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74|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西湖美景之柳浪闻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1 08: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一个人到杭州中转火车,有半天的时间空闲,正可以看看杭州的风光,尽管是下着连绵秋雨,我仍然徒步从火车站走着去西湖,我不知道杭州的街巷都通向哪里,也不知道该如何游览西湖最省时省力,跟着感觉走吧,这也是我去陌生地方的一贯方式。


    撑着并非八十四骨紫竹柄那样好伞的普通伞,更没有蛇精幻化成白素贞那样的美女来借,只是踽踽一个人在凌晨静寂的街道一路前行,顺过路人指引的方向就到了西湖。雨中的西湖,远处是朦朦胧胧的山影,眼前是被打得溅起密密麻麻雨点的湖水,游人甚少,很难看到几个人影,恰是“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情调,走在没有栏杆的桥上,似乎就与漫漫的湖水融在了一起,有一幢白色的建筑,看着是现代的风格,方方正正,却伫立在景区中间,莫非也有来历?近前看到介绍,才知道,原来是大名鼎鼎的涌金楼,最早建于北宋,南宋又重建,瑰丽奇特,高切云汉,考取状元的人,都于此楼大办状元宴,以此名盛一时,与唐朝考取进士要到大雁塔题字是同一个意思,应该属于林升吟咏的“山外青山楼外楼”中最重要的一个楼了。不过眼前的楼,是二〇〇二年恢复的,所以不像古物,窃以为,现在盛行的学子宴,也许就受宋时的影响也说不定呢,那涌金楼可就是“学子宴”的祖师楼了。


    再向前,看到有“放庐”纪念碑,才明白涌金楼为辛亥革命老人黄元秀的旧居“放庐”改建,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上海著名设计师潘剑秋设计,与南宋相距年代甚远,虽然不是宴请状元的专业酒楼,但亦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景观,辛亥革命时代活动的重要人物,黄兴、秋瑾、徐锡麟、蔡元培、章太炎等都在此进行过聚会,他们的名气,未必就在状元之下。


    沿湖的柳树绿极了,低垂的柳丝如江南女子的柔发,飘拂起来,尽显妩媚,尤其是滴滴水珠,不经意地洒在脸上,撩人情怀,任是不解风情的硬汉心也一时会软下来,想融入这美丽风景之中,这么美的风景去处正是西湖文化景观中的题名景观“柳浪闻莺”,西湖十景之一,在南宋时曾是孝宗皇帝所建之聚景园,类似清代的颐和园。颐和园也好,圆明园也好,应该都是受了江南景致的影响,因为“柳浪闻莺”是康熙皇帝钦点御题的景目,并立碑筑亭而定型,不过现在那些一千多年前辉煌的美轮美奂的皇家建筑多已不存,即使看到一些,至多也属于仿真。


    功德坊是钱王祠建筑群的前门,两边石柱正面刻着“功勋合五百臣之多一代规模创吴越;德化被十四州而远千秋坊表永湖山”、“湖山露真态,功德说前王”两副对联;背面是“启匣尚存归国诏,解韬时拂射潮弓”。这已经属于另一个朝代的故事了,宋朝之前的五代十国中的吴越。杭州是吴越和南宋的都城,都城是天子所居,人口众多,所以故事也特别多。五代时钱塘江大潮一直上涨,海塘屡筑屡塌。吴越王钱镠大怒,令三千犀甲兵张弓搭箭,迎着潮头射去,他自己也以铁箭射之,潮退塘成,成为陆地,变成了米粮仓,百姓安居乐业。或许这只不过是个传说,但西湖原来只不过是个普通的湖,是钱镠组织民工,筑百余里的江堤,因为他姓钱,就被称为钱塘,如同白居易修堤被称为白堤一样,使杭州人民从此不受江潮的浸害;又疏浚西湖;并在西湖设湖兵千人,专治西湖的长久疏浚之事,确是历史史实,这才有了后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景流传。


    此刻正当清晨,钱王祠没有开放,门前只有一人穿功夫衫在不紧不慢练着太极拳,朱红的正门上有副楹联:“捍海筑金堤鲸浪长恬累世共钦明德远,射潮驱铁弩乌号宛在余风犹想大王雄。”


    有顶盔贯甲的钱镠塑像,遍体黑色,很是雄伟,他不是文弱儒生,而是靠贩私盐起家,善射与槊,稍通图纬诸书,官位做到了唐的镇海、镇东军节度使,治杭州,加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封越王、吴王。唐亡后,先后依附后梁、后唐,得到了吴越国王、天下兵马都元帅的头衔。吴越国地狭兵少,实力不足,钱镠偏安于此,并不思逐鹿中原,问鼎天下,做为一方诸侯,此方略有利于国家安定、百姓乐业,但后来统治天下的南宋继承了偏安的思想,失于泱泱大国的气度,却不足取了。


    钱王祠左右两座圣旨坊,其甬道上还有武穆坊、文穆坊、忠献坊、忠逊坊、忠懿坊五座石坊,寓意吴越国三世五王对江浙地区的贡献。圣旨坊横额为“澄明湖绿”,楹联为“门前柳绿霏霏舞,陌上花开缓缓归”。这里面隐藏着一个真实的爱情故事,钱镠有一个共患难共富贵的夫人戴氏,戴氏嫁与钱镠后,跟随他南征北战,伉俪情深半辈子,终于成了一国之母。因思念父母,戴氏年年春天要回娘家。途中需翻越一座陡峭的山,钱镠特地派人修葺了山路。某年春天,钱镠在杭州料理政事,一日走出宫门,却见凤凰山脚,西湖堤岸已是桃红柳绿,万紫千红,想到与戴氏已是多日不见,不免又生出几分思念,即修书一封给回娘家的妻子,其中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九个字,平实温馨,情愫尤重,让戴氏当即落下两行珠泪。此事传开去,一时成为佳话,传到大文豪苏轼的耳朵中,苏轼亦性情中人,听之凄然,润色加工重写《陌上花》三首:“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軿来。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回。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教缓缓妾还家。”但也有纪晓岚等人根据诗人的描述,觉得应是归顺大宋后的吴越王钱俶夫妻的故事,不只是爱情,更是亡国之痛。两个解读中,前者更近情,后者更近理,当我们直接面对江南最美的西湖美景时,也许于情,人们更愿意相信前一个故事,从《白蛇传》的演变中其实就可以明了人心最愿意听闻和传诵美好的爱情,而痛恨阻拦相爱的法海之流。


    转向湖边,有雍容华贵的翠光亭,四角重檐的歇山顶,下面围以汉白玉的栏杆,亭柱上挂着“翠柳翻晴空莺穿树色千重翠;光风拂烟水棹举鳞波万点光”的对联。亭内地面上刻着龙凤图案,皇皇气象,颇具重量级。几位游人在其中,各占一隅,或远望湖水,或近观对联,或接电话,或伸展拳脚,互不影响,都有充足的独立空间。


    不远处的“芳华亭”则简朴一些,柱上挂着“湖镜映天湖有月,柳荫垂地柳藏莺”的对联,没有重檐,也没有栏杆,相比翠光亭,显然属于轻量级。一位老婆婆坐在其中,再也没有别人进去,因为空间太狭隘,人多就显得不自然,很容易侵入到他人的私人空间。


    区别之大,是因为翠光亭乃是御码头所在,历代帝王游览西湖,大多是从涌金门外埠头下湖。比如宋室南迁后,高宗、孝宗、理宗皇帝都是在涌金门外翠光亭登船游西湖,清康熙、乾隆皇帝的母后下江南也曾在此登船游湖。如今的翠光亭和御码头虽不是旧物,属于原地重建,但气象丝毫不减。


    西湖,自然风光宜人,而置身在自然之中,身边伫立的哪怕一个小小的建筑,乃至建筑的名字,都可能有很深的历史寓意,一缕风,似乎都是从千年前刮来,犹带着“暖风熏得游人醉”的纸醉金迷,一滴雨,也仿佛是从千年前飘落,犹沾有“白雨跳珠乱入船”的鲜活,想不思接千载之前的古人,实在太难了。


    肖公桥是不多见的石拱桥,显示了古代桥梁建筑技术的高超。


    水南半隐则彰显了郑氏父子的气节。历史上,高宗赵构开创的南宋朝廷,一直不太可爱,开国伊始,就对岳飞实施不公正待遇,一脉相承苟且偷安的国策最终导致亡国,但国家并不会因皇帝的昏庸而变得不可爱,所以才有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等爱国之士为之振兴而进行的不懈追求,其中也包括郑起、郑思肖父子。郑起是福建人,在朝为官,于西湖长桥之南买宅,命名为“水南半隐”,郑思肖从小就在这里居住和生活,后成为著名诗人、画家,但“思肖”是他后改的名字,本名已不可考,因肖是宋朝国姓“趙”的组成部分,宋亡后改名思肖,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因为思念赵宋,把居室题额为“本穴世家”,如将“本”下的“十”字移入“穴”字中间,便成“大宋世家”,以示对宋的忠诚。虽然忠诚赵宋,却不盲目,当赵宋宗室皇族的好友赵孟頫降元并任官后,郑思肖即毫不犹豫与之绝交。郑思肖将一生奇气伟节之作合为《心史》一书,讴歌了南宋的爱国志士,痈斥了奸臣佞徒,控诉了元军的暴行,充分表述了自己的爱国与忠诚,清代梁启超穷日夜之力读《心史》,每尽一篇辄热血“腾跃一度”,并深有感慨地说:“此书一日在天壤,则先生之精神与中国永无尽也”。其诗句也经常被今人在非常隆重的场合引用,如“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无论是爱国之情还是文学风采,都堪与陆游的《示儿》一诗媲美。


    西湖,适宜于所有人,高雅文士可以赏景吟诗,高官显贵可以花天酒地,高大英雄可以壮怀激烈,平民百姓可以休闲旅游,红尘男女可以你侬我侬。


    西湖从不缺乏爱情故事,双投桥是钱塘书生王宣教和少女陶师儿在中秋之夜双双殉情的地方,名气虽然不如断桥大,但记录了一段真实的爱情故事。宋代的王宣教和陶师儿自由恋爱,被陶母阻拦,不自由毋宁死,忠贞不渝的他们选择了在西湖殉情,“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生不能结为夫妇,死也要团聚于世间最美的西湖。


    长桥通向夕影亭,廊柱上的有一副楹联:“金刹重新辉夕照,斜阳一抹影雷峰”,这里正对着西湖十景的另一景“雷峰夕照”,雷峰塔里隐藏的是一段千古爱情传奇,虽不如王宣教和陶师儿的故事真实,但更具文学性和传奇性。


    西湖的柳丝很长很长,西湖的柳叶很绿很绿,长长的柳丝缠得人迈不动脚步走开,绿绿的柳叶如妩媚的弯眉说不尽的倚风情态,难怪会有人赞美它“今古有诗难绝唱,乾坤无地可争奇”。





[ 本帖最后由 运涛涛 于 2013-6-1 08:30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6-1 08:48 | 只看该作者
西湖好,写西湖难。
3#
发表于 2013-6-1 13:51 | 只看该作者
借机游湖,不亦乐乎——谢谢此作为我等导引而游!
4#
发表于 2013-6-1 17:15 | 只看该作者
稳健老练的游记文字,好久不见运涛老师了,问好。
5#
发表于 2013-6-1 19:09 | 只看该作者
熟悉的景色,不易写出新意。学习涛友稳健老练的文风。问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13-6-1 19: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青衫子 于 2013-6-1 08:48 发表
西湖好,写西湖难。
感谢支持 。
7#
发表于 2013-6-1 20:03 | 只看该作者
跟着涛涛游览了西湖,更重要的是了解了许多历史。
8#
 楼主| 发表于 2013-6-1 21: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兴文 于 2013-6-1 13:51 发表
借机游湖,不亦乐乎——谢谢此作为我等导引而游!
问好节日啊
9#
发表于 2013-6-2 09:06 | 只看该作者
作者的游记散文渐成体系和自己的风格,这很难得。欣赏并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6-2 13: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剑鸿 于 2013-6-1 17:15 发表
稳健老练的游记文字,好久不见运涛老师了,问好。
惦念论坛,惦念各位老师,再来问好。
11#
发表于 2013-6-2 16:12 | 只看该作者
西湖美景,如诗如画,未能亲临实地,唯有借助文友的笔触,跟着走访游览了……学习,问好!
12#
发表于 2013-6-2 22:01 | 只看该作者
远观、近瞧、细看,每一处有每一处的景致,每一处有每一处的韵味,博古论今,引入翔实,呈现一派画中景象。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08: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文珺 于 2013-6-1 19:09 发表
熟悉的景色,不易写出新意。学习涛友稳健老练的文风。问好

问候老师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20: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漠北雪莲 于 2013-6-1 20:03 发表
跟着涛涛游览了西湖,更重要的是了解了许多历史。
谢谢友的支持。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6-4 07: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3-6-2 09:06 发表
作者的游记散文渐成体系和自己的风格,这很难得。欣赏并问好!
问候敬老师,谢谢鼓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0 13:58 , Processed in 0.05251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