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8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砸石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1 02: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砸石记
   
    我来到故居屋后,经过池塘,走过通往二叔家的公路,来到老屋门前。旧木门关着,我听见说话声,循着声音,我看见在水泥坝的一角,坐着一个蓝衣背影,那就是母亲。
    母亲听见我的脚步声,回过头来,“是曾思云呢,我说是哪个哟!”母亲说。我笑了一下.
    我走过去,在牛圈门口的坝子上,父亲穿一件橘色毛衣,坐着砸碎石。父亲见我,笑了:“回来啦?”,我说:“嗯”,“童儿哭不?”,“我给她请了假的”我说。我说:“我也来砸。”母亲说:“我去给你端个凳子”。她去灶屋端来一个小木凳,拿来一把小铁锤。
    我坐着砸了起来。
    我先放一块大一点的石头垫底,然后把要敲碎的石头放在上面,一锤下去,石头碎了。
    粗包石最软,轻轻一击便碎,而硬石头要用力击打,一次不行,要两三次。有时,石头一击边滚在一边。有时,飞起的碎石打在我的脚上。能够劳动真好,至少不空虚。
    翌日。
    吃过早饭,接着砸。我还坐在那个小凳上,用那把锤子。我砸了一小堆,而父亲已砸了许多。
    我砸了一会,去泡了一杯茶,放在石堆旁边的泥地上,然后,抽了一根烟,这时,我看见阳光照在碎石上,泥地金黄,茶缸投下一小片斜影,坝子下面是一片油菜田,金黄的油菜花热烈的开放。两只鸟儿飞来,歇在油菜杆上,然后又飞往另一株,不停地鸣叫。紧挨着的是一片种满瓢儿白的菜地,绿油油的,母亲弯腰在菜地里拔菜叶,一只白羊拴在菜地边,正在埋头吃草。河那边,山坡上的田野,树木,农舍在太阳下一片耀眼。我读到三个词:宁静。和平。生机。
我心中的桃花开了,吹过一阵春风。我涌起了写诗的冲动,我在心中构思诗行:
                     石头上跳跃阳光
                     茶缸亲昵阴影
                     油菜换集中星星
                     鸟儿从中起落
                     母亲弯腰拔菜叶
                     白羊在青草里梦游
    这是大自然写下的诗句,我只是抄袭而已。
    母亲从田里上来,经过我们,说,曾思云还得行。有劲。我说,不行,我的膀子开始疼了。
    母亲说,你把小的那头朝下。我知道,她说的是小铁锤。我以她的话去做,果然省力。
    有些石头砸不烂,我心中对它说,兄弟,看你硬还是我硬,石头似乎很听话,应声而开。万物有灵,这是泛神论的观点。也许,他们说得有道理。一切事物都有灵性。一切事物都有见闻觉知,这是佛教的观点。
     父亲默默的砸石。我想,父亲是幸福的,他在劳动中忘我。他就是劳动本身,就是铁锤,石头。就是田野,阳光,就是存在的一切事物。日本禅学家铃木大拙认为,中国农民的劳动有禅的意味,我想他的话有一定的道理。沉浸在一件事情中,达到忘我的境地,就是禅。
     第二日下午四点钟,石头砸完了。父亲又将石头中的大块刨出,继续砸。我有些乏了,起身转了一圈。等我回来,父亲已经把刨出的石头砸完了。         
   
                                回到四川
   
    车子终于开到四川境内。
    来到四川,就有一种到家的感觉。毕竟,我们是四川人,操着方言。而在京城,我们藏起了川话,说着并不标准的普通话。
    来到四川,感觉与北方有了很大的不同。
    首先,能够看到绿树了。那树,是柏树,松树,岁寒三友中的两种。还有一种是梅花,可惜,不见她的踪影。
    在北方的大地,是看不到绿树的。
    只有荒凉的大地,一望无际,灰扑扑的。
    谁不说俺家乡好。俗话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还是家乡的风景美啊!
    那绿色,是那样亲切,那样养眼,那样的滋润!
    回到四川,山也不一样了。
    四川的山,特别是远山,别有一种韵味,那是四川特有的。
    那山,是蓝色的,远远的看起来,很薄,像是一块蓝色的玻璃。
    北方的山,则没有这样的韵致,它们是壮实的,粗造的,缺少一种柔美,少了一种艺术的情调。
    终于看见了竹子。瓷竹。一丛丛,在上坡上,在人家的旁边。
    这也是四川特有的事物。
    在四川农村,家家户户的门前房后,总会栽上几丛竹子,既是装饰,也很实用。竹子可以做成很多的篾货,如筲箕,背篓,晒席等等。
    来到四川,似乎温暖了许多。毕竟,四川是南方,一个盆地,有秦岭挡住了来自北方的寒冷。
    空气也变得湿润。
    这是适合我们生长的气候。是合成我们的空气、水、阳光。
    车厢里,人们表情轻松起来,话也多了,气氛更加活跃了......
                           
                                           尘土与幻象
  
        尘土是一个象征,一个尘世的象征。
   《圣经》上说:“尘归尘,土归土”。又说:“尘归尘,土归土”。
   佛教把色声香味触法称为六尘。世间,被称为“红尘”。
   的确,世界上,充满微尘。在晴日,阳光从瓦缝间照下来,就会看见无数的灰尘在跳动。在都市,人的脚和车轮会溅起无数的尘土。它粘上人们的脸和衣裳,尘世,是一个恰切的称呼。
   《圣经》说,上帝用泥土造了人,然后给他吹入灵气,他便活了。第一个人,是亚当,之后,上帝又趁亚当睡着了的时候,取下他的肋骨,造了夏娃。
   他们偷吃了禁果,于是有了人类,西方人说,人一出生,就有罪,叫做“原罪”。
  
   《古兰经》里说,真主用精液和泥土造了人。
   经典上的话表明,人和泥土有根深蒂固的关系,人注定生活在尘世中。
  
   佛经上说,地球上最早全是奶油,后来才演化为泥土。而水稻,一开始是没有壳的。
   而人,来自极光净天,来到地球上后,因为一时兴起,吃了奶油,自身光明渐渐消失,皮肤变得粗糙,并男呈男征,女呈女征。
  
   尘世的生活,人们用梦幻比喻。尘土,是一个幻象。
   有一部香港电影,里面讲,人世间,是梵天做的梦。一旦他的梦醒来,我们也就消失了。
   苏轼说过,人生如梦。对于梦幻感,是一种普遍的感觉。
  
   博尔赫斯有一部小说,说一个人通过做梦,创造一个人,他果真把他创造出来了,他不希望那人明白自己是一个梦。
   有一天,发生了一场大火,他在火中,却没有被烧着,他才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别人的梦。
     我写过一个小小说,引在这里:
                                    
                                        梦游者
??
??
       这个故事是我在青年时代有一个人讲给我的。我原话照说,不加修饰。
??有一个梦游症患者,他每晚必定去梦游。他梦游到一所医院的停尸房。
??他开始啃死人鼻子。
??然后在凌晨回到自己的床上,呼呼大睡。直到第二日太阳升起时才起来。
??他恍惚忆起自己做了一个美梦。在梦中,他吃到了山珍海味。“真美啊!”他叹道。然后,他高高兴兴的上班。
??以后夜夜如此。
??直到某一晚。那一夜注定要发生一些事。那晚月亮惨白。象往常一样,他去停尸房。他在啃死人鼻子的过程中突然醒了过来,神达成了他的旨意。
??他被吓死了。死在停尸房。
??阿贝尔说这个故事是由他的父亲讲给他的。青年时代的我听了,意识到这是一个象征,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波德莱尔的理论,也不懂象征派,我却凭天性和直觉认识到,我们就是梦游者,我们在尘世的生活就是啃死人鼻子。如果我们觉悟,我们就会被吓死。
                                    刘老师
    刘老师住在三楼。
    和我在一个单元里。
    刘老师头发花白了,他个子不高。这次回来,我看见他又苍老了一截,他的牙齿已经缺了几颗,而且是一侧门牙。
    我对刘老师有一种亲切感,也许是因为他的淳朴和善良。见了面,首先和他打招呼。
    我记得几年前曾经为他写了一首诗,丢失了。内容是写一个白发苍苍的生物老师和鲜嫩的花朵那种反差的。
    那时候,我做生意失败,回到学校,和他在一个办公室。办公室在一楼,我的心情不好,内心灰暗。
    他在办公桌上养了一盆白色的马蹄莲。我似乎写过这样的句子:它在等待火焰,并且进入另一个世界。
    刘老师是教生物的,所以,常在学校里种些花草。他的备课本上的字写得很大,似乎不够认真,领导也不说他。
    他虽然知足常乐,随遇而安。不过也有金刚怒目的时候。
    有一年,镇上召集学校的老师开会,准备把住宿楼的房子卖给教师,教师群起反对,刘老师发言,他说,教师是个弱势群体,常常被人欺负。我的印象很深。
    刘老师喜欢照相,一块钱一张。学生们如果要照相,就找他。我也曾找他给我和女儿照过相。现在,他不照相了。也许是因为他年事已高,也许是因为现在用数码相机了。有一次,我得到一架相机,还向他就一些技术问题请教过。
    我就是刘老师。我也退休了,我是病休,他是真正退下来了。
    我们一起过着退休生活。我想,所有人,是同一个人。想当初,人类的祖先也只有一个人,就是上帝造的亚当。
    我生病的时候,曾在刘老师哪里借了200元钱,后来我好了,他也没有叫我还。
    后来,刘老师正是退下来了。
    常见他年拿起钓竿杆去钓鱼,或者钓鱼回来。
    有时候,看见他穿一身白色的练功服,背一把剑出去,前几天,我看见他与一群人在打太极。
    老年秧歌队里也有他,他们整齐着装,敲锣打鼓,替人做宣传。
    今天下午,在街上,他和几个人打扑克,不是赌博的那种,纯粹的娱乐,可能是升级之类。
    刘老师身上有一种精神,那就是乐观旷达,乐天安命。
    我在北京打工的时候,坐在走廊里,我就会想起刘老师,我觉得,他真是大智若愚啊。
    我心里话,我也回去,像他那样,光耍,这是四川方言,就是什么也不干,整日游玩、休闲。
    现在,我也过上这样的日子了,只是我还有痛苦,焦虑,有时候,还想和命运抗争,还想着有所作为,还想着出去。
    现在,刘老师和他的老伴儿生活,他老伴儿是个退休的医生,为人和善。
                        
                                         烟历
  
         小时候,我生活在龙山村。
   我还记得自己躲在堰塘盖下面偷吸海鸥牌香烟的情形。在我的记忆里,那烟的封皮是蓝色的,上面印着一只海鸥的图案。海鸥烟二角五一包。时值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时候的人们抽的烟的牌子有:三峡,三角六分一包;经济烟,八分钱一包,还有,就是海鸥。
   我实在上大学的时候开始抽烟的,时间已经到了八十年代,我抽的是绵阳卷烟厂生产的一种香烟,牌子的名字我已经记不清了。
   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到江油武都中学,我记得我去学校报到的时候买了一种叫翡翠的香烟,四角钱一包。
  去到学校里,一位叫张世平的伙食团的员工接待了我,帮我拉东西,我为他散了一支烟。
   那是一九八四年。那个时候,烟的牌子有凤凰,一块钱一包,带香精的,还有大重九,九角钱一包,味道不错。
   后来我认识了诗人蒋雪峰,在他那里,我抽到当时的好烟阿诗玛,红塔山。
   有一年,绵阳的作家们去涪江采风,来到我处,见我用盆子做烟灰缸,不甚惊讶。陈竖琴女士说我是杜甫一样苦吟诗人。
  
   一九八七年,我调到江油小溪坝中学,有几个教师跟我处的不错,我们常在夜里打牌,以烟做赌资,是六角钱一包的雪竹牌香烟。一场牌打下来,一人抽完一包烟。
   大约是1990年,我认识蒲红江,他叫我戒烟的方法,就是抽完烟后,感觉自己的难受。我试验了一下,戒烟成功。他在成都的朋友面前说,我的悟性很高。
   戒了烟,对烟就没有感觉了,你对它冷漠,他也对你冷漠。
  
   1998年,我患上精神分裂症,在幻觉的引导下,我去到蒲红江处,那时候,他住在中坝,看见他抽烟,我觉得挺好玩的,自己也抽了一支,于是开始吸烟。
   后来进了精神病院,医院里不许抽烟。我们只有偷偷的抽。
   在疯人院里,我们抽的是恒通牌香烟,还有竹蝶牌,一元钱一包。在医院里,有人偷偷的卖烟,那就是楼下洗衣房里的董大姐,在楼上,喊一声,董大姐,买烟,把钱扔下去,她就会用病人的衣服裹了烟扔上来。
   在医院里,三支烟可以换一份肉。
   没有烟抽的病人,就抽别人的烟屁股。
  
   2002年,我出了院,坚持服药,病再也没有翻过。
   出院后,抽的烟是一块八角一包的天下秀牌子,还有二块五一包的烟,也是天下秀。
   现在,我常抽的是五块钱一包的烟,我觉得天下秀不错,在外面,比如北京,还买不到这种烟。有时候奢侈一下,也会买几十元一包的烟。
   父亲说,烟是和气草,有了烟,人们有了共同的语言,有了烟,人们便于交流。
   我常常疑心眼里含有一种现在科学上解释不出的物质,对人体有益,要不然,明知香烟有毒,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抽?而且,也有抽烟长寿的人,并非像人们所说,抽一支烟,就少活一分钟。
                     
                                                    夏日山居
   
    钓竿插在池塘岸上,鱼线撒在水里。水面上,是山的倒影,影子绿暗,能更清晰的看见浮标。影子随着水波的荡漾而晃荡,看牛娃儿(一种浮游生物)成群结队,四只脚划动着,漾起微微的细小的圆圈。
    对面山坡上,一个灰色衣衫的背影一闪即逝,那是一名看牛的妇女,同一个组的。看不见牛,叮当的牛铃从对面的山坡传来。
    蝉潜伏在远处的树上,不断地鸣唱,叫出了夏天的味道,山村的味道。
    鸟儿在天空飞翔鸣叫,令人想起陶渊明“飞鸟相与还”的诗句。
    白色的蝴蝶飞翔在天更上,田野里,灌木丛上。
    山村一片寂静。在晋朝的时候,陶渊明这样描绘:“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钓鱼人,没有“千山鸟飞绝”的孤寒,却体会到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自然的美。
    他悠然自得,忘却了烦恼,遗世独立,静静地等待鱼儿上钩。

[ 本帖最后由 萧艾 于 2013-1-21 02:38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1-21 10:59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散文,建议你发到散文栏目
3#
 楼主| 发表于 2013-3-23 07:49 | 只看该作者

自然是灵魂

自然是灵魂

  

  

  自然,指的是自然界。是人类以外的事物。天地,大海,河流,空气。自然(Nature),最广义而言指的即是自然界、物理学宇宙、物质世界以及物质宇宙。“自然”指的是自然界的现象,以及普遍意义上的生命。人工物体及人类间的相互作用在常见使用中并不视为自然的一部分,除非被界定的是人性或“大自然全体”。自然通常与超自然分别开来。自然的规模小至次原子粒子,大至星系。和的概述被通常认为是一切事物的总。

  它来自哪里呢?又曰自尔,亦曰法尔,任运天然。言离人为之造作法之自性自然也,又言无因而自然也。后者为自然外道之邪执;无量寿经下曰:“天道自然。”又曰:“无为自然。”法华玄义二之一曰:“果是任运酬善心而生,报是自然受乐。”同释签曰:“言自然者此言通用,何必外计?即任运之异名耳。”楞严经二曰:“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

  罗马时代,开始使用“nature”。在中国,“自然”的最初含义亦指非人为的本然状态。如《道德经·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亚里士多德认为,自己如此的事物,或自然而然的事物,其存在的根据、发展的动因必定是内在的。因此“自然”就意味着自身具有运动源泉的事物的本质,“本性就是自然万物的动变渊源”(《形而上学》),从而从原始的“自然”含义引申出作为自然物之本性和根据即“存在”本身的自然概念。  

  在近代,“Nature”则主要指存在者之整体,即自然物的总和或聚集。在这个意义上,它与“自然界”同义。如恩格斯说:“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自然辩证法》)随着人类的社会实践、工业和技术活动的深入展开,自然概念获得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自然,即马克思所说的“人化的自然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6页)的新内容。

  在现代,鉴于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哲学家提出作为生态系统的自然概念;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存的各部分组成的生命共同体。  可爱的自然

  认为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它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是正当的(利奥波特《沙乡年鉴》)。

  所以,自然界中其实很多中需要保持他的原来的状态,才符合自然界的规律。

  英文的Nature来自拉丁文Natura,意即天地万物之道(the course of things, natural character)Natura希腊文physis(φσι)的拉丁文翻译。原意为植物、动物及其他世界面貌自身发展出来的内在特色,而φσι在最早的文献意义为植物。 作为自然为整体的概念──物理学宇宙,是由原本的意义所而伸出来的众多解释之一;φσιν一字最早由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主要使用,并自此渐渐广泛流传开来。他的用法因为现代科学方法在几世纪前出现而确立。[1]     在现今不同的用法中,自然可以是众多有生命的动植物种类的普遍领域。部分况则指无生命物体的相关过程──特定物件种类自己本身的存在和改变的方式,例如地球的天气及地质,与及形成那些物件种类的物质和能量。自然很多时意指“自然环境”或“荒野”──野生动物、岩石、森林、沙滩及本质上未受人类介入,或是即使人类介入仍然存留的东西。这种仍然流传到自然物体的传统概念意味着自然与人工的分野,后者被理解为由人类所带来的或是类似人类的意识或心灵。[关于围绕并影响着生物体或其社群的实物、状态与影响力之集合体。则用“环境(物件群集)”一词,对于生物学分支下的生物体及栖地之间的关系与互动,应用“生态学”一词。

  这个世界,有两样东西。人和自然。 老子说,道法自然。道遵循自然的法则。老子又说,百姓皆谓我自然。我是自然,处于自然而然的状态,不过多的进行人的干涉。也用作形容词指天然的,非人为的或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非勉强的。

  自然,是一种存在,研究自然,于是有了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

  研究人文,就是社会科学。有人说,中国没有社会科学。我不这样看,中国有三大传统:儒家,道家,释家。他们是中国的精神血脉。

  自然,也指的是,一种处事态度,任其自然,没有过多的人为因素,不过分追求。自自然然。

  自然,就是自己本来的样子,就是佛家的自性。佛说,自性清净,自性就是法神佛。

  自性即自身本性,又称佛性,万物具有。它具有四种特性:

  1.自性之体为真如:万物均有如如不动的真如佛性,即自性。

  由于万物均有佛性,所以在这一点上,万物是平等的,也就是说,万物都是佛性“幻化”出来的。因为佛性可产生出一切,所以佛性不执著于一切,因此,有人又将自性称为空、虚等。

  2.自性之用为善良:佛性可产生一切,均不离它不执著于一切的本体,所以通常将自性的功用称为幻化、妙用。由于佛性“幻化”的原因,才使得万物在形象和特征上有所差别。

  3.自性之性为忍性:自性的妙用必须在忍性(即顺从外界机缘)的基础上才能达到,不同的忍性(即顺从不同的外界机缘)产生不同的妙用,不同的妙用体现出顺从不同的外界机缘。因为自性具有忍性(顺从外界机缘),才使得自性之用不伤害其它事物,表现为妙用,即善良。

  4.自性之体性用三位一如:自性的体性用是三位一如(三位一体),不分不离的,在体的基础上有什么样的性产生什么样的用。例如:风吹海面起浪,海面如自性之体,浪如自性之用,海起浪时的状态称忍,为自性之性。如果此时海不忍耐,而是与风作对,则海面就可能不会起浪,因此,海产生浪的行为对风来说是善的。风就叫海生浪的外缘,外缘简称缘,即客观条件。整个宇宙及宇宙之间的事物就是这样构成的。

  上述四种道理,称自性之理。明上述四种道理为开悟

  本来就是那个样子。这是一种境界。不是谁创造的。

  所以,老子有“无为”之说。

  修行达到玄同高度,就明白一切都是虚幻的,都是无的。老子已经“超越”这一高度,所以,老子明白一切“为”,不管为有为无,为大为小,都是“无”,都是空。

  基于这样原因,老子提出“无为”。

  什么是为?为就是“有”,一切起心动念造作都是“为”。

  什么是“无为”?“心”知其为乃是“空”,此为就是无为。老子言:“无其为,是为;无其事,是事;无其味,是味”。这说的是事物本相。由此可见,无为,就是“心知其空而为之”。也就是“心不著相”,“不执著”。

  “心知其空而为之”,圣人才能做到。所以,圣人不失道。普通百姓,他们只知其“有”,不知“无”,百姓之“为”都是“有为”。所以,百姓失道。

  为了救度百姓,使百姓达到“无为”高度,并由此回归大道,老子在道德经开篇,便旗帜鲜明的提出“不得”主张,吹响了“不得”号角。高明的老子,清楚百姓“执着有”,不能“知其本空”。先天之“无”不知,后天之“无”却懂。老子便用“不得”二字提醒百姓。申明“不得”才是上德。这无异于当头打了我们这些“贪得”者一棒。

  二、“不得”,就是无为,就是玄德,哪个肯信?哪个肯行?是不是把手中一切都放下,把一切活计都不做?百姓当然迷茫。

  老子见状,又娓娓道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原来这样啊。这个肚子还是要填饱的,这个身骨还是要强壮的,事情该做还是要做的。只不过,要“虚其心,弱其志,常使民无知无欲”。

  什么叫无知无欲?老子说:“仓廪空虚还能做到安乐,就是无知无欲;田地荒芜能做到安乐,就是无知无欲;地位低下能做到安乐,就是无知无欲”。

  看来,无为,是在“心”上做文章。令心无知无欲,也就是“洗心”。直洗到心头无染,就是玄同,就知道一切都是“不可得”,一切本“空”。到达这个高度再去“实其腹,强其骨”,才是“心知其空而为之”,才是真正的“无为”。

  可见,无为是修行境界;是通往大道的必由之路;是圣人度化百姓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生活中,圣人令百姓施舍、持戒、忍辱,令百姓守弱、不争,等等,都是令百姓达到“无为”,并通过“无为”,而回归大道。

  三、有为无为,划分做人三个层次。

  1、普通人。做多做大,执着有相。是有为者,是离道者。

  2、修行者。依道修行,不执著有相。往小做,往少做,损之又损,以至于无。是通过后天之无回归大道者,这是无为的行道者。

  3、成道者。与玄同体,即便做大做多做强,也明明白白一切都是无常,都是虚幻空,都是“不可得”。也即“为而无为”。

  老子已经达到最高层次。正因为这一点,老子才提出“生活中修道”的法门。教导我们在“有为”中广行“无为”,也即修心,浴心。如此修行,久而久之,有为中便能够“悟彻”无为,此法门堪称大小乘统摄之门。

  和自然相处,有一种态度是,人定胜天。战胜自然,于是,有了破坏自然的行动,结果,遭到自然的报复。

  另一种态度,在今天,成为人们的共识,就是,环保意识,不吃祖宗饭,断子孙粮,遵循自然规律。

  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社会,就是人与人和谐,人与自己和谐,人与自然还要和谐。

  夺取自然,破坏自然,人将无以立足。自然是皮,人类是毛。

  画家讲,师法自然自然,师法自然是以大自然为师加以效法的意思。

  师法自然,相对于现在(当然也包括人类的过去),只是艺术要师法自然,武术要师法自然,中医要师法自然…甚至宗教也要师法自然,但却把真正要师法自然的主体——世界上,宇宙中人类最大、也是唯一要师法自然的东西——科学给剔除在外了。

  这真是莫大的讽刺,莫大的悲哀!

  艺术、武术、中医等不过是科学不同程度的衍化、延伸和分支,是属于科学的一部分(宗教也是,只不过宗教与科学的发展正好相反,使之而成为了虚幻的发展——实际上却还是在原地停留而已——发展就是科学)罢了。

  如今却是下人占主人窝,主人反被忘怀了——主次颠倒——这真是人类的悲哀!

  把自然当作老师。人研究飞鸟,有了飞机,研究水里的鱼,发明了潜艇,研究十二节气,有利于农耕。

  自然和人类是一体的,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学说。自然影响人,人也影响自然。

  在中国思想史上,“天人合一”是一个基本的信念。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西方人总是企图以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掠夺自然,而东方先哲却告诫我们,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天人合一”的思想无处不在,甚至在中国特有的茶文化中,由盖、碗、托三件套组成的茶盏就分别代表了天、人、地的和谐统一、缺一不可。以“仁”为核心,“礼”为外观表现的儒学可以说是一种人学,其主要内容是讲为人之道,包括探讨人的本性、人生的价值、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等等。儒家学说强调亲情仁爱,提出“血浓于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比如中国人重团圆、以享受天伦之乐为人生之大喜,不像西方人那么讲求自我,有独立和冒险精神。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哲学思想。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董仲舒等学者的阐述,由宋明理学总结并明确提出。其基本思想是人类的政治、伦理等社会现象是自然的直接反映。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国哲学异于西方的最显著的特征,其义蕴广远,不易简约叙述,以下章节,言之极精要,君友会王爱君著述引录于下:「中国自唐虞以来,即有天人合一的思想。敬天即所以爱人,爱民即所以尊天。所谓天人合一,实包含了天定胜人与人定胜天两个观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干卦大象)中国的思想,不偏于天定胜人,亦不偏于人定胜天。中国无宗教,但中国人极富于宗教精神,此为中国文明的特征。左传载:『史嚣曰: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庄公三十二年,公元前六六二年)史嚣之语,代表中国古来之人文主义,即天人合一的宏旨。历代圣哲,莫不为继续宏扬此天人合一之道而努力。以中国与西方比较,中国哲学之归趋,人与天合;而西方哲学之归趋,人与天分。故中国哲学,以人生观察宇宙,使人与天合而为一。周易『干元资始』之说,不涵神学气氛,以天道贯通人事,正性命以明道德修身之原。此说明中国正统哲学之天道思想,纯是合理化的形而上学。『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易干文言)非与天合德,其孰能如是哉?西方哲学,则道德哲学(精神哲学)与自然哲学,各有领域,分送发展,源远而未益分。中西治学方法之不同,其所成思想体系亦迥异。吾人确信,在古今各民族,最能了解人与天地宇宙之关系,因而企求保持天人和谐者,为中华民族。中国哲学里不包括宗教信仰,但也不反对宗教信仰,骨子里隐藏着对『上天』信仰的观念,却不显露出来,所讲的对象乃是『人』。这种以人为重点的天人之学,可以称为人文哲学。

  人应该多走进自然。自然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可以净化心灵,熄灭欲望。卢梭说,自然是美丽的。向自然学习,与自然和谐相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5 08:05 , Processed in 0.08941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