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598|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女鼓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1 23: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遇到她,是在一片嘈杂之中。


       一位长辈寿终,按照老家习俗,我要去乡下过夜。在澧水流域的乡村,家中有长者过世后,生者都要在家铺张热闹一番,称之为“白喜事”。亲朋邻里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打打闹闹,闹哄哄送亡者一程。这个仪式中,说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说书,这是一个带点文气的名称。以前被称为“打丧鼓”、“打书”,说书人叫“打鼓匠”,或者说“打书的”。


       我到达时已接近黄昏。秋后的田野,庄稼已经收割,就像被剥去了华丽厚实的衣裳,空旷的土地裸露在秋风里,显得有些疲惫。金红色的夕阳在深湛纯蓝的天空西边抛下最后一抹柔媚,红、黄、粉、橘,各种暖色调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凉风习习。亲戚家门口搭着帆布大篷,晚饭完毕,灵堂门口放着两张半新四方木桌,几把木椅,两个暖水瓶。靠墙的一把椅子上放着两个搪瓷茶杯,一袋打开过的茶叶,一叠一次性塑料杯。帮忙的乡邻们把桌子收拾到一旁,又摆下一排排木椅。一眨眼功夫,灵堂门前俨然成了一个小型剧院,观众席和舞台各据一地,区分清明。观众已经在陆陆续续入座。人们互相打招呼,谈论家长里短。有的人体贴主人,担心椅子不够,自己带着小木凳。不懂事的孩子们在椅子中间穿梭追赶,遭到大人们的呵斥。生死是人间常伦。离开这个世间去往另一个世界,送行时热热闹闹也好,不至于太过寂寞和冷清。垂挂着黄白挽联的门口便是舞台了。人们说话的主题慢慢转向舞台的主角,各自猜测和讨论着,这家的主人将会请哪村哪乡的哪一位打鼓匠出场,是否有名气,“打”得怎么样。主人家的至亲说了名字,一传二,二传三,说来说去,竟然又不知道是谁了。我问身边几位老人家,今天说书人是谁,他们的口齿不甚清晰,再加上一层压一层的人声,我没有听清。是谁其实不重要,来了自会见分晓。


       夜色将村子拥抱入怀,主人家亮起电灯。昏黄的白炽灯,柔和的日光灯,交相辉映,夜空中的星星自觉黯然,躲到了云层背后。观众席上已经坐满,有的人把主人家的长凳摆出来,一张凳上挤了三四人。有的人蹲着,还有的人干脆站着。灯光把夜色掏出一个大窟窿,里面塞满了一群充满渴望的人。


        忽然听人说,来了,来了!密不透风的人群松动了,哗哗哗躁动起来。一行四人,在主人家的带领下匆匆穿过人丛,走上“舞台”。三男一女,一位老者面容清瘦,人群中有人和他打招呼,一看便是一位老鼓匠。两个小伙子,一高胖,一矮瘦。最惹眼的,自是那位年轻女子,二十来岁,个子不足一米六,瘦瘦小小,穿着时尚的花色T恤衫和牛仔裤,烫着时髦的金黄色卷发,披在肩头。尖尖的下巴,一双大眼。背上的鼓和鼓槌向大家说明,她也是今晚的主角之一。我和在场的每个人一样,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女说书人我见过几个,都是三四十岁以上,一幅富态精明的模样。这样的少年女子,属于大街上青春的欢笑声里。此时此景,她的出现总让人觉得不合时宜。


       她和那位高个男子走到方桌旁,小心翼翼地将鼓和鼓槌放在桌上,摆到合适的位置。男子端起杯子喝茶,她转身弯下腰接好音箱电源——现在说书也在一日日现代化,说书人戴着扩音器,架着音箱,让每个人都听得真切。瘦小的身影,做事麻利,干脆。


     做完准备事项,她端起茶杯,喝了几口热茶,打开扩音器,清清嗓子,“喂喂”几声,场子里安静了一些。一声鼓槌响,像是集合的号令,喧闹的场景瞬间安静下来。几百人屏息静气,听得见风吹过的声响。几百双眼睛齐刷刷盯着打鼓匠,等待着期待中的那一声:“各位父老乡亲,各位大叔大伯大婶大娘大哥大姐,本人姓孙……”这高亢的一声,仿佛刀尖从每个人心头划过,却没有痛感,只留下深刻得不能忘却的痕迹。又如同刚从地里摘下晒好的棉花,温暖,柔软,把每个人的心房熨得妥妥帖帖。一串串高低错落有韵有致的鼓词,从这个装扮貌似另类的小女子口中流淌而出,滚落在徐徐的夜风中,撒在每个在场者心上。坐在前几排的是上了年纪的老者,也是乡间鼓词最忠实的追随者和评判者。他们已经不在意这个小女子的穿着是否入眼,她流畅富有神韵的语言,几乎要抹平他们脸上的褶皱,抑或让这些纹路开放成一朵惬意的菊花。每个人都确信,这个夜晚没有白来。


       一段固定的开场白结束后,正头大戏上场:《杨金花夺印》。杨家将的故事在这块土地上代代相传,早已经不需要文字记载。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其事,对这些故事的传颂者而言,不是最重要的。他们只记得杨家将满门忠烈。能忠君忠国,也是他们磨不灭的一个理想。杨金花女扮男装夺取帅印,故事情节中的点点滴滴,在场很多人都能道出一二。台上的小女子挥动鼓槌,说说唱唱,青年男子是配角。说到精彩处,杨金花携了杨排风,穿上男装,骑马直奔比武校场。台上小女子放下鼓槌,或拱手作揖,或挥臂做厮打状,口中唱词变成了戏台上的念白,一会儿是英姿飒爽的杨金花,一会儿又是嚣张傲气的小将狄龙,一会儿是忠心护家反受辱的老家丁杨洪,一会儿又是沉稳智慧的包丞相。一个瘦小年轻女子,在门口方寸之间演绎着金戈铁马与爱恨情仇。伤感处,声音低回,有几位老者挥袖拭泪;说到诙谐处,众人哈哈大笑。人群中的年轻者,和鼓词有了距离,小女子还不忘用现代语言半荤半素地幽默一把。逗乐了年轻人,老年人有了微词,她不慌不忙,接着续起故事的场景。


       《老残游记》中有一段:“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面对这个穿着新潮却能妙语连珠的小女子,最能体会这段描述的妙处。


       恍惚间记起儿时跟着家人赶着去听人说书的情景:“听书”。那时我年纪尚小,完全是看热闹。只记得有来自十里八乡的人,夏天挥着蒲扇,冬天围在主人特意烧好的篝火旁,听得如醉如痴。灯光黯淡,蚊虫飞舞,兴致不减丝毫。一直要到夜半,风寒露冷,才渐渐散去。鼓点声声,冲淡山村的寂寞,让生者心安,对死者多一份尊重。说书人常年供职在逝者身边,多少会让人觉得有些晦气。乡下人火气大了,会狠狠骂上一句:“你这个打丧鼓的!”如今说书被统称为“澧州大鼓”,提上了艺术殿堂。前几年有澧州鼓王大赛,很可惜没有亲临现场的机会,后来看光碟,看那些来自田间地头的艺人们刻意装扮之后,在台上尽情展示自己的本事。还新创作了一些贴近现代生活的鼓词,在县城的大街小巷流传,这令人欣喜。可我总觉得不是原汁原味。可能是因为我太过恋旧,在农村生活时关于说书的场景,那些不识字的婆婆们也能熟稔念叨的唱词,镌刻在心底,根深蒂固,难以撼动。这个姓孙的小女子,又一次加固了我的记忆。


     一阵急急碎碎的鼓响过后,杨金花的故事告一段落。看看时间显示,已经是午夜十二点多。主人家抱着大纸盒子出来,给在场的人每人发一包方便面。一则感谢众乡邻捧场,二则希望下半夜还能有人留下来,灵堂才不至于冷清。深夜的风凉意袭人,墨黑的天宇中嵌着稀稀落落几颗星星,越发显得高远深邃。人们说着笑着,呼唤孩子的,招呼老人的,打着呵欠的,纷纷散去。老人家们或拄着拐杖,或佝偻着腰背,脚下有些蹒跚,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各自归家去了。留下的,都是主人家的亲戚,或者是贪恋下半夜那位老鼓匠的鼓词。


       主人又请女鼓匠和她的同伴去厨房吃夜宵。我没有赶上晚餐,也被请了去补上一顿饭。小女子坐在我旁边,和席间人有说有笑,说着家长里短的琐碎。见了我,满脸含笑地我打招呼。这是个让人感觉温暖的小女子,我不忍拒绝。说话间得知她是邻县人氏,二十五岁,一个两岁男孩的母亲。聊到了她学艺的事情,我问她多大开始学艺,她一脸调皮的笑,说自己读书时不上进,老师不喜欢,十二岁父亲只好送她去学说书。我说,现在年轻女子都奔了那繁华的都市去了,你小小年纪,怎么爱上这一行了?她哈哈大笑着说,这有什么不好呢?吃百家饭,赶千里场,自己挣点钱,还能不看家里男人脸色,哪能全靠人养活。


       吃罢饭,离席,主人安排车辆送她回家。她挥着手大声和我们告别,然后钻进了小面包车,消失在夜色中。走下说书台,她不再是那个敢违抗圣命女扮男装的杨金花,她要去抱孩子,理家务,伺弄田地。但她还会在以后的夜晚,在田野和庄稼的簇拥中,继续做一做杨金花或者穆桂英、佘太君,给寂静的山村添一些灵气。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zfx875206 于 2012-9-2 08:05 编辑 ]
2#
发表于 2012-9-2 08:15 | 只看该作者
语言干练,真实自然地叙述中,人物形象便跃然而出,背景的渲染不错,问好。
3#
发表于 2012-9-2 08:36 | 只看该作者
很精彩,读者颇有感触。学习了。小刚问候
4#
发表于 2012-9-2 14:59 | 只看该作者
人物描写真实自然,语言干净凝练。学习,问好!
5#
发表于 2012-9-2 16:37 | 只看该作者
认识了一位女鼓匠,也品味到了不同的民俗,欣赏并问好!
6#
发表于 2012-9-2 17:49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普通的女子,却有着不普通的技艺。做一个鼓手应该是快乐着,因为她从中感受到了音乐的神韵,做一个女人也应该是快乐着,因为有生活也有艺术的相伴。朴实的文字,沉稳的述说,让人如临其境。
7#
发表于 2012-9-2 2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zfx875206 的帖子

赞同,干净利落的一篇美文,学习
8#
发表于 2012-9-3 07:32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女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9#
 楼主| 发表于 2012-9-3 17: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zfx875206 的帖子

谢谢指教,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9-3 17: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张小刚 的帖子

问好小刚。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9-3 17: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昨日时光 的帖子

感谢指教,问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9-3 17: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杨春山 的帖子

谢谢杨老师,问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9-3 17: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木门长子 的帖子

感谢木门老师一直不吝赐教,问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9-3 17: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刘玉清 的帖子

谢谢,问候秋安。
15#
发表于 2012-9-3 17:30 | 只看该作者
描写细致,感悟深切,场景朴素,意象动人。人物鲜明,暗中抒情。问好宁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1:51 , Processed in 0.05379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