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02|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从“禽流感”到“情流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0 21: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叫H7N9的幽灵正缓缓向我们逼近。
  
  电视上的滚动播报,各种会议的轮番轰炸,案前扎眼的红头文件,种种迹象表明了又是一轮新的考验摆在我们面前。
  
  各种宣传小册子开始印发,消毒的设施正在启动,每日一次的零报告已经实施。在突发事件面前,我们表现的相当成熟和稳健。
  
  所谓零报告就是每天在班级开展两次次晨午检活动,看看有无孩子感冒发烧之类的,然后据实上报。有这种情形得报,一例没有也得上报。这种自上而下的监控目的自然是督促下面每天都得认真对待,不能有任何的疏漏。
  
  应该说我们的政府在应急突发事件以及灾难时无论是姿态还是最后的结果都是不错的。无论是98年的水灾、03年的非典、08年的地震,还是现在的禽流感等等,我们作为亲历者,深感政府是负责任的,总是能以人为本:首脑人物都能重视,也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有所反应,尽一切所能,举全国之力,力挽狂澜并最终度过困难时期,让人们的生活转入到正常的轨道上。
  
  而且,在这些突发性的事件面前,我们的举国体制也体现了它的优越性,它能在在最短的时间内,集聚最大的能量,发挥最大的潜能,无论是在质量还是在效率上都应该能给人民交上了相对满意的答卷。
  
  做到这样显然不容易。
  
  比如,我们的那个邻国,海啸过去几年了,首相换了几茬,好像重建工作依然得不到灾民的认可。在政治博弈上,只好打着捍卫主权的幌子来转移视线,想让自己屁股下面的位子做的长久一些。当然,他们未必想的是当官发财,但是对权力的迷恋似乎并不怎么分国界。
  
  政治和经济乃至军事其实一直都是捆绑在一起的,经济下行,政治随之孱弱,只能诉诸军事来转移视线,扮演着类似于民族英雄的角色,捞取大家的选票。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链条,在那个国家里屡试不爽,我们还是得保持警惕。
  
  有问题就解决,不务虚要务实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根本姿态,扯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虚名并不能解决灾民的衣食住行问题,这点,我对我们的政府有信心。
  
  我不是一个热衷唱赞歌的人,如果说我们还需要改善的话,那么就应该在预防与持久这块多做一些文章,将工作做在平时,让更多的人知晓相关的知识,减少可能出现的不利,做到防患于未然,减少这些突发事件的骚扰,老百姓的心境才能逐渐平和下来。比如在重工业和汽车尾气泛滥的时候,我们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北京雾霾,在牲畜处理的时候要想到上海的死猪,那样的话,我们就可能不需要至少不像现在这样拼命去做亡羊补牢的功课了。
  
  到现在为止,没有一种观点支持速生鸡与这次禽流感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可能也真没有什么联系。但是明明一只鸡好说歹说也得长三两个月吧,你38天就能让它变成美味,心里踏实吗?可是我们为了短期效应,却唯心地成为推波助澜的吹鼓手。
  
  看过张炜写的一个小散文,说某地选举时,参选人信誓旦旦地要解决所有选民的问题一拉拢选票,结果一位老太太说,你能让我们的孩子到海边捡贝壳吗?参选人哑然,或许他压根就想到这个问题。短视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不能一棍子打在政府身上,但是,我们的政府似乎也应该考虑并引导我们的公众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我们的生活质量,更要考虑到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不仅要留给他们巨大的财富,还要留给他们蓝天白云、健康和平安——毕竟这些才是最大的财富。
  
  这可能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情形,政府在作为,我们小老百姓也应该回归理性。
  
  当然,这更不容易。
  
  2003年四月份,非典肆虐全国,草木皆兵,学校停课,人员隔离。外来的不许回来,在家的不许出去,在路上的人必须检查,一切都是以最高的规格来应付,时间跨度将近半年。我当时的任务就是零报告,每天下午两点半准时坐在电话机前面给上级汇报,风雨无阻。直到八月份的某一天,接电话的人说:从今天起,开始解禁了!我长出一口气,因为那标志着一个时间段的结束。
  
  我感兴趣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一般民众在灾难面前的心态。坦率地讲很不理性,我不想说是什么试金石与照妖镜之类的话,但突发事件确实能将人性的一些东西放大。
  
  说几个身边真实的例子吧:
  
  一个在外务工的男人经过检查无事回家了,来到门口,妻子就是不开门。他反复解释说自己不在发烧,要不然也回不来,但依然没有回音。老娘听到了,径直打开大门,娘俩抱头痛哭。
  
  听说板蓝根能预防非典,一带两毛钱的板蓝根一下子买到了几十元,大家成箱地往家里搬,虽然专家一再告诫,作用不是很大,可大家就是不信。开诊所的发财了,倒卖板蓝根的发财了,我一熟人跑了一趟深圳,弄了一车板蓝根就买了一幢楼房。时过境迁,与那幢楼房相呼应的就是还有些没有赶上趟的板蓝根最终没有卖出去,烂在家里,身后是一个个失意的生意人。
  
  与此类似的还有2011年的日本海啸,为了担心核辐射,人们拼命地囤积食盐,引发食盐抢购热潮。我呆在一边就是纳闷:一来没有人说核辐射与食盐有多大的关系,二来一个国家的老百姓连食盐都吃不上,那还得了,所以我一笑置之。事实证明,那场食盐闹剧持续的时间很短,我以自己的自信没有浪费丝毫的感情。
  
  我们可以把这件事请理解成商家恶意的炒作,借机来发不义之财。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能从自己身上找一些原因呢?
  
  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
  
  是什么让我们如此恐慌?
  
  在同一地方应该不会连续地犯三次错误,但是我们却乐此不疲。现在又有抢购板蓝根的了,板蓝根再次长安米贵,虽然有各种正面的宣传来劝告大家不要盲目跟风,也能看出现在的情形比零三年的势头要理性许多,但是,依然有一个强大的群体在抢购着板蓝根。
  
  我真担心,这要是买到了零三年库存的那批陈货,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科学和民主这样的词汇来到中国很多年了,然而,我们连常识都不太相信,更多的时候选择的是盲目的跟风。我思考过其中的缘由,大家并非不懂,而是不够自信。因为担心了,所以也就顾不了许多,张悟本说要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大家就都能吃生茄子,天真地以为厨房就是最好的病房。
  
  在困难面前,人们的情感变得脆弱了许多。套用一个词语——“情流感”,也就是恐慌的情绪也像流行感冒一样四处传染,这应该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以上提到的那位不开门的妻子未必不爱自己的丈夫,可她心里恐慌;海啸时,人们也不太相信海带和食盐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可是人们心里也恐慌;生病时,人们也不会以为来两根萝卜和茄子就能代替化疗,可人们依然恐慌,同样,禽流感来时,我们也不认为喝点板蓝根就可以高枕无忧,但是,我们还是心里恐慌。种种的恐慌让我们宁愿信其有而不愿信其无,或者说宁愿做过而不愿错过,渐而在不自觉当中又成了这种风潮的推动者之一。
  
  在困难面前,想想毛主席说过的“战略上藐视,战术上要重视”,就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我们不需要害怕,再说是祸也躲不过,不如从容地把工作做细、做好才是根本之道。
  
  没有信息显示禽流感可以在人与人之间可以传播,倒是有足够的证据显示,禽类只要煮熟就照样可以食用,这些都是专家的言语。我们为什么不信他们呢?
  
  古人闻鸡起舞,今人也大可不必谈鸡色变。
  
  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理性的缺失与人心的荒漠。但愿禽流感不会带来情流感,但愿我们的民族在一次次困难面前走向真正的强大与自信!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13-4-11 08:54 | 只看该作者
赞成文中观点,某些瘟疫不能不说有人为的因素在里面。昨天读到一个新词,叫癌症井喷,据说,每8位病人中就有一位是癌症。以肺癌和胃癌为例,则暗含空气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疾控已经把癌症作为慢性病之一来进行卫生监测。中午在学生食堂,择一隅,我倒是非常镇静地吃了一款奥尔良烤鸡翅,邻座的两个同学就不用好眼挖我,那意思是你还敢吃,让我很不舒服,却不得辩论。禽流感,情流感,让人情何以堪。

欢迎一孔多多交流。
3#
 楼主| 发表于 2013-4-11 09: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13-4-11 08:54 发表
赞成文中观点,某些瘟疫不能不说有人为的因素在里面。昨天读到一个新词,叫癌症井喷,据说,每8位病人中就有一位是癌症。以肺癌和胃癌为例,则暗含空气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疾控已经把癌症作为慢性病之一来进行卫生监 ...


面对这个世界很多时候我们茫然无措,理性对待,从容应付才好。问候一水!
4#
发表于 2013-4-11 10:50 | 只看该作者
情流感,这个词对当前事态人心的形容很恰当。在社会危机事件面前,我们的政府为何不努力工作在平时。
5#
 楼主| 发表于 2013-4-11 13: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3-4-11 10:50 发表
情流感,这个词对当前事态人心的形容很恰当。在社会危机事件面前,我们的政府为何不努力工作在平时。


谢先生提读,越来越多的社会危机考验着我们啦!
6#
 楼主| 发表于 2013-4-11 13: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明 于 2013-4-11 11:19 发表
不好说,说不好,好说不,不说好,说好不,好不说。这就是中国人。


谢先生提读,您的总结相当有深度!
7#
发表于 2013-4-11 14:16 | 只看该作者
“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理性的缺失与人心的荒漠。”切入现实的探讨。一孔对国人在灾难面前的心态,揭示得入木三分。
8#
 楼主| 发表于 2013-4-11 20: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3-4-11 14:16 发表
“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理性的缺失与人心的荒漠。”切入现实的探讨。一孔对国人在灾难面前的心态,揭示得入木三分。


如何应对灾难考验着我们民族的成熟度,问候夏冰了!
9#
发表于 2013-4-14 21:39 | 只看该作者
公共信任度的降低,或者从来没有,话题很长的。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及其思想意识,没有社会化大协作的资本(形式与本质)递进,没有群体意识和公共观念,没有整体使命感和群体利益感,突然富裕竟不知如何进入高品位的文化意义上的生活而堕入享乐主义,人的思想和行为当然主要表现为凡遇灾害则人人自危——还没有从个体经济模式观念中走出来。
10#
发表于 2017-10-13 17:08 | 只看该作者
一切都有原因,不找出原因,呼吁就是无力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4042767|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4-8 06:54 , Processed in 0.30984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