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26|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文字问道,见情见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2-17 1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字问道,见情见性

            敬一兵

  拿到作者辛贵强《背着太阳行走》这本散文集的文稿后,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来阅读。耗费大量时间的原因并不是文稿的篇幅浩瀚,而是作者用文字问道和见情见性的视觉将我深深吸引了。

  一部散文作品的文字如果没有探寻自然、生命乃至日常琐事中的本原、本体、本性和本质的走向,就无从驮载率性与真挚这些蕴涵在自然、生命乃至日常琐事中大美的元素。应该说,《背着太阳行走》的文字具有十分明晰的问道色彩。我一直认为,这应该就是甄别散文作品质量高下的根本界限之一。事实上,道即真,真即美是客观存在的辩证规律,也是散文创作的文艺观的核心要旨。所谓大道于心厚德载物,不过尔尔。

  率性是为人的品格,真挚当属人悲悯向善的情愫。有了问究大道的文字走向,作品自然就会具备率性与真挚的成分。它们是散文的骨骼也是散文的血肉。散文缺失了这两种成分,形体便会因为失去了骨骼的支撑血肉的存在而消散瓦解,进而枯萎、乏味、虚伪再也无法给人留下感化教育和鼓舞的印象了。难怪我会在《背着太阳行走》这本散文集里徘徊流连,原来只有长期积累了丰富阅历的人,才会在主宰自己的审美意识中,展示出大道之美的核质与精髓。才会在感染作者本身的同时也感染了我。

  《背着太阳行走》的文字是单纯的,叙述和抒发也是单纯的。它们都被规定在了一本书的相对有限与相对单纯的空间里了。也正是因为这种相对性,才便于深入提供无限的审美可能。不要那么多,只要一点点;从一滴水珠出发,便可以直接俘获阳光。辛贵强的这本散文集让我相信,这是文学的最高境界。

  书的内容单纯但不单调,不单一,不轻薄。这本书内容涉及广泛,基本上都取之于作者本人的亲历亲为。作者叙述的事物,都是透过自然的、生活的以及历史和人文的环境来反映自己的感念感受与感悟。都是通过平铺直叙的笔触来揭示自然之道、生活之道、人文历史之道等等的内涵和本质。凭藉这本书我们看见了大道就是太行山的地势地貌,就是草芥人物生活的经历,就是物质与精神的一次知遇。在《拥抱太行》和《红尘行者》等章节里,问道的况味尤其浓郁。通过作者的叙述,我感到了自己所理解的道,与客观现实中的道之间竟然存在着如此巨大的差距。同时我也看见,作者肉身的“我”和精神的“我”,大“我”和小“我”都在大道相通的基础上,于奋斗这个精神层面的交接点上有了试图统一的征兆。大道是一个未被现实污染的桃花源。它存在的方式不同,就决定了其意义的不同,还有人进入其中的方式不同。《背着太阳行走》应该是一个道。于是,在这个道的范畴内,我发现作者在寻道过程中的每一次迁徙或者徘徊,从更深的意义上而言,是一种等待,是一种回归,更是一种锲而不舍的文学梦的追求。

  我在阅读《背着太阳行走》的文稿同时,脑海里始终回荡起卡夫卡曾经说过的话:“没有不流血的童话。”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太理解这句话,我只是感觉到这句话中藏着一些深奥的东西。直到读完辛贵强的这本书,我才渐渐明白卡夫卡的这句话。童话是美的形象表达,也是作者成长经历中,乡村生活中,对太行山的由表及里的认识中以及追求自己梦想中的一切美好的回顾、感受与体验。流血,则是一种疼痛的感性归纳,更是作者一生所经历过的贫困、苦楚、辛酸、凄切和艰难的情感写照。可以说,《背着太阳行走》实际上就是对卡夫卡“没有不流血的童话”之言的佐证和对应,也是本书留给我的第一通感性印象。

  对美的记忆、感念以及由于美而产生的疼痛的体验,在辛贵强的散文集里随处可见。如写草芥生活艰辛顽强与可歌可泣精神的《深山人家》,借助楼梯的背景写身份心态变迁之中五味杂陈的《76级台阶》,用脚印暗示、寓意、丈量和参照等笔触来写自己经历的《脚印》,写乡村无奈、萧条、落后等现状的《村头村尾》,写收养刺猬细节的《一只刺猬的魔咒》等等文章,无论述人状物还是体验思悟,读后无不给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疼痛感。这些疼痛感既是决定一个作家天赋的敏感和直觉在辛贵强身上的体现,同时也是作者对乡村的美、太行山的美、生活的美、历史的美、人文的美、个人经历的美以及生命的美在体验和书写中,不断泉涌出来的悲悯向善的情感综合表征。贫困、苦楚、辛酸、还有感怀感念延伸出来的悲悯之情的疼痛是肉体的,也是精神的。这些疼痛从本质上来自于爱的深沉。一个人必须具有了真爱的情愫,才能体会到真正的疼痛。当然,疼痛也来自于怀旧与伤感的自觉内省和其间时间的伤害,这种伤害的走向是从肌肤到器官,从身体到灵魂的浸润和碰撞。它们具有导致情感疼痛的伤害成分,但更多的还是属于蜕变和涅槃性质的。在疼痛之中把握生、把握死、把握对人类灵魂的描述、把握对自然的勾勒,并被挖掘和呈现得如此精彩、精妙和精细,恐怕也只有作者了。

  这本散文集给我留下的第二个通感性印象就是坦诚、坦率和坦荡的人性品格。所谓道即真一说,便是缘由于此。

  我相信辛贵强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是不会平静的。譬如在《触摸山魂》中作者写山路,折射的是太行人不屈的精神和环境造成的生存差异,反映出来的却是对哪怕是微小的不公平、不公正的与生俱来的警觉和不容忍不忽视的态度。在《背着太阳行走》这篇文章中,从放羊、民办教师到笔杆子的经历中既表达了执着追求的信念,更表达了类似尼采“任何苦难都无法、而且永远无法让我对我所认识的生活作伪证”之言的立场。在《苦歌》中作者对二嫂这个人物的勾勒,无论是轮廓还是线条都浸满了悲悯、悲楚和悲切的情愫,映衬而出的则是毫无保留地撕开衣襟亮出伤疤甚至是难看的胎记的勇气。在《家在田园》中作者婉转曲折地写出了自己无缘城市居民堪为乡民的矛盾心理下,找到了亲近自然崇尚淳朴的坦诚坦荡的精神境界过程,同时也佐证了没有坦诚坦荡,实际上就证明了人的精神萎缩灵魂空间收敛和价值观扭曲的道理。在《出险》中作者写自己游泳过程中救人遇险的情形,说出了被遮蔽的种种事实真相,体现出了深刻的直觉和尊重自己内心感受的性质。在《父亲的神话》中作者与其是在用回忆、勾勒、叙述和具象的笔法丈量父亲,不如说成是用父亲的形象丈量作者自己的内心质量和生活态度,不如说成是作者哪怕心口流血也要保持优美之态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内心使然。

  以上种种,都体现出了作者真实率性的品格。真实的品格在这本书里,甚至在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里反反复复给我们制造了细腻到细腻深处的看似累赘的叙述印象,应该说这样的写作是冒险的写作,但如此的真实写作却恰恰构成了道的大气象和散文本质的意义,这恐怕是很多人都意想不到的。并且,这样的写作态度绝对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的流露和一鼓作气的喷射,是根本无法阻止的。虚伪和谎言可能存在于现实中和我们的生活里,但不在这本书里,对此我深以为然。

  虚伪或者幻觉不是自然之道所为,而是出自我们自己的原因。为什么我们要说散文真,真就是道的本性和内涵之一,也是我们用文字载道和探道的前提所在。正是因了作者在这本书中采用平铺直叙的感性描述来探道,所以这本书就有了深入浅出柳暗花明的妙趣。

  应该感谢作者在书中为我们呈现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真实以及丰腴的情愫。尽管我们还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它的瑕疵,比如文章没有完全呈现出疏密有致的特点,文字和语句的锤炼不够严谨,对大“我”与小“我”的把握还不完全妥帖等等。但这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太多的遗憾,也没有给书的格局带来太大的影响。这本书最值得重视的问道意义和见情见性的特点,依旧是作者继续沿循写作的道路,抵达他和我们共同期待的高度的动力。

  限于篇幅,我只能挂一漏万写成这样的观感综述。

  是为序。



[ 本帖最后由 敬一兵 于 2014-2-17 12:09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4-2-17 12:10 | 只看该作者
发一篇文章支持评论版。
3#
发表于 2014-2-17 12:43 | 只看该作者
以作者的生存境遇作为参照背景,阐释其的心路历程,读来鲜活、生动,具有一种独特的力量感。使作品有了不凡的文学意义。
4#
发表于 2014-2-17 12:49 | 只看该作者
豁达,详实,本善,点示出文本中蕴含的文字精神和道义主旨。
5#
发表于 2014-2-17 14:03 | 只看该作者
这篇序言,大气磅礴。通过深入分析辛贵强散文创作思想内涵,辨析艺术特色,归纳写作倾向,评价美学价值,使读者未见其书,如见其人,有了对这本散文集的总体了解,产生了阅读欲望。
谢谢敬版对评论版的大力支持!
6#
发表于 2014-2-17 14: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4-2-17 12:10 发表
发一篇文章支持评论版。
谢谢!给你上香茶啦!
7#
发表于 2014-2-17 14:26 | 只看该作者
辛老师终于出书了。他应该出书。我欣赏他耿直的个性。
敬老师的序,为之锦上添了花。
8#
发表于 2014-2-17 14:33 | 只看该作者
一篇灵动的序,把文章内在的东西挖掘了出来,读后给人以启迪,欣赏学习!
9#
发表于 2014-2-17 15:02 | 只看该作者
拜读。感谢敬老师的支持,问候。辛老师应该是中财会员?遗憾之前没有走动散文版,但见中财著书者越来越多,可喜可贺。敬老师的这类文字,别有风格,跟在后面学习。
10#
发表于 2014-2-17 15:23 | 只看该作者
  一兵老师的文字总让人联想,心底像搅动了什么。这是我对其文字的总观。
  评文评书有多种评法,因角度进入及心底的重心不一。一兵老师对辛贵强老师的散文集评之为一个“道”字。这需一种胆识及超强的自信。该道的含义我们且听他述之,一为真,二为直,真即真挚,不假,是生活里,太行山下的实在;直为率,不弯绕,耿介,合所评作者之性格性情也。据我所知,这恰好合其人的本质及作为一个文人的个性里的共性。至于疼痛与真爱,太行与本我,在此文及评述中都有细述。很欣赏作者的一字评论及其展述。道字在老子里指自然,书作者之真直我想也恰好合乎自然。“不要那么多,只要一点点;从一滴水珠出发,便可以直接俘获阳光。”这句可谓一兵老师的艺术之总观。本篇即为极好的代表。
  欢迎一兵老师来此发帖并高兴在此再看到本帖!
11#
发表于 2014-2-21 14:40 | 只看该作者
对辛贵强的散文,我以前也曾经写过一篇评论。佩服此文的独到视角与精细解读,文与人, 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解析做人的真谛,对于理解文本也就有了探索之源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15:44 , Processed in 0.05151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