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410|回复: 4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威尔伯的幸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16 09: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倘若我们要评论一件东西,便必须将其视为物事,通过解构,设立对比,因此评定。比如一场电影、一幕话剧,或者一场争论。
  
  再比如幸福,这个人们永远谈论的话题。
  
  把幸福视为物事,将其解构。其实便是将人生事物化、定格化,如同一个花瓶、一个苹果的静物写生,截取某个光影下的画面。或者是把某人的故事写成文字、拍成电影,以连续的模仿再现,重温或者论述这个人。作者表达的对象是否正确,取决于他对表达对象的观察与理解,不可避免的加入主观意象和艺术手法,被表达者必然有偏颇、有扭曲、有残缺,甚至可能因为时代性而造成完全谬误的可能。
  
  毕竟,线条和光影在无以繁杂的生活面前,永远贫乏而单调,一旦着痕,便成了另一件事物;便是“着相”,谬误随之而生。
  
  所以,解构幸福,首先就是个悖论。禅述幸福,既简单微妙,却又如暮色波光中的鳞鳞碎金,抚掌拾之,只见腐枝败叶,流水了无痕迹。
  
  也因如此,我们只能短暂的、零碎的撷取人生片段,按生命的不同历程进行定位,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一段段,一截截,放置在某个记忆储柜内。随时调取,又随时抛弃,还可以随时组合,拎起皮影戏般的自我人生;自演自唱自观,直到灯灭。
  
  人的情感需要寄托。大千世界的种种类类,都是寄托的对象。一片树叶、一株花草、一块山石、一汪幽泉、一只动物,都可以让人找到寄托的依附。或是直接感悟,或是间接领悟。寄托微妙而幸福,如同对镜梳理,如同领略天籁,如同听暗恋的人儿哼一支小曲。寄托的情感就象一滴水滴在额上突然提醒它的存在,也如景阳岗的吊睛白额虎般咆哮残暴让人生惊跑一大半。这篇文字的寄托是来自著名作家E。B怀特的《夏洛的网》中的主人公——小猪威尔伯——关于小猪威尔伯与夏洛的故事,如果你没有读过,以下文字便无须再看了。否则,云山雾罩的,如同黄巾力士瞬间搬运千里,不知所以。
  
  让威尔伯活下去,是动物们共同的心愿,一如对它幼小时出逃的鼓励与提醒。夏洛编织出了“王牌猪”、“不可以”、“光彩照人”和“谦卑”,直到生命老去。运用人的宗教情绪,为威尔伯赢得了观注和奖牌,避免了成为薰肉火腿的命运,得到了挽救。
  
  世界上确实有过那么一头叫威尔伯的猪么?而且还有一位叫夏洛的博爱的蜘蛛?怀特避开了其他动物的危机,独独着笔威尔伯的生存恐惧。而其它动物们呢?谷仓有鹅、有老山羊,有母牛、有马、有燕子,还有老鼠坦普尔顿,是一个缤纷的动物世界。在人的价值世界中,它们也都不可避免的最终要遭遇不幸。比如鹅,它们不知道自己也最终要变成食物,端上人们的餐桌吗?又比如威尔伯的其它八位同胞,在圣诞节来临之时,应该都成了人们的美味吧。
  
  ——倘若较真,文学便失去了造梦的功能。怀特把情感寄托于夏洛和威尔伯的友情,我们把情感寄托于怀特的文字。弗恩的爱的天性、夏洛的无私友情、威尔伯的生存挣扎和那只老鼠的性情,它们在文学世界里永远存活着——“光彩照人”。
  
  有了截取与寄托,世间才有千万种牵连与挂念,象夏洛的网,象坦普尔顿的贪欲,让生活如流水般行进。

  自古以来,无论中外,寄托便是人的本能。也因有了截取与寄托,生命才显得有意义。如徐霞客寄梦于山水,至今还能让我们看见他负手立舟,潇然进入桃源水径的样子。兰陵笑笑生寄情于风月,一迭迭世故人情、俗世百态自明朝穿越而来。换个服装,其中便可看见我们。吴承恩以金猴为幻影,揉杂了释道儒,将来自印度的文化嵌入中国典籍。等等。

      若有志者,寄平生于治国平天下,造福苍生,端得是侠骨峥峥,为国为民。亦有奸邪肖小,寄私欲于公权高位,倒施逆行,荼毒生灵,落得遗臭万年。大凡民众,便是介乎于前两者之间。所谓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志不得,意不满。随着世事推移,年事渐长,一腔抱负与热血,便转嫁至柴米油盐,老婆孩子热炕头。张岱曰:人之不可无癖,有癖方为名士也。此癖便是寄托。或笔墨书画,或怡情山水。如苏轼之赤壁长吟,如李白之天子呼来不上朝,如陶渊明之见南山。

      如此一来,幸福的寄托便成了太极,一分为二,二分为四。中国人的三种活法:混,挺,拼,表达不同阶层的生存活动。而西哲马斯洛所言的人的五种需求,更是客观的描述了人生寄托的不同阶段。


    人的思想有多少,幸福与寄托便有多少。


    人的心有多大,世界便有多悭吝。


    寄情寄梦寄万般幽思,尘是尘,尘又不是尘。


    千千万万个变身,终不离朝庙山野,一般的仙佛,一般的红尘。宛如冻成神的形状的水,粉碎了,融化了,变出诸般异形。又如佛笑幻生,千种菩萨,万般姿态,总归是法象庄严,本如当来。


    威尔伯的幸福,即是你我的另一个镜像。是身外之身,也是身内之身。

    读懂怀特的情怀,便走近自然,拥有威尔伯的幸福。


    读到那些文字,或许人生的理解便又增进了一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柳藏 于 2012-11-16 17:19 编辑 ]
2#
发表于 2012-11-16 10:07 | 只看该作者
运用人的宗教情绪——这种说法值得议论。
3#
发表于 2012-11-16 10:33 | 只看该作者
读这篇文字,看那部电影《夏洛特的网》,总会使我想起柳藏的那篇小说《尼子》。在我看来,威尔伯因为怀特是幸福的,尼子因为柳藏也是幸福的。柳藏在这篇文章里说,幸福是不可以解构的,我的看法相反,人活着需要一种支撑,这种支撑只需要一个信念,这个信念或者就是一种幸福感或者追求幸福的意念。
4#
发表于 2012-11-16 12:47 | 只看该作者
近期央视带头谈幸福,人人感受有所不同。此文说得有理有据,不啻为一种关于“幸福”的新解,值得细细品味的文字。你的杂文很有韵味,读之不厌。
5#
发表于 2012-11-16 12:54 | 只看该作者
但愿幸福不是尼子,直教人进退两难。
6#
发表于 2012-11-16 15:46 |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我是个猪倌。母亲为生计,养着一头母猪。生下来的猪仔大部分都会在童年卖掉。只在适当的时候,留下两头自己养,养到过年前杀掉卖肉。
  
  南方的冬天,雪不多,只是潮湿的冷。到现在我已经忘记了,我曾经亲手喂养过的小猪,有没有看到过雪花的。
  
  此后经年,缺乏想象与爱的我,从来没有去考虑过这个问题。看完电影《夏洛的网》,忽然很想回忆起,到底有没有。
  
  乡下的小猪仔,多半散养。周六周日与寒暑假,我的任务,就是和寨子里的小伙伴们一起赶着小猪仔们去山下的冬田里。小猪们到了冬田里就开始撒欢。我们也撒欢。只是方式不同。
  
  有两头小猪仔,我曾经非常非常地喜欢过,因为它们很听我的话。我说什么,它们似乎都明白。我还给它们取了名字。也只有我的呼唤,它们能听懂。但它们没有逃过和其他猪一样的命运。一头,让父亲卖掉了,当时,我不在家。另一头,杀了。我哭得天翻地覆。父亲和一起请来帮忙的乡邻,看着我,像看一个不可理喻的怪物。
  
  从此我不肯再当猪倌,宁肯母亲拿着竹条抽我。当然,母亲只是吓唬我。
  
  N年以后,当我可以自如地运用文字表述一切的时候。那两头猪,在文字里,成为记忆的永恒。
  
  ----------和柳藏的尼子一样。
  
  我们的悲哀就在这里。中国式的教育,威尔伯,根本活不下来。我们斗不过大人。大人的一切都是权威,怎么能容忍我们养一头猪?并且给猪喝牛奶?允许孩子抱着猪出现在餐桌边?允许孩子和猪一起睡在一张床上?中国的老师,也绝对不会允许一个学生带着一头猪去上课。中国的童话故事,极少走出世界。因为中国的儿童,缺乏想象力。中国儿童的想象力,早就被扼杀在母腹中、摇篮里。
  
  我记得电影《夏洛的网》中,小女孩看见父亲拿着斧头要杀死威尔伯,她的质问很有意思。爸爸说这头小猪发育不良,母猪的奶头只有十个,猪仔却有十一个。他根本就抢不到奶头,最后的命运也是死。爸爸养猪的目的很现实,要它们长大,卖钱、或者,在圣诞节熏制。爸爸要女儿明白:猪就是猪。而且是一头发育不良的猪。
  
  女儿却不这么认为,女儿质问爸爸:假如我发育不良,你也会杀了我吗?
  
  爸爸当然说不会。女儿说:这不公平。
  
  是啊,一头猪发育不良,就要被杀死,人不会。就因为人是有感情的生命吗?我们凭什么认为,只有人有感情呢?只有人对生有渴望呢?人凭什么操纵着人之外的一切生物的生杀大权呢?
  
  如果一定要做深度解读,这就牵扯到宗教里关于“众生平等”的命题。然而,我已经不敢对任何的文字做深度解读。因为赞成过深度解读,而被人误解。
  
  童话就是童话,是虚幻的。它只是在讲一个事实上不可能的故事,来教育儿童。《夏洛的网》,女孩的母亲不也觉得女儿过渡倾情于对一只猪的照顾,为此不可思议找过心理医生吗?但是,女孩的母亲对于女儿的宽容和始终和蔼的爱,是中国式的母亲所欠缺的。
  
  中国的儿童,被剥夺的不仅仅是想象力,还有对于生命的认知、友情的理解。
  
  前几天,看《法律讲堂》,里面讲诉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几个10来岁的小学生,同班同学,经常在一起玩儿,经常一起上学一起回家。有一天一起到一个沟渠边去玩儿,其中一个同学落水,不幸死亡。其他几个孩子,居然隐瞒同学死亡的事实达近十天。并且还拿着死亡同学的手机上QQ聊天,直到家长发现QQ异常,几经辗转,才知晓实情。他们本来可以救这个同学,因为其间有大人经过,却在大人看孩子们神色慌张,询问时,都说没事,而放弃了救落水同学的唯一希望。
  
  这是对生命价值认知的沦亡,也是对友情的亵渎。可能我的话说得有点重,他们只是孩子,可是,教育孩子的学校、老师、家长呢?平常都在告诉孩子们什么?这难道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吗?
  
  死亡同学的家长,一纸诉状将几个学生和沟渠管理部门告上法庭,在法庭上,沟渠的管理部门。居然将责任推得干干净净。在一个活生生的生命面前,管理部门的推脱,显得多么冷漠无情。
  
  这就是整个社会的现状,因为现状的存在,才有孩子们的隐瞒与撒谎!
  
  《夏洛的网》,让我思考了许多与生命有关的东西。在此不做深层的解读。也许作者,也并没有想要深挖,他只是在以非凡的想象力叙述一个适合孩子的童话故事。
  
  在这个诺言与誓言泛滥的年代。看《夏洛的网》能让人眼湿。这对一个成熟女人来说,显然非常矫情。然而,我不能撒谎。我一直怀着深深的感动看这部电影。聆听这部电影里的语言。
  
  作为一头猪,威尔伯的命运,只能是在圣诞节被熏制成火腿。他在春天出生,冬天来临时,就会被人吃掉。这就是猪的宿命。可是威尔伯不想死,他想活着看冬天的雪,想活着和谷仓里的朋友们在一起,想活着听小女孩念书。这对猪来讲,是一个不可能拥有的生命轮回。蜘蛛夏洛,却承诺要帮他实现。
  
  夏洛说:“但我承诺,我永远不会违背诺言。”她真的没有违背,她以她的生命实现了这个诺言。
  
  如今,谁会用生命去实践一个诺言?
  
  在夏洛为了实现诺言而耗尽体力,临死之前对威尔伯说“你把我当做你的朋友,因为这样,我在谷仓里每一位居民的心中都是美丽的。”在农场,夏洛曾经是被人抛弃的对象,她的出场,不受农场谷仓里的任何一个动物喜欢。因为,她形象不佳,让人害怕,她还会把自己的伴侣吃掉。马儿甚至被她吓得连正眼瞧她都不敢。然而,因为她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威尔伯的生命。她精神的美好与高贵,赢得了大家的喜欢与爱。
  
  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生命与友情孰重孰轻?看似童话,抛出的问题,却在这个友情与忠贞异常吝啬的时代,尤为珍贵。
  
  我还喜欢《夏洛的网》中那只贪吃的小老鼠坦普尔顿。虽然他私心不断,看起来对朋友漠不关心,实际上,他却是帮助夏洛和威尔伯实现愿望的不可缺。它在教会看这部童话的作者,学会感激。哪怕,朋友为你做的,微不足道。
  
  春天的猪看到了冬天的雪,在其他猪面前,他的幸福,不言而喻。
  
  柳藏的命题,剑走偏锋。在生命、友情、忠贞之外,给出了另外几个命题,是怀特非凡的想象,文学的写作手法以及文学意义的指向、宗教与信仰的存在赋予了这头猪幸福的可能。如果这一切都为零,那么,也就没有了威尔伯。
  
  PS:以上话语,纯属胡说。有没有错别字,我也不知道。因为没读第二遍。
  
  

[ 本帖最后由 冷晰子 于 2012-11-17 09:36 编辑 ]
7#
发表于 2012-11-16 15:54 | 只看该作者
忘了说一句:希望有更多的猪和威尔伯一样幸福。
8#
发表于 2012-11-16 16:35 | 只看该作者
中华民族,还需要一场历时百年以上的文艺复兴运动。
补上这一课,我们才有资格进入文明社会,仅仅GDP还不够。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16: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陀螺 于 2012-11-16 10:33 发表
读这篇文字,看那部电影《夏洛特的网》,总会使我想起柳藏的那篇小说《尼子》。在我看来,威尔伯因为怀特是幸福的,尼子因为柳藏也是幸福的。柳藏在这篇文章里说,幸福是不可以解构的,我的看法相反,人活着需要一种 ...
昨晚的讲了威尔伯的故事,当我说到叫夏洛的蜘蛛时,桐立即省悟过来,是《夏洛的网》,回到家,他马上去拿书,寻找威尔伯的悬念了。

我没有否认幸福的解构,正如同我没有承认幸福可以解构。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16: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吴墨 于 2012-11-16 12:47 发表
近期央视带头谈幸福,人人感受有所不同。此文说得有理有据,不啻为一种关于“幸福”的新解,值得细细品味的文字。你的杂文很有韵味,读之不厌。
谢谢吴兄点评。写这篇文字时,没有想过央视关于幸福的话题。只想着威尔伯与人之间的关联。
杂文是胸臆,或有谬误,望多指正。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16: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时光安然 于 2012-11-16 12:54 发表
但愿幸福不是尼子,直教人进退两难。
既然知道我的尼子,为何不认识您呢?
难道我的记忆成了上一餐的涮锅水了?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16: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冷晰子 于 2012-11-16 15:46 发表
小时候我是个猪倌。母亲为生计,养着一头母猪。生下来的猪仔大部分都会在童年卖掉。只在适当的时候,留下两头自己养,养到过年前杀掉卖肉。
  
  南方的冬天,雪不多,只是潮湿的冷。到现在我已经忘记了,我曾 ...
晰子这篇文字更是《夏洛的网》的正式评论,我的只是借猪说人事。
你这篇文章比我点评得更加到位,不应屈身于我的瓦房下,建议单独发文。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16: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何义钦 于 2012-11-16 16:35 发表
中华民族,还需要一场历时百年以上的文艺复兴运动。
补上这一课,我们才有资格进入文明社会,仅仅GDP还不够。
光凭时间,还不够。
那刀和剑斫断的筋骨,岂是时间的缝线能弥合?
唯有遥望春秋汉唐,诗乐犹在。元马虽烈,暴行一时,终成灰土。历千年,而汉字犹存。
14#
发表于 2012-11-16 17:05 | 只看该作者
千千万万个变身,终不离朝庙山野,一般的仙佛,一般的红尘。宛如冻成神的形状的水,粉碎了,融化了,变出诸般异形。又如佛笑幻生,千种菩萨,万般姿态,总归是法象庄严,本如当来。
读了,只觉感动,无言。
15#
发表于 2012-11-16 19:44 | 只看该作者
读柳藏的文章,怎么竟和一水的文章有得一拼呢?想读着轻松都轻松不下来,总是叫你的脑子去想些什么。
鬼才一旦不再光怪陆离,就难免要深刻起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4042767|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4-7 13:00 , Processed in 0.22649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