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465|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青果长成繁花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27 13: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一个冬天像一块冰一样悄然化去,春天张着鲜花一样的笑脸向人转过身来。
  
  又将封存一些时光和时光的印记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也只能再一次做一回封存事件的见证人。时光也罢,封存也罢,都将诉诸无形的物和无形的手。不过,归根结底,关于时光和封存,仅仅只是一种淡漠的念想吧。
  
  檇李,或者早已经篡种的樱花,现在开始喧腾在梅的盛大花事之后。花残而枯,安静地蜷缩在枝头宛如写过毛笔字又被捏成团的马粪纸,又像被揉捏得皱巴巴的线装书,那样的古色古香,那样的古意古趣,引领人的念想回溯到很久以前自己根本不认识的年代去,但还可以断定是人曾经生活过的年代。就这样,尊贵高雅的梅作别了属于它的一段日子。梅朵,有落地的也有随风的,都去了该去的地方。檇李和樱花,士别三日,花团锦簇,色相娇艳,蜂围蝶阵,嘤嗡之声与早春的柔风终日和鸣。天开眼了,远山顶上的片片残雪如碎银散玉。上一个冬天就那样飘浮在温暖的云端了。
  
  门和窗,紧紧关闭了好几个月。笑容满面的日子来了,把门窗打开,让阳光和暖风一同进来。阳关一直淡定谦和,拂面的轻风唤醒了深藏多年的被人抚摸的感觉,风里还有“灯塔牌”洗发膏和涂面的“雪花膏”的芳香气息。而地板上,空荡荡的;墙面,也因为空无一物而显得十分光洁。它们都没有变,还是先前的样子和颜色,但多少有些飘渺了,开始闻到苍老的气息,很安静的。
  
  睡到自然醒,却感到后悔了,后悔的是再次断送了一长段弥足珍贵的时光,那段时光里,自己对世界上发生的许多事情概然无知,但无论怎么说都应该做一点事情来补救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是常常记得的。拖过地板以后,室内又潮又腥的气味让人不适,幸好,那些气味很快都被窗外来风吹走了。接下来,很有成就感地坐定,窗外来风殷勤拂面,额前又有了被人抚摸的感觉。阳光造就的反光和侧影那么真实,那么感人,跟先前某人的浅笑几乎完全一样,虽然真实的境况的确是物不是、人亦非,但最火热的情景好像还是昨天才出现过的,面目都像自己的手心那样可爱可亲。由干裂而润泽,再由润泽而干裂,显然老了,那手,常常在冬天裂开深深的口子,剧痛钻心,但还记得最初的干裂不是这样的,而是过度的顽劣造成的创口。清晰的掌纹里有那么充盈的好日子,虽然名目繁多,但仅仅记得大多数中最主要的。人,有些老了,有些走了,有些冷淡了,有些亲热了,亦如花开花谢春来冬去,心里又开始颤巍巍的生出想哭的感觉来,那种感觉是难以自已的。
  
  自家的墙面和地板是百看不厌的,这远远不同于别的事物。每次出门的时候都会留恋墙面和地板的,每次回来都有新奇感和亲切感——没有任何意外变化才是世间最美好的事情!窗前的花架上的花草总是那样焦渴而贫弱。据当前最流行的说法,那都是因为它们没有充分连接地气的结果。然而,这个难题也许是无解的,酷爱养花种草,但公寓里高耸的居所又不能充分连接地气,因而,念想中的空中花园一直未能兴旺发达起来,又怎能有白马王子与娇俏公主的美艳传说呢!
  
  檇李和樱花,完完全全的连接地气了,如今花事正盛,树无闲枝,枝无空缺,那种繁盛景况差不多要乱假了。过于繁盛的花团也许是不太受水墨画家们青睐的,但在福寿人间,满堂红彩未必不是好事!花事这样繁盛,不能不相信连接地气的说法是颇为可靠的。高高乎在上的居所里见不到的盛况,也便可以在公园或田畴间一睹芳容了。
  
  春宜焐,缘于由冷而暖的时候人易患病——许多人真的病倒了,接二连三的,虽然多为伤风,但症候不尽相同轻重有异。病者的共识是脑袋都像春日里天上的积雨云,昏庸,沉重,慵懒乏力如二月春风里飘忽无尽的游丝和纤尘。也有偶生顽疮而动刀的,那些人的身体大抵难以抵御春气之蒸腾与熏燎的,又确乎因为人太柔弱,柔弱如一滴细雨、一丝春风、一片淡云,都是极易被阳光悉数收容的东西。真的有人在春风骀荡的日子里开始大养其病——不得不致信问候了。可能是礼节性的,或者是别有用心的,反正短信一旦发出再难收回,那就胆战心惊地等着。很快收到回复,寥寥数字,其间游荡着力道微弱的谢意——果然柔弱到极点了!而对方的态度,也像春日的天气,不冷,也不热。
  
  未知何时能够康复,仿佛柔弱的人一旦康复,担心别人的人自己的心灵世界也就获得重生了,而等待者所期盼的东西又如春日里最后才欣然开放的梨花,总在无边无际的春意劳累不堪地褪尽之后晕染出亮白的天光。其实很想面见病者的病态真容,先验证一下是否真的像一朵将谢的花,但也明知是虚妄之想,虚拟的自我安慰比身体的病情更为严重。相隔的,远非林立的楼宇和早春的熏风,世上有情人的念想之间总是隔着很难捅破的薄纸,那些薄纸粘糊在矜持、孤高、自恃的窗棂之上。唯一能浇心中块垒的恐也当算春日里空旷的田畴了。
  
  田畴上,日日必去的地方,又多了几树耀眼的杏花,杏树繁盛的花事奇迹一定发生在昨日夜里或今日凌晨。杏花成团成簇,仿佛温婉的提示一样引导人的心朝着一个方向狂奔,一边狂奔一边暗自庆幸、悄然欢喜:但见花开,心底无尘!
  
  先开的尚未凋谢,后开的方兴未艾,那些让人心旌摇荡、让人赏心悦目的东西总能唤醒人的灵魂迅速抓牢念想最深的事情,并让其像初花一样温暖而光明。唯有真正用心的人才清楚,初花和初花一样的人都懂得等待的意义和价值。而枝上春花,它们要等到所有的花都开齐了,然后择定一日,一同纷纷扬扬地开始凋谢,走向下一段旅程。凋谢,当然指的是开得全盛的花朵开始萎蔫,开始失色,开始蜷曲,开始干缩,最后,像高僧大德圆寂坐化一样从枝头坠落,或者落草,或者入土,就像柔弱的人不幸生病了,又动过刀了,她必然要躺下来暂时闭上眼睛,开始面对生平中最纠结的情感、最迷蒙的幻觉、最无奈的痛苦、最揪心的牵挂、最孤寂的心灵,总之将会有气无力地躺在时光的流里任意东西。不过,也到了多风的时候,太柔弱的人或者像飞絮或者像飘蓬,她最想念的人是亲人?是朋友?是情人?病榻之外,春风仿佛半醉了,睁着迷蒙的眼睛在浅笑,但很有些讽刺意味。风来了,自窗而入,分明是许久许久以前握过的手,没有体温,但有让人心动的感觉,手心里好像真的攥着两颗狂跳的心——也很遥远了,都远隔在昨天以前的遥远日子里。风来了,仿佛是前来捎信的人,说,一个人在很遥远很遥远的地方等待着。
  
  远方的人无法证实,自己的双脚又是很难迈出去的。
  
  窗外来风真如号令,能够听见无数的花瓣听到号令之后离却枝头随风而去。前途并不远大的就地落草,它们发出的窸窣之声是令人颇以为遗憾且颇为伤感的。落花中的入土者,它们的默默无闻就更不必多说了。最壮观的还是风吹花去,如鸟离巢,如蜂飞舞。每至此时,总会想起柔弱的人确乎是柔弱得若有若无的人,不是生病以后,而是生病以前的许久以前,人像一只雏燕那样健康,那样轻捷,那样清爽,确如一朵正开的花,深深爱意就是因她而生的。人说“红颜薄命”,倒不如说“红颜多病”,健健康康的就睡倒,好端端的就生病,不为别的,只为人太柔弱,心性也太柔弱,酷似游手好闲的飞絮与游丝——这又是怜香惜玉之人心底里的病根了,飞絮,游丝,都是多么容易飘散的东西,又是多么容易粘附于某处的东西!果然,人就像风一样从很远的地方飘来,粘附于某处,在一个夏天,如所预料那样生出了孩子。
  
  很快也就明白了,男人总想在别人、尤其是在女人面前表现出强大的样子,即便内心极其懦弱的人也莫不如此,也要给自己贴上一个强大的标签作为标准的脸部。他们总会到女人堆里去睁大眼睛搜寻更柔弱的甚至最柔弱的,病中、梦中都想抱得病中西施。事实往往果然如此,人性的一个秘密由此浮出水面:强硬的需要柔弱的来调和,刚烈的需要谦和的来修补。其实也不奇怪,男人外显强大,内心大都不免细致与温和;女人外显柔弱,内感,则是无一例外的刚直。
  
  花朵凋零了,随风了,柔弱地走了,但毛茸茸的青果留下来了,酸涩,或者苦涩,并且是很坚硬的。
  
  柔弱得差不多要风吹云散的人何尝不是如此。在家门之外,有人多年来总是做着同一件事情:用眼神和肢体语言一次又一次对她说“我爱你”。但她总是微微一笑,总是立刻逃跑,仅此而已,真的再也没有下文了。的确,她的人生之花在许久以前就萎蔫了,但也可以假定她的花儿正在凋谢。她坚硬、酸涩的青果早就长出来了,那就是她的孩子——又能怎么样昵?不同时间阶段之内生长的两棵完全不同的树,他们的花期相错,他们的果熟期也相错,他们根本无法连接得天衣无缝。可见柔弱者的内心并不柔弱,有时候,她们内质的坚硬程度和她们人格力量的光华四射是出乎人的预料之外也是合乎生活逻辑的。
  
  世间人等,多爱赏花,赏花的男人心中一定在怀柔,而赏花的女人心中一定在想着青果,这是无法改变的,女人生来就是为她的孩子们品尝酸甜苦辣、也是为她们的孩子才认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
  
  花事正盛的树木所引发的最激荡不息的情怀当然主要是貌似强大的男人们的。花事结束以后,虔诚关注新叶青果的是否全是女人呢?有谁注意过?婚前,男人总是专心致志地“赏花”和“采花”的。婚后,女人的心思基本转移到“青果”上去了,对男人用情的门已经关上了一半,男人就觉得惘然若失了,无足轻重了可有可无了。看来,“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人生怨怼最初应该是内心粗疏的男人们发出来的。
  
  窗外花架上的花木终究成不了大气候,但还被精心养护着,怕也只是虚托着养花人的“怜香”美梦吧,若要真的结出“青果”来,也许真的要植根于踏实而深广的“土地”上吧。一个心性单纯人格相对完整的男人,在貌似强大的外表里面,或许应该摈弃可怜、可悲的固执与偏见,并且应该有女人那样的怀柔之心吧。
  
  公园里,田畴上,花事正盛,并且将会越来越盛,确乎是一年当中赏花的极佳时期了,素来拥塞于心的冷酷、强硬、固执、偏颇这些东西,何不藉此得以感化和消散呢!家中的墙面与地板将会继续他们原本的亲和与温暖,并且,亲和与温暖合构起来的东西毕竟是亲情开花、结果、枝繁叶茂的可靠“地土”,怜香的人,柔弱的人,也将各得其所而永远快乐吧。
  
  2014-3-18

        
2#
发表于 2014-3-27 13:49 | 只看该作者
一些生动情景的叙述,揉入更为生动的思想,有着抒情诗般的浪漫,也有着思想者深邃目光的触及,相互的融合,映出了一幅极为动人的画面,让人驻足、叹息、沉思,流连忘返。
欣赏新作、问好李老师!恭祝春安、愉快!
3#
发表于 2014-3-27 14:02 | 只看该作者
有些伤感。从大自然的花开花落,春事反复,到人生更迭,怜春伤怀。
但花开总令人欣喜。但见花开,心底无尘,这些足够了!
4#
发表于 2014-3-27 17:31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李老师的文字,就想起小时候的语文老师。每次作文课前,老师都会用毛笔在一张大白纸上写一篇范文挂在墙上。先分析范文,然后开始写作。所以,我们班的作文是全校最好的。作文竞赛一等奖总是在我们班。

李老师的文字写的都是身边的事物,娓娓道来,读来感觉格外亲切。
5#
发表于 2014-3-27 19:45 | 只看该作者
要细细阅读体会,问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14-3-27 22: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周施梅 于 2014-3-27 13:49 发表
一些生动情景的叙述,揉入更为生动的思想,有着抒情诗般的浪漫,也有着思想者深邃目光的触及,相互的融合,映出了一幅极为动人的画面,让人驻足、叹息、沉思,流连忘返。
欣赏新作、问好李老师!恭祝春安、愉快!:h ...


问候施梅,祝你及家人春天快乐!
7#
 楼主| 发表于 2014-3-27 22: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冉令香 于 2014-3-27 14:02 发表
有些伤感。从大自然的花开花落,春事反复,到人生更迭,怜春伤怀。
但花开总令人欣喜。但见花开,心底无尘,这些足够了!


谢谢令香,即颂春祺!
8#
 楼主| 发表于 2014-3-27 22: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芳菲 于 2014-3-27 17:31 发表
阅读李老师的文字,就想起小时候的语文老师。每次作文课前,老师都会用毛笔在一张大白纸上写一篇范文挂在墙上。先分析范文,然后开始写作。所以,我们班的作文是全校最好的。作文竞赛一等奖总是在我们班。

李老师 ...


谢谢芳菲,再致春日安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14-3-27 22: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从容 于 2014-3-27 19:45 发表
要细细阅读体会,问好。


从容老师久违了,近日可好!
10#
发表于 2014-3-28 08:37 | 只看该作者
景与情的交替变幻,显示驾驭文字的能力,景与情的描写抒发中,蕴含的哲理,彰显文字的深刻与张力。
李版的文字愈发得圆润,厚重,具有大家风范。
11#
发表于 2014-3-28 08:49 | 只看该作者
具象描述,情景交融。以物象来寓意人生来解构人性,充分彰显了文章小切点大视觉的韵致。欣赏并问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3-28 12: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何足道哉 于 2014-3-28 08:37 发表
景与情的交替变幻,显示驾驭文字的能力,景与情的描写抒发中,蕴含的哲理,彰显文字的深刻与张力。
李版的文字愈发得圆润,厚重,具有大家风范。


何足道哉先生过誉了,不过真有想法,乐在其中而已!感谢留评,再致春安!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3-28 12: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4-3-28 08:49 发表
具象描述,情景交融。以物象来寓意人生来解构人性,充分彰显了文章小切点大视觉的韵致。欣赏并问好。


谢谢敬版,谨祝周末快乐!
14#
发表于 2014-3-28 13:41 | 只看该作者
以形象、拟人的笔法,开放的视角描绘了春天到来,人对万物的感受与体察。字里行间涌动着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与气息。特别是将人的感受与大自然交相融会,呈现出具有人文认知色彩的文本。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3-28 20: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4-3-28 13:41 发表
以形象、拟人的笔法,开放的视角描绘了春天到来,人对万物的感受与体察。字里行间涌动着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与气息。特别是将人的感受与大自然交相融会,呈现出具有人文认知色彩的文本。


问候房子,祝你周末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4042767|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4-4 22:32 , Processed in 0.29212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