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2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浅议唐诗的怨怼与绮丽之作对现诗坛的启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13 1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议唐诗的怨怼与绮丽之作对现诗坛的启示

    我国正处于一个气势磅礴、蒸蒸日上、八面来风的历史时代,而现在社会上的哀怨绮丽之声,却充彻诗坛 ,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面对这样一个大事件、大变化、新问题不断出现的时代,任何社会积极向上的主观愿望遇到挫折都会使人们有怨恨之情。

    以盛唐诗歌的怨怼之作为例,它就以追求理想的热情、抨击现实的胆量、飞扬跋扈的人身意气,体现了整个盛唐时期的生气和魄力。诗人的感情就像李白所描写“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样奔放激荡、潇洒的时候就要烹羊宰牛,典裘卖马,“一饮三百杯”、“同销万古愁”。这类诗虽表现出理想不能实现以及生活不能自由称意的怨怼之情,却格力遒劲,意气喷涌,与现代时尚的风度不相上下,而“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与余亦何有”,“抽刀断水谁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即使言及“荣”与“辱”,也显得性格倔强,生气勃勃。

    又如李颀的名片《别梁鍠》“梁生倜傥心不羁、途穷气盖长安儿。”更不是一般的怨悱,这种追求是昂扬倜傥的意气表现以及与社会的价值趋同,恰如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社会上激荡,不论在盛唐时代还是现代中华民族蓬勃兴起的时期都是“大雅正声”之作不断出现的必要条件。 积极想象的主观愿望遇到挫折会化为怨怼,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之中的怨怼之词各个时代都有,所散发的时代气也各不相同。但盛唐时期,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例如:李白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就是这样的表白。怎样把激切昂扬的情怀和碰壁后无奈的苦恼和伤感化为团队的价值趋向,正是我们时代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而文学艺术界应该有明确的呼喊与清晰的表示,而不是哀怨不休。

    以李商隐为代表的晚唐绮丽诗派,继承六朝以来“诗缘情而绮靡”等各方面的艺术传统并加以创格,在晚唐诗坛独领风骚,成为唐诗由盛及衰历程中的一种回光返照。但群体意识的弱化与个体意识的扭曲,构成了绮丽诗派的精神内核;细腻婉媚的形式美与抒情化倾向,则构成了绮丽诗派的艺术表征。因而,这种倾向的诗作与我们时代的节奏不合拍,且与时代的价值观背离,不能不说是一种应纠正文艺发展倾向,正如人民日报 2008年11月06日的评论 《民族复兴呼唤“大雅正声” 》指出: 我们的文学艺术虽然也不时产生一些直面现实、引人赞叹、令人感奋的优秀作品,但总体呈现(与时代的)不相称、不适应状态,是不争的事实。着眼审美原则来考察,其中的关键在于,文学界还缺乏对创作时代“大雅正声” 的精神自觉和价值追求。

   所谓“大雅正声”,就是要“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全面广泛地展开和表现关系国计民生的时代状态及其盛衰缘由,而且尤其要关注和弘扬时代文明的正面成果,“言今之正者以为后世法”。如果缺乏一种立足“大雅正声”审美原则对于文明成果的正面积累与传承,中华文化数千年的绵延发展,是无法想象的,建构“大雅正声”的审美原则,已经成为文学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我们应学习和继承婉约派作品的深细慎密,语言圆润,清新绮丽,音律谐婉,格律严谨的特长,努力表现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中,在构建与完善和谐社会中不断学习、奋进与工作的幸福情爱与生活。更要学习和继承豪放派作品的纵横潇洒,开阔健朗,来描绘改革开放的豪迈大气与家乡秀美的山山水水,奋进搏击的和谐风土人情,因而盛唐诗篇的雄壮与感激怨怼以及绮丽之作之作均是我们时代“大雅正声”创作的不能遗忘的丰富历史遗产。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3-8-14 10:25 | 只看该作者
有理有据,信服。欣赏并问好欲识黄花!
3#
 楼主| 发表于 2013-8-14 11:08 | 只看该作者
谢文友对文章的赞赏,祝好!
4#
发表于 2015-8-28 11:37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有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3 07:43 , Processed in 0.11489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