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7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忆秦娥 娄山关》的时间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7 2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天晚上,听了张君秋演唱的京剧《忆秦娥 娄山关》,忽然想起一件事,费解不已。
       这首毛词原本在很小的时候就背诵过了,也一直被词的雄壮感感动。这次听了张的演唱体味了京剧的独特魅力之外,忽然想起这首词存在的时间问题。全词如下: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词的上片写作时间是早晨,而下片则是黄昏时分,显然这有些不可思议,就像一个人早上说了几句话,晚上又说了几句,凑在一起了。而一般填词(写诗)内容都表现的是一个固定在特定时间、空间的主人公的所见所思所感。换言之这首词作是两个时空的叠加,但又没有过渡的词眼。这是怎么回事呢?
      为此笔者请教了一位老朋友,他说这个问题郭沫若原来已讨论过,没什么问题,上片写早上行军,下片则写打仗后晚上的情景。而且历史事实也是如此。
      但是我还是有些不解,行军打仗是事实,但同一首诗作应该有一个固定的抒情时空坐标,这首词确实让人不可思议。
    于是我从百度上看到如下解释:
      西风烈③,长空④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⑤,喇叭声咽⑥。
  雄关漫道⑦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⑧。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⑨如血。  


另附写于1934年的原版本:
  西风烈,梧桐叶下黄花发,黄花发,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
  ①忆秦娥:
词牌名,本于李白诗“秦娥梦断秦楼月”
  ②娄山关:又名太平关,
遵义市北大娄山脉中段遵义桐梓交界处,从四川贵州的要道上的关口。海拔1440米,古称天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③烈:猛烈,强劲。
  ④长空:辽阔的天空。
  ⑤碎:细碎。
  ⑥咽(yè):在这里读入声。本义是声音因梗塞而低沉,这里用来描写在清晨寒中可听来时断时续的军号声。
  ⑦漫道:不要说
  ⑧从头越:重新跨越。
  ⑨残阳:夕阳。

    显然最初的1934的作品虽然没有现在版本的壮美,但不存在时间矛盾的问题。
    百度词条后边解释如下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写的又是黄昏景象,从凌晨写到黄昏,乍看跳跃起伏,前后不太连贯,但作者正是利用了这种时空上的错位,传递给读者这样的印象:天亮复天暝,红军经过一夜又一天的急行军,早已过了险峻的关口,击败敌人,占领了娄山关,把困难和艰险抛到了身后。一天激战后,遍地硝烟,血流成河,英勇的红军战士倒在了战场上,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娄山关的崇山峻岭,而红军的旗帜在猎猎西风中飘扬,在夕阳中显得格外地鲜红。此时诗人伫立于娄山关之巅遥看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莽莽苍苍,如大海一般深邃,而黄昏的夕阳渐渐落下,剩余的一抹霞光如血一般映红了天际。画卷之美正符合苍凉沉雄的大写意之境界,而这种大写意之境界正是汉风众美之中一类。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作者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

姑且不说后人的解释,至少说明这首词是在后来追记中做了修改,“乍看跳跃起伏,前后不太连贯,但作者正是利用了这种时空上的错位,传递给读者这样的印象:天亮复天暝,”。
这种解释并不能令人信服,如果诗人抒情的时间点在黄昏落日时分,那上半片无法理解,同样抒情的时间在早上,下片也无法理解,何况在词中没有用以说明时间推移的过渡性“词眼”。比如为修补这个缺憾可以把下片修正如下: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慢道真如铁,红军一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其实这样也很别扭的,时空跳跃过快。
综合参照事史料,笔者觉得,这首词改一字并调整如下即可解决时间错乱问题: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苍山如海,阳如血。
    雄关慢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这样可以写出激战一夜后的清晨,诗人看到的壮美山河,同时写到在这个时分高山行军的景况。另外,冬天里白天时间较短,太阳出来的迟,在阴历下旬,早上看到残月,又看到日出是正常的自然现象。而且迈步越关山表现行军,而具象为马蹄声和喇叭声,也比较合理。
(2011-12-20)


这是一篇去年写的感言。贴在这里请诸位师友指正、讨论。

                 毕之航  谨启
                   2013.1.07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毕之航 于 2013-1-7 22:59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1-9 01:03 | 只看该作者
进来学习,有道理。
3#
发表于 2013-1-9 17:52 | 只看该作者
毕之航这个问题提得好,问得好,让我思索了一个从来不曾思索的问题。由问题而产生了去品去悟去感觉的过程。不妨把它谈出来作为写诗的一种探讨。
雄关慢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下片起笔似没有承接上片的过度,而画面产生的影像感,给我的感觉是在延续着上片的时间、人物和事件。试想,娄山关必定连着漫漫长路,而漫漫长路像铁打的一样在磨砺着战士的脚板和意志,而意志的回应是不管道路多么漫长,多么铁硬,都有迈步从头跨越的决心。这两句景和人水乳相融,不可撕分,看似拉开了时间的距离而恰好弥合了时间的跨度。再下面的:从头越,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就很自然地把人引向下一段时间的落眼处,即便是夕阳时分,也让人不感到突兀。
4#
发表于 2013-1-9 20:55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了,谢谢毕之航!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0 19:12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雪香村客 于 2013-1-9 17:52 发表
毕之航这个问题提得好,问得好,让我思索了一个从来不曾思索的问题。由问题而产生了去品去悟去感觉的过程。不妨把它谈出来作为写诗的一种探讨。
雄关慢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下片起笔似没有承接上片的过度 ... [/quo
老师的说法很有道理。
毛词以“现在”的时态分别写了两个时间点(视觉)上场面、氛围,如果以诗人内心感受为情境转移,自然是合理的。笔者这一提法主要是觉得毛词确实是在原词基础可能经过多人帮忙修改今天的这个样子,既然这样,不妨也提出一种写法。
这和我们一般用一个时间视觉的写法确实不同。当然这种写法有许多先例,以下为周邦彦《兰陵王》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这首三叠分别为三个时空,但都有一个抒情者内心情绪的关照,因此把不同时空串在一起,也在情理之中。
6#
发表于 2013-1-12 19:30 | 只看该作者
毕老师好!你提到的这首词已在1962年《人民文学.》编辑社发表的“毛主席词六首”里,已有争论;编辑社将词六首给郭沫若希望注译,郭老写了《喜读》一文,先认为是一天的事,后认为是两天的事。承毛主席批改,毛主席删去大批文字,天头空白处添加了以郭老为口气的文字长达五六百字。
   郭老写不准是因为他没有参加《娄山关》战斗,毛主席的诗好多是以后改的。那是与时间和对事物的看法和主客观性有关。毛主席是有气魄,有才。又自负,他的诗词谁敢改?谁的气魄也没有他的大,就是改出来也不行。你是没有经过那个年代,现在可以说。他的诗邻韵多,重字多。出律的也多,总之好句多多,大气磅礴一般人是达不到的。你说的上下篇不衔接,那也不是病,那是一种写法而已,看看名家的作品不乏范例。我用你的题目写了一篇博文。贴在我的博客里,闲了你可过来看看。相互学习吗!既然是论坛我也说说。谢谢!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19: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南坡 于 2013-1-12 19:30 发表
毕老师好!你提到的这首词已在1962年《人民文学.》编辑社发表的“毛主席词六首”里,已有争论;编辑社将词六首给郭沫若希望注译,郭老写了《喜读》一文,先认为是一天的事,后认为是两天的事。承毛主席批改,毛主席删 ...
谢谢南坡老师。问好。 :handshake
8#
发表于 2013-1-15 23: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毕之航 的帖子

笔者这一提法主要是觉得毛词确实是在原词基础可能经过多人帮忙修改今天的这个样子--------毕之航所说的这一点我赞同。文革以前就听说过毛的诗是他的老师柳亚子、徐特立帮忙捉笔,当然,我们那时年纪尚小,也不懂诗词,但这样的说法不知真假,还是印在了心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4 07:03 , Processed in 0.05095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