部拼死搏杀,重创清军。战至二月二十五日,义军战死一千二百余,曲硐陷落,黑耀武率余部杀出重围退回大理。
  
  义军永平、曲硐营垒俱失,白竹山、白沙水井山诸据点先后被清军攻破,漾濞南线外围屏障无存,北面乔后盐井、炼铁一带早已丢失,漾川防线顿时告急。大司陈永清、马应昌统兵三千,每日督军加固上下两街城防,操练团队,组织民众,昼夜巡防,确保义军大理后路之安全。
  
  还在曲硐战事初定之时,杨玉科即令蒋宗汉、周作祥各领三千人马,由永平东进袭攻漾濞义军西线外围。蒋、周由梅花铺、黄连铺、太平铺、秀岭铺、柏木铺一路杀来,兵临漾濞江边。二月二十日夜,清军渡过漾濞江合围马厂,战至次日黄昏,义军战死三百,寨堡被破。清军乘夜又袭占金牛屯,义军死伤五百,金牛屯亦被攻克。清军乘胜往东扩大战果,战至二十三日,义军平坡、合江铺营垒悉数丢失。
  
  杨玉科征战经年,数次战伤,数次被俘走脱,曾日斩四十七人、大雨中裸战,双手涂满回、汉、彝、白等民族人民鲜血,踏着义军尸骨,从团练小头目爬到清军总兵高位。围攻漾濞之战,他岂能不亲临前线,号令三军?杨玉科提着血迹斑斑、寒光闪闪的屠刀来了。他引三千亲兵从鹤庆大本营出发,经剑川,过炼铁,不走漾濞江峡谷茶马道,他怕中义军埋伏,由江西崇山峻岭中行,由扎务所、张武哨而来。老谋深算的杨玉科果真厉害!他严令加强平坡、合江铺一线防务,切断义军东路支援,确保顺利攻漾。
  
  上万清军围攻漾濞,榆城帅府大惊,杜文秀急令大司马蔡廷栋引军八千攻清军洱剑后营,逼杨撤围。杨针锋相对,“令徐映斗、羊恩科带兵往助”。徐、羊跟随杨玉科多年,东征西战,亦是独挡一面的勇将,自是舍命向前。蔡部攻战不力,五战皆北,损兵两千,救漾未果。
  
  杨玉科在漾江西岸罗屯、蒙官村、沙河一线调度兵马,压住阵脚,“遂乃登高远眺思破漾之策”。巡哨数日,看透漾濞地理环境与义军军事部署。“仰面观见群山斜纷许多叠落,俯而视见江水潆带一派汪洋。上下两街,宛如楼船两座;河边村落,恰似救急之小舟。郭外碉楼,如靠舷之大桨;阴浓茂树,不啻风帆铁索长桥……惟是一上一下,似楼船之过峡不禁飘摇,将浮将沉,如巨舰之占滩更为荡漾。”蓄谋良久,杨见有铁索桥维系两岸,桥北高坎建有碉楼,枪炮不时轰击清军阵营,造成威慑伤亡,义军时由桥渡骚扰攻击清军侧翼。“欲覆其舟而致其命,胡不断其缆而绝其依,设谋毁铁桥”。于是,一个惨绝人寰的屠杀阴谋在杨玉科心中酿就,一场血雨腥风降临漾濞城头。
  
  上万清军部署已定,杨玉科令在下街西北江面架设浮桥,自引一军由浮桥佯攻。又悬赏五百银,令手下“带精壮数十人乘虚夺铁索桥,遂焚之”。如此三日,云龙桥被清军占领。第四日黎明时分,杨督蒋宗汉领兵强渡漾江,攻占雪山河口地带。如果说杨玉科是由地方团练小头目“地方军”起家,那蒋宗汉算是行伍出身的“正规军”出身了。咸丰年间,清政府为镇压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招兵买马,蒋宗汉在顺州(今永胜境)入伍,投效清军,接受正规训练,征战经年,在镇压起义军的战斗中“以强悍精明闻名,累建军功”,成为岑毓英、杨玉科手下一名心狠手辣的骁将。此时年方三十,年富力强,正是当战之年,面对如此形势,岂肯错过抢功机会。仰仗着兵力枪炮优势,蒋宗汉率部突过漾江,迅速占领雪山河口地带,背水扎营栅四五十座,楔入义军营垒。杨玉科见蒋宗汉强攻得手,又督周作祥、马双元从马厂由东往西进击下街,支援蒋部。清军站稳脚跟,立即挖地道、毁城墙、砍栅栏,扩大战果。义军杀出堑壕,迎头痛击,双方展开激战。相持数日,互有伤亡,清军进展无多,杨玉科一时亦无计可施。
  
  杜文秀深知漾濞维系榆城安危,前番大司马蔡廷栋击清军后营解漾濞之围未成,惊悉杨玉科攻城甚炽,漾濞危如累卵,急令大司衡杨荣引军由花甸坝出白米庄直扑邓浪清军大营,再令蔡廷栋率大军越点苍下甘屯袭杨玉科粮道。杨、蔡领军出袭之后,又令大司徒丁文星、大司黑耀武带两千人马越点苍山走昔元军洗马潭旧道,星夜驰漾救应。一时间,清军“四处惊慌,星驰告急”,漾濞战事似现转机。漾濞军民盼来增援,又知杨荣、蔡廷栋两军在外围策应,信心倍增,坚守上街,反击侵入下街之敌,决心击退清军,保卫漾濞,巩固榆城。杜文秀谋略不可谓不周全,用兵不可谓不精当,如杨荣、蔡廷栋两将力战,漾濞守军全力反攻,杨玉科未必能胜出,则撤兵解围、扭转战局也未可知。
  
  然而老奸巨滑的杨玉科十余年间与义军作战,足智多谋,处变不惊,安顿好漾濞军务,竟出险招,带卫队百余人寻杨荣所部交战。至白米庄,仅有清兵百余在防。遇义军大队四千余众攻来,杨全无畏惧,虚与委蛇。义军不知虚实,闻杨色变,慌乱后退。杨玉科紧随不舍,义军愈加惊慌,纷纷败走。蔡部袭甘屯粮道亦未获全功,草草收兵。义军外围救援漾濞未成,虽有丁、黑两将将兵两千入漾,已于事无补,陡增牺牲而已。想后来清军攻龙尾关义军守将董飞龙献关乞降、城破后杨荣等高级将领逼主求和,这时的义军内部裂痕已现,祸根早伏,杨荣、蔡廷栋救援漾濞大有“不作为”之嫌……
  
  杨玉科以寡袭众,出奇制胜,回到漾濞大营,更加趾高气扬、专横跋扈,“传集文武员弁,先委婉以开导,继严厉以责成,分派各攻”,限定三月十二日“架梯掘穴、破碉六座”。各部岂敢怠慢,依令强攻。清军占据墙头,义军壕内抵抗;清军占领碉楼,义军堑中还击。丁文星、黑耀武等指挥义军从上街杀出城来,下街义军亦杀出营来,全力反击,以图夺回雪山河口失地,恢复城防。危难之际,将士用命,民众支持,同仇敌忾,昼夜血战!杨玉科见义军抵抗甚烈,急令冠文通、马兆春两部由下街北面竹林寺一带抄袭,加强攻势。下街义军四面受敌,拼死抗击,伤亡三百余,被迫退回城堡。十三日上午,清军攻占雪上河石桥、龙王庙,将两街间碉堡、栅栏尽行摧毁,把上下二街分割包围。得手后杨玉科调整攻击部署,令蒋宗汉肃清外围,专攻下街,便严令士卒拼死向前,不得畏缩。又令地方团练头目云万宝、云集祥带卒千余去点苍山小路埋伏,待机截击。
  
  十四日晨,杨玉科指挥各部集中兵力火力攻击上街。敌众我寡,外应已绝,义军漾濞保卫战最后时刻来临。清军掘壕八道,要用炸药爆破城墙。义军针锋相对,开沟灌水,使敌爆炸不成。双方相持竟日。次日上午,杨玉科绕到城西南角小箐、北门巷一带督战。此时,义军中几个软骨头吓破了胆,由西南角高坎滚爬下来献堡乞降,并引清军蚁附而上。这里是义军城防核心地带,无异于被清军当胸一刀。防线洞开,清军蜂拥入城,迅速夺取清真寺及义军大营,射杀丁文星、马应昌,打掉指挥中枢。义军腹背受敌,始料不及,陈荣清率部数番反扑,英勇殉职。
  
  杨玉科夺下大营,另三面攻击更狂。黑耀武指挥将士血战,独撑危局。清军段春堂、周之祯、和浩白由东北角攻入,张如膏率木逢春、木占春由西北角攻入,李应举、马双元、邵洪顺从东门杀入并攻占礼拜寺,周作祥率刘重庆、苏开先等由南门攻入,城下墙垣“尸骸枕藉”。义军逐街逐巷抵抗,浴血奋战,厮杀十余回合,刀光剑影,杀声震天,血肉横飞,斩清军勇将姜润芝、杨崇兴、杨凤山、艾绍南等于阵前。黑耀武曲硐突围时清军就奈何他不得,此番再战,自然畏惧,不敢近身。随身卫队先后倒下,“黑老虎”虎威咄咄,毫无畏惧,单刀挑战,往来冲突,只身被二三十清军官兵围住。寒光闪处,人头落地,砍杀十数人,终究一拳难敌四手,力竭被俘,英勇就义。街巷尽失,军民百余突出南门,清军头目刘玉、马兆春截杀,大部牺牲,余者由高坎投江。妇孺涌向云龙桥,清兵屠戮,死伤者众,更有怀抱婴孩投江赴死之年轻女子者。有汉民引火烧屋自焚,有回民不甘被俘为奴自戕。仅十数名义军青壮急中生智,割下清军首级提着,挥刀持矛,喊着杀声,突出北门得脱。
  
  上街激战之际,蒋宗汉率龚联云、雷有良部架云梯翻城垣急攻下街。下街兵少民众,战至午后,见上街已失,军民遂冲破重围向北面点苍山突围。蒋宗汉穷追不舍,擒杀回民于半道。云万宝、云集祥埋伏截杀,沈朝富由马厂抄袭,突围军民尽遭屠戮。
  
  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四月十五日傍晚,江河呜咽,残阳如血,山水失色,漾濞陷落。据新编漾濞县志载,上下两街破后,清军“马双元放火烧杀下街良民三千八百九十七人,由苍山逃往大理的一百六十一人也被半路截杀”。“是役,义军损将三员,都督、将军九十四员,回汉军民八千一百六十一名;清军战死三千九百余人,将领四员”。杨玉科得胜了,但他身心交瘁,惊魂未定:“夫乃叹行军之险……未有如此之劳心劳力、费饷费粮、糜军费资、捐卒命如此之多者也。行军可不畏哉!为将可不慎哉!”
  
  战事结束,灾难远未结束。上下两街断垣残壁,满目疮痍。回民良田、清真寺产等悉被清庭当作“叛产”没收,大批回民无家可归,流离失所,沦为贫民。若干年后,漾濞上下两街及周边村庄仍是民生凋敝,了无生气。好在辛亥革命枪声响起,大清王朝寿终正寝,次年漾濞设县,民众才迎来休养生息之机……
  
  杜文秀领导回民起义、建立大理政权历时十八年,先后攻占四府、九州、七厅、三县及四附府,“攻陷五十三城,西及四川会理,东达贵州兴义”,是以太平天国为首的全国各族反清起义的一个组成部分,起义军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和民族压迫政策,表现了回族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漾濞彝族中,有梅玉弟将军,韦联甲将军,只可惜他们没有参加漾濞保卫战。大理陷落后梅玉弟将军率余部随李国纶将军转战永昌,坚持两年,在怒江被清军围困,牺牲于阵。
  
  若干年后我来到白竹山义军战地,寻找一块当地人称之为“公碑”的石碑。残军留废垒,石碑溅血痕,拭去苔藓与尘埃,字迹依稀可辨。记的是蒙化回民凑银买了这块地,安葬牺牲的白旗(义军)将士。“公碑”侧后山坡上,一列列坟坟茔埋没在荒草丛中,有的坟头长起苍天青松。一条条深浅不一的土沟环绕山头,那是当年义军挖掘的战壕。另有“先锋营堆子”(山峰)地名沿称到现在,应该是清军先头分队的驻扎地。又若干年后,我在金牛屯山甸坊村后拜谒了一座回民墓——回族仙爸爸之墓,他是在清军围剿金牛屯回民时与清兵英勇搏杀时战死的,回民记着他的勇武,三中全会后给他建了墓。
  
  倏忽间,一百五十年过去。如今的漾川,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彝、汉、白、回、苗、傈僳等各族人民情同手足,亲如一家,正向着新的目标迈进。笔者写了如上文字,并非是要激活狭隘的民族仇视心理,而是希望青年一代以古鉴今,牢记历史,倍加珍惜改革开放、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热爱家乡,建设家乡,谱写更加壮丽的民族团结新篇章!

  
                                                                                                               2012-08-24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12-8-26 11:06 | 只看该作者
如见一场战争,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也如见一个执着的纪实者,将一切记载下来,留给漾水也将留给后人。感佩蒙老师认真为文的态度,问好。
3#
发表于 2012-8-27 09:5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收到很好的历史教育!
问好!
4#
发表于 2012-8-27 11:54 | 只看该作者
了解到很多的历史知识,受益!
5#
发表于 2012-8-27 11:58 | 只看该作者
历史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活了起来。那刀光剑影咣咣当当声,仿佛就就在我们的耳边回响,历史厚重,烟雨苍茫,留给后人的,是无比的感慨。
6#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15: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阳神 于 2012-8-24 22:20 发表
历史书写,有独特意味。


感谢太阳神版主第一时间关注点击审读,并给予鼓励。祝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15: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2-8-26 11:06 发表
如见一场战争,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也如见一个执着的纪实者,将一切记载下来,留给漾水也将留给后人。感佩蒙老师认真为文的态度,问好。


一场战斗,双方死伤上万人,无论清军(红旗),还是起义军(白旗),都是无辜的。即便是杨玉科、蒋宗汉,他们的行为也不能完全由自己负责,何况后来他们都走上了抗法战场,杨玉科还牺牲在法国侵略者炮火下……这是一个很难说清的问题。因为我是漾濞人,对于漾濞的这场战斗,青年人不了解,交代一下,提个话头,以期引起重视。文中错讹,还请版主及读者诸君指正。感谢木门版主鼓励加精!
8#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15: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杨木华 于 2012-8-27 09:57 发表
学习!
收到很好的历史教育!
问好!


谢谢木华老师关注!
9#
发表于 2012-8-27 15:20 | 只看该作者

问好蒙老师

始终还是做史志的人,文笔是厚重得多,我觉得不管从哪个角度也好,像回民在起义军当中的重要地位。对后世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是不容忽略的,谈起话来也是极长,好想读到蒙老师你们那边做的史志的书,这点又是我一直都在渴望的事。不知道什么时候大家能够聚首,方能畅谈。期待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15: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贵妃醋 于 2012-8-27 11:54 发表
了解到很多的历史知识,受益!


还请贵妃老师指导帮助。谢谢!:handshake
11#
发表于 2012-8-27 16:26 | 只看该作者
肯钻进故纸堆的人,值得敬佩。
12#
发表于 2012-8-28 16:5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需要严谨的态度,历史总会被人记起,文笔工稳,向您学习。这个系列有不少文字了,老师继续!
13#
发表于 2012-8-28 16:55 | 只看该作者
本着一个史志工作者的良心,真实还原了一场战争。让其中那些形形色色的人与事,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样的写作,是厚重的,也是有益于后人的。
问好正和老师。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07: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运涛涛 于 2012-8-27 16:26 发表
肯钻进故纸堆的人,值得敬佩。


谢过涛涛。你的鼓励是我习作的动力。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10: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吕永红 于 2012-8-28 16:51 发表
这个需要严谨的态度,历史总会被人记起,文笔工稳,向您学习。这个系列有不少文字了,老师继续!


谢谢永红老师关注点击鼓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08:34 , Processed in 0.05260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