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02|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喝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18 1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喝粥,这种习惯,或者说文化现象,到底有多大的地域范围呢?不太好说。方圆200多公里,大约还能熬成一锅粥。再远些,就没准儿了。尤其现在一些大点的城市,也习惯于一天三顿米饭。说是吃“饭”其实也就是吃“菜”,只是在菜上更新反复。据说,一位从老家过去的新市民,还保留了早晨喝粥的习惯。邻居见了,就大惊失色:怎么能让孩子喝粥呢?尤其是小女孩儿,灌个大肚子。将来怎么嫁得出去?


  粥,这种东西,应当是颇有渊源的。但具体始于何时,经由哪代。相信考证起来也能写几本书了。我也随手说些喝的印象。比如老年间发生了饥荒了,官府或者大户要发慈善、赈灾。就是要熬粥。架粥棚,开粥厂,涉及的地域范围并不狭隘吧。猜想一下,赈济灾民,为什么是熬粥呢?当然要有经济方面的考虑。用最少量的米,救济最大量的饥民,就是多添水,熬成粥。也可能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比如说,饥饿多时的灾民们,突然有了吃的。这时候倒是非常危险的。如果是干粮,再略多一些。只怕是饿不死,倒是撑死的多。即便撑不死,也会吃出些别的毛病。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稀粥要比干粮安全有效的多。


  也想起,不知哪里所说的一位仁慈救世的施主。他在施粥时,就要求煮粥的人:锅里的粥熬好,要能插筷子而不倒。若插不得筷子,煮粥的人要领大罪。想想能施如此厚粥的人,也果然的厚道。――对了。我也就听说过这样的说法。人们说粥,不说稀稠。就说薄厚。好像一碗粥就能体现出人心冷暖,世情薄厚。不知为什么粥要论“薄厚”,却又觉得无比贴切。


  还又想起许多看来的,听到的喝粥的事情。但说别人,哪里比得上自己更有体验?


  我们是从小喝粥长大的。好像也已经是祖祖辈辈几代喝过来了。


  我们这里一天三顿饭,早晚两顿粥。要说中午算是一天的主餐,和面,弄菜,条件好了,再买些肉蛋之类。叫做“油盐饭”。这样安排,我猜想,与农家劳动有关系。早晨起来没什么闲功夫,随便吃点什么,就下地干活。饿到前心贴后背了,回来好好做顿“油盐饭”,下午干活也有力量。晚上虽说有的是时间了,但又不需要出劳力了,当然不能太费油盐,喝点稀粥也就睡觉了。现在人们的生活、劳动与原来有了不小变化,但两顿喝粥的习惯却大多被保留下来。


  但也有小年轻的,夜里欢,吃完大餐还要宵夜,折腾到12点以后才回去睡觉,第二天早晨赖床不肯起。非被逼到老板扣工资了,才半梦半醒的啃了什么快餐,喝了牛的奶一路摇摇晃晃的边走边往嘴里塞。他们认为这才叫做时尚。我就见过不少这样的人,说“我们早晨一般不吃饭”。说起来,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骄傲的很。好像他们已经是于传统陈腐的饮食习惯势不两立的英雄了。至于谁是谁非,也不只是专家们说了算的。标准只有一个,少生病,活得长些而已。


  此情尚得可追忆,只是当时却惘然。


  我小时候是很烦恶喝粥的。我们这时也不叫做粥,就叫做“稀饭”叫“白饭”,简称“饭”。早晨刚喝了饭,晚上又喝,第二天早晨一睁眼又是喝饭。对小孩子来说,简单是烦不胜烦的事情。觉得那一碗连汤带水的东西,端着烫手,喝着烫嘴,没滋没味,有什么好喝?难得有口好菜,就了干粮吃饱了,也就饱了,还喝什么饭呢?没得好吃的,那碗饭摆在那里,也就更加可憎。便磨磨蹭蹭不啃就饭。这时候,母亲会使个绝招,就把一些剩菜底,盐菜汤,稀里哗啦倒到粥碗里。这时候再喝起来,不太烫,也有了些滋味。糊里糊涂一大碗也就灌了进去。后来发现,这一招不但对人,对于小狗小猫什么的也同样奏效。他们也馋,要鱼要肉,不肯喝稀粥。也就学了母亲那招,把些剩菜腥汤倒和到狗食盆里。他们也吧唧吧唧吃的很“嗨皮”。


  不知不觉就到了父母的年纪。不知不觉就养成了喝稀饭的胃(命)。


  当年,父亲干活累了,晚上要喝点酒。吃了酒就爱吃点油盐的。他就可以不喝稀饭。去锅里煮点面条,放两根菜。加酱油、醋,点几滴香油。喷喷香。我也有幸捞口盐汤,就觉得美味无比。那时候,心里就狠狠发誓:我若当了爹,一天三顿油盐饭。


  诤诤誓言,依稀如昨。我已经成人又当爹了。胃口什么时候变化的?不知道。反正离了稀饭不能活了。记得有两次,在外地,一天三顿咸饭,又有酒,也有肉。就是没稀饭。就觉得难受了。肚肠里就磕磕绊绊。就如同战乱期间坍房破屋。到处梗塞零乱的砖头瓦块,残垣断壁又支楞着一些杂乱的钢筋铁网。终于,有机会逃到到稀饭碗前了。喝一口,让人感动的想哭。若这时,有一人在我对面,是不是要猜想,在这碗稀饭里,是不是包含了什么血泪历史了?


  这时候,就觉得稀饭香了。那种水煮米的清香。氤氲朦胧起沁人心肺米香。暖暖的,微甜的,醇厚又体贴入微的那种感受。沉浸于这种气息中,听着米粥在锅里翻滚的声音,让人安然娴静。让人安于甘于这种烟火人间的精妙恬淡之中。


  说粥,写几本书,怕也写不完。这不是假话。到此处,就觉得刚刚开始,却又不得不结束。也算是起个因由,让喜啜此道的人批之评之,再各自开发吧。


  要收手,又欲罢不能。


  我们老家就有喝粥高手。他喜欢用一海碗剩粥,他那一碗差不多能顶我们普通三碗,小锅一锅大小。他端碗姿态也特色。习惯空出掌心,掌心朝上,五指架过海碗碗底,就这样托到嘴边。他一般是在晨光熹微之时,来四通八达街心大石头上蹲好。一边和南来北往的人们交流话题,一般表演喝粥。粥是烫的,他的手在碗底下能灵活转动。于是碗边就能从嘴唇边转过。他就总能喝到不烫不凉,温度适宜的粥了。一边呼噜呼噜的喝粥,一边海阔天空的说事,轻松自在,悠然成趣。――也奉告大家,专业表演,尤其初学乍练的小孩子,不要模仿,摔个碗是小事儿,顺了脖领子,灌一肚皮热稀饭,不是好玩的。


  还想说,喝稀饭,好像是个穷相。吃干饭的,倒多说是饭桶。


  还想说,父母教导我们说,先吃干粮,后喝饭,这样抗饿。养生专家说,先喝稀的养胃,也容易减肥。


  还想说,正宗稀饭要用小米熬。小米粥比大米的要香的多。但不知怎么回事,现在小米越来越贵?原来我们这里大米贵,小米便宜。现在小米价几乎要是大米的两倍了。是喝粥的多了吗?是种粟的少了。这是个严肃的问题:不喝粥,胃疼,喝粥,就心疼。


  粟就是小米吧,沧海一粟,这粥可是够稀的。


  还想说呢,算了吧……


2#
发表于 2012-11-18 17:35 | 只看该作者
今天还在问老家嫂子是否已经磨好了新玉米面
3#
发表于 2012-11-18 17:42 | 只看该作者
好一篇粥文。

我们这里一天三顿饭,早晚两顿粥。……反正离了稀饭不能活了。
————————
呵呵,这些话,正合我意。
习惯了每天喝上两碗稀饭,哪天要是不喝,倒浑身的不自在。
4#
发表于 2012-11-18 17:43 | 只看该作者
顺带说一句,我的不争气的胃就是喝粥养好的。
5#
发表于 2012-11-18 21:50 | 只看该作者
这篇“粥”文不薄不厚刚刚好,即写了民俗也写了人文,更展示了一种普通老百姓的普通生活。粥是小物,却见大理,有味道!
6#
发表于 2012-11-19 10:40 | 只看该作者
喝粥,恰如我们的生活,稀稠自知,平淡绵长,问好。
7#
发表于 2012-11-20 08:09 | 只看该作者
粥,虽然不是什么稀罕物儿,可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境况之下,赋予了它不同的身价,以前是为裹腹,现在是为调剂。我家旁边有一个粥馆,一碗要几元钱,而我小时候一碗粥不过一角。现在喝粥是为消食,以前是为饱肚。
小锅一锅大小?~
8#
发表于 2012-11-20 08:15 | 只看该作者
过往的怀念,厚重的感悟,都在粥中,这种笔触是浓情的,真切的,感染人心。
9#
发表于 2012-11-21 10:05 | 只看该作者
喝粥,喝出了温情的故事。欣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04:05 , Processed in 0.05078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