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48|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七十八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1 10: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车辆堆积如山,红灯像千年的乌龟般不紧不慢地跳着:80、79……
  
  一个小小的城市,穿插着无数个十字路口,无数个红绿灯,也就有相应无数的等待与出发。
  
  经过起初的焦躁与不安,现在已经适应了这种间歇性。因为急躁也是要等,不如享受这份等待,斜靠在车子上,看看风景,胡思乱想一阵未必不是一种好的解决办法。
  
  无力改变时,不如妥协,与其苦大仇深地妥协不如心平气和地享受,比如此刻,读秒未尝不是一种选择。
  
  对读秒的最初印记应该来源于武侠电影。总是有一个瘦弱的中国武士迎战一个壮硕的大力士,总是在打得几乎没有脾气时,留着汉奸头的裁判蹲在中国武士的边上数着:“一、二、三……”大约是到八或者九的时候,中国大侠果敢地站了起来,如饮兴奋剂,三下五除二把对手搞定。对手心悦诚服地举起中国人的手臂,呼喊着他的名字,全场雷动,喜悦的泪花如暴雨倾盆……一个固定的模式反反复复地上演着,启蒙着我们的童年和少年,让我们滋生一种近乎幻想般的自恋,与实际的能力无关。比如,义和团时我们相信刀枪不入,解放之后我们相信亩产一万斤,现在我们确信我们已经强大无比……
  
  总是有明白人的,明白人的智慧在于只能跟着后面吆喝,否则就没有好果子吃。
  
  所以我们离理性越来越远。
  
  有一个叫遇罗克的,大约和张志新一道的人物,不过终究没有认成烈士。我后来看过了他的一些文字,坦白讲,他的论题非常明了,道理也很好懂。出身论原本荒诞之极,什么“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几千年前老祖先都不认账,何况二十世纪的唯物论者?但是就因为他把这些简单的道理讲了出来,宣传开来,最后年轻轻的把命丢了。我们自然能把这件事归结为时代因素,但是,时代是什么,不还是有一批人类购建成的框架建筑物?当我们轻松地把罪责交给几个人的时候,并不代表我们自己当真与此事无关。
  
  思想界的精英有两种:一是站在时代的前沿,提出新的论断,为先前所不曾有,这类人物我们往往称之为先哲,被人们推崇为大人物,比如尼采、马克思中国的顾准等等,第二种情形是当所有人甘于被愚弄保持缄默时,他们果敢地坚持着已被检验过的真理或者是常识,比如张志新、遇罗克。在对人类历史的贡献上,似乎前者更大,但是后者付出的代价往往更为惨痛,张志新、遇罗克、林昭那一批便是例子。
  
  他们将身体付诸历史,留下惨淡的身后名。我们在惋惜之余,不仅想,如果落在一个清平时代,他们不过只是普通一员,或是工人,或是干部抑或是文学发烧友等等,时代摧毁了他们的躯体,却补偿性地给他们记录在历史的文案中,想想竟有点黑色幽默。
  
  我们面对过往的时候,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是,我们唯独没有想到,我们的现在有没有一些现象会成为我们的后人诧异的对象,比如局部疯狂的贪腐,比如以环境的牺牲来换取经济总量的增长,比如一年招待费用掉八亿,比如请人挑着八百多万现金到人家提亲,比如……
  
  后人或许会疑问,他们要那么钱干什么?难道曾经有个时代的人仅仅只认得金钱吗?
  
  红灯跳到了四十六秒
  
  遇罗克从脑海中移过,身后是此起披伏的车辆的叫声,我止不住王窗外看看。
  
  像蚂蚁一样的小轿车,拖着杂物的三轮车,趴在自行车的学生,驮着子女上学的电瓶车,大家集体等待着红绿灯的最后放行。
  
  附近就是学校,有中学也有小学,不远处还有两所高中,每个学校不少于二千人,现在是上学的高峰期,也是上班的高峰期,这个十字路口在短时间内不会少于一万人穿梭而过,交通的隐患或者是事故屡有发生,显然不完全是无法避免的。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家长去接送孩子?
  
  我们在上学时,班上一些山里面的孩子四点多一点就要起床,然后三五成群,揣着热乎乎的饭盒,点着火把越过十来里的山路,在天光大亮时才能到达学校。他们说路上会遇到狼,但从来没有听他们说有父母接送。而现在,路灯通明,道路宽阔,上学的距离也不是很远,步走没有超过半个小时的,然而接送的家长成倍增加,一般是一家一个,有的是爷爷奶奶共同接送。这些人齐刷刷地上路,然后齐刷刷在戳在学校周边,要的索性就在边上打个牌、聊个天,战斗到底。
  
  为什么不可以自己去上学?除了一年级的时候认认路之外,然后不可以自己去吗?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仅仅是学的那些刻板的文化知识,更要历练成长的每个阶段。我们成天喊着素质教育,培养能力,可上个学都还要人护送,合乎逻辑吗?条件好的,专车接送,孩子连走个路的权利都没有,条件不好的,爷爷奶奶背着个书包跟在后面上气不接下气跑着,这样很可爱吗?
  
  当格外的福利变成份内之责的时候,受众就以为是自然不过的。当我们的父母反反复复地接送孩子之后,孩子就会认为这是父母的必须职责,体悟不出丝毫的感恩之情。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孩子并不希望被别人接送,他们渴望着上学路上的自由。
  
  《上学路上》曾经是一代人的作文题,现在孩子们还能写写什么呢?倒是最为简化的:上学路上我们是在车上……。就像另一个孩子用“一生”来写作文一样,他写到:他一生下来就死了……
  
  副作用有多大?不仅仅是让孩子们的上学路上暗淡无关,更主要的是给原本拥挤不堪的交通加重了太多的砝码,尤其是那些电瓶车,一般都是女同志骑,身形自然没有男同志灵活,高高的高跟鞋快有小腿的一半高,遇到突发情况无所适从。最主要的是女同志事务较多,早上送完孩子想着去买菜,晚上接完孩子想着做晚饭,所以显得格外着急。尤其是电瓶车一点声音都没有,在乡间的小路上,我都有几次险些被他们掀翻,至于我所见到的电瓶车事故就多如牛毛了,出事只需要一秒钟,毁掉的却是整整一生。
  
  如果父母因为骑电瓶车给孩子造成了伤害,我真不知道这个责任究竟是谁来负?
  
  都是因为担心交通安全,所以大家都来接送,殊不知过于密集的接送反倒给交通带来了更大的隐患。
  
  如果都不去接送,放学高峰至少要少一大半人,学校门口再也不会有长长的车队,孩子们再也不需要寻找缝隙来突破。
  
  中国足球的希望还是有的,这拨孩子能从这么狭小的缝隙里子走出来,以后踢球时寻找机会的能力一定会很强。
  
  孩子来到新的地方上初中,送了几天,我对他说:大概不要送了吧,小伙子让人家接送多没面子啊!为了面子,他一个人上学放学,很准时。
  
  我们姑且不论如此人流的接送是否挤占了公共资源,但就孩子成长而言,我们要学会放手,长大成人是从独立地完成每一件事情开始的。
  
  红灯只剩下几秒了,所有的车辆都准备就绪,等待着冲刺。
  
  我曾经非常仔细地留意过红灯前的情况,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是,现在尊守交通规则比以前好多了,但是人们往往熬不到最后,看到“5”的时候就蠢蠢欲动,到“3”的时候就在挪步了,而到了“1”的时候就没有人在原地了。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赶那最后一秒,做一秒前面的人。
  
  干什么那么急?那一刹那事故发生的概率是最高的。我们能走好一截路,往往走不好一段路,在最要坚持的时候我们却坚持不了。
  
  红灯跳到了“2”然后是“1”,我们的车子也在前进了,十字路口恢复了七十八秒之前的繁荣。
  
  不过,我清楚,一会儿还有个路口,那里面的红灯大约是三十秒,我们大约只会等二十七八秒的样子。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一孔 于 2013-12-2 08:05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12-1 10:59 | 只看该作者
撞红灯是要扣分的,我不敢。
3#
发表于 2013-12-1 15:12 | 只看该作者
思想是随时随地的,等红灯时候也不例外。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6: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时光安然 于 2013-12-1 10:59 发表
撞红灯是要扣分的,我不敢。

中国式过马路,好像没事哎!问候安然。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6: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3-12-1 15:12 发表
思想是随时随地的,等红灯时候也不例外。

存在着、思考着、无奈着……夏冰好!
6#
发表于 2013-12-1 20:27 | 只看该作者
一孔的文章,惯以发散思维,每每所及事件而融入的哲学元素都将读者带入深刻的思考之中……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08: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13-12-1 20:27 发表
一孔的文章,惯以发散思维,每每所及事件而融入的哲学元素都将读者带入深刻的思考之中……

一水高看了,谢谢!
8#
发表于 2013-12-2 10:58 | 只看该作者
如此发散性的思考,融合了一孔的各种观瞻。

读到这个时,我乐了:一个孩子用“一生”来写作文一样,他写到:他一生下来就死了……
多有创造性的孩子思维啊!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11: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柳藏 于 2013-12-2 10:58 发表
如此发散性的思考,融合了一孔的各种观瞻。

读到这个时,我乐了:一个孩子用“一生”来写作文一样,他写到:他一生下来就死了……
多有创造性的孩子思维啊!


有意思吧!哈哈,我觉得简直就是天才!
10#
发表于 2013-12-2 13:37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孩子用“一生”来写作文一样,他写到:他一生下来就死了……
————————————————————
这确实是很有表现力的一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13: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夏冰 于 2013-12-2 13:37 发表
:一个孩子用“一生”来写作文一样,他写到:他一生下来就死了……
————————————————————
这确实是很有表现力的一句。


孩子的眼光是独特的,我帮孩子妈买一黑色的丝巾,儿子说,这要是箍在头上就是一阿拉伯妇女,于是被暴扁……
12#
发表于 2013-12-2 13: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孔 于 2013-12-2 13:39 发表


孩子的眼光是独特的,我帮孩子妈买一黑色的丝巾,儿子说,这要是箍在头上就是一阿拉伯妇女,于是被暴扁……
呵呵,孩子说的是真话。
13#
发表于 2013-12-2 14:53 | 只看该作者
所以我们离理性越来越远。

好文字,学习,问好,握手。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15: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炬焰炯炯 于 2013-12-2 14:53 发表
所以我们离理性越来越远。

好文字,学习,问好,握手。

谢谢炯炯,共勉!
15#
发表于 2013-12-2 15:28 | 只看该作者
思想是灵魂活着的永久标志。问好一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 10:26 , Processed in 0.10116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