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9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战争中的女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12 1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静静的顿河一》

  正在读《静静的顿河》,里面多有让人赞赏叹止之处。好几处,曾起意想写点东西,但又还是觉得心虚。即便想表达自己的致敬,有些,也会让人感到唐突不安。

  只是窃窃看过,默不作声,也显得失礼了。

  ……本是同在一村的哥萨克(这是个极有特色的人群,或许也有称之为一个民族。)被卷入一场生死战争。并且归属于对立的阵营。其中的一群俘虏,被压解着,从一个个村庄里经过。每经过一个村庄,被受到当地妇女,老人们的侮辱和笞打。因为,村人的亲属都有在战争中死去的,正好向这些被俘的敌方报仇。这些战俘也就是自己原来的同乡,同村。

  小说其中很长一段,就以一个哥萨克战俘的视角来写。写到他一村村经过,被辱打到将死时,来到自己的村子。被一名失去丈夫的哥萨克妇女,用枪打死了。那女人哭着问他,“是你杀死了我的丈夫”。她本来是想用枪托打他,结果觉得手里握的准星硌得手疼,就把枪口转过来。不知怎么的,自己又茫然的扣动了板机,而后把这个同村的哥萨克战俘打死了。她就惊恐的跑来,喝烧酒,躺在地上烂醉不起。这时,她家里的其他女人骂她是“毒蛇”,人们对她恐惧且嫌恶。前线做军官的小叔回家来,听说了这事,用“钉了圆铁”的靴子后跟,在她脸上踩了一脚。骂着,走掉了。

  哥萨克是个尚骑善战的。到了一定年龄,都要服兵役,但他们却不喜欢战争。他们不喜欢去别的地方作战,只愿意用马刀和鲜血保卫顿河地区肥沃的土地。他们尤其不喜欢为别人,别的什么政治理想去打仗。曾有这么一段话来理解战争:就让列宁和某某(指列宁政治、思想上的政敌)他们两个人去学习骑马,然后拿了手枪去决斗。两个人谁赢了,我们就跟谁好了。反正,我们也只是一样的耕地收获。

  哥萨克是个典型的男权性的格局。女人在家庭中只是从属。和平时期,家庭劳作,女人要听从男人,稍不留意就会惹来打骂。战争时候,上战场的哥萨克更是光荣而又霸权的。女人基本不参战,只是被各方兵士们凌辱掳掠的对象。好似她们也没有太多的敌我观念,无论哪一方兵士来驻扎,她们都会奉上食物。有的父亲还怂恿自己的女儿去勾引军官,其目的是为着保全自家的财物。

  初读来,给我的感觉,这于我们印象中的战争大不一样。尤其是我们国内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战争状态,大都是正邪不两立,全民皆兵,同仇共忾的样子。当然其中也会有汉奸,但既然说“汉奸”也已经区分了明白立场。并不像《顿河》中所说的那样含混一团。这里也联想到前些年,姜文所拍摄的一部战争题材的影片《鬼子来了》。里面的村民大多也就如“哥萨克村民”差不多的状态。对于捉来的日本鬼子和汉奸,村民们并不视若仇寇。平时悉心照顾,几次不忍杀害,最后竟又送还给日本军营。从村民平日与日军的相处中,看上去也颇为“融洽”。村里一位大娘级的人物说:我不怕日本人,我行的正走的端,到哪里也不怕。就是日本人也得敬我几分。(大约是这个意思。)――也正是如此内容,使这部在国外多获大奖的影片,国内遭禁,不能公映。

  爱和平,不喜欢战争,可以说是人的天性。因为,活着的人,没几个希望死去,而战争就意味着巨大死亡。也许更是基本这个生命的需要,人们就觉得所谓“理想”“意识形态”“政治国家”都不是最重要的。越是处在社会底层(当然还是要有生活底限)越不能理解战争的意义。比如平民,比如战争中的女人。

  想起原来看过的一个电影片段。也应当是俄式的影片:侵略者冲过一个平民家里,把男人杀死,掳走了他的女人。那女人并没有想为丈夫报仇,反倒欣欣然的跟随侵略者离开。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动物界的类似情节。强者就是一切,作为弱势角色,只有欣然归服。

  人不是动物,有着更多复杂于动物东西。动物的战争,只限于争夺食物与异性。而人类的斗争状态却要更丰富而难缠。比如哥萨克们所说:为了不杀人,我们只好去杀人。哪些人是该杀的,哪里是不该杀的。自己被杀死了,还是弄不明白。

2#
发表于 2013-5-12 20:30 | 只看该作者
战争的胜利者受益者从中得到了益处,底层懵懵懂懂弱势小百姓却遭受一系列的创伤和损失损害,女人大多也是受害者。需探究的是一场战争究竟给国家民族和百姓带来了什么?流血牺牲为了什么?战争的性质是什么?……呜呼!但愿战争远离我们!
3#
发表于 2013-5-12 22:26 | 只看该作者
战争,强者的血腥游戏,弱者的地狱之门。
4#
发表于 2013-5-13 10:07 | 只看该作者
挑起和发动战争的人是人类的公敌。
5#
发表于 2013-5-13 11:11 | 只看该作者
二战后人类最大的公敌就是美帝。
6#
发表于 2013-5-13 17:14 | 只看该作者
去搜索了一下这本书,因为没读过。
百度载:《静静的顿河》(俄文:Тихий Дон)是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一部力作。此书共分为四部,从1926年开始直至1940年,共用了14年的时间才创作完成。肖洛霍夫这部处女作一经问世,立刻受到国内外的瞩目,被人称作“令人惊奇的佳作”,“苏联文学还没有遇到同它相比的小说”。此书于1941年获斯大林奖金,1965年肖洛霍夫因此书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三位获此殊荣的苏联作家。
任何的创作,都应以尊重人性的真实,才能打动人心。
我想这部作品之所以获此殊荣,大概也源于此。
7#
发表于 2013-5-13 17:27 | 只看该作者
别说战争中的女人,战争中所有的人都是棋子或者杀人的凶器。战争一旦爆发,身处其中的人,要么去杀人,要么被人所杀,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1 04:14 , Processed in 0.09084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