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37|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古诗源》断章(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4 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读《麦秀歌》,让人想到亡国之恨,也让人想起传统诗歌所传承的“残山剩水之思,麦秀黍离之感”的主题源流。

    的确,这是一首从源头走来的且发散着强烈文人气息的古歌。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

    能够屹立在古诗源头,《麦秀歌》在悲美的意境中的确蕴涵着深广的含义,也没有任何征兆地开启了后世寓意诗的先河。

    我在心里只有默默膜拜。

    《史记》记载,“箕子朝周,过故殷墟,感宫室毁壤生禾黍,箕子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之。”

    寥寥十八字,将亡国惨状和亡国原因和盘托出,而且又是凄凉悲惋。

    这是古人叙事的高明之处。曲笔过处,所指跃然纸上。

    内心里麻木迟钝的意识因着青草的历历在目而渐渐觉醒。面对古诗,我不再倾听。在冬日粗粝的抚摸中,我将享受着古汉语带来的某种历程。磨练。

    箕子是商朝旧臣,在劝谏纣王无果的情况下,他毅然选择了离开。周朝时因此而被分封到了朝鲜,并终其所老。

    对于一个故臣而言,前朝纣王就是魔鬼撒旦,然而于箕子则是一次永难实现的灾难性体验,或真实的过往。这,就像任何一个强权主义一样,充满了魔鬼意志,且让人无法逃避。

    我想起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一个悲悯的创世纪范例。“真诚的热望,是某种可以浴血其中的东西”。的确如此。不过这需要有一颗良善之心才能够感知得到。

    命运无常的箕子就是这样无法走出被禁锢的心魔。或许,《麦秀歌》是他以诗歌的形式在向过去的自己赎罪。真诚之中,他没有任何夸耀性的袒露。于是,即便是青青的麦穗,幽幽的禾草,也都被赋予了锐利而孤苦的痛楚。

    但是,他的颓愤之心还能够再次宁寂下来吗?

    静静的,我仿佛看见一切都沉浸到了夕阳的暮色里。无论是千年的麦秀,还是凄楚的老城墙,都已黯淡地沉灭了。也正是这样的沉默,使我逆溯到了古源头沉默里的表达活力。一股来源于悲愤与沉思之下的倾诉。

    亡国之后,才知道自由的可贵。叹息也好,思索也罢,对于揭开历史、活在另一个现实之中的古人而言,《麦秀歌》无疑是有着反讽的意味。因为,与所有的衰落相比,做一个思考的人,要比阿谀奉承的小人物更难。

    箕子之后的战国末期,楚国出现了一个歌舞家莫愁女,她将《采薇歌》、《麦秀歌》等民间乐诗入歌传唱。因着这样的传袭,古歌才代代相传至今。


    2.“径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这是李陵的《别歌》。一个将军深沉的长吟。

    李广之后,匈奴与大汉和亲,北方牧羊的苏武终于被单于允许回国。离别之际,李陵起舞而歌,为一颗即将远去的心魂送别。

    没有惆怅,没有悲苦,更没有撕心裂肺的哭泣,只有对遥遥万里之外故土的思恋。离别的基调,竟然因着对往事的回忆而多了一些浪漫。

    想象之中,万里绝域,篝火冉冉,大雪纷飞。翩翩而舞的背影是那么凄凉,孤单,舒缓,就像远方杭盖的屏障一样。

    那是一个让人伤心的地方。霍去病、卫青、中行说他们都到过这里,留下了辉煌的人生足迹。但是,漫漫风沙之中,一切的一切都已经模糊得看不清楚。苏武来了,李陵来了。冰天雪地,牛羊成群。

    但李陵不是拓荒者。

    “子归受荣,我留受辱”。这样的感慨读一遍难受一遍。

    “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眠,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越是接近古诗,越是觉得可怕。

    这样的名句,让人忍不卒读。

    这样的九月,让人肝肠寸断。

    李陵,一个受尽屈辱的战将,他赌上了母亲、妻儿的性命进行了选择;司马迁赌上自己的男儿之身进行了选择;黑暗一如五代的民间赌上说唱剧本进行了选择。还有后来的《李陵碑》、《苏武牧羊》。等等。难耐的寂寞,难耐的惆怅,难耐的悲壮。

    历史,竟如此相似地和一位受降的将军先后对话。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杭盖以北,远山茫茫。被遮蔽了的野草依然蔚蓝如天。“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这样的感叹,听来凉心。不如不听。

    天水,号称龙城。西关里有条巷道叫“飞将巷”,应该是缅怀飞将军李广的。南山之上,有李广墓,碑名是抗战时蒋中正所题。如今,李广墓已成文保单位,飞将巷也被制作成牌子,只剩下一个称呼了。


   


[ 本帖最后由 何也 于 2014-1-4 21:03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4-1-4 21:04 | 只看该作者
请版主不要再移至江天版了。
3#
发表于 2014-1-4 22:03 | 只看该作者
借您的文字去读了两首古诗,阅读历史,心情随着文字的笔调凝重。
亡国,受降,坚守,哪一样里不是饱含着忍辱?
拜读学习了,问候新年快乐!
4#
发表于 2014-1-5 20:09 | 只看该作者
散文的风韵,杂文的风格,说文解字之间见证了诗义和历史,颇具神采。
上次转至杂文版自然是感觉你的文风有些杂文的性质,别无它意,希望何老师理解!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21: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冷若秋水 于 2014-1-4 22:03 发表
借您的文字去读了两首古诗,阅读历史,心情随着文字的笔调凝重。
亡国,受降,坚守,哪一样里不是饱含着忍辱?
拜读学习了,问候新年快乐!

感谢秋水来读赏。
也祝你新春快乐。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21: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4-1-5 20:09 发表
散文的风韵,杂文的风格,说文解字之间见证了诗义和历史,颇具神采。
上次转至杂文版自然是感觉你的文风有些杂文的性质,别无它意,希望何老师理解!


真心感谢木门斑斑的阅评。
其实别无它意,因为这个系列我始终是从散文的角度出发的。
问你好。
7#
发表于 2014-1-6 09:34 | 只看该作者
如是的文笔很见功力,继续欣赏并问好何也!
8#
发表于 2014-1-6 09:51 | 只看该作者
读这篇文,读到了历史的荒凉与厚重,黄沙下隐约的血迹。蓦然记起那句“李广难封”,比起卫青和霍去病,他真的不幸运。但就是这个悲剧性的人物,司马迁给予了他一份偏爱,我们这些读者又何尝不是呢。
9#
发表于 2014-1-6 15:06 | 只看该作者
外在的描述与内在的主体意识的判断相结合,从分析古诗中展现一个历史的横断面,表现家国、个体与整体的抉择和悲凉。语意深邃,评介客观。拜读,欣赏,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22: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4-1-6 09:34 发表
如是的文笔很见功力,继续欣赏并问好何也!


谢过敬斑斑的阅评!也问你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22: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南山菊 于 2014-1-6 09:51 发表
读这篇文,读到了历史的荒凉与厚重,黄沙下隐约的血迹。蓦然记起那句“李广难封”,比起卫青和霍去病,他真的不幸运。但就是这个悲剧性的人物,司马迁给予了他一份偏爱,我们这些读者又何尝不是呢。


谢过南山菊的阅批啊!
是啊,这样的诗读来不轻松。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22: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澧水寒儒 于 2014-1-6 15:06 发表
外在的描述与内在的主体意识的判断相结合,从分析古诗中展现一个历史的横断面,表现家国、个体与整体的抉择和悲凉。语意深邃,评介客观。拜读,欣赏,问好!


真诚感谢澧水斑斑的阅评!
其实读的过程比写的过程更难把握。
问你好!
13#
发表于 2014-1-8 12:22 | 只看该作者
富有质感,知识丰富
14#
发表于 2014-1-8 23:10 | 只看该作者
对古诗词的的解析,精深、透彻,意蕴丰厚,也足见功力。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1-9 11: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张金彪 于 2014-1-8 12:22 发表
富有质感,知识丰富

感谢金彪的阅批。
问你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4 16:43 , Processed in 0.06828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