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敬一兵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为谁留痕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3-9-23 15: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欣欣向荣 于 2013-9-21 15:51 发表
先留记号,要去上课了,静下来再拜读
期待你的点评~~
32#
发表于 2013-9-23 22:35 | 只看该作者
一切自然世界里的行为与景象,经由人的能动意识的看取与灌输,就具有了多重生命现象的内涵及其所具有的深邃性和广阔性。当我们对生命现象的理解与认识具有了足够深度和宽度,同时也就能发现各种生命现象和从社会存在经验的相互印证的通道。如此,也就能洞悉一切存在于自然和社会里,那些现象给我们内心的“答案”了。
33#
 楼主| 发表于 2013-9-24 08: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欣欣向荣 于 2013-9-21 19:26 发表
满目苍夷(满目疮痍)

树上坠落下来了迸裂一地的铜钱般大小的太阳光斑,还有躺在被风搬来搬去的枯叶上的板栗果实

热爱生活,才会热爱生存在大地上的万物

学习贴切、形象、有意蕴的文字
再次感谢并问好。
34#
 楼主| 发表于 2013-9-24 08: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3-9-21 22:19 发表
自然的书写,细腻的刻画,生态与生命的留痕,是自然的力量,也是人文的感怀,在如画似景中展开,给人以恢弘的气势和不同一般的力度。世界万物皆会留痕,能如敬版这般用心却不是人人能悟的。学习,问节日好!
十分感谢木门的悉心评点与支持,握手问好!
35#
 楼主| 发表于 2013-9-24 08: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苇岸-弦歌 于 2013-9-22 08:34 发表
看敬一兵老师的文章,就像挖出年代越近的地层,形成化石的动植物种类越丰富,越高级。而且那一段段文字,是文字的茶砖,密度大,信息多,读着就酽酽的。

无论是久远年代生命在石头上留下的的痕迹,还是孑遗生物在 ...
谢谢回帖,握手致意!
36#
发表于 2013-9-24 10:06 | 只看该作者
惊叹敬老师对自然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由此所联想的生命法则。文章深入浅出,指引读者一起去探访自然的奥秘和印痕,感悟生活给我们的馈赠和启示。欣赏学习。问好。
37#
发表于 2013-9-24 10:09 | 只看该作者
细腻生动的文字,刻画出了万物、生命留在大地上的痕迹。留给读者的影响是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了自然间一切生命存在的具象。
38#
发表于 2013-9-24 15:25 | 只看该作者
敬版依然是笔耕不缀、佳作频频啊。敬佩。
39#
 楼主| 发表于 2013-9-25 08:4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3-9-22 11:55 发表
铺垫铺垫到一定程度,才和盘端出化石的主旨,这才是一兵先生的高明之处,原以为为谁留痕为啥前面写森林里的各种动物及植物。。到后来才明白丰厚的扎实的积淀,才会水到渠成地写出如此博大精深的美文!学习拜读,问好 ...
谢谢文华的悉心评点,握手致意!
40#
 楼主| 发表于 2013-9-25 08: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澧水寒儒 于 2013-9-22 13:21 发表
宏大的叙事,在不动声色中进行,铺垫,从环境的客观性、反作用于环境的主观性,揭示自然法则,隐喻地表现动物植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改变或者被改变,强大或者弱小在自然的变迁中,都难逃收割。化石,成为曾经存在的 ...
你的点评中是悉心而又专业,令我感动,严重握手问好!
41#
 楼主| 发表于 2013-9-25 08: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清风拂面 于 2013-9-22 15:18 发表
为谁留痕,这篇文字写得深邃。老敬总是能从一个小点挖掘,然后拓展成出深广的内涵。
学习过,问好你。
谢谢回帖评点,问好!
42#
发表于 2013-9-25 16:47 | 只看该作者
不晓得万一板栗说出了自己的疼痛,也说出了松鼠和猴子是自己的天敌后,松鼠和猴子会有什么反应。所幸板栗树一直没有开口,也一直不愿意把太阳、水分和泥土交给自己的嘱咐和委托全部以记忆痕迹的形式存放在了板栗果实中的秘密说出来,这显然是出自于板栗对安全的考虑和对危险敏感的缘故。如果板栗把这些秘密说出来了,松鼠和猴子就能够明白它们栖身的板栗树,事实上就是一枚巨大的果实。这枚果实具有色彩鲜艳的壳或者皮。皮壳之内是果肉,渗透了植物甘甜清冽的味道,温暖的阳光,充沛的水分与地气的细腻质感,还有这片环境无数精深精妙细节的来龙去脉。同时,松鼠和猴子还会轻轻松松藉由一枚板栗把植物对生存的理解、对危险的敏感和对美感的要求,特别是植物依凭果壳果皮的保护,抵御来自俗间丑恶、庸俗、粗鄙、喧嚣、疼痛和污浊不断销蚀的隐忍精神全部据为己有。松鼠和猴子一直没有恍然大悟继续以板栗为食的举动,足以说明藏在板栗中的痕迹图不是留给它们欣赏和玩味的。

敬版的一篇文章的容量,就像一本厚厚的书。读来轻松的笔触,有着锋利切入的深刻。这是何等的修为啊。欣赏,拜读,问好敬版。
43#
 楼主| 发表于 2013-9-26 08: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冷凝 于 2013-9-22 20:33 发表
化石为谁留下痕迹?化石里曾经强大的或者灵性的动物,它们的能动性再高,敏锐性再强,最终还是没有抵挡住自然环境变化的历史故事究竟是讲给哪一个最终的听者?这些问题植物和动物都找不到答案,也懒得从生活中抽出时 ...
谢谢回帖并问好!
44#
 楼主| 发表于 2013-9-26 08: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3-9-22 20:41 发表
广博的物象意义,浓郁的诗意气息,令人耳目一新的哲思蕴涵,构筑了一个神奇的文字世界。欣赏问候!
感谢夏冰的专业点评,握手!
45#
 楼主| 发表于 2013-9-26 08: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红秋叶 于 2013-9-23 12:05 发表
问好老师,待秋叶细读!
期待你的点评意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0-3 22:26 , Processed in 0.05193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