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远去的乡村左岸时光 [打印本页]

作者: 澧水寒儒    时间: 2013-5-10 12:04
标题: 远去的乡村左岸时光
                    远去的乡村左岸时光

    曾经的乡村,现在往往被人诟病,以为物质匮乏的年代,精神也是空白的,是空洞无物的、是行尸走肉式地突围和绝望。其实并非如此。那时的乡村就像随遇而安的草籽,发芽和绽放是安贫乐道的表现形式。站在行进的旅途中,蓦然回首,乡村曾有的左岸时光,仍然尘香满怀。

                            戏曲,亲切的影子

       1987年,我十岁。那时,爹的作业就是土里刨食。日子紧巴巴的,他把那三亩薄田侍弄的像大爷似的,但那稻子就是不按天道酬勤的法则给爹奖励。好在那时候,我们还小,饭量不大,爹不大担心,吃饭的事可以保证。

    爹胸无大志。平日里,随他劳作,行走在山岗上,沐浴阳光,看云卷云舒,爹就会即兴哼几句,什么《锁五龙》里单雄信的唱词:号令一声绑帐外,不由得豪杰笑开怀!单某人独一骑我把唐营踹,只杀得儿郎叫苦悲哀。遍野荒郊血成海,尸骨堆山无处葬埋。慷慨激昂,满怀悲愤。我怀疑爹是狼嚎。爹笑笑,傻小子,你懂个屁。

    我以为爹附庸风雅,是一个人的嗜好,与其他人无关。后来才发现是一个错误的认识。那年头,时不时就有异地的戏班子到乡里演戏。他们一行十几个人,男女老少皆有,挑着三四个方形的木箱子,像是迁徙的队伍,一来就是半个月,驻扎在村部。班主通常是德高望重的长者。每到一地,村里的人们兴奋不已,奔走相告,唱戏的来了,唱戏的来了。特别是那些老人,枯骨似的身体浑身焕发着一股劲儿,深凹的眼里绽放着异样的光芒。村里也会出钱,提供食宿,让他们大展身手,让村民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露天的场上,人山人海。人们中规中矩,静候演员出场。梆子、锣、钵、二胡、大胡、京胡,声响齐备。梆子一声,全场肃穆。昏黄的灯光下,那身着雉鸡翎的将军,手拿兵器,疾步而行,从幕后在台上转一圈,或打拱,或自报家门。那大腹便便的宰相,头戴方形乌纱帽,腰胯腰带,款款而来,脚一蹬,口中呔得一声,便稳坐太师椅,一副威严和权利的象征。那清脆激越或浑厚扭转的声音便在乡村的天空里弥散,人们忍不住拍手呐喊喝彩:好好好。场下人们情绪高涨,台上的演员激情万丈。

    坐在爹的肩膀上,我先是觉得满是稀奇。那武生的对打,或刀枪对峙,或鞭锤交缠,我是喜欢的,总幻想能有此功力该多好。将军那漂亮的花翎和背在背上的五颜六色的小旗,动感十足,颇具威风。人们沉入地紧,看得如迷,为古人担忧,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远古,爹也一样。我无法感染和坚持,一出戏还没有看完,两眼就迷迷瞪瞪,眼睛皮子打架,手开始还抓住爹的衣领,后来就不知道了,结果从爹的肩上栽下来,倒在别人身上,把别人吓了一跳,幸好无恙,不久,爹又入戏了。

    《辕门斩子》、《穆桂英大破天门阵》、《霸王别姬》、《秦香莲》等曲目,人们乐此不疲。常常在夜半时分,打着火把,探着羊肠小道往回走,还不时地津津乐道,交流着人物的性格特点,谁的表演最出众,谁是忠臣,谁是奸臣,往往各为其主,据理力争,绝不服输。

    爹和娘就为秦香莲的事闹过纠结过------那负心汉陈世美该不该斩;那包拯的胆子也忒大了,连皇帝的人也敢动。在穷困的日子里,古人的事也同样让他们闹心。

    乡里除了上演京剧之外,本地的大庸阳戏、皮影戏也颇为盛行。同样,人们也如痴如醉,咀嚼着古人的侠肝义胆,吮吸着远古的精神养分,令贫瘠的乡村散发着春阳般的温暖。

    那时候不兴打牌,海吹神聊就是人们的业余功课。戏曲就像一剂补药,温养着日子,使人们阳光的生活着。现在看来,那时的人们做得也不是无用功,谈论戏剧丰富了生活,慰藉了心灵,匡正了他们的意识形态。

                           花灯,经年的温情

    湘西的正月,花灯是一场重头戏。过了正月初三,通常就有好事者送花灯上门。

    花灯,不知何时传入此地,尚无凿凿考证,但人们就是喜欢。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永定县志》载:元宵前数日,有龙灯、狮子灯等戏,鼓乐齐喧,自十三日放灯,十五日罢灯。其中还是未提到花灯。而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续修永定县志》载:岁时初三日后,城乡盛鼓吹,扮鱼龙、狮子、花灯诸戏,而初九曰上九,十三曰上元,十五元宵尤盛。花灯以二小(小丑小旦)歌舞为主。由于许多花灯词涉及风流韵事,旧时小旦由男孩担任。建国后,小旦方由女孩担任,小丑画三花脸。表演形式是二小登台,载歌载舞,五至七名玩灯者帮腔。

    正月正闹花灯。乡民不管官样文章,讲究的就是个热闹。正月里,孩子们一面拆解着放鞭子,一面打听着哪儿又来了唱花灯的了。

    村民一般都是极为热忱的,但也有个别吝啬的,不太欢迎。于是就有一名叫“打店”的人,事先跑到东家问讯一声,如果不喜欢,就算了。打店的通常手中拿一根带有绒毛的鞭子,仿佛苏武的使节一样,在一声拜年拜年的恭维话之后就直奔主题。真正拒绝的也是少数,当然贸然行进抵达主家也是绝对不行的。

    一家唱起了花灯,孩子们、邻居,都是要赶来凑热闹的,那满脸绯红俏丽的女旦,手挽兰花指诀,右手拿着绿色或者粉红的扇子,旋转地舞动着腰肢;那
画三花脸 小丑,憨态可掬,白鼻短髭,头抹丝帕,身穿对胸马褂,腰抹手巾,肚前或右腿边垂巾带,根据表演内容,或手执油纸扇,或拿马鞭、笛子、烟杆等。乡人的脸上洋溢着忘我的喜悦。那与爱情、祈福、劝戒有关的戏文,在二小清脆圆润的喉咙里散发出来,人们感受到的是视听盛宴,心灵是纯净的,绝无阴鸷的想法,乡里人喝彩叫嚷:再来再来。锣鼓家业响起来,二小腰肢舞动,再次旋转了起来,衣袂飘飘。

    表演终了,热情的东家必然慷慨解囊,主宾欢愉。末了,东家还会放一挂鞭子送行。

    爹热衷此道,经常在没事的时候哼唱。他有一套戏服,是绿色的,在我12岁的时候,被我当了抹布,结果被爹一顿暴打。小子,你敢毁坏我的演戏的物证。娘的劝说也无用,怪我咎由自取。

    娘说在我四五岁时,腊月爹就组织人操练花灯,一到正月初三,就和伙计们出门送花灯去了,爹小时候拌演的是小丑角色。青年时,他就是帮衬者,打的是弓锣。

       1989年正月,爹和他的一伙人翻山越岭,连串几个村,花灯唱了五六天,跟伙计们信誓旦旦地说到我家吃晚饭。娘不拂爹的面子,饭是吃了,伙计们一走,娘就教训起爹来:你真是穷快活,忙了五六天,分得了几个钱啊。爹涎着脸,摆摆手,此中有乐趣,不谈钱不谈钱。

    就是爹这样的热心过度的人,点缀了乡村的风景,使乡村流动着快活的空气。正月间,行进在乡野里,耳膜里充斥的是花灯里最流行的断断续续的《小妹开店》的曲调。


   “小妹子开呀店哪,坐在大路边哪,一卖烧酒二呀卖面,哪一个来吃酒啊,谁个来吃面哪,小小的生意儿要啊现钱哪。(相思儿妹呀得儿蹦啊得儿松啊呀呀得儿喂得儿喂),小小的生意要啊现钱。那厢来了一位大相公,上穿绫罗下呀穿绸,谁家的大相公啊,哪家的二少爷大相公啊,青春年少脸呀带红呀。(相思儿妹呀得儿蹦啊得儿松啊呀呀得儿喂得儿喂),青春年少脸哪带红。”......

    一个正月,就在这样地表演和喜气的传递中倏然过去了,年迈的老人、温情的少女、学龄的儿童都间接地得到了精神的濡养。我也会不时地哼唱几句,或者故作姿态地跳动着,惹得大人们好笑。花灯,就像经年里的温情,已成为生命里的细节,曾经的物证。

                             
                         电影,声光的舞蹈


    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电影是乡村的传媒工具,也是慰藉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

    记忆里,广播总在每晚六点响起,广播里播音员浑厚的磁性声音传递着精粹的语言:好消息,好消息,今晚在乡镇府礼堂播放最新影片某某某,敬请乡亲们光临。

    那时候看一场电影,收费要一两块钱,小孩子是不要钱的,但需要大人带。吃罢晚饭,大人们早早洗嗽,就往乡政府礼堂赶。

    那时乡里放电影的姓杨,身材高大,人称杨电影。老婆矮小泼辣,专门守在礼堂门口一个个地收钱。夜幕降临,男女老少,稀稀落落地到来,收费的杨电影老婆眉开眼笑。老人们辛苦一世,在走向坟墓之前,感受一下电影,理由也极为充分;新鲜事的涌现,青壮年素来就是体验者和接受者,他们从中获得了间接经验,丰富了自身的人生体验;女孩子们也是喜欢的,电影院是一块良性的土壤,在情愫萌动的阶段里,发生爱情和体验爱情不是一场预谋,而是一种常态,看电影就是一次美其名曰的私会。小孩子喜欢热闹,只要是热闹的地儿,总喜欢凑,像嘤嘤嗡嗡的蜜蜂,总围绕着鲜花吮咂。

    村里的一群小孩子,早早就结伴而来,候在门外,等有熟人带我们进去。我们总痛恨杨电影的老婆残忍缺少仁慈。我们总喜欢趁着人多的时候挤,从她的胯下、腋下钻进去。孩子们机灵地像只猴,她充满了怨恨,怎奈一心无法二用,一面要关注收钱,一面要制约钻营的我们,两害相权取其轻,在一段时间里她放弃了制约我们,那个法子我们屡试不爽。后来,为了加强控制,她把杨电影也拉来收钱,我们只好透过门缝窗户破洞来看。

    杨电影总喜欢以精到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用毛笔书写大大的海报,粘贴在村口、小卖部的墙头,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乡里人实在,总为耳濡目染一睹为快忙碌着,然而,在观看后有大呼上当的,也有为接受了新电影而欣喜的,还有为开始学会精明做了启蒙而高兴的,不一而足。

    《少林寺》是一部极具吸引力的电影。杨电影连续放了三天,白天放,晚上放,连手头拮据挚爱戏剧的爹也放下锄头,破天荒名正言顺地带我看了一次。那阵子搞得我天天拿根杉树棒,早晚傻傻地在院子里乱舞。

    青年们言必谈电影人物,谁是正面人物,谁是可怜虫,谁是英雄;谁彪悍,谁丑陋,谁美貌,甚至上升为偶像崇拜,成为心中未来的他()的导向,为追求幸福树立了样板。孩子们也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很简单的,一律以好人和坏蛋划分简单明了,不惜浪费口水争论不休,有时见解不一,甚至大打出手。想来,善恶的种植,不仅源于课本,电影也是一位良师,循循善诱。

    乡里人爱看电影,不仅在乡政府礼堂看,而且也喜欢在东家娶媳妇、建新居、祝寿斟酒时看免费电影。斟酒接电影,酬谢前来祝贺的嘉宾,似乎是不成文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只要人家斟酒,晚上必定要放电影。电影通常在空地上放,白色的幕布悬挂了起来,气氛就活跃了起来。乡民们会在第一时间,携带好板凳,唯恐错过了好的位置,老早地赶到主东家,静候电影开演。一般都会演两场,内容完全是放电影的安排的。那时放电影的都是香饽饽,乡里就杨电影和覃电影俩人,老婆都是美人坯子,惹人羡慕。请他们放电影有时候还要预约,不然就没人放,导致大煞风景。

    二十三年前,爹欠了一屁股债咬牙修了三间瓦房,高兴,禁不住掺和,就迎合民俗,接了两场电影。那天,杨电影早被人请走了,爹跑了两里地请来了覃电影,那晚来得人很多,满满的一天塔。覃电影技艺不如杨电影,那晚他那个黑色的厢式喇叭不时嗞嗞地或嘎嘎地作响,但仍然不影响人们热衷的心情,在漫长地等待之后,《午夜两点》和《同在蓝天下》两部电影依然在大伙的眼前播放了。此事至今犹如画卷,历历在目,仿佛与时空无关。

   电影,声与光的完美结合,于乡民的眼眸深处舞蹈,故事、经验、历史等内容,将村民人生理想重组和构建,矫正了品行,丰富了思想和体验,厚实了谈资,醇化了乡村的旧时光。

  ......

    戏曲、花灯、电影已渐行渐远,精神之花也不再于乡间的沃土上葳蕤。乡村的左岸时光就像一件沉入时光之海的旧物,弥漫着古味,品评,回味,摩挲,就像触摸历史的体温。我想,在互联网时代,剔除浅薄的怀旧的命意,以一种史书的态度记叙、记载、存档曾经的乡村坦然和笑对人生的过往,清除空中楼阁的遐想,看清来路,回望进化的路线,才是启示和收获,也才是展望。不然,你我就作为一个病毒,永久地被乡村隔离和删除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代表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有限公司授权,其它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澧水寒儒 于 2013-5-14 15:47 编辑 ]
作者: 李兴文    时间: 2013-5-10 12:51
浓郁的生活滋味,神话一般的成长经历,心灵财富无可媲美!
作者: 澧水寒儒    时间: 2013-5-10 13:19
原帖由 李兴文 于 2013-5-10 12:51 发表
浓郁的生活滋味,神话一般的成长经历,心灵财富无可媲美!


感谢您的第一时间阅读!旧年的乡村,虽然贫困,但是精神却很丰裕,绝非虚言,也许人们喜欢自得其乐,寻找适合物质生活的作料罢了,也许是乡村生长着随遇而安般地坚强。
作者: 从容    时间: 2013-5-10 15:43
那时的乡村就像随遇而安的草籽,发芽和绽放是安贫乐道的表现形式。站在行进的旅途中,蓦然回首,乡村曾有的左岸时光,仍然尘香满怀。


读着你的文字很亲切,会想起童年。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3-5-10 17:26
事实上,回忆就是让自己获得多种视觉的过程。从每一种视觉无限接近昔日悠远之处,这种散漫而又自由的思想漫游很有意义。至少,我们可以在一杯茶的陪伴下,借助这样的视觉观看,让历史和现实都能够活色生香起来。欣赏并问好。
作者: 周施梅    时间: 2013-5-10 18:14
回味那些远去的时光,像看一场老电影,再次被感动,又如同重读一本书,熟悉里又会有新的感悟。人物叙写生饱满,场景生动,有小说的意味。问好寒儒老师。
作者: 欣欣向荣    时间: 2013-5-10 18:48
标题: 回复 1# 澧水寒儒 的帖子
乡村的左岸时光就像一件沉入时光之海的旧物,弥漫着古味,品评,回味,摩挲,就像触摸历史的体温

戏曲、花灯、电影是那个时代单调枯燥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学习并问好
作者: 清风盈袖    时间: 2013-5-10 21:10
阅读一篇好的文章,是一种精神的享受,也是一种收获和感悟。文章朴实无华,情感真挚,读来亲切。
作者: 清荷吴霜    时间: 2013-5-11 07:06
文章在传递着某种……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说出来。就借用寒儒老师的一段文字来代替吧。“乡村的左岸时光就像一件沉入时光之海的旧物,弥漫着古味,品评,回味,摩挲,就像触摸历史的体温。我想,在互联网时代,剔除浅薄的怀旧的命意,以一种史书的态度记叙、记载、存档曾经的乡村坦然和笑对人生的往事,清除空中楼阁的遐想,看清来路,回望进化的路线,才是启示和收获,才是展望。不然,你就作为一个病毒,永久地被乡村隔离和删除了。”
作者: 杨春山    时间: 2013-5-11 11:04
几种传统文化形式,丰富了我们的乡村记忆。镜头感很强的文字,因为是同龄人,所以读来感觉很亲切。问好寒儒。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3-5-11 20:41
从记忆中咂摸出旧味来也别有一种风采,让人如看老时光的黑白照片,如闻田野乡村的喧哗和喜庆。躺在麦地里赏月,想也是不错,那些戏剧中的人物会不会穿云而来呢?
作者: 剑鸿    时间: 2013-5-11 21:05
理性的回顾,温暖的细节,自然而深入的抒发,衬托出远去时代里的那些情怀和印记。怯怯的请教一下,左岸时光是嘛意思?
作者: 文珺    时间: 2013-5-12 07:35
用回忆的翅膀,飞回老时光,感念那曾经的少月,它让我们的思想如此的真实,问好朋友,
作者: 澧水寒儒    时间: 2013-5-13 08:03
原帖由 从容 于 2013-5-10 15:43 发表
那时的乡村就像随遇而安的草籽,发芽和绽放是安贫乐道的表现形式。站在行进的旅途中,蓦然回首,乡村曾有的左岸时光,仍然尘香满怀。


读着你的文字很亲切,会想起童年。
感谢您的阅读和点评!
作者: 澧水寒儒    时间: 2013-5-13 09:40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3-5-10 17:26 发表
事实上,回忆就是让自己获得多种视觉的过程。从每一种视觉无限接近昔日悠远之处,这种散漫而又自由的思想漫游很有意义。至少,我们可以在一杯茶的陪伴下,借助这样的视觉观看,让历史和现实都能够活色生香起来。欣赏 ...


感谢您的阅读和点评!
作者: 冉令香    时间: 2013-5-13 10:32
回味老时光,触摸那段曾经的岁月。欣赏!
作者: 澧水寒儒    时间: 2013-5-13 10:46
原帖由 剑鸿 于 2013-5-11 21:05 发表
理性的回顾,温暖的细节,自然而深入的抒发,衬托出远去时代里的那些情怀和印记。怯怯的请教一下,左岸时光是嘛意思?
i感谢您的阅读和点评!今天才上网,就您的提问,我就援引资料稍稍解释一下。
左岸,近几年的一个舶来词。隐申为精神、文化、艺术的内质。右岸则指:金融、欲望、财富、物质。小文的左岸时光指的是精神、文化的时光。

左岸:广义上说,指的是流经巴黎、把
艺术之都一分两半的塞纳河以南的这部分;狭义上说,就是靠近河南岸圣·米歇尔大街和圣·日耳曼大街交汇的方圆几公里的地方。提起左岸,就提到了这样一些气氛或背景:诗歌、哲学、咖啡馆、艺术、清谈……当然,还有文化。不错,巴黎左岸文化氛围非常浓厚。几乎所有的大媒体、大多数研究机构和政府机关都在左岸,还有数不清的画廊、放映老片子的小电影院。更不用说靠近塞纳河边星星点点的大学教学楼了。即使是气定神闲、对贸然推门进来的生客爱塔不理的古董店老板,和浓妆艳抹、虽然永远带着职业微笑、但空洞的眼神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高级时装店营业小姐,也能让你体会到文化。

[ 本帖最后由 澧水寒儒 于 2013-5-13 10:48 编辑 ]
作者: 麦穗儿清    时间: 2013-5-13 12:49
标题: 回复 1# 澧水寒儒 的帖子
一段时光一段难忘的记忆。戏曲、花灯、电影在那一代人的心里永远珍藏着,那是岁月的印记,更是心灵的洗礼。
作者: 澧水寒儒    时间: 2013-5-13 14:26
原帖由 周施梅 于 2013-5-10 18:14 发表
回味那些远去的时光,像看一场老电影,再次被感动,又如同重读一本书,熟悉里又会有新的感悟。人物叙写生饱满,场景生动,有小说的意味。问好寒儒老师。

感谢您的阅读和点评!
作者: 澧水寒儒    时间: 2013-5-13 15:37
标题: 回复 7# 欣欣向荣 的帖子
感谢您的阅读和点评!
作者: 澧水寒儒    时间: 2013-5-13 15:38
原帖由 清荷吴霜 于 2013-5-11 07:06 发表
文章在传递着某种……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说出来。就借用寒儒老师的一段文字来代替吧。“乡村的左岸时光就像一件沉入时光之海的旧物,弥漫着古味,品评,回味,摩挲,就像触摸历史的体温。我想,在互联网时代,剔除浅 ...

感谢您的阅读和点评!
作者: 史枫    时间: 2013-5-14 09:04
三个短篇,三个温馨的美好回忆片段,让旧时光的光华和情感历历在目。欣赏、学习,问候!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3-5-14 10:17
乡村旧时光,事实上能让我们从不同层面,感念的生动与美好,与当下物资极大丰富而单纯的精神纯净之美的缺失对照中,我们找到这么怀念旧时光的原由。文字厚实、形象、生动,有着原态之美。
作者: 澧水寒儒    时间: 2013-5-14 14:47
原帖由 清荷吴霜 于 2013-5-11 07:06 发表
文章在传递着某种……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说出来。就借用寒儒老师的一段文字来代替吧。“乡村的左岸时光就像一件沉入时光之海的旧物,弥漫着古味,品评,回味,摩挲,就像触摸历史的体温。我想,在互联网时代,剔除浅 ...

感谢您的阅读和点评!
作者: 澧水寒儒    时间: 2013-5-15 10:36
原帖由 文珺 于 2013-5-12 07:35 发表
用回忆的翅膀,飞回老时光,感念那曾经的少月,它让我们的思想如此的真实,问好朋友,
感谢您的阅读和点评!
作者: 澧水寒儒    时间: 2013-5-15 10:38
原帖由 从容 于 2013-5-10 15:43 发表
那时的乡村就像随遇而安的草籽,发芽和绽放是安贫乐道的表现形式。站在行进的旅途中,蓦然回首,乡村曾有的左岸时光,仍然尘香满怀。

读着你的文字很亲切,会想起童年。

感谢您的阅读和点评!
作者: 澧水寒儒    时间: 2013-5-15 12:29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3-5-14 10:17 发表
乡村旧时光,事实上能让我们从不同层面,感念的生动与美好,与当下物资极大丰富而单纯的精神纯净之美的缺失对照中,我们找到这么怀念旧时光的原由。文字厚实、形象、生动,有着原态之美。
感谢您的阅读和点评!
作者: 澧水寒儒    时间: 2013-5-15 15:42
原帖由 周施梅 于 2013-5-10 18:14 发表
回味那些远去的时光,像看一场老电影,再次被感动,又如同重读一本书,熟悉里又会有新的感悟。人物叙写生饱满,场景生动,有小说的意味。问好寒儒老师。

感谢您的阅读和点评!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