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44|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这是谁的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9-29 21: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团委书记给了我一个电话,和我商讨今年《少年博览》的征订数。
  
  说“商讨”不太妥帖,应该说是“告知”,因为商讨的双方是对等的,结果由参与的两个人决定。而显然,这个事情的话语权根本不可能在我。
  
  我只能说这事得经过领导,而这个事情的最后结果也是由他或者他的领导与我们领导之间决定。咱们都是办事的,办事的性质就是别人决定了事情之后,咱们百分百地照办。
  
  我参与这块的工作将近十来年了,每年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是上面有不少征订任务,然后层层分解。至于以什么为依据来分的不清楚,至于征订之后的发行也不重要,最最重要的是在指定的时间内把对应的款子交到指定的账户上。
  
  然后的然后呢?我们把数字再次分解到下面的中小学,要求学校根据征订的数字交钱,事情的第一个阶段结束。第二个阶段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有时会忽然冷不丁地送来一些杂志,我们再通知学校里拿走。到了学校之后,有的搁在图书室里,安静地等着灰尘的覆盖或摧残;有的分到班级让学生传阅一下;还有的不了了之,下落不明。
  
  这是掏钱方的状况,对于发行方来说就是另外一番繁荣:今年的任务圆满完成,该表彰的表彰,该回扣的拿回扣(坊间传言,证据不足),然后畅谈工作体会,分享经验,展望未来。未来的任务就会加大,学校的负担也就相应地增加。
  
  问题是学校里的经费是按照学生数来的,学生多了,经费就充足一些,学生少了,钱就紧张了。偏偏我们这儿地处城乡结合部,老百姓看起来还挺重视教育,口袋里也开始有了一些闲钱,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维模式下,投资孩子那是在所不惜,家长以让孩子上私立学校为荣。学生纷纷进城,几年下来,学生成倍地外流,原先一个镇子大约有五千学生,现在一千多那么一点点,可想而知的附带结果是什么,是人气的低迷,是办学的气馁,是经费的紧张。
  
  一个最为简单的问题是学生少了,自然分摊的杂志数量就应该少一些,按比例分配到哪儿都能说得过去,我们也好和掏钱的学校解释。结果却不是这样,你学生数下降那是你的事情,我们的工作不能退后啊!
  
  无语!
  
  我曾尝试着说些道理,比如义务教育经费应该完全是维持教育教学的运转的,不能让杂志社去赚!这是法律范畴的事情。而学校更不能在学生身上乱收一份钱的,那是要蹲大狱的!所以,从理论上说,这个钱压根上就没有出处。
  
  自然没有谁私人掏这个钱,但是也不可能悬而未决,实际上的结果都是学校从公用经费当中列支了,这变成学校每年必买的大单。
  
  凭良心讲,一本《少年博览》并不值多少钱,咬咬牙也就能过去,问题是这只是很小的一个组成部分。每年年底党报党刊的任务更重,种类是越来越多,版数也是越来越多,说白了,就是花钱的数量越来越多。在稳赚不赔的情况下,谁都清楚,版面的增加会带来额外的广告收入会有多少。
  
  学校里自然不乏善于表述之辈,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些征订方深谙中国这一“人情大国”的属性以及“官大一级压死人”的铁律。熟人和领导往那儿一坐,你就没有拒绝的理由了,尽管很为难。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是,一个主管的领导对一个校长说,我这事是刀刃,你得重视。那个临近退休的校长说,领导啊,你们每个领导都说他分管的那块是刀刃,可我这儿只有一口刀啊!结果场面相当尴尬。
  
  大约是预设到了推行的苦难,也就省得去磨牙了,一个更有力度的词汇出现了:政治任务!
  
  这可是高压线!体制内所有人只得伸伸舌头,就没有任何多余的言谈举止了。
  
  我们当然知道有一些报刊杂志是党报党刊,比如《人民日报》和《求是》什么的。但范围不能扩大啊!不能只要是政府部门发行的就是党报党刊啊,更不能找个政府的领导带过来就算是党报党刊啊!实际的情形是,真正的党报党刊,比如我刚才罗列的那两种我们单位还就没有定,倒是地方性的杂志成堆地藏在办公室某个角落里,静静地等待着拾破烂的到来。
  
  教书育人的单位摆放一些杂志无可厚非,只是现在电脑大量地普及,很多时候都是一人一台电脑了,谁会看看那些东西?与其说这是上面在分发报纸还不如说直接在下面圈钱。
  
  而且,个人觉得所有的机构都在改革,为什么这些发行部门不能改革,不能交给市场?单《少年博览》来说吧!我从前教书的时候,孩子们挺喜欢这本杂志,我只说了征订的方式,孩子们自己就定,一个班级就能把一个学校的任务完成了。更为可喜的是,孩子们此后逐渐养成了买书、看书的习惯,我想这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市场既然是欢迎的,为什么还要走摊牌的路子?莫非是在家长跟前宣传会让自己掉价?走不到消费者当中去就能把生意做成,恐怕也是仅此一家!
  
  那么你可能会产生疑惑,既然学生愿意买的话,干嘛不让学生买还要在学校里列支?如果是老师先推介再让学生买,那就会引发怀疑,就是遭遇调查,就会被定性为违规,就有很大的可能会遭受处分!
  
  学生尚有学习热情,老师们自己掏钱买报纸和杂志的可能性要小一些,所以走市场化的成功率不高。声音要传递,而那该怎么办?政府来买单未尝不可。到哪儿都说我们的财政收入增加了百分之几,对教育的投入已经占到了百分之几,应该是事实。那么作为宣传的喉舌,为了捍卫我们的阵地,我们政府为什么不能包揽?大街上不花钱的小广告你都会浏览一下,不花钱的报纸到了你手里你怎么着也得翻看几分钟啊,这就是效果!
  
  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不会有意见,一点都不觉得这笔纳税人的钱花的不对!你就是让他们不劳而获我们都没有意见,只要不再打学校的主意就行。
  
  再者,从常理上来讲,真正的宣传必须要主动,一旦被动了,人家心里就会产生自然而然的抵制。十几年前,我们单位下了六十份的地方性报纸,最后为了完成任务,我们分摊的结果是三个人共享一份报纸,结果谁看到报纸都来气,报纸也就成了多余的了,而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些牛皮癣我们都会停一下,谋求第二天的谈资!
  
  事情还在搁置,对于今年成倍的任务我的预测是肯定照单执行,钱是一分不会少的,而下面的学校连质问大约都不会了,因为非常习惯了,这是习惯的魔力。
  
  只是我作为具体的经办人,想了好长时间,这些应该是学校、是教育买的单吗?
  
  那么,这究竟是谁的单?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一孔 于 2013-10-4 10:02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9-29 21:42 | 只看该作者
这世上的事情就这么怪。其实说怪也不怪。中国式的诸如此类现象,多多了。
好好的经,总是念不好。怨谁呢?
3#
发表于 2013-9-29 22:48 | 只看该作者
是怪非怪,见怪不怪。怪事多多,百姓奈何?!问好!
4#
发表于 2013-9-30 11:05 | 只看该作者
问候一孔兄,题目一般不加标点的。 待细读!
5#
 楼主| 发表于 2013-9-30 12: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3-9-29 21:42 发表
这世上的事情就这么怪。其实说怪也不怪。中国式的诸如此类现象,多多了。
好好的经,总是念不好。怨谁呢?


是有些怪,变着方子的怪,骨子里还是人性与体制的问题,谢夏冰!
6#
 楼主| 发表于 2013-9-30 12: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穆博烨 于 2013-9-29 22:48 发表
是怪非怪,见怪不怪。怪事多多,百姓奈何?!问好!


那看来只能随他去了!谢!
7#
 楼主| 发表于 2013-9-30 12: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3-9-30 11:05 发表
问候一孔兄,题目一般不加标点的。 待细读!


谢谢木板的建议,标点已去掉。不过题目加不加标点似乎也无定论。比如那本著名的书《谁动了我的奶酪?》,我记得是加标点的。
8#
发表于 2013-10-1 09:38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很详尽,很透彻。
前几天读过。在此问好一孔老师,国庆节快乐。
9#
发表于 2013-10-1 19:23 | 只看该作者
学校每年都有杂志征订的摊派任务,办事的只有听从领导安排,没有发言权,甚至连知情权都没有,有的只是把事情做的完美,否则……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 21: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清风舞雪 于 2013-10-1 09:38 发表
写得很详尽,很透彻。
前几天读过。在此问好一孔老师,国庆节快乐。

同样祝福您国庆快乐!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 21:5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3-10-1 19:23 发表
学校每年都有杂志征订的摊派任务,办事的只有听从领导安排,没有发言权,甚至连知情权都没有,有的只是把事情做的完美,否则……


你说的是实情。祝张老师节日快乐!
12#
发表于 2013-10-3 12:29 | 只看该作者
多见不怪,发牢骚子没用伤身不值!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10-4 09: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姬宇 于 2013-10-3 12:29 发表
多见不怪,发牢骚子没用伤身不值!


有话就说才不会憋气啊,谢谢光临!
14#
发表于 2013-10-5 17:44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事多则成弊,社会不良风气使然,纯粹是浪费国有资产。
15#
发表于 2013-10-5 20: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3-10-5 17:44 发表
这样的事多则成弊,社会不良风气使然,纯粹是浪费国有资产。

赞成木门的观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 09:29 , Processed in 0.25479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