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267|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的秦腔情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26 13: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秦腔情结
  
                 lqm407
  
  我生活的这个地方,秦腔盛行,男女老少都能吼上几嗓子。自乐班也很多,往往是一个二胡,一个板胡,一个梆子,就能聚集起一大群人。
  
  我喜欢秦腔,应该从小时候算起。然而,我小时候是不允许唱秦腔的,不仅秦腔不让唱,除了八个京剧样板戏,其它的戏都不让唱,一唱就是政治问题。幸亏,我们是农民,受到的管制还没有城里人那么严厉。村里的几个秦腔爱好者,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台唱机和几张秦腔唱片,晚上关起门来偷偷地听。我记得很清楚,那是肖若兰、陈妙华、刘毓中、温警学、舒曼莉等人的片子,好得要命。因为是偷偷摸摸的事情,人家老早就关上了大门,谁敲门也不开。所以,我经常早早地吃饭,吃完饭就涎着脸到那儿去。有时候,连饭也顾不是吃就去了。
  
  听了一年半载后,几个人胆大包天起来,竟然自己唱开了。开始是清唱,后来人越来越多,有人就弄来了二胡、板胡和梆子,每天晚上吼了起来。开始不敢唱“老戏”,就将样板戏唱段往秦腔板眼里套,但样板戏唱段不规整,套来套去总是套不好,又怕套坏了,让人家说搞破坏,麻烦就大了。所以,大家就又压着嗓门唱起了“老戏”。有两个人,一个是根生,一个是大把,两个人都没有上过学,但乐器拉得特好。根生拉二胡,大把拉板胡。他们不识谱,但听了几遍唱片,就居然把秦腔的曲牌都学会了。这令我这个知识青年十分羞愧。于是,他俩拉的时候,有人就小声唱,唱得极周正,入板入眼。
  
  大约在林彪事件之后,管束松动了些。开始有样板戏移植成秦腔了。虽然是秦腔专业人员移植的,但大家从收音机里听了几遍,总觉得不过瘾,没有“老戏”的好。这时候,唱秦腔时也不再那么提心吊胆了。所以,根生家每晚来的人就更多了。他结婚的时候,大家争先恐后地唱秦腔为他祝贺。新婚第二天,大家就聚集到他家,弹拉演唱了半个晚上,引得他家里人和他“小姨姨”很不高兴。(“小姨姨”就是他媳妇。这里面有个小典故:根生谈对象时被别人看见了,人家问他那个女的是谁,他害羞地说是他“小姨姨”。他结婚后,大家就异口同声地把他媳妇叫“小姨姨”。)
  
  听着大家唱秦腔,我心里也痒痒的。但我唱了唱,入不了板,入不了眼,嗓音象是猫叫,引得哄堂大笑。
  
  虽然唱不好,但我还是唱。我经常一个人偷偷地唱,自得其乐。
  
  以后我参加工作了。我的工作是乡邮员。那时候,电台上经常播放移植的秦腔样板戏了。陕西台在下午两点钟准时播放。我那时还买不起收音机,所以我经常在下午两点准时赶到一个公路段。那里有一个姓刘的职工,有一台收音机,他也会准时收听的。我们两个经常在他的房间里过瘾。那时候移植过来的只有《红灯记》和《沙家浜》,听了不知多次,但每次都是津津有味的。
  
  后来,我们所在的公社纪念《讲话》发表多少周年,要创作和排演节目了。两个青年农民脱产创作,用一个月时间写了个秦腔剧本,名叫《半袋水泥》,讲的是一个社员有半袋水泥,要给自家修一个猪槽,结果让一个积极分子知道了,跑来劝那人将水泥拿出来让生产队修驴槽,那人不愿意,积极分子就做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忆苦思甜,狠斗私心一闪念,最后,那人的思想觉悟提高了,将水泥送给了生产队。他们请来了导演,聚集了演员,已经开排了,但我说了一句话,却使得他们面面相觑。我说:水泥是战备物资,没有卖的,那个社员的水泥是从哪里弄来的呢?大家一想:真的呀。这样一说就不敢再排了。
  
  公社主任对我说:那你给咱编一个戏吧。我说:好,我编吧。我一个晚上没有睡觉,构思。第二天动笔,两天的时间,就编出了一个小戏《一篮鸡蛋》。故事情节是这样的:城里的儿媳妇生了孩子,婆婆提着一篮鸡蛋去看望,结果在路上碰到了自己的老汉。老汉说队里的铁姑娘队长修梯田时砸伤住院了,他动员老伴将鸡蛋送给铁姑娘队长,让她加强营养,早日恢复健康,好带领大家学习大寨。当然,又是狠斗私心一闪念,又是忆苦思甜,终于将一篮鸡蛋从老太婆手中弄了过来。这个构思现在看来十分可笑,可当时却让大家十分称赞。最后,这个戏排演了,而且还得了县上的奖。
  
  不过,我以后虽然写小说,写散文,写诗歌,但却再没有写过剧本。虽然再没有写过剧本,但却一直忘不了秦腔。直到今年,区文化局忽然召集我们几个人开会,说中央很重视文化工作,现在其它县区都拿出了精彩的戏剧节目,而我区一无所有,所以要我们以我区历史名人苏蕙的故事来创作一个剧本,如果好的话就不惜花大钱来排演。回来后,我一个星期就写了秦腔剧本《璇玑图》。结果说给他们听时,他们却说要的是舞剧剧本。我说那就算了。不过,我市秦腔剧团团长看到剧本后,却大为肯定,说再行修改后他们可考虑排演。于是,我又将剧本修改了一阵,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这个剧本完成了,也算完成了我的一个梦,一个秦腔梦。我有时将我剧本中的唱段用秦腔曲调哼唱一下,觉得蛮好的。当然,如果这个剧本真的搬上了舞台,我的秦腔情结就会更加牢固。
  
  

[ 本帖最后由 lqm407 于 2012-11-26 13:53 编辑 ]
2#
发表于 2012-11-26 14:28 | 只看该作者
秦腔作为地方戏,其实和唱腔别具一格,特别是老人喜欢听,问候,学习。
3#
发表于 2012-11-26 19:21 | 只看该作者
一种文化形式能够在一个地域流传,总是有其特定的环境要求和人文背景。秦腔是一种很有个性的艺术形式,李兄通过质朴的叙述,写出了刻在自己内心深处的秦腔情结。欣赏并问好。
4#
发表于 2012-11-26 19:42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人,一生有一个自己的爱好并能坚守,就是一种幸福。秦腔是国剧,雄厚精深。学习问好
5#
发表于 2012-11-26 20:05 | 只看该作者
秦腔情缘凝结了老师许许多多岁月的故事,也承载了老师一个终身的梦想。祝福老师梦想成真!
问好老师!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6 21: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西北明月 于 2012-11-26 14:28 发表
秦腔作为地方戏,其实和唱腔别具一格,特别是老人喜欢听,问候,学习。


谢谢阅读。
一个剧种,喜欢了就象上了瘾一样,不看心里慌。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6 21: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杨春山 于 2012-11-26 19:21 发表
一种文化形式能够在一个地域流传,总是有其特定的环境要求和人文背景。秦腔是一种很有个性的艺术形式,李兄通过质朴的叙述,写出了刻在自己内心深处的秦腔情结。欣赏并问好。


谢谢。秦腔这个剧种,有人说它粗疏,有人说它大气。贾平凹有篇散文《秦腔》,写得很好,我经常读。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6 21: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文珺 于 2012-11-26 19:42 发表
一个人,一生有一个自己的爱好并能坚守,就是一种幸福。秦腔是国剧,雄厚精深。学习问好


虽然爱好秦腔,但却不会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6 21: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王建荣 于 2012-11-26 20:05 发表
秦腔情缘凝结了老师许许多多岁月的故事,也承载了老师一个终身的梦想。祝福老师梦想成真!
问好老师!


也祝大家都梦想成真!
10#
发表于 2012-11-26 22:07 | 只看该作者
秦腔情结从小开始,绕着人生也绕着文学,走一路说一路,少时的快乐也是今日的快乐。柔和的文字,乡情浓郁。
11#
发表于 2012-11-27 08:27 | 只看该作者
应该是同乡吧,先握个手。
还记得平凹老师的一段话;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吼着秦腔。。。。。。
文字大气激扬,叙述有致到位,我虽不太喜欢秦腔,但这种文艺形式据说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问好,冬安。
12#
发表于 2012-11-27 09:36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喜欢秦腔呢,拜读了。
13#
发表于 2012-11-28 14:23 | 只看该作者
秦腔我不懂。问好。
14#
发表于 2012-11-28 16:34 | 只看该作者
秦腔情结,在关于秦腔的记忆,伴随着经历、命运的历程,给人心灵和精神的慰籍。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8 17: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2-11-26 22:07 发表
秦腔情结从小开始,绕着人生也绕着文学,走一路说一路,少时的快乐也是今日的快乐。柔和的文字,乡情浓郁。


感谢版主好评。我们西北的人,一般都喜欢秦腔。贾平凹那篇写秦腔的散文,现在成了经典之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20:59 , Processed in 0.05358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