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02|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是你,不独是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31 18: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用指尖敲出“牵引”这个词,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一幅画面,是奶奶在纺线,模糊中,她坐在炕上,一身青布衣衫,右手摇纺车,左手轻捏棉花搓成的棉基,随着线穗嗡嗡转动,细细的棉线从膨松的棉基中源源不断地被“牵引”出来。可是在前一分钟,这些画面根本没有一丝即将出现的征兆。它们就像是藏在奶奶手中的棉基里,只有靠了线穗的转动和牵引,才源源不断地出来。
  
  出来的不仅仅是棉线,还有鸟鸣,一声接着一声。我看不到那些鸟,不知道是一只还是几只。可是我知道这些鸟属于现在,它们就在窗外,就在夏天,在阳光里,在风中。窗外是几间平房,其中一间平房里住着一位老者,人瘦瘦的,头发花白,脸色白净。他每年都会在房后空地上种上几样菜,有油菜、辣椒、豆角,最多的是丝瓜。夏末秋初的时候,丝瓜的藤蔓丝丝缕缕地爬上来,交织成一张绿色的网,将平房和楼房之间的空隙演变成一片难得的田园,它们会让我想起老家,想起童年,想起奶奶的纺车。每年都会有丝瓜藤蔓爬上窗棱,隔着窗玻璃朝我窈窕起舞。有时候我会打开窗子,把眼光放在它们的身上,观察一片片叶子一朵朵花,然后一天天看着那些花有的结成了碧绿的丝瓜,或直或弯的垂吊着,还有一些花永远结不成果,是那种谎花。
  
  我是第一次用“谎花”这个词,在我的理解中,一个花字缀以“谎”便是一段故事,一种情结。这种故事和情结的逻辑是“开花结果”。在我们这个农耕文明较为发达的国度里,我们已经习惯了一种开花然后结果的文化,寄希望于所有的花开都会结果,然后便会有丰硕的收成。在我的记忆中,这种希望会一如既往的写在大红纸上,每年春节的时候张贴在院墙上,比如“五谷丰登”,比如“六畜兴旺”,比如倒着的“福”字。看着这些字的时候,奶奶的脸上总会绽放出花般的微笑,虽然她并不识字,可是她知道那是一个个红彤彤的希望,接着地气。希望总是好的,可是现实如同四季轮转,春天总会过去,冬天总会来临。于是在某些时候,失落如不结果的花,谎谎地绽放开来,以自己的方式和情结。
  
  说起来我得感谢它们,既感谢那些最终结果的花,更感谢这些没有结果的所谓“谎花”。结果是好的,可以被人用来果腹疗饥,可以变成奶奶手中的纺线和身上的布衣,可以变成她脸上绽放开来的微笑;可是不结果呢,只是一种花的形式,不也是一种结果么?如果让庄子来选择做一种花,或许他会选择做一朵“谎花”,那种选择更接近于他的哲学理想。
  
  我选择用文字的方式来感谢它们,感谢生命。在这个过程中间,我遇到了很多的前行者,同道者。透过这些文字,我得以阅读生命、感恩生活。这些文字以故事、情节、智慧感染了我,牵引着我,将我从时光的棉基中一点一点抽出来,一点一点延长,并且变得越来越扎实,最后变成一件青衫,就像奶奶身上穿的那一种,粗布的,自染的,有着浓浓的乡土味儿,有着温暖的感觉。在这种时候,我是你,不独是你。其实文字从来只是一种方式,而不是唯一的一种。在文字之外,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形式,比如声音,比如味道,比如颜色,等等。这样说来,所谓的作者与读者也都是相对的。在我面对一朵花的时候,花是作者,我是读者。当我把有关这朵花的感悟记述成文字的时候,我是作者,读取这些文字的人便顺理成章地成了读者。在这二者的次第转换中,我可以说,我是你,不独是你。
  
  其实不只人可以说,物也可以说,都可以说,我是你,不独是你。
  
  窗外还有风,虽然我听不到风的声音,风里有尘埃在舞蹈,在降落,有快乐的,有安静的,对于风,对于风里的尘埃,对于风和尘埃交织中的景物,我有着属于自己的想像,在某些时候,我试着寻找这些景物之间的联系,然后试着找寻这些联系之间的规律,然后像当年奶奶那样,摇动纺车,将蕴于其中的思想纤维牵引出来,染色成衫,暖人暖己。或许,这也算是一种缓慢的修行罢,如同雨中行走的那只蜗牛。
  
  曾经,窗外不只有风,也有雨,也有风雨中行走的蜗牛,我看到过它们的行走,体悟过它们的诉说,我是你,不独是你。这种诉说是细微的,缓慢的,你若想要感知它,体味它,触摸它,拥抱它,亲吻它,须如它一般慢下来,静下来,调整好自己心灵的频率,放低自己的姿态,以匍匐或是膜拜的诚意和敬畏,否则便是南辕北辙,欲速则不达。
  
  我南辕北辙过,急功近利过,在奔波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仍然待在原地,还不如一只缓进的蜗牛。在那段时间里,我曾经一度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姿态和诚意,怀疑自己的悟性和素质,否则怎么会听不到蜗牛的诉说,像是忽然间心耳失聪一样。在那段时间里,我不仅不是你,更不是自己。你没有进入到我的世界中来,我也没有进入到你的世界中去。可是时间并没有因为彼此的没有进入而暂时停止,反而更像是加快了速度,最为显见的是,奶奶不见了,只留下一台纺车,孤零零地挂在西屋的墙上,像是从来没有被摘下来一样,上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尘迹。同时消失的,还有那只雨中行走的蜗牛。
  
  雨清洗了天空,也清洗了蜗牛的行迹,像是它从来没有出现过,也从来没有如诗人般诉说着,我是你,不独是你。玻璃上的雨痕还在,可是我已经分辨不清这是哪一场雨的作品。平房的窗子开着,里面传来咿呀呀的青衣唱腔,有板有眼,不疾不徐,一如我此时的心态。新栽的香椿疯长着,像是受到一种无形的牵引。在这之前,我没有发现它们,有三四棵,就在往年的丝瓜藤架下。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等到秋天的时候,那些丝瓜会一如既往地展绿绽黄,还有那只蜗牛,会继续在雨中行走,诉说着我是你,不独是你……包括那些不会结果的谎花们。



  
  

[ 本帖最后由 青衫子 于 2013-6-5 16:06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5-31 20:22 | 只看该作者
牵引,没有任何征兆。谎花,没有任何结果。
一切,如常继续,唯独我,不是源头的我。
我是你,我不独是你。
拜读满含哲思的文字,学习,问候您!
3#
发表于 2013-5-31 23:21 | 只看该作者
美好的精神期望境界是人生尚未实现的美好附丽。
人的有些生活行为,表面上富有诗意,但其本质却很很苍凉悲壮;有些表象初看凄冷萧瑟,但其实质却很温暖雅致。
美好的东西可能只是一个又一个瞬间,从美学角度来说,这些瞬间尚不完美,但已经能够传达出所有美的元素和特质,并由此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对亲情的眷恋与回顾是一种很难表达清楚的情感,但本文善于通过诸多具象的堆叠来巧妙实现,含蓄如深,精巧有致。
4#
 楼主| 发表于 2013-6-1 08: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冷若秋水 于 2013-5-31 20:22 发表
牵引,没有任何征兆。谎花,没有任何结果。
一切,如常继续,唯独我,不是源头的我。
我是你,我不独是你。
拜读满含哲思的文字,学习,问候您!
问好秋水。谢谢精心读评。夏安。
5#
 楼主| 发表于 2013-6-1 08: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兴文 于 2013-5-31 23:21 发表
美好的精神期望境界是人生尚未实现的美好附丽。
人的有些生活行为,表面上富有诗意,但其本质却很很苍凉悲壮;有些表象初看凄冷萧瑟,但其实质却很温暖雅致。
美好的东西可能只是一个又一个瞬间,从美学角度来说, ...
问好兴文兄。佩服你对于文字的认真态度。
6#
发表于 2013-6-1 17:31 | 只看该作者
细腻而富有个性,不乏鲜亮深邃的表达。
7#
发表于 2013-6-1 17:34 | 只看该作者
果腹!
目光流连处一切都是好的,美好的;回忆停留处一切都是静的,安闲的。不求闻达的人生是舒适的,也是让人快乐的。成为独特的自己是值得骄傲和欣喜的,用自己的步子行走,看自己的天空,画面也一定是最精美的。即便成为“谎花”,人生也是有所收获的。
8#
发表于 2013-6-1 19:23 | 只看该作者
张抗抗的小说中,似乎接触到“谎花”一词,在这里再次体会它深深地蕴含,问好。
9#
发表于 2013-6-1 20:48 | 只看该作者
在我面对一朵花的时候,花是作者,我是读者。当我把有关这朵花的感悟记述成文字的时候,我是作者,读取这些文字的人便顺理成章地成了读者。在这二者的次第转换中,我可以说,我是你,我不独是你。
富有哲理的文字,意味深长,耐读。学习过!
10#
发表于 2013-6-2 08:16 | 只看该作者
文字是精神产物,最能表达人的内心境界。隐喻的语言,这精心设计的意象,营造、开掘和构建自己,让读者似乎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感受到涤荡灵魂的洗礼。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08: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剑鸿 于 2013-6-1 17:31 发表
细腻而富有个性,不乏鲜亮深邃的表达。
问好剑鸿。夏安。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08: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3-6-1 17:34 发表
果腹!
目光流连处一切都是好的,美好的;回忆停留处一切都是静的,安闲的。不求闻达的人生是舒适的,也是让人快乐的。成为独特的自己是值得骄傲和欣喜的,用自己的步子行走,看自己的天空,画面也一定是最精美的。 ...
问好木门。谢谢精心读评。别字已改过。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08: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运涛涛 于 2013-6-1 19:23 发表
张抗抗的小说中,似乎接触到“谎花”一词,在这里再次体会它深深地蕴含,问好。
问好运涛。夏安。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08: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漠北雪莲 于 2013-6-1 20:48 发表
在我面对一朵花的时候,花是作者,我是读者。当我把有关这朵花的感悟记述成文字的时候,我是作者,读取这些文字的人便顺理成章地成了读者。在这二者的次第转换中,我可以说,我是你,我不独是你。
富有哲理的文字, ...
问好雪莲。谢谢读评。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08: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清风盈袖 于 2013-6-2 08:16 发表
文字是精神产物,最能表达人的内心境界。隐喻的语言,这精心设计的意象,营造、开掘和构建自己,让读者似乎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感受到涤荡灵魂的洗礼。
问好清风。夏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9 19:31 , Processed in 0.05787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