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003|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说与谁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2 07: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剑鸿
  
  读圣贤书,经常有一种感觉,似乎越是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越是高深的智者,就越不喜欢立言传世。
  
  我们的老祖宗孔子不用说了,讲了那么多有智慧的话,自己却不动手写书,而是由弟子记录,才留下一本薄薄的《论语》。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成天到处演说,若非柏拉图有心将与老师的对话记录下来,也是片字不存。全世界流传最广的《圣经》,经过漫长的口耳相传,前后经过1600多年才成书。《古兰经》虽被穆斯林认为是真主安拉的语言,但似乎也并非安拉本人所写。释迦牟尼出世,以心传心,没有任何著述,经过后来的六次集结,才有浩如烟海的佛经。
  
  年轻的时候,我曾十分诧异于这种现象。
  
  外国的古人,姑且不论。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立德、立功、立言”强大传统的国度里,立言,向来被看做是人生的大事,承载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厚重意义。在中国历史的晚近时期,凡读过一些书,有点社会地位的乡绅遗老,似乎都有立言传世的愿望,巴金《家》中的高老太爷就好像印过诗集,一介潦倒书生破落贵族曹雪芹,也是不辞“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辛劳,硬是把“一把辛酸泪”化成了“满纸荒唐言”。在乡间古老的村落,我还曾亲眼见过好几本明清人物自己刻印的文集,破烂发黄的纸张,见证着一颗颗追求不朽的心。这些著书立说的传统,说白了,都是希望阐发真知,人过留痕,在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
  
  但是,为什么孔子这样的大师,却没有著述立言的宏愿,他编撰《春秋》,也只强调“述而不作”。老子如果不是关令尹喜拦住他“强为著书”,估计也不会留下什么《道德经》。
  
  经过了生活的风雨,粗浅地领略了一些高道深理之后,我才慢慢体会出,所谓“大道无言”、“沉默是金”,其实相当具有深意。浩淼的宇宙苍穹,纷繁的人生世界,有多少微妙的事物是我们能够认识和感知的呢?又有多少深藏的奥秘和玄妙,是我们凭笨拙的心智所能书写和言说的呢?生命,只是永恒而浩淼的宇宙中偶尔闪过的一道星光,甚至连星光都及不上。即便我们充分利用上苍赋予的理性,永无休止地振颤我们的精神翅膀,偶尔做到“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幻中”,而一旦当个体精神与所谓的宇宙精神、天地精神搭上了线,我们的书写和言说,又有多大的分量呢?
  
  书写,或者言说,意义到底何在?
  
  佛家认为,真理在于证知,不可以言说诠示。所以,他们才反反复复强调,不可说,不可说。“光中现佛不可说,佛所说法不可说,法中妙偈不可说,闻偈得解不可说”。达摩西来,将此种智慧浇灌于我们这方世道人心的土壤,更生出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主要特色的禅宗文化。此后花开枝延,无论是舍妄归真的说妙,还是棒喝交驰的打机锋,亦或是问而不答的默照,都让言说和书写陷入尴尬境地。在禅佛看来,人的本性,无非是一面镜子,一尘无染,但为俗世之客尘妄想所覆,困于诸相,不能自拔,便无法显明。人生的根本任务乃在于打破自他界限,扫除尘妄,而做到明心见性,当下成佛。按照这种修行路径,我们如果真正能够时刻看到自己的本心,渐修顿悟加以修行,就将证悟无上般若智慧,得大解脱、大自在。一旦自在解脱了,言说,甚或是书写,的确是没有必要的。
  
  然而,我们为什么还要执着于言说和书写呢?
  
  我经常想,这或许和我们的时代有着某种极大的关系。时代,仿佛一节刹车失控的列车,拖着满满一车厢的人飞奔,我们这些旅客,成天生活在欲望、奔波、忙碌中,深陷在浮躁、焦虑、紧张里,无暇自顾,更无暇他顾,身心疲惫而不得安宁。每个人都不顾一切奔跑着,忽略了明媚的阳光,忽略了自在的山水,忽略了心性的修持甚而灵性的观照,自我和他人之间的界限那么赫然,穷通荣辱之际的鸿沟那么难以逾越。“他人即地狱”,不但成为一种哲学表述,似乎也在渐渐成为真实的人际写照。然而,性灵的丢失和迷乱,并不代表灵魂失却了内在的需求。于是,在众声喧哗的书写和言说中,无处不打着个体的烙印,带着疼痛的痕迹,无处不显示着鲜明的自他界限。而一旦回返具体而微的现实,那些渴求理解的诗意表情又只能掩于面具之后。
  
  无可质疑的是,人们书写或者言说,至少有一个表达目的,那就是,希望别人看到我们深层的表情,听到我们内心的声音,希望能在茫茫人海之中,找到一二知己,实现心灵呼应,让自己的存在不孤独。还有一些书写,似乎有着更为远大的图谋,希冀藉此教化人心,以自己的世界观影响甚至左右他人的世界观。
  
  这如何可能?
  
  我们的孤独和不安,乃本性迷失所造就,是不能自足自乐的缺陷性表现。我们的疼痛,大多缘于无明的执着,有多少人愿意去反省其中包含的抗拒过程中的自我反弹呢?我们成天生活在执着中,执着于自己的情感,执着于不断生成的各种念想,我们什么时候仔细正视过内在的“下劣心”呢?什么时候细心地去揩拭过心灵尘垢,真正看到过自己的本性呢?以文学书写而论,我们哪一个字不是为自己而写,哪一个字不是指向那轻如微尘的空相?我们所说的话,哪一句不是囿于自己的立场,困于狭隘的常识和经验理性呢?你永远无法真正去关注和审视那些真实的他者。一切言说和书写,在先哲的沉默观照中,都陷于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的清净妙心之内。
  
  当然,我并不想否定书写或者言说的意义。除却大贤大智、除却大彻大悟的佛与禅,对于凡夫俗子而言,言说是必要的,不可说的只是真谛,世谛是必须要说的,不说,心声无以传达,不说,情感无以抒发,不说,文化无以流传。佛说不可说,但还是说了;禅不立文字,但还是立了;老子不言大道,但还是言了。问题在于,人性还不完善,世界还不完美,圣贤们的不言之说终于流传下来,给迷茫的人群以方向的导引,这当是另一种“不说而说,说而不说”吧。
  
  说到底,我们的书写或者言说,终究是为了寻找那个或者那些你愿意为之书写和言说的人,然而,倾听我心的那个人是谁呢?那些人又是谁呢?你或你们,他或他们?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剑鸿 于 2013-5-3 23:16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5-2 08:53 | 只看该作者
我们面对的,从来就不止是自己。
3#
发表于 2013-5-2 11:14 | 只看该作者
立不好真让人家笑话。这个思考好。有时候只字不写比写作还好。
4#
发表于 2013-5-2 20:4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文化知觉,或叫高级享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取向,比较爱好而言,我个人趋于说易跟谈禅,时间指代上,向往六朝跟魏晋。我是觉得,这两个大的框架,影响了精神思想之进展,增加了文化生活之丰富。大抵没有人反对,文化生活,竹林七贤貌似永远不会过时。

大体上,人不单是有物质需要,还有种种艺术或美术的欣赏,伦理或道德的职责,以及宗教和精神的修为,这些文化层次的需求,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事实而言,就有了面包和咖啡以及坛经和马太福音。

剑版《说与你听》,我是感同身受。我想这支剑法,象征了他的学识和清澈,如常语所谓智慧之剑。东方的佛学大抵稍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急转禅宗的探索,一江苇叶,拈花一笑等等,因其深入,便有了人们参观对弘忍对神秀慧能的考察兴趣,便有了两师兄争得衣钵的偈子,也便由了北渐南顿之别,便有了幡动风动和心动。我对剑版的签名一直很感兴趣,今就此帖一说,表示对通才之雅敬!感谢趁我值班时间上来支持。这周我没串班
5#
发表于 2013-5-2 22:50 | 只看该作者
宗教解悟,过于极端。并且,其中的神秘主义色彩亦毋庸置疑。
“终极关怀”的前提也是多样的或曰多元的,宗教为其一,艺术为其一,学术为其一。
心理学上的注解或为出路。人的心理动机和行为表现总有确指性,比如证明和被证明,认同和被认同,预设价值的求证,虚拟意义的现实对应,这些,都需要在人际间完成,观念的需要艺术和学术,物质的需要产品和成果等。
幸得一读剑鸿大作,受益深矣!
6#
发表于 2013-5-2 22:55 | 只看该作者
想起了白居易写老子的那首诗,

    言者不知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7#
发表于 2013-5-2 23:56 | 只看该作者
我早说过,文字是写给有缘人看的。
8#
发表于 2013-5-3 08:02 | 只看该作者
我看了半天才整明白,原来你是找不到读者了。叹知音,烟尘中,因何难求! 结论:无缘!
9#
发表于 2013-5-3 08:43 | 只看该作者
“我早说过,文字是写给有缘人看的。”我再加一点,是写给认可的人看的。再好的文章,在不认可、不识货的眼中,它是什么不言而喻。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5-3 08:5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3-5-3 08:02 发表
我看了半天才整明白,原来你是找不到读者了。叹知音,烟尘中,因何难求! 结论:无缘!


就这么点字,还要整半天,结果还领会错了,哎,我的意思是我不想说了。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5-3 08: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吴墨 于 2013-5-3 08:43 发表
“我早说过,文字是写给有缘人看的。”我再加一点,是写给认可的人看的。再好的文章,在不认可、不识货的眼中,它是什么不言而喻。


吴墨兄所言有理,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呵呵。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5-3 08: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3-5-2 23:56 发表
我早说过,文字是写给有缘人看的。


夏冰兄的意思大概有点像,佛度有缘人。 :lol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5-3 09: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银公子 于 2013-5-2 22:55 发表
想起了白居易写老子的那首诗,

    言者不知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白居易估计是喝醉时写的这首,它忘记了老子是被关令尹喜逼迫写的五千言,否则,老君出不了关,做不了神仙的。
14#
发表于 2013-5-3 09: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剑鸿 于 2013-5-3 08:54 发表


就这么点字,还要整半天,结果还领会错了,哎,我的意思是我不想说了。


整半天的原因,是我觉得你太孤单。孤单的人都喜欢讲一些不能传世的大道理,结果更单更孤。不如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懂得取小乐愉人生。呵呵,鄙视一下。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5-3 09: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13-5-2 20:40 发表
关于文化知觉,或叫高级享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取向,比较爱好而言,我个人趋于说易跟谈禅,时间指代上,向往六朝跟魏晋。我是觉得,这两个大的框架,影响了精神思想之进展,增加了文化生活之丰富。大抵没有人反 ...


谬赞,汗颜。
一水,乃怀素抱朴,利万物而不争之境界也
剑鸿,一轻一重,剑不胜舞,鸿毛乱飞也。
只此,境界二分,高下立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1 03:55 , Processed in 0.29499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