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35|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沉重的肉身》阅读札记(二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20 21: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之一、虚无的扼杀

    现在,弥满屋子的,是蒸汽的味道。浓郁的热烈的蒸汽味道,使我从埋头的书里脱出身来。水壶里的水,静静地烧开了。

    现在,填满我脑海的,是具有磁性的文字。关于毕希纳,关于赫拉克勒斯,关于卡夫卡,关于基斯洛夫斯基……

    可是,洗脑还是填脑?

    读着“丹东与妓女”里那些关于人民伦理和个体自由伦理的文字,我心生疑问。

   《沉重的肉身》是一部小品文集。该著副题为“现代性伦理的叙事纬语”。按作者刘小枫前记中说:

   “所谓现代性伦理,指的是人民伦理和个体自由伦理。……本书的叙事纬语从人民伦理转到自由个体伦理,主要围绕中欧两位当代作家的叙事,以探讨两种不同的个体自由伦理的差异。”

   “丹东与妓女”是全书的第一篇。

   丹东与罗伯斯庇尔对自由、民主、道德的不同理解,导致他死于自己一手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法庭。个体自由和群体自由,哪个更符合人本身?究竟谁对谁非?立场不同,自然结论不同。而更让人惊讶的是,丹东这个曾经在法国大革命中出生入死的赫赫功臣,竟然走向了虚无。这个虚无,直接要了他的命。

   刘小枫说:

   “毕希纳仅用五个星期就把‘丹东之死’这桩案子搞清楚了,并以索福克勒斯的气度、莎士比亚的文风写出了案情报告《丹东之死》。”

   毕希纳写完《丹东之死》之后一年,精神憔悴,身体极度虚弱,死于伤寒。时年24岁。

   可以说,丹东之死对毕希纳具有足够的吸引力。而谜底的揭穿,也对毕希纳构成了足够的杀伤力。击中了。掏空了。不复存在了。思想,意志,情感,已然没有任何意义。毕希纳无法面对这个秘密,所以他无法抵御伤寒——一场内在的(思想上的)伤寒。

   内心的风暴。

   丹东临死时的无所谓,显示了这种风暴的威力。崩溃。绝望。或者,已经看淡。淡而又淡。一个人独行、苦思的结局,导致灵魂深处的一场革命。导致分崩离析。

   从内心里判处自己死刑。丹东如此。毕希纳如此。世界上许多人,如此。像海明威。像顾城。还有很多。包括名不见经传的老百姓。

   很多时候,我会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沉重和无奈。生命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活着——这个现象本身意味着什么?如果我们不能在生命过程中感受到趣味,快乐,这样的生命旅程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趣味,快乐,这些东西被大多数人所忽略。诚然,生命历程充满艰辛、曲折、苦难、泪水,现实的严酷、琐碎、平庸、乏味磨损了人的肌体和精神,温饱始终是第一位的,趣味和快乐纯属奢谈。人的尊严、人内心的状况,就更无从谈及。但这些,不能成为我们忽视人之本身所应该拥有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理由。因为惟其如此,生命的张扬力度才能得以彰显,人才是人本身。鲜花与掌声毕竟只属于少数人。就算是拥有鲜花与掌声的人,他们的生命旅程里也照样有着旁人所不了解的风雨雷电,他们内心的惊涛骇浪,只有他们自己知晓。事实上,个体生命自身所拥有的心灵经验既独特,又具有共性。站在一个普通的意义上来说,每一个人的心灵困惑以及困境,都是值得关注的。这与其是否名人无关。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伟人曾经告诫我们。

   那些一再发生的情景,非常富有戏剧性。它们形成强大气流,冲击着我们理智的防线。无所适从中全线退却。轰然坍塌中张皇失措。

   这是一种浸透灵魂的判决。

   自由是个闪光的字眼。民主也是一个闪光的字眼。同时,它们也是要命的字眼。就像美丽的罂粟花。追求它们,是要付出代价的。它们既不温情,也不柔和,它们冷酷而坚硬。肉身在它们面前,没有语言,只有沉重。

   水壶里的水烧开了。它自由自在,处于个性张扬阶段。但是设若它所处空间或者时段,不允许它嘶叫,呐喊,那么它就面临个体不能选择的命运——或者被转移,或者被倒掉——不管怎样,总之,不能自由泛滥。群体伦理与个体伦理格格不入,水火不容。

   就是这样。

   想起一些时候,一些事情,一些情景。

   多少次独步街头,经受内心风暴。

   是一种寒流要来的先兆。

   路上跳跃着无数的影子。那些商家店铺无精打采,那些车辆行人半死不活。西北风失去了昔日的凛冽。那么脆弱。那么无望。

   个体自由无法完成逆转。专制自由以其固有的傲慢不屑姿态将个体自由一口否决。现代体制下的民主,不可避免地包办代替了个体自由的无限能动性。在固有的时空区间,两者之不可调和最终导致暴力发生,生命殒灭。

  道德的冠冕堂皇扼杀了个性自由生长的欲望。源源不绝的企图是血盆大口,或者断头台。

  假借。利用。不择手段。居心叵测。不能说明。张口就是错误。回首之间,烟消云散。

  无论通过何种方式,都将走向虚无。

  殊途同归。

  虚无是个强硬的家伙。你看不见它,摸不着它。它十分强大。它把人的灵魂摧残得奄奄一息。一个外表强悍的人,无法抵御这种摧残。

  (2007.1.27


之二、因为呼吸,所以快乐

   人生的可能性无法确定。人一生中可能经历什么?谁也无法预知。但是我们可以设法寻求“可能生活得幸福”的条件。你寻求,可能会幸福,反之,幸福离你很远。

   当我从书里“永不消散的生存雾霭中的小路”一篇读到“‘小说’是重新描述人的道德可能性,寻求在不确定的人生可能性中可能生活得幸福的条件”这些文字时,心里涌起了由衷的快乐。尽管此时我置身于医院病房里,尽管生活的艰辛一点也没有减少,但是,此时,我快乐。

   在这种阅读中,我寻求幸福。

  “自由主义文化不相信人类应该向任何非人的力量负责。”这一点深合我心。我喜欢。尽管自由主义在我脑海里,并不是一个褒义的名词。长期的教化使然。我们不必看它的名头是什么。它叫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理念、追求,是否合乎人性,合乎常理。我们从小就把一些词语分类,按照惯常的理解使它们自动分开,归队,各自为敌。这是我们接受的教育之一。根深蒂固。但是现在,我是在用自己的脑袋看事物,想问题。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经过了较长时间。因此其中的快乐,自己清楚。

    肉身如此沉重。无奈、枯燥把时间切割得支离破碎。没有谁能够逃脱、避开。温情的背后是一片惨白,破败。慰藉心灵的因子飘忽不定,与肉身抗衡。电影,音乐,女人,书籍,……这是不同类型的东西,但是它们可以团结起来,共同抵御生命的苍白与无奈,共同抵御肉身的沉重。

   我在上下班途中多次看到一个人。他斜披着剪开的编织袋,像喇嘛一样穿一半露一半。我在条理规律的框架里上行下行,不得自由,所以每次看到他,都会对他行注目礼。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有所觉察。他旁若无人,自顾行走,不疾不徐,满面笑容,那副样子像是在熟悉的路径上随心散步。不同的生活境遇,对自由的追求会有不同的情形,孰是孰非,断难说清道明。

   个体的我思——我欲——我愿(即自我偏好),遵守自我道德原则和道德评判。个体生命的具体性与差异性,五彩斑斓。个体生存的力量,叫人迷醉。与政治、宗教、道德(传统意义上的道德)之关联,会破坏这种迷醉。因此注重个体生存力量,已经足够让人满足。

   我们要理解一个人。要切入他的生命深处。要注意他作为人本身所应该拥有的生命的权利。要尊重他作为个体存在所体现出来的点滴轨迹,而不是相反。教条的、意识形态的界定、区分、鉴别、衡量,都不足为凭,都违背本真。非我之愿。

   在这个意义上,卢梭也好,昆德拉也好,毕希纳也好,他们对生命的理解,令人尊敬。

   人世的真面目。摒绝一切虚伪做作。它关乎纯粹个体生命本真。所有企图都情有可原。抵达是终极目标;不能抵达是真实苦难。但是就个体而言,能够在自由空间自由呼吸,就已经是福分。哪怕呼吸在过程里;哪怕呼吸在极短的时间里。

  (2007.2.9

[ 本帖最后由 夏冰 于 2013-7-20 21:53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7-20 21:41 | 只看该作者
太多思考,太多智慧,也太多沉重,这样的文字是磨人的!
3#
 楼主| 发表于 2013-7-20 21:55 | 只看该作者
谨以此文,与剑版的《规训与出逃》应和。因非首发,故仅作交流。请大家批。
4#
 楼主| 发表于 2013-7-20 21: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孔 于 2013-7-20 21:41 发表
太多思考,太多智慧,也太多沉重,这样的文字是磨人的!
是的,思想这东西,磨人得很!问候一孔!
5#
发表于 2013-7-21 03:20 | 只看该作者
人世的真面目。摒绝一切虚伪做作。它关乎纯粹个体生命本真。所有企图都情有可原。抵达是终极目标;不能抵达是真实苦难。但是就个体而言,能够在自由空间自由呼吸,就已经是福分。哪怕呼吸在过程里;哪怕呼吸在极短的时间里。

:victory: :victory:
6#
发表于 2013-7-21 09:07 | 只看该作者
读了夏版的笔记,这次我可以肯定了——某次我跟朋友说,我在读刘小枫的“这一代”,朋友则说,你不如读他的“肉身”。之前没读过,看来有必要下单了。
7#
发表于 2013-7-24 21:2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夏冰兄的应和,这是兄台若干年前的文字啊,真给力。
8#
发表于 2013-7-25 11:36 | 只看该作者
沉重的肉身,拖累了灵魂。
世间最高等的学问是哲学。真是令人羡慕这学识的渊博与思想的锐利。
9#
发表于 2013-7-25 17:04 | 只看该作者
读者是书的一部分,读者读的一半是自己。
沉重的肉身,灵魂呢?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14: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柳藏 于 2013-7-25 17:04 发表
读者是书的一部分,读者读的一半是自己。
沉重的肉身,灵魂呢?
灵魂不见了。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14:3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剑鸿 于 2013-7-24 21:21 发表
感谢夏冰兄的应和,这是兄台若干年前的文字啊,真给力。
还得谢谢剑鸿兄的力作,让人生出好多的共鸣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14: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13-7-21 09:07 发表
读了夏版的笔记,这次我可以肯定了——某次我跟朋友说,我在读刘小枫的“这一代”,朋友则说,你不如读他的“肉身”。之前没读过,看来有必要下单了。
是的,很必要!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14: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3-7-21 03:20 发表
人世的真面目。摒绝一切虚伪做作。它关乎纯粹个体生命本真。所有企图都情有可原。抵达是终极目标;不能抵达是真实苦难。但是就个体而言,能够在自由空间自由呼吸,就已经是福分。哪怕呼吸在过程里;哪怕呼吸在极短的 ...
谢谢高老师的认同。问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9 14:45 , Processed in 0.05466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