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17|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凄绝美艳的心灵关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31 13: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大热。
  
  散步归来,偶见灯火通明的发廊,头上顿时燥热起来,才想到头发已经很长了,如疯长的野草,真的需要彻底刈割。
  
  发廊老板是我女儿的同学。出于对自主创业者的敬仰和支持,此地我常来光顾——事实上,我已经作出决定把自己这颗头颅后半生的美容事务完全托付于他了!
  
  空调开放。坐进安乐椅中的感觉真是好极了。我的眼睛很不好,近视半生,今又老花,对于沉湎于读、写的我,可谓雪上加霜。因而,诸如理发这样高雅而时髦的事情,我就无法气定神闲地瞻仰自己的尊容和局部形象,只感到对面相距不足一米的镜子俨然一张巨大的毛玻璃。看不清,也便不看,干脆闭上眼睛,将自己的头交给年轻的理发师,任由他摆弄好了。
  
  就听到轻盈飘渺的乐声。
  
  与往次进来时候不大一样,先前充斥耳鼓的那些喧嚣扰攘很令人意外地销声匿迹。顾客很少,便很安静,就能听到轻盈而飘渺的乐声,虽然那乐声极细极轻。
  
  无法听出乐声的源头,更看不见。此刻,年轻的理发师已经掌握了对我脑袋的操控权,我甚至无法向发出乐声的方位扭头去看,再说了,乐声本不是用眼睛去看的,只需用耳朵去感觉,用心灵去听。
  
  乐声应该是从收银台上的电脑里面传来的。不是主题音乐,而是背景音乐,因为除了我所听到的乐声之外,还有缠绵悱恻的对话夹杂其中。应该是一场言情戏。对话的双方是一男一女,很年轻的少男少女。从对话内容来看,又不像当下被尊称为“肥皂剧”的那种东西。角色的台词恰切而有意味。听得出,角色的表演是相当投入的,并非“肥皂剧”中那样的嘈杂而虚假的“做戏”——地球人中的一部分人都知道,“表演”和“做戏”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虽然乐声极细极轻,但异常清晰,细致入微,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都会唤醒人的灵魂站立到生命的前台,全神贯注,完全投入。在我听到的瞬间,我的心就被牢牢抓住了,然后,我完全沉浸在乐声所营造的意境里。
  
  的确只是一小段背景音乐,并且是典型的商调式音乐,以d、g、a三个音依次构成的主和弦、下属和弦与属和弦分解轮番出现、交叉行进,由此形成的音乐情绪有时候就显得极不稳定,眼看要轮转到“G大调”和自然小调上去了,但乐曲的险绝环境总能够巧妙地得以解决,总会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地回到“商调”上来,仿佛一段缠绵纠结的情感屡遭非难又转危为安,总是满怀希望地创造出否极泰来的完美结局。乐曲总在合理地进行着和声转位,结果是使得整个乐曲温婉而凄楚,细腻而低靡,深情而悲怆,缠绵而幽咽。
  
  从现代音乐理论的角度来说,“商调式”可以姑且算作“F大调”的关系小调——“姑且”的意思是相比较于“F大调”的关系小调,“商调式”中缺少两个音:“f”和“b”,是不完全音阶系列。但是,“F大调的关系小调”这样的说法并不关涉中国民族音乐,而是现代音乐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基础概念,也是现代具体音乐作品的具体调性,它的存在以文本性质的乐谱为符号性质的依据,它的内涵是丰富而博大的,有人曾经对“F大调”音乐的理性内含归结为“淫荡”,此且不论,但是,“F大调”的关系小调就是“D调”,如果将其放到中国民族五声音乐体系中来,它就密切关联了中国古老的“商调”,但也只能算作不完全的“F大调”的关系小调。
  
  不管怎么说,中国民族五声音乐已经以其独特的魅力丰富了世界音乐艺术宝库,已经融入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和知识财富。“商调式”的说法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它是纯粹的中国文化元素,隶属于中国民族五声音乐体系,有其自身“形而上”的丰富内含,也有其自身“形而下”的具体物质元素。
  
  我刚听到的时候,仿佛有一两声清越空灵的琵琶乐声,我尚未从这样突如其来的惊悚中淡定下来,音乐已经明显变化,接着是凄美而幽怨的二胡。后来,大概是故事的情节发生了显著变化,场面情境发生了转变,乐器变成了小提琴,演奏的还是同一段乐曲。明显不同的是,小提琴原本华贵而高雅的音色在这里居然改变了,失去了具有古典情致的共鸣效果,音符的质感十分单薄,好像是装在木质琴箱上的二胡琴弦发出来的声音——如果没有意外,这一定是具有特殊结构的弱音器创造出来的效果。琴声如泣如诉,悲愁幽怨,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却也具有神话的奇异和宗教的神圣。无论是二胡还是小提琴,它们的琴弦传达出来的情感信息充满了世俗之中真实的生活场景,虽然非同凡响,但也平易近人。两种乐器都具备了足够的浪漫元素,唯感情色彩迥然有异,作用于人的听觉神经所生的感性愉悦程度和理性完美程度亦不相同。
  
  商调音乐的面目,居然如此让人内心震撼!
  
  二十多年前,我在一支电声乐队里混过,我演奏键盘,并且忝为乐队队长,曾经一度志得意满。为了显示我们一干人的实力,也曾玩弄过“十二平均律”那样高雅得不能再高雅的东西,但结果是,舞池里勾肩搭背的舞客们先是莫名其妙面面相觑,后来好像全都误食了过量的安眠药那样无精打采垂头丧气,我们几个乐手累得脚趾甲缝里都大汗淋漓了。才发现,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弄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不确切知道究竟是什么东西,有一点很清楚,它至少不是勉强属于“十二平均律”的东西。没有办法,我们又回到了传统而规范的“老路”上来,以中外著名自然小调抒情歌曲为主,间杂以悦耳动听的民歌以及少量“至刚至阳”的大调歌曲,最终还是土洋结合、中西合璧。当然,其间也没有缺少一些大调的关系小调歌曲以及“旋律小调”歌曲、“和声小调”歌曲之类。很快,舞厅里就出现了yesterday  oncemore(《昨日重现》)的大好局面,台上台下皆大欢喜。
  
  今天想来,当时舞客们带着大量不满情绪也是对的,而我们的做法也不无道理,在今天看来这里面仍然存在着很难调和的矛盾,问题似乎依然出在群众性音乐文化素质所处的具体高度上面,可是那个高度的确又是不太高的!我们却做了“夹生饭”,连自己也弄得“消化不良”而伤了一些“元气”。好在,一切都过去了,我们都衰老了,不再“玩音乐”了,自己不想再说,至于别人,对此事大概遗忘得更加干净了。
  
  我们必须承认“俞伯牙”是卓尔不群的“大师”,而“钟子期”的确是一个“素人”。从知识层次和文化修养的角度来说他们两人的确不可同日而语,实际上他们同日而语了,让他们的心灵在瞬间完成和谐共振的东西不是别的什么,正好就是他们两人的音乐天赋,既为“天赋”,那么,与后天的教育就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具有“天赋”素质的人,只需拥有健全的耳目和正常的心灵即可。
  
  如同我在发廊里坐定就被乐声抓住了心灵一样,那一刻,人的生命总体根本没有知识、理性与经验的介入,和乐声快速对接的仅仅是人的天赋或者瞬间被唤醒的本能,仅仅是那段音乐“形而上”的内质和我的生命本能在顺利对接、在同频共振。无论是物质性的基础还是精神性的响应,感受音乐的能力,我的生命里本就有的。推而广之,别人也应该和我一样,每个人的生命力都有这样完美的“伺服电路”,一旦有信号的输入,这个“伺服系统”就会按照预定程序绝对精准地工作,甚至不会有锱铢之误和毫厘之差,这也就是同一首美妙的乐曲能够感动无数人的秘密所在。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几乎让我崩溃,因为,刚才那一小段摄人魂魄的“商调”音乐摇身一变忽然成了人所共知的一首苏州民歌,并且由人声将其唱出来,歌声极端的怀旧,也是极端的“灰色调”,无法不令人想到当年秦淮河边熏人的脂粉香气和鳞次栉比的勾栏瓦舍,有些朽腐,有些残破,有些压抑,有些悲苦。刚才那段乐曲中“形而上”的东西十分抽象,抽象得可以直接流进人的血液里,继而变成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所以,我以为很美。但是后来突然闯入的歌唱过于具体,一下子暴露出许多可以耳闻目睹的“形而下”的东西来,有太强的符号化和脸谱化倾向,有太强的提示性,而太强的提示性就会造成太强的限制性和确指性,在我,这样的音乐简直就是突如其来的骚乱了。再说,我已经燥热难当,当时我的想法竟是希望年轻的理发师赶快把我仅有的头发弄清楚,好让我赶快逃离。
  
  理发师终于“大赦”天下囚徒一般给我一个令人狂喜的信号:“好了叔叔!”然后,我戴上眼镜,付钱,赶快到收银台前去打听刚才那段音乐是哪里来的。
  
  有人告诉我:“《金陵十三钗》。”
  
  难怪后来又出现了那首苏州民歌!
  
  实在惭愧,直到现在我还没有欣赏过这部鸿篇巨制。
  
  怎门忘了看一眼我的发型呢?也只好回到自己家里去仔细欣赏了。
  
  2013-5-27
  
  

[ 本帖最后由 李兴文 于 2013-5-31 23:41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5-31 15:23 | 只看该作者
没有想到李老师对音乐还这么有研究。
先留个脚印,有时间细度。
3#
发表于 2013-5-31 23:00 | 只看该作者
叙述具有鲜明的场景性,文字由此也生发出了很强的镜头感,让作者对音乐的叙述有了娓娓道来的滋味。这与其说是一种看似有点喧宾夺主的巧合性叙述,不如说是作者对音乐理解的一种自然的流露。事实上,文字的尽头不是想象或者符号,而是音乐。是音乐让文字的叙述具有了场景性和镜头感。正是音乐的这个特点,丰富了人的形象思维和审美的立体感觉,成为了文字叙述的一个无法替代的止境。这就如同舞蹈一样,任何一种舞蹈,在芭蕾的面前都会自叹不如。懂得在止境面前止步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文章传递出来的如是意味和韵致,是为本文的一个别致新颖的看点,可圈可点。之外,作者对音乐的专业解构和鉴赏,体现了音乐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性的精华所在,也符合天籁版对影视音乐鉴赏的基本要求和内涵所在。我特别欣赏作者采用情节描述的方式来解构音乐,既感性生动,又入情入理,深入浅出的特点十分突出。欣赏并问好。
4#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2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夏日荷风 的帖子

谢谢荷,诚致问候,周末快乐!
5#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23: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敬一兵 的帖子

谢谢一兵,周末快乐!
6#
发表于 2013-6-1 22:55 | 只看该作者
审美视角的独特,给人的感知也独到。音乐本身就微妙,经由作者这样细致入微并专业化的鉴赏,真是享受。
7#
发表于 2013-6-1 22: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3-5-31 23:00 发表
叙述具有鲜明的场景性,文字由此也生发出了很强的镜头感,让作者对音乐的叙述有了娓娓道来的滋味。这与其说是一种看似有点喧宾夺主的巧合性叙述,不如说是作者对音乐理解的一种自然的流露。事实上,文字的尽头不是想 ...

敬版的点评专业,有针对性。获益。
8#
 楼主| 发表于 2013-6-2 1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夏冰 的帖子

谢谢夏先生,祝你快乐!
9#
发表于 2013-6-3 10:31 | 只看该作者
细腻的文字、唯美的意境、精辟的剖析 ,太喜欢了,问好兴文。
10#
发表于 2013-6-3 10: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3-5-31 23:00 发表
叙述具有鲜明的场景性,文字由此也生发出了很强的镜头感,让作者对音乐的叙述有了娓娓道来的滋味。这与其说是一种看似有点喧宾夺主的巧合性叙述,不如说是作者对音乐理解的一种自然的流露。事实上,文字的尽头不是想 ...


一兵老师精到点评真是令人折服!向二位学习!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12: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清风盈袖 的帖子

谢谢清风!
12#
发表于 2013-6-6 07:4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文与评,体味其中的精微和精湛。欣赏,问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6-10 21: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 万里山水 的帖子

谢谢版主,祝你节日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5 07:27 , Processed in 0.05888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