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97|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一部沉重的家族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9 16: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部厚重的家族史


  ——读武俊岭《我的上一辈人》一得


  武俊岭老师的散文集《我的上一辈人》,捧在手里,沉甸甸的;读在心里,也是沉甸甸的。沉甸甸的不仅仅是书本身的重量,也不仅仅是书中满浸着的深情,还有书中人物所走过的历史带来的厚重感。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经历本无足轻重,一个普通农民家族的兴衰也无足轻重,可是一旦拨动了历史的琴弦,便会显得格外沉重起来。


  自来,写家庭史的作品并不少见,中国的如《红楼梦》,外国的如《百年孤独》,便都属于这一类。可是,武老师的《我的上一辈人》却与其他作品多少有些不同。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仅以“高于生活”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个家族的历史,更是以严谨的态度忠实地记录了这一历史。所以说,这本书不仅仅具有“艺术真实”,更是满载着“生活真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部作品不敢说是绝后,但至少是空前的。


  《我的上一辈人》是一部武氏的家族史,它细致地描绘了作者的祖辈、父辈、兄弟辈的人生经历,他们的艰苦创业,他们的勤劳勇敢,他们的苦痛挣扎,他们的善良忠厚……然而这又绝不是仅仅属于武氏的家族史,每个熟悉农村生活的读者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家族的影子。它是那样的鲜活生动,那样的真实可信,以至于读着读着,常常叫人怀疑,其中所描写的人物并非生活在齐鲁大地,而是就生活在自己熟悉的东北平原,甚至就在我们的村邻,就在我的身边……小而言之,《我的上一辈人》只是一个普通农民家族的生活史,大而言之,又何尝不是整个中国农民的苦难史、挣扎史、奋斗史……司马迁以传记入史,蒲松龄以小说入史,武俊岭以散文入史……究其本质,并没有多大差别。


  然而不同的是,司马迁是为帝王将相立传,蒲松龄是为神鬼妖狐立传,武俊岭却是为普通民众立传。尤其在《我的上一辈人》的前两辑中,自祖父母、父母、叔伯、婶娘、兄弟姐妹、堂兄堂嫂……乃至亲戚朋友,只要是自己熟悉的亲人,无不入传。而且不仅如此,甚至一只山羊、一头抵人牛、一群老巴虫、一块牛骨、一个老鸹枕头,一个窝头、一碗酸糊糊……也都为其立传。重要的是,其中无论是人物,是动物,或是食品、玩具,无不与人物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


  例如在《祖父》一文中,写祖父创业及守业的艰辛,读来令人感叹不已。《奶奶》一文则写了在特殊的时代里奶奶为了孙子吃饱宁愿饿死,读来更是叫人心潮涌动。而大姐的孝敬与“皮实”,大嫂的善良与苦命,二伯的爱牛,二大娘的坚忍,父亲与两位义兄弟的友谊,两位姐夫的共同与差异……无不鲜活生动,读来亲切感人。普通百姓的人生道路,注定了没有什么什么惊天伟业;而普通百姓的人生道路,也难得会有什么波澜起伏。有的只不过是吃喝拉撒等家庭琐事,有的只不过是生老病死的日月轮回。由于写的是上一辈人,《我的上一辈人》中对“老、病、死”写得特别多,也特别感人。只在作为书名的散文《我的上一辈人》中,就先后写了父亲、二伯、大娘、四叔、五叔、五婶几位前辈的去世,对于读者来说,简直是随着作者的记叙进行了一次对生死问题重新思考。而关于大姐,作者更是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了一篇《大姐》,及《大姐病了》,除其中的浓浓亲情令人感动,对于“老、病、死”的描写更是叫人唏嘘。一个人自出生以来,总是要老、要病、要死的。年轻时没有谁会刻意去思考这些问题,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见着我们身边一个个亲人变得愈加衰老,甚至疾病缠身,直到最后离开我们,人们才会真切地感受到,同样的情形也许离我们也不太遥远了。武老师笔下的老、病、死,写得平淡自然,波澜不惊(甚至连写奶奶死去都没有大肆渲染,而是笔锋突转,写立碑仪式上众兄弟的痛哭流涕。),正体现了一种勘破生死的从容和对于人生归宿的深层思考。正如武老师在《自序》中所说:“他们生于泥土,又归于泥土。”虽然普通,虽然平凡,虽然不曾有过显耀的名位,虽然不曾有过轰轰烈烈的功业。可是他们生存过,奋斗过,付出过,收获过,挣扎过,抗争过,哭过,笑过,爱过,恨过……纵然还有些许遗憾,纵然还有些许不甘,可是毕竟尽过最大的努力了。求仁得仁,又何憾焉?


  在以家族为依托,为普通百姓立传之余,《我的上一辈人》还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又一幅生动鲜活的风俗画卷。诸如《村乐》中的民间说书,《卖炊帚》中的乡村集市,《抢麦》《拾麦》中的劳动场景,以及各种地方小吃、儿童玩具,无不生动传神。例如《布谷鸟叫了》一文,与两位姐姐偷烧麦穗的情节,便可与鲁迅的《社戏》中偷吃罗汉豆的情节相媲美。其他的如《上坟》《修鞋》《请祖宗》《馇馇》《酸糊糊》等文,无不充满了浓郁的乡情乡趣,读来让人倍感温馨,倍感亲切。


  怀着急迫的心情读罢全书,掩卷深思,心中不由得生出无限感慨,情绪一时难以平复。待心情冷静下来之后,似乎又觉得缺了些什么。是了,正如武先生在《跋》中所说“唯情而已矣”,尽管书中未必“唯情”,“情”之外,我们能品到的还有很多很多。但其中所含的感情实在是太丰富了,太深刻了,沉浸其中,不知不觉便受其感染,竟忽略了读文时一向注意的文法问题。如今冷静下来,细品之下,却居然发现,除了早年的几篇外,其他的文章居然普遍没有“成法”可寻。记得之前在武先生博客上读到《老巴虫》的时候,曾对人说,此篇堪为文法典范。然而纵观《我的上一辈人》全书,这样的文章竟是寥寥可数,而且都是早期所作。大多数文章,至少在我个人看来,是无“章法”可寻了。正所谓“文无定法”,苏东坡曾说过:“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也许,此语,正是对《我的上一辈人》最恰当的评价吧!

2#
 楼主| 发表于 2014-3-9 16:12 | 只看该作者
才知道论坛设了一个评论区,而且水姐姐也在此担任版主,马上来凑个热门。
3#
发表于 2014-3-9 16:41 | 只看该作者
正在读其它帖子,先占个座位,问候如空,谢谢前来支持。之前没能通报你表示抱歉,我亦临时佛脚,只是表示对新版的一个拥戴和铺垫,希望你喜欢这里。
4#
发表于 2014-3-9 17:24 | 只看该作者
司马迁以传记入史,蒲松龄以小说入史,武俊岭以散文入史……究其本质,并没有多大差别。

我很赞成如空的评价。读武版的两本书,我每每身心投入,不能自拔,间或跟着读出眼泪读出辛酸……更多的是,读出他努力奋斗的心里路程。武版又一本书也要出版了。这本书我写过评,很熟悉了,如空写得朴实认真,评价很是到位,一起期待着武版的新书付梓。
5#
发表于 2014-3-10 04:48 | 只看该作者
全面评价吴俊岭的散文集《我的上一辈人》,可见阅读下了一番工夫!谢谢水如空对评论版的支持! :handshake
6#
发表于 2014-3-10 12:07 | 只看该作者
  题目巧妙:入口小,易写和收奇功。谈历史厚重感问题,抓住了所评对象的核心,对比法的使用,更见说服力。文尾给“文无定法”的评价,已显见其书的崇高价值所在了。
  欢迎如空来发评论!
7#
发表于 2014-3-10 12:30 | 只看该作者
 在以家族为依托,为普通百姓立传之余,《我的上一辈人》还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又一幅生动鲜活的风俗画卷。诸如《村乐》中的民间说书,《卖炊帚》中的乡村集市,《抢麦》《拾麦》中的劳动场景,以及各种地方小吃、儿童玩具,无不生动传神。例如《布谷鸟叫了》一文,与两位姐姐偷烧麦穗的情节,便可与鲁迅的《社戏》中偷吃罗汉豆的情节相媲美。其他的如《上坟》《修鞋》《请祖宗》《馇馇》《酸糊糊》等文,无不充满了浓郁的乡情乡趣,读来让人倍感温馨,倍感亲切。

非常形象生动的解读,感到了文集中散发出的自然朴素的气息,禁不住回忆起自己童年时的往事来。秋叶问好!
8#
发表于 2014-3-10 12: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14-3-9 16:12 发表
才知道论坛设了一个评论区,而且水姐姐也在此担任版主,马上来凑个热门。

  欢迎你,早该来!
9#
 楼主| 发表于 2014-3-11 08: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14-3-9 16:41 发表
正在读其它帖子,先占个座位,问候如空,谢谢前来支持。之前没能通报你表示抱歉,我亦临时佛脚,只是表示对新版的一个拥戴和铺垫,希望你喜欢这里。

最近上网不大方便,只能偶尔来看看,还是很喜欢这里的。只是评论文章不大会写,而且要写前总要先细细品读,与我不求甚解的习惯不大搭调……:handshake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3-11 08: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4-3-10 04:48 发表
全面评价吴俊岭的散文集《我的上一辈人》,可见阅读下了一番工夫!谢谢水如空对评论版的支持! :handshake

多谢高老师!
武兄的文章一直很喜欢,所以读得细,读了进去。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3-11 08: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14-3-10 12:07 发表
  题目巧妙:入口小,易写和收奇功。谈历史厚重感问题,抓住了所评对象的核心,对比法的使用,更见说服力。文尾给“文无定法”的评价,已显见其书的崇高价值所在了。
  欢迎如空来发评论!

多谢梁老师!最近忙,有时间就会来凑个热闹。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3-11 08: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红秋叶 于 2014-3-10 12:30 发表
 在以家族为依托,为普通百姓立传之余,《我的上一辈人》还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又一幅生动鲜活的风俗画卷。诸如《村乐》中的民间说书,《卖炊帚》中的乡村集市,《抢麦》《拾麦》中的劳动场景,以及各种地方小吃、儿童 ...

问好秋叶!读一本喜欢的书,其实也是读自己的感觉。
13#
发表于 2014-3-11 08: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14-3-11 08:21 发表

问好秋叶!读一本喜欢的书,其实也是读自己的感觉。

是这样的,有时去精读一篇文章,细细去体会,进入到作者的思想中去,会有很多启发。
14#
发表于 2014-3-11 19:22 | 只看该作者
武老师的文章我读过,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篇关于饿死人的。
我在江天看过有人写过武老师的评论。如空老师这篇,最后一段非常入心。如果没有这一段,通篇就流俗了。其实你是会写评的人。是懂得的人。如果有新书出,送给你是很好的。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3-17 16: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红秋叶 于 2014-3-11 08:25 发表

是这样的,有时去精读一篇文章,细细去体会,进入到作者的思想中去,会有很多启发。

多谢指点,有空有感时再来求教。:handshak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14:31 , Processed in 0.05845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