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2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乡村教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28 2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乡村教员
  
  刘川北
  
  许老师
  
  许老师是村里的民办老师,教过我小学五年级的数学课,除了数学课,他还代三年级的自然和体育。许老师为人忠厚,不善言谈,经常穿一身灰色或蓝色的中山装,脚下踩一双千层底的布鞋……许老师身上隐约透露着一股儒雅之气。在村里人眼里许老师是老师这个职业的样板与标准,比如说赵四教书,却不像个老师,整天游手好闲,作业不认真看,一大年也不考试一回,三天两头搞些小生意。人们是拿许老师去衡量赵老师的不作为,孰高孰低,泾渭分明。许老师写的一手漂亮秀气的毛笔字,这就更了不得了,村里人不识什么大学问,但字写的好看不好看,像人的穿衣载帽一样,一眼就能瞅出来。过年时候,家家备了裁好的红纸,求许老师的对联。许老师也乐于埋头龙飞凤舞,淋漓饱满的字迹,淡淡的臭墨的腥味,旁边看许老师写字的人,屏住气息,惊叹不已。红红的对联,贴在大门上,给乡村的年增添一道别致的风景。
  
  上许老师的课,大家都格外小心谨慎。许老师脸上从没有过笑容,永远都是波平浪静,这平静之中暗含着一股不容侵犯的威严。他在黑板上用麻线套着半截粉笔画圆,寥寥数笔,能画出小狗小猫,一座草房子,几株红柳,下面的同学认真地听,从窗户里进进出出的燕子,也被这气氛感染,落在屋梁上敛声屏气。那些让人挠头的应用题,三下五除二,不费什么力气,就被他一一肢解了。这有点像村里的杀猪的王六指,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抓住要害,一步到位,活生生的猪,在他手下施了定身术一般,不哭不闹,任你宰割,王六指被乡里称为“一把刀”。许老师在课上讲数学题,我眼前刀光剑影,如走江湖,拔刀相助,侠肝义胆,好不快慰,好不威风凛凛。我迷上了数学,在乡里的数学竞赛拿过二等奖,初考时我的数学是乡里唯一的一个满分。
  
  那时候乡村学校的条件是简陋的,半截铁轨当钟,用铁锤一敲,当当地响。操场上长满了草,有时候还会跑来几只羊在那里吃草,鸡稍稍用力便从围墙上翻飞过去。我们经常拉到操场上考试,把自己的凳子搬出来,凳子当桌子,人蹲在地上,时间长了腿便有些麻。试卷是用铁笔垫着钢板在蜡纸刻印好,蒙到手推式的油印机上,一张一张地推出来。许老师迈着方步,像是走在庄稼地头看青。我的同桌Q给我说好了,如果这次考试在80以上,他父亲会给他奖励,他求助于我在考场上鼎力相助。我把小纸条快速地扔给Q后,就后悔了。这一切逃不过许老师鹰隼一般锐利的眼睛。我的脸一下子红了,好在许老师并没有当众批评我,只是单独把我叫到办公室,简单批评了两句,维护了我这个好学生一点点自尊。
  
  乡村学校辍学现象比较严重。生活的窘迫,逼得人不得不早早地谋划一条出路,所谓鸟为食亡,人为财伤,生活困苦让人们不敢有过多的奢望,人们口头语中把过生活说成熬日子,足见乡村生之艰难。许老师穿过短街长巷,踩着鸡屎狗粪,去说服家长把孩子送进学堂。许老师一来,再忙的人也会放下手里的活计,从庄稼地跑回来,带着农药味化肥味,用搪瓷缸烫上热热的茶,捧到许老师手里,一脸羞愧胀红着脸,好像犯错的小学生一样。村里的人都给许老师面子,对许老师承诺,再不行,也得上完这一年。
  
  跟所有的民办教师一样,许老师家里有地,上课之余还要在一亩三分地上经营劳作,常常看到他扛着铁锨进了学校,把铁锨往办公室门口一斜,拿起教科书,便进了课堂。他的鞋子上经常挂着泥,天热的时候,裤腿总是向上卷起一些,他那顶泛黄的草帽有时候忘了摘下来,也跟着进了教室。有时候,他忙不过,便叫几个大个子男生,帮他干活,这样的事,在那时看来,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家长支持,大家也乐于去。拿到现在,给老师们一个虎胆,也不敢,不用说家长的意见,如果出了什么意外的事故,那影响和后果不堪设想。后来,随着改革大潮的风起云涌,波及到这偏僻的小村庄,面对诱人的商海,人人跃跃欲试,很多老师安不下心来业余做生意,甚至辞职搞企业。许老师对经营之术丝毫不挂碍于心,他守着他的几十个学生,还有那瘠薄的一亩三分地,外面世界的喧嚣与纷扰,对他来说没有意义和价值。
  
  许老师是最后一批转成正式教师的老民办。有人说,许老师不走动人情,不是计划生育问题,就是面试笔试不过关,总有那么一个坎,断送了许老师的前程。有人说,许老师傻人有傻福,守着那份清贫,终归有所回报。1989年,我参加中考,父亲和我踏进许老师的家门,为我的报考志愿问题与许老师商议。其实,父亲已经拿定主意,根据家庭现状,希望我报考一所师范学校,将来有个稳定的工作,也一解家里生活的一时窘迫。许老师面对父亲的抉择大加赞赏,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发表自己的独特的见解。这情境中的许老师,让我也感其突兀,平时数学课,条课清晰的推理印证,是合乎章法而短促简洁的句子,是水滴,一滴一滴地渗透,此时一席话织成锦缎,汪洋成河。父亲吃了定心丸,我也被许老师的一番话所深深感染,感觉自己像觉醒了的“五四”青年,大有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英勇与豪迈。那一次夜谈,是我人生重大的转折点。
  
  张老太
  
  我们背地里称呼她张老太,算是比较尊敬的称呼,有时候我们直接叫她“张老太婆”。这个不太文雅的字眼随声而出,那股郁结的愤懑之气也消失殆尽。张老太算不算好老师?几乎所有的人都持否定态度。张老太在课堂上爱骂人,就像村姑因为丢了两个鸡蛋半只鸡,站在街角,踮起脚尖破口大骂。我们疑心张老太心理有问题,揣测她生活受到了什么刺激。张老太如果遗落到村子里,可能成为最刁蛮的泼妇。骂到最难听的,传说她居然在课堂上不点名道姓的说,这样不守妇道的女生,做她的儿媳都不配。一次开大会,她竟敢和校长为了一件什么事而争得脸红脖子粗,老校长呆若木鸡,面对张老太密集如雨的进攻,竟无回旋之力。
  
  张老太任我们邻班的班主任,她每天来的都很早,有时候看见她拎着一捆青菜便急匆匆地来了。乡村中学是简陋的,冬天的时候需要生一个火炉,炉子是用泥和砖盘砌的,我们经常看见她用木柴和玉米核生火,浓烟滚滚,她的脸罩上了烟尘,一道泥灰,一道煤黑,很滑稽,像童话里无恶不作的巫婆。乡村中学没有住宿的条件,那些离家二三十里的学生,也只能蹬着自行车走读,她自己买了一个打气桶,每天带着,谁的车子扎了带,可以临时到她那儿打气。这些善举并没有感动在场的学生,现在回忆起来,我们把她的缺点无限的放大,这缺点成了阴云,让我们对阴云背后的阳光缺失了起码的信任。她讲课的时候,说人长身体需要一些微量元素,比如铁,使用铁锅,里面的铁可以吃到人的身体里。我就暗暗地笑她迂腐,暗自得意,笑她的话风马牛不相及,自己固执地认为即使人需要补充铁,也应当是从食物中摄取,一只破铁锅能补铁?
  
  升入初三后,学习更加紧张,我们再无法忍受她课堂上的加餐,便公车上书,找校长理论。我那时是班长,所谓的班长,不过是学习突出,不像一些男生厌学捣乱,才被任命的干不了大事的傀儡班长罢了,可是在这件事上,我联手全班同学,揭竿而起,直捣黄龙府……联名签字,还激情昂扬地写了一封致校长的公开信。张老太就这样被我们轻而易举地拿下了。这之后,她再没有教过语文课,教过地理,然后教可有可无的劳技课。她教劳技课的时候,我已经师范毕业和她在一个办公室里当教书匠。
  
  临近中考那几天,在校门口,她喊我,她把姓氏省掉,只喊后面单字的名字,显示出阳光般的亲切与温暖,这个简化的带有鼻音的名字,除了家里人和要好的朋友,再没有外人这样喊过我。她一本正经地告诉我,临考试放假的这两天,哪都别去,在家看书休息,出门注意车辆,不要出什么意外。那时我以为她说的分明是闲话,是最最多余的废话。经历人生的风风雨雨之后,定下心现在想来,才能够切身地体会到她的话是由衷的,考前,免不了过度紧张,心神不太集中于外物,更容易出点什么差错。就像一位母亲,送别子女时,说一些路上小心,工作别累了自己这样类似的话,也只有为人父为人母后,你才会懂得,那样一句简单的话里,凝聚着父母多少期盼,承担着多少人生的惊险。我隐隐地感受到,张老太不过刀子嘴豆腐心,此后,在我心里恭敬的称呼她张老师。
  
  毕业班经过几番调整,张老师的儿子B和我成了同桌。毕业后,我还去过她家,两间矮小的茅屋,夹杂在高大的水泥浇筑贴满磁砖的大房中间,两间小屋堆放的满满的,很是凌乱。她给我们下面条,临走时给我装满一袋子红枣和花生。她要求子女极其严格,她的儿子B每天放学都要背一筐柴,从一个破旧的场院背到家门口。她的女儿从穿着到行为举止,事事都要合乎她的要求。比如扣子要系全,夏天穿裙子不能低于膝盖,走路要轻稳……她的女儿内向,很少和别人交流,经过一次婚姻的打击,精神有些失常(这和她过于严厉的教育孩子是否有关系?)。我搬到县城的时候,常常看到退休后的张老师和她的爱人,推着三轮车,四处走走,三轮车上面永远地坐着她的白胖而面无表情的女儿。
  
  和张老师在一个办公室里工作,我感受到她的认真,她的眼睛花得有些厉害,往往把书举出好远,手臂伸的僵直,才能看清上面的字迹。她教劳技课,照样认真备课,剪纸、编竹篮满像那么一回事,与先前相比虽然收敛了不少,她还是少不了骂学生。她看不惯,那些女生打扮得妖艳妩媚,她看不惯,学生对待学习漠不关心的懒散……她是一个很传统的人,也是一个吃过诸多苦头的人,所以,她希望她的学生经受磨难,而有所成绩。当我站在讲台上,给那些学生讲课谈人生的时候,我才略略懂了她的心怀,那些在生活中在学习中伤害你的人,往往是把你放在心间的那个人,爱你愈深,这伤害才有可能更痛,只有毫不相干的陌路人,一辈子都不会有生活的交集,永远流星般远离你的生活,无痛无痒无求无恨。
  
  张老师是女中豪杰,她买了耕作的播种机,旋耕机……一到农忙的时候,便一家五口齐上阵。我见过她和她的丈夫,拎着鱼网打鱼,退休后,在集镇上摆了买床单的小摊,她把瘫在病床的公婆伺候到老,八年抗战,没丝毫怨言。初中同学聚会,念起她来,以前对她的挑剔,对她的愤愤不平,淡薄了,突然发现新大陆般的,历数起她身上一个一个的好。

2#
发表于 2012-11-28 20:34 | 只看该作者
两个老师,各有不同,工作在基层,辛苦在乡村,却一样希望自己的学生好,成为最优秀的人。更喜欢张老太,表面如火,心底如水,另是一番性情。
3#
发表于 2012-11-28 21:48 | 只看该作者
“在集镇上摆了买床单的小摊”,买——卖;
“八年抗战”——八年“抗战”;
“历数”,一般作贬义词用,可换作“重新审视”、“回想”等,“历数起她身上一个一个的好。”——回想起她身上一个又一个长处来。
以上是可以商讨的。
平凡人生,平实文风,也算风格,应该发扬光大。
4#
发表于 2012-11-29 09:30 | 只看该作者
为老师肖像,很令人感动。因为,我也曾经是为老师呢。呵呵。
5#
发表于 2012-11-29 19:57 | 只看该作者
叙述描写功夫好,人物形象逼真生动,呼之欲出。拜读,欣赏!
6#
发表于 2012-11-29 21:45 | 只看该作者
二位老师,不同的性格。小说化的刻画,学习问好
7#
发表于 2012-11-29 22:00 | 只看该作者
用白描的手法,让我们看到了两位朴实,负责的乡村老师形象。问好川北。
8#
发表于 2012-11-29 22:09 | 只看该作者
川北兄的文字,一如既往不疾不徐,堪为典范。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06:42 , Processed in 0.04974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