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648|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沉默与痛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5 14: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罗兰•巴尔特
  
  很显然,罗兰•巴尔特不会轻易地走进中国的大众读者,尽管他有一张漂亮的脸蛋儿,抑或这张脸蛋儿上镶嵌着一双美丽深邃且令人捉摸不透的大眼睛;又恰他所涉足的领域边缘冷僻到符号学和结构主义,并以同性行为令保守此类举动的东方人文所诟病。然而,你不能否认他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法国以及新颖的符号学领域所处的学术明星地位。正是这位各种头衔在中国都处于隐晦地位的学术明星,于70年代初期伙同法国知识分子一行5人来到中国,游历了中国的北京,南京,上海,洛阳以及西安等城市。在北京的街道逗留时,巴尔特留下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他们的性欲表现在什么地方呢?”甚至在结束中国之行于登机回国时,凑近他的出版商朋友弗朗索瓦的耳朵小声说:“太好了!”事情很明显,巴尔特是不喜欢中国的,确切地说,是不喜欢70年代的中国的——因为它可能不大“性感”。尽管如此,在这位符号学明星辞世多年后,其《中国行日记》终于面市。在巴尔特的这部遗作里,全面揭示了他生前颇受争议却避而不谈的中国之旅,既突出表现了巴尔特对于70年代中国特有的政治文本及社会符号的思考,又折射出了作者本人与政治之间的微妙关系,更透过巴尔特的独特视角,展现了一个法国知识分子眼中的文化大革命后期的中国,以一个外国学者较为个人化的观点,评价了彼时中国的社会现状,这亦是他运用符号学技巧给中国当时社会留下的一份珍贵纪念。

  接下来,我们看到,在法国历史上的1981年5月,弗朗索瓦•密特朗成功就任法国总统,对,谈到巴尔特,就不能不提及这位密特朗。稍加关注政治的中国人不会陌生这位继戴高乐后连任的法国总统的名字,正如我们现在不会生疏那个后起之秀的萨科奇一样。然而,在密特朗就任总统前的1980年2月25日,罗兰•巴尔特刚参加完了一场“大人物”的聚会,聚会的组织者正是后来这位法国总统密特朗。关于彼时的文学在法国的地位,在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思想家米歇尔•福柯的光环下,这位总统甚至这样定位自己的身份:“我首先是位文学人,其后才是总统”。于是,我们在这一条线索下,不难揣度出巴尔特于文学领域显赫的一面。令人痛惜的是,正是密特朗召集的这次午餐后,巴尔特步行返回法兰西学院,心不在焉的他可能没有做到“茫然四顾”,乃至正想穿越斑马线回到法兰西学院时,被一辆疾驰而来的小卡车撞倒在地,月余后并因肺部疾病就一命呜呼。与这位伟大的符号学家有所牵扯的,还有我们熟悉的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广岛之恋》以及那个叫亚恩的小伙子与这位小老太太的忘年恋,曾一度赚取很多中国文学人乃至恋人的追寻目光。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几乎享誉世界的伟大女性作家,她的这位最后恋人竟跟巴尔特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我的这份记忆来自巴尔特的“记忆之雾都”。那是1977年,正巴尔特辉煌的年代,他不仅因依靠思想家福柯的青睐高于对手一票的优势,成功进入法国最顶级的学术机构法兰西学院——法国学术界终身制的最高殿堂,成为众星捧月的教授,且在这一年,以同性为题材的随笔集《恋人絮语》得以大卖,双赢为法国最畅销书作家。譬如目下的文人沙龙以及采风集会,巴尔特的朋友们围绕着《恋人絮语》这本书,为他组织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学术研讨会,地点在英吉利海峡南岸的芒什省。伴随着这种至高无上的荣誉,巴尔特的各种苦恼在这次研讨会后也接踵而至。他开始重新认识法国新小说学派的地位和成果,此间与杜拉斯等新小说人结下友谊,甚至开始有意转向写小说,并逐渐产生一种“像普鲁斯特那样,进入小说,就像进入宗教”的想法。巴尔特在这期间公开透露,他与一位年轻的大学老师亚恩相处后很烦,因为这小伙子总是在他面前不停地提到杜拉斯,“我为他向杜拉斯写了一封推荐函,这对大家都好。”巴尔特不耐烦地跟朋友说。后来,亚恩真的成了杜拉斯的最后伴侣。

  关于小说的写作,这种想法一直纠结影响着巴尔特后期对学术的追问,这些当然都源于对妈姆的怀念。他多么希望自己能如普鲁斯特一样,在妈姆去世后,写出自己的“追忆似水年华”。命运似乎有意折磨这位符号天才,乃使在他最后一部作品《明室》之后,也没能成就这一愿望。从1977年到1980年去世,这是埃尔韦写作《罗兰•巴尔特最后的日子》时选定的“时间段”。埃尔韦的叙述很有毛姆的味道,令人读之悦动,一如《月亮与六便士》。埃尔韦之所以从始这个阶段开始叙述,是因为1977年对巴尔特而言具有着非同上述我们所能例举的一般意义,更有甚于这位伟大的符号学家对妈姆的难以忘却!是的,对于妈姆的热爱和尊重,没有人可以像罗兰·巴尔特一样,在进入法兰西学院的第一堂课时,首要的任务是将病中的母亲搀扶到第一排座位,让妈姆一同来亲临他大器晚成的辉煌!当时间推移到1977年10月25日——大约在巴尔特进入法兰西学院的9个月后,母亲因病去世,这无疑给他一个致命的打击。我们可以通过其后的《哀痛日记》了解这对母子的亲密关系。母亲去世后,巴尔特就开始热衷谈论死亡,伤痛以及时间的消逝。毫无疑问,母亲的去世把他置于了孤独之中,这种孤独最终以写作的形式得到表达。除了《哀痛日记》,他给母亲写了一本书《明室》,上半部分谈论摄影的本质,下半部分谈论母亲。使我们在翻开书的扉页,即读到沉重的四个大字:献给妈姆。对妈姆的怀念,他借用普鲁斯特失去祖母时的话说:“我不仅情愿忍受这种痛苦,而且要尊重这种痛苦的与众不同。”对巴尔特而言,这种痛苦永远不会消失,“没有母亲我也可以生活,我们每个人迟早都会过没有母亲的日子,不过,我剩下来的生活,一直到死,都一定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这多像斯蒂芬•金在母亲去世后的痛苦表白!

  没有一个真正懂得巴尔特的读者不理解他的这份心情!他甚至一直生活在妈姆的“阴影”中不能自拔。当然,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作为同性恋的巴尔特提出的“中性理论”,抑或理解他对着妈姆的照片,沉吟她为“小女儿”的情结,以及一度的自杀倾向。“在我对我的死亡的想象之中,除了对过早地逝去感到焦虑外,我还增加了对我可能为死亡制造的无法承受的痛苦的焦虑。”对他来说,他的依然活着,就如同他已经死去。然后,他写下《普鲁斯特与我》,痛苦地追寻普鲁斯特那“逝水年华”的轨迹,乃至他在法兰西学院开的最后一节课《小说的准备》讲述的就是普鲁斯特,他渴望寻找到成为普鲁斯特的秘密,但是这种找寻最终也没有让他写成一部普鲁斯特式的小说。他最后的苦恼在于,他不甘心做一个随笔作家,在天赋受到了严重质疑的时候,并没有人开导他去认识《蒙田随笔》在文学上的价值,直到他死后的被承认与蒙田一脉。法国作家桑塔格是中国人的朋友,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作家,她与中国的渊源是做皮革生意的父亲因病死在了中国。她的作品充满了主人翁意识以及对时局的关怀,她的外表同样如巴尔特般棱角分明,极其强烈地吸引热衷审美的读者,她跟巴尔特是朋友。在纽约时,桑塔格曾经问巴尔特即将写的小说是什么?巴特给不出确切的回答,他不知道会采取什么样形式,他回他说,也许,这部小说会像他以往的文章一样,将由一系列片段时的文本来构成。

  文学不能拒绝审美,文学人必须培养青睐美学的责任,而写作本身应该具有一定的唯美意识。我们在一段文字的意向中,寻找挣扎,孤独,流浪,苍茫,毁灭以及新生等词条,在另一段文字中,可能迎面于黑白,阴阳,张驰以及动静。用文友的话说,“所有这些词,相互对立,相辅相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构成大千世界的本原。植物的根基扎根于泥土,人的根基源自于思想。”这段话真是妙极了!没有人不在思想的驱动下过活。在巴尔特这里,即兴之作的表现力按揭了他一切作品中蕴含着的一种唯美欲望,这欲望的最大程度正是对思想的直接释放,这在《恋人絮语》里表现得尤其突出。在晚年的写作中,巴尔特不断把教授比作“表演”,把阅读比作“色情感受”,把写作比作“勾引”,乃使他的“声音”越来越富个人色彩与个体气质:勇敢、敏识、精审、智慧、超脱,甚至是欢喜跟澄怀,用桑塔格的话说,“他才华横溢的描述显示着理解的一种迷醉般的经验。而这种迷醉状态,无论是宗教的、美学的还是性的,永远是用空与实、零态与最大的充盈等各种隐喻来表示的,二者既相互交替又彼此等价”。多么富有诱惑的评价呵,在我,似乎已经丧失了对巴尔特本人的免疫,无论外表,文字,还是其唯美思想。书是孤独的产物,是“沉默”之子——普鲁斯特如是说。在强烈的沉默与痛惜中,我已经没有理由不在王尔德后去接近巴尔特这位唯美迷人的符号学家。(2012.11.5)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12-11-5 16:10 | 只看该作者
文学不能拒绝审美,文学人必须培养青睐美学的责任,而写作本身应该具有一定的唯美意识。
观点鲜明,文学离不开审美,更离不开思想。一水文章条分缕析,深刻,哲理性强。
3#
发表于 2012-11-5 18:43 | 只看该作者
很有深度的文章,读来增长见识,学习,问好!
4#
发表于 2012-11-5 22:01 | 只看该作者
把教授比作“表演”,把阅读比作“色情感受”,把写作比作“勾引”——这几句比喻太形象了,用流行语来说叫“太有才了!”我也仿照着来一个对一水文字的感觉——一水的文章我读起来像咀嚼青橄榄,刚入口时因为知识面不宽,感觉涩涩的,再接着咀嚼几遍,方能感觉到甜。
言归正传,巴尔特这位符号学家兼法国文学家,我以前不了解。仅从一水这篇文字中有所了解,尽管很有限,还是要谈谈个人的认识。我一向认为做人与做文是两码事,什么性取向是很个人的事情,与别人无关。轮不着读者说三道四,尤其是不同过度,不同背景的异国读者。文学家也好,普通民众也好,有自由的思想和灵魂是对人起码的尊重。
5#
发表于 2012-11-5 22: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陀螺 于 2012-11-5 22:01 发表
把教授比作“表演”,把阅读比作“色情感受”,把写作比作“勾引”——这几句比喻太形象了,用流行语来说叫“太有才了!”我也仿照着来一个对一水文字的感觉——一水的文章我读起来像咀嚼青橄榄,刚入口时因为知识面 ...
非常赞同陀螺的观点,你的确太有才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1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太和五中张奇 的帖子

回个帖子费了牛劲了,待网络顺畅时跟大家顺畅交流心得。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11: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2-11-5 22:18 发表
非常赞同陀螺的观点,你的确太有才了!


赞成两位的观点,巴尔特是太有才了。;P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1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陀螺 的帖子

实在说,我是没少关注以同性行为著名的人物。但我读王尔德没怎么样,读巴尔特却几度情绪失控,不知为嘛如此同情这位符号天才。你能这么理解,我替罗兰欣慰。P
9#
发表于 2012-11-6 12:24 | 只看该作者
对罗兰•巴尔特不太熟悉,但喜欢一水的文章。
一水又来江天当版主,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1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lqm407 的帖子

谢4版,临时受命也是对江天固有的感情。还望4版回来指教,共议江天之热闹。
11#
发表于 2012-11-7 15:38 | 只看该作者
从一水的这些文字里,基本上了解了罗兰•巴尔特。首先,他是一个知性作家,因此,这类型的作家,不适应七十年代一个个长着一双革命眉毛的中国是很容易理解的。就像他的同性恋癖好,一样不容易被人接受是同等的道理。
而他的恋母情结,倒是一个更容易令人产生敬意。要知道这情结只有中国人才是普遍的。而在我的感觉中,外国人都是理性的,虽然这里的罗兰•巴尔特是知性的。
只可惜我还没看过他的作品,经一水介绍,相信他的作品是唯美的,恰似他不同凡响的人生。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16: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雨沐 于 2012-11-7 15:38 发表
从一水的这些文字里,基本上了解了罗兰•巴尔特。首先,他是一个知性作家,因此,这类型的作家,不适应七十年代一个个长着一双革命眉毛的中国是很容易理解的。就像他的同性恋癖好,一样不容易被人接受是同等的道 ...


陈丹青《笑谈大先生》有几处将巴特喻鲁迅以比较,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阅读兴趣。特别是鲁迅晚期的杂文,譬如《且介亭》系列,根本上说其写作流派正如桑塔格所谓巴特的“写作本身”,而彼时的巴特还是个没名的小人物。对于巴特的成长以及作文的成熟,读懂巴特本人也就全都在理解之中了。

问好雨沐。
13#
发表于 2012-11-7 16:21 | 只看该作者
巴尔特走进那个喧闹的、充斥着酒精和烟雾、全是青年男子的房子里,又从那里走出来。
14#
发表于 2012-11-8 09:09 | 只看该作者
一水的叙述,非常地有张力,以至于我们在后面,跟不上张力延伸的速度与尺度。
如此的纵横,须得对叙述中的本体,拥有八面玲珑的厚度与底蕴。
70年代的中国,在中国人的心中,都是不受欢迎的,是一个永远的隐痛。在七十年代的旧照片里,看到的,是中华大地的一片凌乱。而所谓的美,也是制式的。失去了个体的美,不是真正的美。没有养分,也无根基,更无活力。
在一水的叙述里,了解了一位唯美迷人的符号学家。是今晨阅读的收获。
感谢一水。
15#
发表于 2012-11-8 09:14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外国人的作品,没看过,所以不作评论。
但是看了后面的点评,知道此人是一个同性恋者——一些艺术家有怪癖,或者有人格缺失。我们中国也很多这样的例子,正如陀螺所言,可以不必把作品跟人品联系在一起。也没法联系在一起,所谓“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是可遇不可求的。

中国古代一著名奸臣,书法就很好。

最后,提醒一下:一水版主没空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20:31 , Processed in 0.05130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