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56|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格物札记】之 行:在路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27 21: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行:在路上
  中国文化所重视的生活的四大要素,即衣、食、住、行,标明的是一条由基本生存向更高级处逐渐发展的走向,食、住、衣所指示的范围,一是大都属于基本的生存范畴,它们是为了生命的保存而存在的必要条件,另外,它们也只跟具体的个体生命或小团体有关。食提供人体所需的基本能量与热量,住、衣两个条件则是要保存和维持这些,它们为每一个人或一个小家庭提供可靠的和长期的保障。四大要素中,只有行指向的是更大,更广阔和更高级的空间,它所说明和展示的是关于发展的问题。或者也可以说,它是前三大要素的延伸。只有行,才使得各个生命间出现了联系、交流、沟通与促进,那些零零散散分布在各地的单个生灵与孤立的处所才有了联合与聚集,才有了世界这样一个大的概念整体。同样,在这个意义上说,行成了人们走向未来的基本行为方式,它往往会象征一种企首期盼的理想的代名词。当创造了美国民族戏剧的尤金•奥尼尔写出名剧《天边外》时,当剧中人向天边外眺望的目光深深打动那些内心燥动不安的人们时,我们知道,那出剧作的力量正是出于“行”,正是出于渴望走动与行动的人类基本的心理需求。
  六十年代,美国“垮掉的一代”中同样有一位作家凯鲁亚克借用了这种力量,他写出了小说《在路上》。在路上我们可以行走,可以观览,可以参考,也可以交谈。光是那一个名字就让人兴奋不已。
  “行”还有什么?还意味着什么?
  从文化与文明的发展来考察,“行”还带来了必然的改变与变化:许多的机会,许多的机遇,许多的运动与变化中的人与事。同是与行有关的大多都带来成熟、成就与成功,这在文明史上屡屡可见,同样它也在个人的成长之中屡屡可见。十六七世纪诞生并完善于欧洲的所谓“流浪汉小说”描写的下就是主人公的人格与心理的成长史,他们在路上流浪止息,然后,在阅尽人间万事之后成为平凡人中的智者。中国文化中强调的“走万里路,读万卷书”同样概括的同样是这样一个道理。
  几句话很难说清“行”的内涵。从更深的意义上讲,行沟通的还不仅仅是此地与彼地间的空间,它甚至还沟通了表象与实质。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陶行知应该是最明了这种关系的人,他把行与知这两个字结合在了一起,把它作为自己的教学内核加以建造。青年时期的陶行知用的是陶知行的名字,他认为知在前而行在后,即先要求知,有知,而后用行来加以验证;而后,他颠倒了名字中两个字的位置,因为他认识到知来自于行,只有从物质世界的行出发才可以谈到精神世界的知。陶先生改名的故事是中国二十世纪中有名的事例之一,在他智慧善良的那个瞬间,普普通通的行走、行动、行程突然射出了最为迷人的光芒,它甚至照亮了人类创造与思想的全部路程,那条从凡间通向智界的门户也在那一刹那里展现在我们眼前。
  也正是有这行,我们才共有了一切:不同的房屋,不同的村舍,不同的作物,不同的世界和同一个地球。它们在不同的时间段里或差异或汇合,从而产生出我们今天可以使用的这一个词:文明。
  万里之行,始于足下。
  
2#
发表于 2013-5-28 09:46 | 只看该作者
发现盖师的文章,西学养料真是丰厚,真不大好跟进,内涵实在是丰富:)

非常荣幸,几多年前看过凯鲁亚克的《在路上》,记得同期看的还有斯蒂芬的《肖申克的救赎》,普鲁斯特的《逝水年华》。我个人对凯鲁亚克“垮掉的一代”的定义非常同情。

亦很荣幸,在一水推荐的储安平文字里,鲜有关于《行》的介绍,正盖师此文扩展到思想家陶行知之益彰互补,在下学习。

从更深的意义上讲,行沟通的还不仅仅是此地与彼地间的空间,它甚至还沟通了表象与实质。——我把盖师这段话看做真理。

从盖师的文字里,突然想到里尔克,打开这个诗人行走的脚步,我们会很同情他怀着纯洁的爱来观看宇宙间的万物,然则,所有的思想都要来自践行,如此你才能感觉鸟的飞翔,知道小小的花朵在早晨开放的姿态,听到浪花拍打海岸的声音……因为行,里尔克使音乐的变雕刻的,流动的变为结晶的;也正因为行,里尔克为罗丹以工匠,为莎乐美以书简,为古宫中倾情以世界《杜伊诺哀歌》,并《秋日》:

……谁这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筑, 谁这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非常感动盖师的【格物札记】之系列,它甚至让我们读到一个人在完成他内心强大的使命。希望吸收盖老师更多的精彩智慧。
3#
发表于 2013-5-28 09:59 | 只看该作者
凯鲁亚克的《在路上》读过的。确实是一部令人振奋的作品。
精神意义上的行走,远甚于一切。
4#
发表于 2013-5-28 10:03 | 只看该作者
顺便透个小秘密:一水推荐的储安平的《行》,实在是看到盖老师说这个系列衣的下篇是行,于是,她使了个雕虫小技,先是检点出储先生的《行》来铺垫,看能否契合到盖师的格物之行。

好歹,有那么点沾边。因此,她偷着乐呢
5#
发表于 2013-5-28 10:45 | 只看该作者
美国民族戏剧的尤金•奥尼尔写出名剧《天边外》时,当剧中人向天边外眺望的目光深深打动那些内心燥动不安的人们时,我们知道,那出剧作的力量正是出于“行”,正是出于渴望走动与行动的人类基本的心理需求。

对这个很感兴趣。老盖老师真是学养丰厚。
6#
发表于 2013-5-28 15:48 | 只看该作者
看了这篇,我就越发想看一水推荐的《茶马古道》了。
7#
发表于 2013-5-29 08:47 | 只看该作者
跟着一水改口:盖师很多时候都在路上,他确实很应该写在路上。
8#
发表于 2013-5-29 16:0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行,颇有禅意。
如果我说一群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应该是在说谁呢?
9#
发表于 2013-5-29 18:20 | 只看该作者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阅万人心。方知人之善恶
10#
发表于 2013-5-30 10:06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题有些大,如男人的心一样的大。
因此,我读这章字的感觉,就是颇不轻松。原因在我,莫怪。
11#
发表于 2013-5-30 16:53 | 只看该作者
文字拓得很宽,有男人的胸怀在其间。
12#
发表于 2013-5-31 18:01 | 只看该作者
记得在某年国际大专辩论赛上,曾有“知难行易”和“知易行难”之辩。
13#
发表于 2013-6-1 08:16 | 只看该作者
《在路上》的小朋友:生日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1 00:40 , Processed in 0.04953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