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606|回复: 4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的1加1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7-3 22: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加1”,是全国妇联倡仪的一种助学形式,就是一人资助一名贫困生,和他们结对助学的意思。1997年2月,在单位的组织下,我和许多同事一起,在妇联发出的倡仪书上郑重地签了字,并很快从她们提供的200多名贫困生中挑选了一个,于是,我有了第一个“1加1”。

  我的“1加1”是个女孩子,十三、四岁的年龄,正上小学五年级。从资料里看来,她的家庭比一般人家还要贫困。她母亲先天有病,在她三岁的时候病逝,有个姐姐,生活不能自理,全家人就靠她父亲苦挣苦作养家。

  她叫张明妹,我先是喜欢上了她的名字,因为其中的一个字和我的名字相同。我取走了她的资料,通过妇联给我的联系方式,很快与她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联系上了,那是一个很热心的老师,怎么那么巧,他也姓宋。我高兴地前去见他,他给我介绍小明妹的情况,介绍她的家庭。他说话很慢,语气很沉重,说着山区里这样的孩子还很多的话。只是,他的眼睛一直不肯和我对视,我认为是那种山区教师特有的矜持。

  按照我的想法,大家应该和资助的学生与家人见上一面,探访一下她们的家庭,摸一下情况。然而,因为他们大都住在偏僻的山里,车子进不去,路又不好走,在单位领导的建议下,我们只好在妇联的带领下,在全县范围内划定了几个区域,发出通知,以联谊的名义召开了个“1加1”结对会议。

  她被她的叔叔领了来。——她是一个很漂亮的小女孩,瓜子脸,扎着两只乌黑顺滑的小辫子,走起路来小辫一跳一跳,我一下就喜欢上了她。

  和她一起来的她的叔叔,四十多岁的年纪,对我一遍遍说着感激的话,说得我脸红了,不好意思地拿眼去找小明妹,她低着头,摆弄着我给她买的新书包。我取出从家里带去的家人以前穿过的旧衣,还有二百元钱,装在信封里递给她,她叔叔一边谢着,接了。

  不久,我就接到她家里寄来的一封信,信皮上的字写的很漂亮,信的内容很感人,读着读着,眼睛竟潮湿起来。第二天,我就去邮局给寄了二百块钱,给她的叔叔,然后由她叔叔转交给她。同时,我还写了一封信给她,告诉她,以后不要让别人代写信了,因为我认为,她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在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会自己写信了。

  陆续地,我的同事的“1加1”都有信寄来,可我再也没有收到她的信。我打电话问她的老师,拨通电话的那一刹,心里忽然升出一个念头,电话接通,我问她的老师,那封寄,是不是他给代写的?他顿了一下,说是。我在电话这边轻轻点头,是了,应该是这样的,因为我从那封信的字体里,认出了板书的痕迹,而且,那些字,决不是出自农民之手,纵使他们有很高的读写水平。

  1999年,是我资助小明妹读书的第三年,正逢建国五十周年大庆,他的老师,再一次受她的家人之托,写来了一封信,这封信在我的笔记本里夹了整整半个月,后来被我忘记在了单位会议室里。那一天,正好有一位市报记者和领导谈有关建国五十周年大庆事宜,她看到了那封信,认为可以把我们资助贫困学生的事写成新闻特写,在建国五十大庆专版上发表,我们领导立刻同意了。

  第二天,那封信作为序曲在市报登了出来。与此同时,我也被县文明委、县文化馆派下去,带领一位女记者和另一位小品作者进山去了。领导们打算,以我资助的那个小姑娘为素材,除了写新闻,还要写成小品,在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文艺晚会上演出,市、县妇联也大力支持。

  张明妹的家,居住在最偏僻的一个山区。我们乘坐两个多小时的汽车,直到车子再也爬不上坡去,只好弃车步行。山路是极弯极滑的那种,幸亏,我没有穿高跟鞋的习惯,所以能免强爬行,随同的女记者就不行了,她的个子本来就很瘦很高,再加上一双系儿很细的高跟凉鞋,每走一步,脚下都有些不稳。只是,她一直没有喊累,更没要求停下过,脚步虽然慢了些,眼睛却是一直面向前方的,这使我由衷地敬佩。我一边气喘吁吁地往前走,一边用手紧紧地按着包里的资料,那些资料让我的心头沉甸甸的。

  三年了,这是我第一次去明妹的家,我想像着见到她时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接近她,拥抱她。她已经是大姑娘了吧?按照正常升学规律,她已经上初三了,我心里不由感到欣喜。

  就在我和宋老师握手的时候,她的叔叔匆匆走进了学校。我还记得他的模样。不等她叔叔说话,宋老师就告诉我,张明妹已经升到初三,学习一直不错,可是,学校里,已经好几天没有见到她了。

  她叔叔很是焦急地对我说,已经出走好几天了,她和本村的另一个女孩,她们俩个商量好了,要出去打工挣钱,这话刚说出去的时候还没人相信,谁知道就真的走了,张明妹的父亲已经在家里急病了。

  那次不成功的采访,让我了解到,张明妹的姐姐是弱智,生活不会自理,我们去看她的父亲,他的父亲身材干瘦矮小,饱经风霜的脸上皱纹纵横,四十岁的年纪却有着六十岁的沧桑。破破烂烂的屋里屋外,除了用树枝搭起的两张地铺,无一成用家具。在那个家里,只有明妹算是各方面正常的,她弱小的肩膀才是将来撑起这个家的支柱!

  所以,她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出外打工。临走,她留下了一封信,这封信在我们的手里传了一遍又一遍,短短的一封信,不知是写给谁的,那上面的称呼里,有阿姨、有父亲、还有她的老师……所有的话语全都是感激!

  半个月后,小品成功地完稿、排练、上演,小品的名字是《杜鹃花开》,是写一个女孩战胜贫困最终考上大学的,演员表演感情饱满真实,悲喜交加,几场下来,大家反应很好,不少人被打动了,而我的心里却是另一种滋味。

  从那时起,我又陆续加了三个“1加1”,这时的我很注意对他们进行跟踪访察,看着他们升学,看着他们从小山村的联中走进城里的重点中学。为了解决他们的困难,我把所有的额外收入都寄了出去。虽然那些钱物对他们来说是杯水车薪。令人欣慰的是,其中一个在前不久的高考中榜上有名,从高考热线电话里查到他的成绩的时候,他的重病在身的年迈的奶奶哭了,他也哭了,在电话里哭得跟孩子似的。

  那天晚上,我一晚都没有睡意,我想起了小明妹,如果她不因生活的重压去打工,以她的成绩,现在的她,也应该是一名大学生了吧?祝愿她在他乡一切都好!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4-7-3 22:58 | 只看该作者
支持若荷老师!
3#
发表于 2004-7-4 08:16 | 只看该作者
永远支持偶像大师的文章!
4#
 楼主| 发表于 2004-7-4 08:4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美狄亚 发表
支持若荷老师!


谢谢狄亚妹妹的支持!
5#
 楼主| 发表于 2004-7-4 08:4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龙侠 发表
永远支持偶像大师的文章!


啊?什么偶像大师?呵呵
6#
发表于 2004-7-4 10: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原创] 我的1加1

最初由 若荷 发表
  “1加1”,是全国妇联倡仪的一种助学形式,就是一人资助一名贫困生,和他们结对助学的意思。1997年,在单位的组织下,我和许多同事一起,在妇联发出的倡仪书上郑重地签了字,并很快在她们提供的200多名贫困生中?..


善良充满爱心的若荷~~~~~~~
7#
 楼主| 发表于 2004-7-4 19:51 | 只看该作者
一上午上不来,问半树斑斑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04-7-4 19:51 | 只看该作者
一上午上不来,终于可以上来了。
问半树斑斑好!
9#
发表于 2004-7-4 19:53 | 只看该作者
原来是这样的,若荷的形象在我心目中高大起来。
我一直只有心而没有任何行动
我曾经在一个介绍埃塞俄比亚难民的电影镜头前,眼泪轰然而出
却一直迟迟没有任何表示
因为我不知道任何途径……
10#
发表于 2004-7-4 19:56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已有很多农村的孩子上不起学了......
11#
 楼主| 发表于 2004-7-4 20:5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后村别调 发表
原来是这样的,若荷的形象在我心目中高大起来。
我一直只有心而没有任何行动
我曾经在一个介绍埃塞俄比亚难民的电影镜头前,眼泪轰然而出
却一直迟迟没有任何表示
因为我不知道任何途径……


因为我在单位分管女职工工作,妇联有些事直接找我,助学是项任务,我只是尽我的微薄力量而已啊。
问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04-7-4 20:57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郭敏 发表
现在已有很多农村的孩子上不起学了......


姐姐,我家住在学校,关于学生上学的事,我知道的太多了。
他们的艰苦,不敢去想。
13#
发表于 2004-7-4 21:10 | 只看该作者
若荷用一种行动或者说行为方式,首先在文字之前完成了另一篇感人的“文章”。有时候,好的文章只要忠实地记录生活的本真状态就行。我相信。
14#
发表于 2004-7-5 00:4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杨泽文 发表
若荷用一种行动或者说行为方式,首先在文字之前完成了另一篇感人的“文章”。有时候,好的文章只要忠实地记录生活的本真状态就行。我相信。


同感。为若荷的事迹而感动。为有这麽好的妹妹而自豪。:))

问妹妹好。:))
15#
发表于 2004-7-5 0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原创] 我的1加1

若荷 ,好样的。让我们大男人汗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3 07:26 , Processed in 0.05081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