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历史还要冷看些
东汉有个太监,凭借为皇后诬陷其他嫔妃上位,皇后死后,他立即又傍上了另一个皇后,简直就是个皇后控。这个人政治上的作为不堪入目。他叫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明朝的皇帝虽一些是荒淫无道,但却没有一个是软骨头!大明朝共276年,从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崇祯天子殉国,正统被俘却决不求饶,隆武战死沙场,绍武被俘绝食自杀。明末内忧外患中,依然兵分两路顽强对付满清和闯王,对关外国土自始至终没有放弃“全辽可复”的愿望!
1911年拉美排华,华人被杀商铺被抢,清政府立即电令重巡洋舰“海圻”号向排华最严重几个拉美国家进发,8月中清向墨发出最后通牒,墨正式向清赔礼道歉,偿付损失,缉捕暴民。海圻号遂取消了进军墨西哥计划。归途,清亡易帜民国舰队,清政府覆灭前最后的尊严。
他是军阀,他最崇拜的人是关羽、岳飞。当金发碧眼美女求爱,他答:老妻尚在;当亡命天涯,他拒不入租界;当南京大屠杀,他绝食1天。因拒不投靠日军,1939年治牙病时被日本牙医暗害。死后百姓自发送行,举国哀悼。他是第一个登上《时代》封面的中国人,评语:“Biggest man in China ”。他是吴佩孚。
民国之初,民众对剪辫抵触情绪极重。冯玉祥部下士兵拒绝剪辫 ,于是他亲自提枪监视剪辫。士兵们嚎淘大哭剪掉了辫子。未过多久,冯玉祥招兵买马,最关键的条件是:剪了辫子的,一概不要。原来他发现,只有拒绝剪辫之人,才是奴性入骨,唯命是从的人,才是最适合于打造暴力机器的驯服工具。
张学良晚年看了蒋的日记明白了,蒋不仅要抗日,而且有详尽的战略计划。西安事变只把原计划争取时间,积蓄力量的战略部署破坏,把全面抗日时间表提前。这除了对日本人有利,对中国人则是巨大的灾难——抗战的惨烈完全证明了这一点。他在纽约明确说发动西安事变是"闯了大祸",自己是"罪人"。
希特勒早年极端穷困潦倒的人生低潮时期,一个程姓中国家庭给予他东方式的无私帮助。为了回报,在1937-1941,他顶住各种外交压力,用各种方式帮助中国抗日,大骂日本,这种帮助直到1941年德苏大战爆发才结束。
……
以上内容,出自网上一个“历史冷知识”的帖子。初看来,也确实有“冷爆”感。因为这些内容与我们平日熟识的,已经在头脑中根固定论的“历史掌故”颇有些不同。心中早已稳固平衡的东西被撼动,甚至翻覆了。也想起网上一个名词叫做“三观尽毁”,一时间时,头脑出现许多惶惑,迷茫,感叹!
第一个问题:什么才是真实的历史,或者历史的真实?我们原来学过的,教科书里的那些“精准正统”的说法是不是样样属实呢?现在所谓的这些“冷藏”的历史爆料又有多少是真实的呢?
第二个问题:学历史的意义何在?有学者说第一历史,也就是历史真实的现场,已经不可见,不可复。我们现在所学的也不过是间接的第二历史、第三历史。但无论第几历史,其首要目的还要是要尽力接近历史史实。真实应当是历史的第一要义。没有真实意义的历史,其他衍申的学说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第三: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历史真实呢?我们传统的史实记录有一种说法叫做“为尊者讳”。有意识的隐瞒,当然不能叫做真实。我们史学材料中又往往还有一个说法叫做“文史不分家”,也解释为“大事不虚,小事不拘”,这也不能叫做真实。第三种情况叫做“删而不述”,所谓“春秋笔法”。笔法含糊,在含糊中作者往往也掺入了许多主观的意见。虽然没有故意隐瞒或虚构,却也进行了选择。这也往往就影响了真实。
第四: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并没有真正的真实这个说法。我们所说的真实,也不过是一种最接近于客观的认识。比如,同样一棵树,大家从不同的时间空间的角度来看,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但,树之所以为树,还是有其为“树”的原因。比如说,叶黄叶绿都还是树,开花折枝也还是树。若把他砍倒,劈成一断断为了烧,就是柴;锯断,锯成一条条板子,就是打家具的木料。历史也便如此。真正的史实,根本不可能没有大小巨细的全部客观记录,大家只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所谓的“正确”,也就是谁抓对了根本。
第五:一个真正高明的历史观,应当有胆量,也应当有质量经得起置疑、考证、辩驳和长时间的考验。一部真正的历史也不宜忙于下结论。可以把百家之言都放到一起,让后学者来辨析,来验证。验证历史正误的方法是不是可以从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以前的史实可考。二是对于以后的现实可证。
第六:无论是读冷历史还是热历史,冷静的头脑都是有必要的。
[ 本帖最后由 yangyizhuo 于 2013-7-22 15:1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