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805|回复: 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四月八,神的节日(散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19 1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四月八,神的节日(散文)


                                     文/于文华




        光秃秃、冷清清的山上,不长树,不长草,不长花,只长七八座庙宇。
  
  庙宇砌的有些规模,有些古旧的味道。但,那种旧躲躲藏藏,不大真切,露出某种怯意。正装货就是正装货。假冒的就是假冒的。怎么修饰,怎么伪装,也掩盖不住蛛丝马迹里的假。据说,历史上,这座荒山野岭,名不见经传,叫爷爷山的地方,矗立过许多楼台厅堂,庙宇佛寺。地震与人为的合力摧残,让精美建筑“灰飞烟灭”,成为废墟,四处瓦砾,唯留存在老辈人口口相传的记忆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了,有好事者带头,运砖运石,运木料水泥,半山腰上,蹲了一座威武、雄壮大殿。站的高,远处看,便颇有一番气势,平添了一种风雅,增加了一种厚重。
  
  接二连三的,陆陆续续的,按老辈人影响里的描述,修了雄宝殿,修了配殿、娘娘庙,修了观音殿、药王殿。西方的,中国的,各路神仙齐集,集中在一块,倒节省了时间,供人一起顶礼膜拜。但,犹如藏在深闺里的大家闺秀,除了正月里的几天,有闹社火的人闹腾几天,一年四季寂寂然。唯四月八前有三天,这里显露出不同凡响来。
  
  怎么的非同一般。先说人,四村八乡的人,远远近近的人,本市、凉州的人,本省张掖、兰州的人慕名而来。甚至,连外省青海、西藏,都有人不远万里而来,就为了一睹风采。平日里看不到人影,这几天满山满凹都是人。人挤人,人碰人,人挨人。男女老少都有,以乡民居多。素常轻易不大抛头露面的老奶奶,很少走动的病人,也被人搀扶着、撺掇着,来到记忆里来过,常常念叨过,梦里多次登临的地方,闻闻这里的气息,瞅瞅这里的景致,心里便安然,身心便妥帖,灵魂便祥和,日子才吉祥。
  
  三天的时间里,这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曲终人散了,犹如海水退潮一样,转眼功夫,须臾之间,山上冷冷清清,恢复了往日的死寂,仿佛这里从未发生什么。又好像做了一场梦。梦醒来,什么都不复存在,只留下一地的碎纸片、垃圾袋,留下香火的灰烬,以及桌子上的水果、糕点、饼干……等供品。
  
  有些人,去年来过,前年来过,大前年也来过。今年自然不能例外,照样兴冲冲来,兴冲冲走。有些人,头天去了,嫌人不多,规模不大,借住在亲戚家里,次日照样来。常怀感恩之心,走今天的路,过当下的生活,不负重心灵,不伪装精神,不羡慕繁华,对人诚实,做事踏实,懂得取舍,学会付出,感觉脚步轻盈,快乐常在!有些人像国外的背包客,独往独来,来去自由。从坎坷中感受了艰辛,从伤痛中学会了坚韧,从困苦中感知了温馨。有些人扶老携幼、呼朋引伴来——来了就说说笑笑,格外兴奋。有些人是独行侠,到处随意走走转转。有些年轻人叽叽喳喳,吵吵闹闹,好像开心之极。  
  
       一步很短,一生很长。一步近在脚下,一生漫远无边。宁静来自内心,不妒嫉他人,不贪婪世间繁华,不自欲,不虚夸,内心自会持有那份宁静。所有尘缘,都是劫数。相信在那个叫缘分的渡口,无论是离散,还是相逢,都要各自珍重。看过多少人世风光,唯有一剪荷风,一滴雨露,一朵云霞,一抹朝霞,是真实的纯净。“一念花开,一念花落。这山长水远的人世,终究是要自己走下去”。不管发生什么,都不要放弃,坚持走下去,肯定会遇见,意想不到的绝美风景。
  
  过了这几天,日子还是原来的日子,人们该干啥,还干啥,好像丝毫没有改变。可是,又不尽然。心底里,记忆中,到底有了一种难以抹除的人生经历,一种难得相遇的灵魂修为。
  
  再说景致。这三天,兜售便宜货物的人来了,各地各方的流浪的、残疾的、乞讨的,蜂拥而至——他们不是来观赏,不是来凑热闹,不是来装声望,仅仅为讨得几个小钱。风味小吃,手工制造,赶来分一杯羹。酿皮摊子,一个连着一个,附近小商店、商铺经营者,倾巢而出,小吃、饮料、吃食,全沿路排开。卖气球、儿童玩具的,卖切刀及各种小玩意的,卖跌打损伤膏药、各种价廉物美小商品的……都闻风而动。唱贤孝的瞎子来了,弹奏着三弦,演唱着劝善弃恶的唱词,以期博得人们同情和赞叹,赏几个零钞。神婆子也赶来赚光阴。口中唱着,手执笤帚,念念有词——扫去晦气,迎来福分。活着,总有逃不过灾难、病痛,总有躲不掉的阴霾、背运。总渴盼一帆风顺,心想事成。明知是自欺欺人,也祈愿从此上天垂青、怜悯,让疲于奔命的身心,平淡如水,悠然随性。
  
  也许,人们心中渴望的,盼望等待的,就是这一天——到山上去,聆听并向神诉诸人间苦痛,心中渴念,虔诚乞求神灵的庇护、保佑:日子平安,家人安康,生活如意,悠闲自得。那一年,我身患重疾的岳母,执意婉拒我骑自行车捎带的恳求,夜半爬起,抄小道,越阡陌,一步一喘,亲临至日思夜盼的四月八山头,敬献供品,点燃香火,弯腰叩头,祷告神灵,保佑儿女健康,诸事顺利。接下来,有滋有味活了几年,才无疾而终。她一心向善,一生勤劳。从未非分之想,从不占人便宜。生前常念叨:要是不打针、不吃药、不受一点磨难去天国,该是多大的造化!果真,吃斋念佛,积善行德,患高血压的岳母,走的安详,宁静。为减轻小女负担,领回侄女娟,和她朝夕相处,相伴而眠。夜深人静时,不知何故,跌落在床下——许是起夜,许是喝水,已成难解之谜。清早,岳父听不见动静,一摸身躯,早已冰凉,鼻息无声无气。才知不知何时,早命归仙界。
  
  人们走着,看着,观着,望着。在熙熙攘攘的叫卖声,和人来人往的簇拥中,感受节日的肃穆和神圣,品味红尘芸芸众生的种种悲欢。仿佛往日的日子,都是铺垫,都是蓄势,全为了这一天的朝圣。在山上,遇见平日里难得碰到的人。没有预约的邂逅,才格外兴奋,才分外亲切。一些沉默寡言的人,也难得一笑,开开心心地说几句话。不埋怨谁是谁非,不嘲笑谁好谁赖,也不羡慕谁有多风光,阳光下灿烂,风雨中奔跑,自己的梦自己做,自己的路自己走。学会感受泥土的芬芳,学会领悟人生的境界。
  
  农历四月初八,本为佛教节日,俗传佛诞节,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生日。擅长融会贯通的国人,巧妙改良,使之糅合进本土特色。其实,西方的许多节日,一旦走进古老文明的东方大国,即被植入许多本土化、民俗化的东西,尽管有些不伦不类,但却广受欢迎,且根深叶茂。
  
  佛说: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谁敬谁的神。谁许谁的愿。名不见经传的土山,被冠名为:四月八山。祭祀的对象由外来佛,变成了本地神。包医百病,驱邪赐福的奶奶神(又称送子奶奶),还有一种神奇本领,就是给盼望子孙的人家赠送孩童。求拜者只要心诚,便可得子。有还愿的,披红挂花,据说果真心想事成。
  
  这一天,桃红柳绿,麦子刚刚摧枝绽叶,沙枣花散发出股股沁人心扉的馨香。农人利用一年中少有的闲暇,把四月八当做春节过后,又一个开心的喜庆节日,延续美梦成真的心愿;

       这一天,众神莅临简陋庙宇。殿里殿外,拥挤不堪,男女老少,热闹异常。有说有笑,有唱有念。谁都兴高采烈,谁都寄希望于上苍。至于能不能随心所愿,谁晓得呢?  
  
       这一天,四月八山头香火袅袅,青烟缭绕。有的双手合十,屈膝叩头,口中喃喃有词;有的双眼微闭,虔诚跪伏于草垫之上,对塑像三拜后,还意犹未尽;有的献上家里特意带来的供品,点燃三根香,拜完毕,掏出积攒的为数不多的十元、二十元钱,放进功德箱,眼望身后袅娜升腾的青烟,似乎一腔美好远景,被上传天庭。
  
  这一天,心揣善念的善男信女,男男女女,各取所需。许愿还愿的,烧香拜佛的,向佛祖,向观音菩萨,向送子奶奶,向药王及各路神仙祈祷,或祈福求财,或消灾灭祸,或官运亨通、子孙延绵,或财源茂盛、事业兴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与幸福,喜庆与愉悦,仿佛被神奇的魔法所笼罩。
  
  四月八,神的节日,庄重地完成了天与地、人与神、人与人、物与物的传承对接。徜徉在历史隧道,任岁月奔流,天地托举着淳朴梦想与现实,一点点,引领着乡民,抵达,一种亦真亦幻的场景。





[ 本帖最后由 于文华 于 2013-5-28 11:02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3-5-19 17:04 | 只看该作者
祝福各位版主及文友周末快乐开心!向各位问好! :lol :lol
3#
发表于 2013-5-19 18:24 | 只看该作者
对一种习俗作了细致的描摹,很有现场感的文字。欣赏并问好文华兄。
4#
发表于 2013-5-19 20:50 | 只看该作者
四月八是神的节日,也是人与神共享的节目,这一天的景,这一天的物,这一天的心情和虔诚都有了时间的纪念,挺好!
5#
发表于 2013-5-19 21:18 | 只看该作者
走进于老师的文字,能够毫无阻挡的走进生活,走进那些活生生的人和物,走进那些风俗和风物。
6#
发表于 2013-5-19 22:09 | 只看该作者
细腻的笔触温婉的叙述,将地域的风情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7#
发表于 2013-5-19 22:42 | 只看该作者
佛门的清净,早已经概念化或者理想化了。佛教的世俗化,终于无可避免地带上了明显的功利意识。对佛膜拜的信众们,也许很少有人知道佛门的“八大宗派”,特别是其中的“禅宗”和“密宗”及其教义,流行于世的主要是“净土宗”教义,是人们现实利欲意识的曲折反应,繁荣的背后恐怕是真正的衰落。
对此,于先生此文中的描写具有例证价值,可谓细致详尽,紧密贴合生活。现实主义的文风依然大放光华!欣赏!
8#
 楼主| 发表于 2013-5-20 08: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杨春山 于 2013-5-19 18:24 发表
对一种习俗作了细致的描摹,很有现场感的文字。欣赏并问好文华兄。


     谢谢春山兄台第一时间的评读与欣赏,多多指导,问好朋友!
9#
 楼主| 发表于 2013-5-20 08: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3-5-19 20:50 发表
四月八是神的节日,也是人与神共享的节目,这一天的景,这一天的物,这一天的心情和虔诚都有了时间的纪念,挺好!


      多谢长子版主的欣赏及点评,谢谢支持,祝福开心!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5-20 08: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剑鸿 于 2013-5-19 21:18 发表
走进于老师的文字,能够毫无阻挡的走进生活,走进那些活生生的人和物,走进那些风俗和风物。


    谢谢剑鸿版主的支持、欣赏及夸赞,祝福快乐随心每一天!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5-20 09: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广永 于 2013-5-19 22:09 发表
细腻的笔触温婉的叙述,将地域的风情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本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土山,因传说和人为的原因,越传越广,越来越多的人在四月八,到这里顶礼膜拜,好像成为一种心愿,一种习俗,一种难得的风景……许多人是跟风,许多人是凑热闹,许多人是不知道究竟有些什么,纯粹是好玩。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这个速成的年代里,连庙会也跟风……

     多谢广永文友的提读欣赏,祝福开心快乐!
12#
发表于 2013-5-20 09:09 | 只看该作者
真实的生活,要活得真实,却非易事。于老师的这篇字,让人不知不觉中心生向往,给人顶礼膜拜的诱惑。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5-20 09: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兴文 于 2013-5-19 22:42 发表
佛门的清净,早已经概念化或者理想化了。佛教的世俗化,终于无可避免地带上了明显的功利意识。对佛膜拜的信众们,也许很少有人知道佛门的“八大宗派”,特别是其中的“禅宗”和“密宗”及其教义,流行于世的主要是“ ...


    谢谢兴文朋友的点评及支持……的确如此,许多人的膜拜、上香,仅仅为了安慰心灵的某种需要,或者为了心中的某些需求和寄托!问好朋友,谢谢一直以来的支持,祝福快乐!
14#
发表于 2013-5-20 09:42 | 只看该作者
阐述精细,详略得当,收敛自如,而且文字接地气,舒展而大气。
问候于老师。
15#
发表于 2013-5-20 10:23 | 只看该作者
一步很短,一生很长。一步近在脚下,一生漫远无边。宁静来自内心,不妒嫉他人,不贪婪世间繁华,不自欲,不虚夸,内心自会持有那份宁静。所有尘缘,都是劫数。相信在那个叫缘分的渡口,无论是离散,还是相逢,都要各自珍重。看过多少人世风光,唯有一剪荷风,一滴雨露,一朵云霞,一抹朝霞,是真实的纯净。“一念花开,一念花落。这山长水远的人世,终究是要自己走下去”。不管发生什么,都不要放弃,坚持走下去,肯定会遇见,意想不到的绝美风景。
            _很欣赏于老师这种带着地气的感悟和文字。于老师文中提到的那个庙,我每次回家,都远远望见,就在古浪县城西侧的那个山上吧。古浪那个地方,自古多出神婆蛮子,也许于这此四处分布的庙有关系。问好于老师,祝你平安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5:58 , Processed in 0.05936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