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浅议诚信失衡对建设企业大安全格局的影响
[打印本页]
作者:
欲识黄花
时间:
2013-6-24 20:08
标题:
浅议诚信失衡对建设企业大安全格局的影响
浅议诚信失衡对建设企业大安全格局的影响
现我国建设市场空前活跃、建设事业快速发展,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信用失衡的现象,对建设市场的科学发展与企业在建工程的良好形象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因而,提倡诚信守法、信守诺言,完善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对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与整体的品牌素质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探析诚信失衡的社会经济机理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是必要的。
一 诚信失衡问题的社会成因
诚实守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道德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安定、经济持续发展、行业和组织赢得社会的信任和支持、个人生活幸福,都与每个企业、每个成员遵循诚实守信原则的程度息息相关。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的现实条件下,社会上趋利而罔顾道德的情况一时难以杜绝,因而,对现建设领域出现的诚信失衡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建立健全必要的风险措施是必要的。
由于现建设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比较突出:业主(建设单位)利用发包优势,对施工单位的不合理低价承包与压价,造成承包商对工程违法分包,甚至层层转包,以至工程造价款降低到工程直接费用的80%以下时,难以保证工程安全与施工质量的风险不时发生。一些建设单位不按统一的示范文本与承包商签订合同,甚至三通一平开等工条件不足,强行开工;使得不少项目工程的安全文明施工与环保起步较差。致使施工企业的安全与质量管理机构不健全,责任不落实,不按标准、规范、规程生产施工,导致工程安全和质量隐患多次凸现与控制难度增大;加之部分施工设计跟不上进度要求,以及对资金风险的估计不足,工程进度款项严重拖欠,增大了施工企业的经营成本,导致的拖欠民工工资、更损害了企业的社会诚信体系。所以,既要加强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理解的深度、提高落实执行的力度,也要对项目工程大安全格局的内外风险评估到位,及时应变,否则,安全、质量、进度、成本控制的综合效果不会达到相应的高度,诚信失控可能在所必然。
二建设市场诚信失衡现状的机理分析
现建设市场行为的复杂性,多样性与市场范围的广阔性和对信用风险的认识不足,为安全质量弄虚作假、失信的滋生、存在和蔓延提供了空前多的机会和条件。致使在没有征信机制和公布系统的情况下,对失信行为的监管难度较大。加之,我国接受现代商品经济的熏陶相对较迟,很多企业还停留在低层次的产品经营阶段,没有形成以诚信为基石的企业文化、理念滞后。由于,我国法律体系的不健全与历史的原因,国家行政执法机构的监督不能覆盖到所有企业,致使建设市场存在大量的监管空白,对企业的强制约束力不足、为权力的滥用和腐败提供了可能。应该承认,现建设系统各行业从业人员队伍庞大、来源广泛、结构复杂、素质不一,教育和管理的难度大,使得在一些权力相对集中的重要部门和重要岗位,寻租现象时有发生。而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对诚信问题的规范阐述多是一些宣言性、鼓励性的规定,尚未建立健全失信法律惩戒机制,不能对市场主体行为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加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与司法机关未能及时建立起违法失信记录制度,对市场主体的违法失信记录不能利用各种信息网络和大众传媒系统地及时进行披露,相应的法律制裁与处罚不能落到实处,给其他市场主体的诚信廉洁行为带来风险与隐患的就会增加与失控。
三、建设市场诚信保障体系的必要性与有效途径
1.建设诚信保障体系
建设企业的诚信失衡问题不及时加以治理,必导致建设工程安全质量与工程进展的无序与混乱。所以,应建立健全建设市场“信用行业”的目标体系,以在建设市场各主体之间,形成知法守法、诚实守信、兑现承诺、失信必惩、奉献社会的良好氛围,因而,建立相应的“建设市场诚信保障体系”,并针对诚信失衡的现实提出相应的处置方式,才能引导并形成良好的市场运作机制。企业在进行自身文化建设时,要牢固树立诚信理念,将其作为企业营运良性发展、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石,也要建立健全配套的规章制度,将诚信廉洁精神制度化、规范化。所以,在职工中大力普及信用知识,传播诚信文化,提高职工的守信意识,自觉监督和抵制失信行为,才能营造“守信为荣、失信为耻、无信为忧”的行业的大安全格局与环境。
2.?建立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现建设系统各企业的内外信用风险不断,说明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以及每一个关键的业务环节和部门,缺乏进行综合性风险控制的管理制度与责任机制。其中:包括以客户资信调查评估为核心的事前控制,以交易决策的信用审核为核心的事中控制,以及以应收账款的专业化监督为核心的事后控制。因而不能大幅度减少因授信不当或缺乏履约计划管理而导致的合约不能履行现象的发生,和对失信企业的市场约束机制。风险管理制度与责任机制健全是树立企业“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形象,提高项目工程的信用度的可靠保证。?
3.加快建设系统信用制度
国家 建设企业信用信息和信用评价结果的发布是建设企业科学决策与良性发展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可以自戒,也能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被欺骗的风险。因而,企业内部需要增强信用信息的透明度,健全对失信失廉行为的制约和惩罚机制,增加部门与个人的的失信成本,才能促使诚实守信成为市场主流和社会规范。现部分建设工程参建各方对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激励机制的不健全、不落实以及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等的问题的解决较迟缓、被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单位与员工的主动积极性与工程的进展,说明进行信用风险的事前与事中控制的重要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施工企业经营行为的引导,建立健全相应的惩戒体系和制度。例如:对于信用等级低或者失信行为累计达到一定程度的企业和从业人员,在年检时可以评为不合格;对于信用状况较好的企业,则可提高其信用等级;对信用状况差的企业则要进行信用预警教育,促使其提升信用等级。对确实发现并证实的失信失廉行为,则要依法给予惩治。应该说是建设工程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诚信失衡与职业道德
企业项目工程基于道德风险防范的管理与防范诚信失衡的机制是一致的,加强对工程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培训与提高、以及完善新上岗管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机制不能落后于工程需要,对工程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表现的各种形态和水准,建设企业与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相应的道德谱和对策。因为,低劣的职业道德会使个人为了的物质与名利追求,罔顾工程的成功与社会责任,以至不顾工程的整体利益与诚信,追求个人“面子工程”的单一程序,企业的诚信、信誉与质量安全肯定会受到损害。
五 结论
大力提倡“诚实守信、诚实立业、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信用文化,能使建设企业与施工单位产生互信、共赢的运作机制,完善企业大安全格局的建设,也能提高建设工程安全质量品牌的信誉与价值,会使建设工程各方,对诚信体系目标与企业长周期的“大安全”格局有执著的追求与不懈的努力与奉献,有利于企业大安全格局的长周期发展,是企业与社会与国家共同科学发展的需要,应尽快落实于电力建设工程的实践与运作之中。
作者:
文佳
时间:
2013-6-24 20:35
很可怕的失衡现象。解决的办法唯有提高人的素质。不错的篇章,理据充分,有说服力。问好欲识黄花!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