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92|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风中起落的尘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2 17: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旅途中间,一直不喜欢拍照,而喜欢用眼睛去看,用心去观察,该停的自然停下来,不该停驻的随风去,一如风中的尘末。  
  
  在前往河南的途中,开始并没有注意到风中起落的尘末,而是将注意力放在车窗远处的田野,放在不断倒退的树木、植被、丘壑中间,想寻觅黄河冲积遗留下的印记,寻找与家乡田野间不同的地方。风不大,阳光温暖,路旁的树影、田野、植被一波一波从眼前溜过,抛在车后,却很少见到村落、房屋,这让我想起一个词------贫瘠,想起电影《1942》里的某些场景。
  
  人究其一生不停在寻找,略过一些相同,而将注意力放在一些不同上,在诸多发现中,眼界变宽,心界变大,一点一点变得繁复起来,如同风中起落的尘末。
  
  我也是其中一枚,在经过6个多小时的车程之后,随风起落到河南,起落到登封,起落到这个以少林寺著称的地方。
  
  对于少林寺的原始印像源于同名电影,我猜想它应该有一座山,山上有树,密密的,绿绿的,还应该有一条河,河里有清澈的水,水里有游动的鱼,岸边有野草野花野树野果,还应该有鸟语花香,有晨钟暮鼓,透过幽静密林隐隐将人召唤,顺着一条小径来到山门,然后有僧人右手执礼,口称阿弥陀佛,或是隔了山门院墙,传来阵阵习舞之声。
  
  猜想总是虚假的,如风里的尘末,起起落落,居无定所。我的猜想被一闪而过的“武术研究院”、“塔沟少林武术学校”等字样打断了,它们像是一展屏风,将之前的猜想尘末阻隔在现实的院墙之外,一一剔除,随风而逝。
  
  取而代之的,是现实,是现实中的少林,是诸多贴上“少林”标签的现实存在。最先遇到的是一餐饭。主食是馒头和米饭,馒头味道还行,是用刀剁的那种面卷子,菜多是水煮素菜,荤菜是一尾鱼,味道淡到极点。幸好有推销肉酱的,拿了一只小塑料盘子,抹了一点,让我们免费品尝一下,算是勉强尝了一点有滋味的东西,以致于在我离开河南之后,还忘不了那种淡淡的滋味。
  
  后来听了导游介绍才知晓,登封吃食的素淡由来已久,已然成了一种习惯,一种传统,这种影响应该与少林有关,与素斋有关。我猜想这种素淡与清心寡欲的佛教禁戒息息相关,直接或是间接影响了尘世的时俗,成了一股风气,遍布了这里的树木山石,成为这方土地上人们行事的一种尺戒。
  
  果然是这样吗?
  
  其实在来少林之前,已经隐约知晓关于少林的商业化,关于佛寺的变了味。当然了,变了味的不只少林,更何况,我只是一个过路游客,评论这些本无资格。更不要说,我对于少林,对于登封了解很少,多是道听途说。
  
  借了一种机缘,我来了,像风中的一粒尘末,暂时降落到这个佛教圣地,贴附到这里的山石树木,来观瞻它的容颜,体味它的精神。
  
  说起来,佛从来不是离世的,即使达摩9年面壁净修,不见俗人。可是隐隐之中,其所修所为已然化为一种精神力量,呈现于山门中,凸显于莲花中,随缈缈香烟萦绕于尘世的阳光下,与尘末为伍,度可度之人。
  
  对于佛学,自己是一个门外汉,听不懂佛经,更弄不清佛教宗派,即使听从导游的嘱咐,右门进,左门出,迈左脚,勿喧哗,休诳语,只不过是怀着一份虔诚,看了一场热闹而已。我没有如一些信徒一般合手膜拜,请香许愿,只是静静地跟随着一群凡客尘末随风飘落,飘过山门,飘过大殿,飘过莲花,飘过碑林,而没有落下来,继续随风而去,向着来处。
  
  我的心隐隐有点失落。在来少林之前,它于我更像是一个传说,在风中飘了很久,曾有那么一粒或是几粒属于它的尘末落进我的心里,随着时间的飘逝而慢慢聚集成长,筑起一个传奇的城堡。可是现在这个城堡坍塌了,就在我的眼前。
  
  关于少林的商业化已经无须赘言,这些尘迹遍布于少林的每一个角落,像一股巨大的幕,将其笼罩起来,少了原本的容颜与精神。那些原本的容颜与精神是什么呢?作为一个门外汉,我无有能力一一道出,可是有些憾觉却深深地刻在心里,就像少林僧人在古树上练功后留下的窝痕,虽历经风雨,却似不曾褪减,一个一个如锥如棘,将人心扎透。
  
  耳旁有鸟鸣,有人谈笑风声,谈及和尚僧人的合同制、学历、收入、苹果手机等等,有人羡叹,做几年和尚挣上几十万再还俗一切都不晚……在会意的笑声中,一行人来到了碑林,在年限最近的一座墓塔上,发现雕刻的一些图像,有轿车,有摄像机,不禁哑然失笑,俱往矣!少林不再……
  
  不再么?可是它实实在在的在着,有山门,有寺院,有学员,有僧人,有香火,有膜拜的信徒香客,更有一些碧眼黄发的外国人,一个一个逶迤而行,行在少林的山路上,行在少林的风尘中。
  
  有些在,有些不在了。据说,少林寺旁边的河里原本是有水的,后来因为地方挖矿破坏了水脉,成了一条季节河,要等到雨季才能有水。枯了的河像一位失语的僧人,独卧于尘世之中,寂然于少林的身旁,等着远方的雨。
  
  

[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13-5-3 17:37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5-2 21:30 | 只看该作者
坐沙发阅读,问候。
3#
发表于 2013-5-2 21:56 | 只看该作者
素来反对“文化品牌”的说法,文化就是文化,不会等同于商业,文化追求精神境界,商业追求效益,两者一旦混为一谈,就给喻利之人提供了文化道义方面的依据,并开始由此浑水摸鱼。
诸如此类的荒谬尚多,比如作为一部分遗迹的八达岭长城,比如开始收费的“凤凰古城”……
文化遗迹需要保护,但不是这样的保护,它不需要商业来助阵;商业需要发达,但无需借助于文化(特别是历史文化)来揽客。中国式的“文化商业”或者“商业文化”该终结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13-5-3 08: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从容 于 2013-5-2 21:30 发表
坐沙发阅读,问候。
问好从容。
5#
 楼主| 发表于 2013-5-3 08: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兴文 于 2013-5-2 21:56 发表
素来反对“文化品牌”的说法,文化就是文化,不会等同于商业,文化追求精神境界,商业追求效益,两者一旦混为一谈,就给喻利之人提供了文化道义方面的依据,并开始由此浑水摸鱼。
诸如此类的荒谬尚多,比如作为一部 ...
问好兴文兄。深以为然。祝笔健。
6#
发表于 2013-5-3 08:56 | 只看该作者
旅游时代,一切都被格式化了,佛不再是佛,礼拜人也不再是礼拜人。在诸多景观戴上商业的帽子之后,其中的文化已经剥落殆尽。游山玩水的同时,很多时候是在品味别人做好的样板饭了。所以,不如寻几处孤山野岭逛逛,也许收益更丰呢!
7#
发表于 2013-5-3 09:22 | 只看该作者
注意到了标题的变化,钦佩这种孜孜以求的态度。
8#
发表于 2013-5-3 09:53 | 只看该作者
关注现实的文本,哲思和警醒透彻,叙述娓娓道来,语言朴质平实。拜读,欣赏!
9#
发表于 2013-5-3 10:43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一些功利目的带来的行为与现象,是令人深思的,本文的关注点也提供了这样的认识价值。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5-3 14: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3-5-3 08:56 发表
旅游时代,一切都被格式化了,佛不再是佛,礼拜人也不再是礼拜人。在诸多景观戴上商业的帽子之后,其中的文化已经剥落殆尽。游山玩水的同时,很多时候是在品味别人做好的样板饭了。所以,不如寻几处孤山野岭逛逛,也 ...
问好木门,你的建议很好,我也喜欢那样的自然寻旅。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5-3 14: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剑鸿 于 2013-5-3 09:22 发表
注意到了标题的变化,钦佩这种孜孜以求的态度。
问好剑鸿。谢谢关注。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5-3 14: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澧水寒儒 于 2013-5-3 09:53 发表
关注现实的文本,哲思和警醒透彻,叙述娓娓道来,语言朴质平实。拜读,欣赏!
问好寒儒。谢谢读评。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5-3 14: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3-5-3 10:43 发表
现在的一些功利目的带来的行为与现象,是令人深思的,本文的关注点也提供了这样的认识价值。
问好房子老师。谢谢读评。
14#
发表于 2013-5-3 14:57 | 只看该作者
带着一颗倾城的心前去拜会,让人看到的却是这样的一番情景。这样的情景不但你遇到过,我们同样也遇到过,大都是无奈和惋惜。中国人借助文化背景造势牟利,已经是非常普遍,在一些文学气息很浓的景点,让钱的铜臭熏得失去了原先的味道。青衫子以自己的角度解读了这个社会问题。赞一个!
15#
发表于 2013-5-3 16:01 | 只看该作者
去了一次少林寺,和想象中相比,只有失望。
和洛阳的水席一样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0-3 07:21 , Processed in 0.05581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