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3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从三大行书谈成于事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9 2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古至今,大凡立业多是成于事外,诚如俗语所言: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刻意做的拼命求得一结果,多是得不到或者结果不是我们最初的期望,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不曾强求的东西,在我们无心的努力中却枝繁叶茂,开花结果,乃至硕果累累。

    这样的事自古就比比皆是,被誉为三大行书的
兰亭,祭侄,寒食,都可谓成于事外的佳作天成。


    这三大法帖本后世推崇,千百年来不知多少文人墨客,王公大臣将墨池染尽,品读临摹了多少遍?更有一代帝王一字千金的把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购来私藏,并招天下书家临写之后,至死也要与法帖同眠一穴!乃至再后的千百年后世学者将摹本奉为至宝,其书法魅力之大,是贯烁古今的。然而,他们的出现却绝不是书法作品,而只是平素的笔墨闲情,随手尺牍罢了。


    先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它不过是王羲之在暮春三月跟朋友一起聚会饮酒作诗后为所作的诗写的序,记事写景论理抒情的随笔。是他流觞曲水之后,醉意蒙熏之中随手写来的文章草稿。做为草稿,纯为记录,想来心里不会可以追究写得如何,更没想过把它写成传世法帖,从帖子里面他涂改的笔记看,就更说明了这点。作为手稿成为传世的法帖确实可谓是成于事外的。


    更有趣的是,据说王右军本人在次日酒醒,欣然品味这生平得意之作,又不禁提笔再写,而且是写了又写,却怎么也写不出原稿的神采风韵,心中总也不称意。想来,一代书圣何等的书法功力,而且是再临写自己的随意写的草稿,这是多么有趣而值得玩味的!传世法帖必是佳作天成,即便是书圣本人,也不能强求,往往是成于事外。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为了暂时安葬寻找来的亲人尸骨,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书写时悲愤激昂,心情难以自已,发诸笔端,倾注文墨,追思祭奠,亦是提笔疾书的匆匆之作,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


    一如兰亭,此文稿中多处涂改,实则如我们的打草稿不带一丝的刻意的安排工整的考虑笔法的讲究,纯粹是笔墨绘心,倾吐胸臆。但正是这样的形式却最见书法天然,更添书法意味情趣,也让他们不可替代。祭文草稿成为法帖岂不更是不能预料的事外之事!这对于颜真卿自己而言亦是如此。


    苏轼的寒食帖是他被贬黄州,时逢寒食节所作的两首感怀小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笔录之下,情志随之,苍凉惆怅,笔锋也随心情跌宕仰合,恣意变化,那是书写心情,记录诗词闲笔尺牍,丝毫不减刻意雕琢的模样。大凡艺术经典之作都是应运而生,而不是造出来的,或者做出来的。不仅寒食帖是这样,苏轼成为为宋代尚意书法的大家,这绝非是他要可以去做书法家,去研究书法才成为了书法家。他从不以书法家自诩,他自己也说
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书法无意乃佳”他的书法只是笔写我心,墨展我意的文学诉求下自然而然的形成的。他作为书法家只是因为它作为文人的性情在书法中路流露展示而形成的,绝非刻意为之。或者说,书法是他文人素养的副产品。那么,说寒食帖成于事外,说苏轼作为书法家也成于他是文人,而不是追求书法,这就一点不过分了。


    如此观之,成于事外果然非虚。我不禁想到了,这大概就是要我们做事不能强求,不要过于的刻意做的事,要讲究水到渠成。当然,成于事外,绝非源自幸运,它不是守株待兔。三大行书的问世绝不是凭空而来的,必然是以三位书法家数十年书法造诣和功底为基础的,不过,天时地利人和之下才能得之。成于事外,更多是那份心境,也即是天时地利人和的难得吧!


    我不禁想到了,所谓要成于事外,不去强求,也即是我常说的,敬天命,尽人事。天时地利人和总是难得,在为外因,我们要尊重,这既是敬天命,但我们自己主观一定要努力,这即是尽人事。只有这样,才能成于事外。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自己不努力,成于事外就只能是听天命了。


     老子讲:为而不争。这大约也就是成于事外的要旨,我们做事不强求结果,放开些,很多时候往往成于事外。我们不在于一定达到某个目的而去做,而是踏实的体验和享受一个过程
。一味盯着结果,多是有所失望,但认真经历过程,确实处处希望,处处都包含着收获,因为在过程里面,天时地利人和说不定就凑齐了,是就这么成了,自然而然,似成于事外,实则水到渠成。


    再细细体味着过程里面,为而不争的妙处正如佛家所说的,不入名相,心无挂碍,这样就可以心无恐怖,就可以远离颠倒梦想,为而不争就是踏实做事。佛家说的不入名相就是做事的时候心地清净,想来这三大法帖不就是在不入名相,为而不争的心境下写成的么?


    大概,庄子讲,心斋坐忘,乘物游心便是他们书写时的心境和状态吧?他们忘了自己在书写,或者,并不追求这就是书法名作,而只是书写自己的心情,然而他们数十年的书法功力却越是在这样的没有追求的限制下自由驰骋,随着心境情怀在笔锋轻触宣纸之际,娓娓流转,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可以说,好的作品,始自天成,不过是借了书法家的手写了出来。


    看来,成于事外并不虚妄,不过,我们不能侥幸,而是要踏实的去做事,为而不争,不去强求,不入名相,心无挂碍,也就心斋坐忘,乘物游心了。原来儒家,佛家,道家他们的修行本是一致,只是说法不同罢了。








[ 本帖最后由 梅青 于 2013-12-9 20:43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12-10 16:27 | 只看该作者
好文提读,论述有道理。
3#
发表于 2013-12-11 20:15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通览全文,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

[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13-12-11 20:18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0 18:28 , Processed in 0.05392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