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8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时代的声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24 11: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时代的声音

——读牧歌《无边的丝雨》

张春霞



    我和于老师认识快两年了,她那明朗的笑容、优雅的举止和渊博的知识总让我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可是,我最初去找于老师的冲动竟出自同事一句无心的评价“她是个很清高的人。”同事一句无心的评价唤起了我欲寻找心灵知己的夙愿。我和于老师一见如故,我很庆幸自己找到了一位可以谈天、谈地、谈社会、谈人生的朋友。

   我受于老师所托,为《无边的丝雨》写篇书评。我欣喜之余又惭愧不已,欣喜的是于老师如此抬举我,惭愧的是我不懂得文学,更不知道如何评论。这简直有点“赶鸭子上架”了!然而,于老师的真挚和诚恳却又让我不能推辞。勉为其难,我只能写篇读后感,算是交差了。
《无边的丝雨》是本短篇小说集,乍看起来,它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读起来以后便欲罢不能。我几乎想要一口气把它读完,读到感动处,我禁不住泪流满面。小说除了动人之外,主要有这样几个特色:

    第一,小说反映生活的内容十分丰富。无论是从广度上,还是从深度上来说,小说极力从多个角度挖掘生活的本质。就拿广度来说吧,小说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十分广阔:从文革到现在,从乡村到城市,从田野到厂矿,从国内到国外。至于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真是形形色色,从小职员到厂长、经理,从作家到编辑;有艺术家、官员、企业家、医生、警察、农民、小贩夫、小摊主等等,社会中多个阶层的人物都有涉及,且人物生活的内容具有真实感,让人如临其境。我由衷佩服作者的生活体验如此丰富。若拿深度来说,小说对生活的批判是极其深刻的。《无边的丝雨》中叶风荷的命运让人心痛不已,读者在扼腕叹息的同时,深深反思我们社会中的道德冷漠和制度的缺失;小说对“看客”心态的道德批判是入木三分而又不留痕迹的,楚天阔、江枫、孙涛等身上的“看客”特征或轻或重,但都是十分明显的。甚至,读者可以反观到自己灵魂深处的懦弱与麻木的“看客”心理。而《喜丧》、《春祭》、《难忘日落黄昏时》、《陈奂生出游》等篇目的批判可以说是十分辛辣的。

   第二,小说的人物刻画栩栩如生,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生活真实感。作品刻画人物的手法很多,从心理描写到语言、神态、动作都惟妙惟肖,十分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思想特征。可见,作者不但有很丰富的生活体验、细致独到的观察力,而且有着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那就是“对人物负责,对读者负责。”如《梦断湖滨》中对遭遇婚姻变故的刘云的一段思绪的描写:“……泛黄的真丝手帕上‘死生挈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字迹立刻展示在眼前。哦,女人,女人!你好……刘云惨白的脸上挂着痉挛般的冷笑。什么海枯石烂心不变,什么地久天长,这一切只不过是荷尔蒙冲动下的主观臆想,人间童话般的生活向往;就连风华绝代的唐婉、李清照都没能幸免被弃掷的厄运,何况自己这个淹没于“‘下岗’大潮中的平庸者……”《冷月无声》中高为民、穆云青、陈岚等人物的心理、神态和动作的刻画活灵活现;《阿元》中对阿元的语言和神态的描写极其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没有真才实学、善于投机钻营、在人际关系方面左右逢源的小市侩形象。这种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还表现在处理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方面,将次要人物也刻画得活生生的。如《无边的丝雨》中的“天津麻花”、老墨、孙福海、戴市长;《昨天的梦》中的大队书记;《难忘日落黄昏时》中的黄豆的妈妈;《喜丧》中的世喜老汉、霞、云等。

    第三,小说的景物描写遵循因人设景、因事置景的原则。景物描写要么为刻画人物服务,要么为展开叙事服务。文笔优美处如诗如画,朴素的地方犹如白描。例如,《无边的丝雨》中对威尔森小区景物的一段描写“小区内有苏州园林风格的休闲公园——人工湖,曲水桥,水榭亭台,游廊画栋。楼与楼之间是绿色的草坪,草坪里点缀着迎春、玫瑰、杜鹃、月季、美人蕉、虞美人、一串红……在园丁的精心伺弄下,一年四季花团锦簇。小区四周的粉白色围墙上垂挂着蔷薇的藤蔓。春天一派绿,夏季一片红,到了秋冬季节,蔷薇的叶子被寒风凋敝殆尽,只剩下在寒冷中变成了黑褐色的藤蔓贴服在粉墙上,这时候,整个围墙就像一幅出自丹青妙手的巨型山水画卷。”这段景物描写铺陈了叶风荷命运的重要见证人楚天阔,作为一个普通的文艺工作者生活在富人区的尴尬生活和尴尬性格。而《难忘日落黄昏时》中对黄豆出境的描写:“强烈的阳光和强烈的色差使我的目光很快在一片翻滚着金黄的麦田一边捕捉到了一抹绿色——恰似一座碧绿的‘草垛’,它牵引着我的视线,慢慢地移向村庄的方向。而‘草垛’的下面,支撑着‘草垛’向前移动的是两条与草垛的分量不成比例的趔趔趄趄的细腿。”这段景物描写直接刻画了农村女孩黄豆在家庭生活中的不幸地位。小说中诸如此类的景物描写还有很多,不胜枚举。

   第四,小说的语言特色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因为作者的写作功底相当深厚,雅如阳春白雪,俗如市井俚语;如《无边的丝雨》中江枫发给叶风荷的诗句“你走后/留下的/那片空白/被心绪扯成/长长的线/触觉般/伸进/锦阳城的/角角落落/丝丝缕缕/都是牵挂和思念”;如《难忘日落黄昏时》中的农民顺口溜“小黑驴/不吃草/驮着龟孙到处跑/……”语言平实处如水过平川,辛辣时似风吹胡椒。如《昨天的梦》中“当然,大队书记的开场白也不总是蒋介石,有时也会是‘狗日的林彪’、‘狗日的孔老二’、‘狗日的美帝国主义’什么的,但是坐在听众席上的社员们似乎对此并不在意。男人们吧嗒着烟袋,女人们悠闲地甩着麻绳儿,纳着鞋底,你一言,我一语,竟自叽叽咕咕地说着闲话。”再如《陈奂生出游》中的“你们什么家什么长的,有谁见过尼加拉瓜瀑布(尼亚加拉瀑布)、挨甩了(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富士山……的真模样?咱陈某人见过,有照片为证呢!”“‘留纪念……’陈奂生心里一热,想不到我老陈的字还能换日元呢!可写什么呢?他摸了摸油亮的后脑勺,沉吟半响。忽然大笔一挥,‘陈奂生到此一游’一行大字跃然纸上。——那是他在游长城、泰山时所见识到的。

    此外,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也很圆熟,插叙、倒叙、补叙应用自如。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小说的悬念设置、蒙太奇等手法的运用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读完全书,掩卷沉思,作者在深刻地批判生活的同时,对社会和人生还是乐观的。《亲人》中李小春的安排是暖人心扉的。整个作品洋溢着作者理性的人生思考,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使其不至于消沉和悲观。
林肯说:“在浮躁的社会里,我们需要真正的声音;在卑琐的生活里,我们需要警醒和鼓励。”《无边的丝雨》正是一本发出这样声音,给人以“警醒和鼓励”的不可多得的小说。尤其在今天这个作品出版商业化,各种商业化写作泛滥的时代,这种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历史纵深感的作品是难能可贵的。我佩服作者在如此媚俗的世情行风中依然坚守着纯文学创作的激情和执着。无边的思绪犹如无边的丝雨在空中飘荡,浸润着尘埃,清洗着污垢……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可以说,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这部作品,就能发现不同的美。诚然,作为一名虔诚的读者,由于缺乏文艺批评的素养和技能,我还不能发现作品的不足。即使对于作品中的美,我也只能领略其一二,谈点肤浅的感受和认识。这与作者所表达的意蕴也许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但莎翁说过,“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坚信,对于一部思想内容深刻严谨,形式优美如画的作品,每一个具有慧眼和社会良知的读者都会给出一个公正的评价的;时代需要这样的声音。




[ 本帖最后由 牧歌 于 2013-2-24 11:50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2-24 12:30 | 只看该作者
首先祝贺牧歌《无边的丝语》小说集出版!
此评逐条分析概括,纲举目张,条理清晰,让人领略了小说集艺术特色和梗概,可以指引读者更好理解小说内蕴。问好!
3#
发表于 2013-2-24 14:51 | 只看该作者
一篇不错的书评,让读者对小说集《无边的丝语》能够拥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问好。
4#
发表于 2013-2-24 20:19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书评,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小说的写作以及作者的辛劳,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篇文字应该是代发吧。感谢交流,祝佳节快乐!
5#
发表于 2013-2-24 20:25 | 只看该作者
线条清晰,解读的很好,给人印象深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2:02 , Processed in 0.05289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