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954|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把阳光贴在手心——读李璇诗集《纸上行吟》札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7 09: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14-8-7 09:50 编辑

                把阳光贴在手心
    ——读李璇诗集《纸上行吟》札记


   诗集《纸上行吟》,精选了甘肃礼县诗人李璇的诗歌130多首。通过这些诗歌,我尽可能读懂他要表达的意蕴。在李璇看来,诗歌是今生无法离弃的“阳光”,“请允许我把阳光贴在手心∕贴在我诗歌最贫瘠的山巅∕如果遇上不如意的日子∕我会撑开温暖的手掌∕舒坦的生存”(《一束阳光迅速地落在我的头顶》)。这“阳光”,不仅是他怀揣的梦想和多年来迷恋的诗歌,还是照耀了他的生存境遇和高擎于内心的明灯。怀揣这枚“心灵之光”的李璇,以诗歌的“阳光”“点燃旁人的火,去以心发现心”(何其芳语),调配出流淌芬芳的生活场景,也构画出让人为之倾心的诗意之境。

   在工作和生活的盐官小镇,李璇的轨迹几乎锁定在学校这个区域。作为诗人,他不仅把生存之地高擎于灵魂高地,还通过敏锐的眼瞳洞察纷繁的生活;他不仅对世间百态体察入微,还把远离多年的“故乡”搁于贴近心灵的地方,它们都是李璇看重的诗意元素,他也乐意“在阳光轻柔的午后∕做一件为幸福掉眼泪的事”。在他的潜意识里,诗歌是属于他的“一个人的村庄”。他把“故乡”作为一种隐喻,进行心灵的回乡,对灵魂进行叩问,比如“西汉之水”:“她的血液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亲人∕她的笑容记载着一桩又一桩故事”。当然,他并不是对“家园”进行浅表的赞美,而是通过对让人怦然心动的事物的追寻和思考,从而实现对自身的反观、自省,并把诗歌的价值向度提升至新的阶段。“我只是点燃幸福,失去袒露的敬意……这让我一直有负于诗人这个高贵的称谓”(《有负于》),因而,他把自己的目光降到更低,对安身立命的生存境遇进行观照,并探求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要义,使得他“惊异于如此低的春天∕如此谦逊的开始∕让我足足反思了一生”(《春天,从低处开始》)。但是,生活的“春天”才是他更喜欢留存在诗歌中的,他时常在纸上放牧思绪的骏马,进行着宗教般虔诚地书写,并坦言“我欣慰被写出的春天∕因为它足足让我幸福了一个下午”(《纸上的春天》)。

   在李璇的感念里,亲情是闪亮于记忆深处珍贵的人生宝藏。不论是父亲、母亲、姐姐、弟弟,还是与自己相融以沫的妻子和在自己疼爱里成长的儿子,都是与他血肉相系的,也是最能牵动情感之弦的抒情喻体。当然,李璇也算“背井离乡”的人,对于至今在农村贫瘠的土地上辛勤劳作的父母,他自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感之线牢牢捆绑,他采取思亲念家的方式,来安抚和梳理那缕难以剪断的“乡愁”。于是,“我尝试着用整个春天的厚度想您∕您那一张苍白无力的脸∕您那一直攀高不低的血压∕您那一双瘦干如柴的手……”(《这个春天,我一直想着母亲》)。他写给母亲的诗,在亲人中数量最多,也是最感人至深的。尽管父亲不善于表露情感,却常常盼儿回归,“这时的父亲总是心不在焉∕总是抬头凝视村口的那条公路∕他好像听见微弱的一两声车鸣∕这是他多年来最爱欣赏的音乐∕也是他余生最大的愿望∕看着儿女们在这条路上平安出入”(《父亲总是站在村口》),弥足珍贵的父爱在这永恒的守候中成了一尊爱的“雕塑”。他的弟弟,“他正在异乡扛着城市的骨骼∕从一楼用力地扛到十楼,十二楼∕他的汗珠,淌着我们兄弟的疼痛∕在夏日的城市显得很累∕一双被高温烫伤的手∕一副被生活压肿的肩膀∕证明着我们乡下人做人的本分”(《民工弟弟》),那种向城市讨要生活的场面令人流泪不止,而那种对境遇不低头的坚韧和执着却让人肃然起敬。这样的诗歌,求证的是弱势群体生活的真相,也是李璇开拓诗歌视野的佐证,更为这本诗集增添了难得的厚重。 

  作为诗人,李璇的内心储存着充沛的爱的能量,心里装满了热爱,并爱的深沉而刻骨铭心。“我尝试着用春天的手指∕敲开逝去的天空……相隔世纪的怀念∕让我想起了刻骨之爱”(《刻骨之爱》)。在诗歌中,他极力拓展爱的外延,也奋力深化爱的蕴涵。一棵树、一只鸟、一只青蛙、一个羊皮筏子,在行走中抵达的天水、兰州以及想象所能触及的伊春、宁夏等地域,他都投注了爱的目光和浓烈的情感。然而,最博大最深厚最浓郁的爱,他献给了所崇敬的那位“想起他扭转乾坤的挥手∕想起他和外国人扳手劲的力量∕难免自那次较量后∕中国一直是晴天”的“老人”,以及在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上缔造“春天的故事”的又一位“老人”。而且,他还把源自心灵深处的咏赞献给承载着梦想与希望的“祖国”,以及为革命战争为胜利付出惨重代价,甚至献身的“野菜”、“草鞋”,他总是俯下身来,“请允许我做一个像蚂蚁的劳动者……在蓝天和白云上雕刻一块偌大的碑∕当所有的小鸟飞过时∕都向它频频弯腰致敬”(《允许》)。有了这些爱作为基础,他心中的梦想就时刻拔节、茁壮而葱茏。当然,在“疼痛的记忆”这辑中,他把满心的悲悯也投注于地震、空难等重大的事件,把诗人之爱的外延拓展到更加辽阔的区间。

  李璇的爱也是博大的。他在一所中学教书,所从事的职业就是“高举着灯塔般的指路明灯”。“琅琅书声唤醒我梦的声音∕滚动的节奏划过校园的安静∕我沉浸在这如诗如画的意境中”(《我的9月10日》)。他对所执教的班级,给病故的学生,都倾注了深厚的爱心,也对朝夕相处的校园、粉笔、黑板等给予情真意切的注目。一个人有了爱的拥抱,便打开了幸福之源的门楣,他也珍惜这撞击心扉的爱,一再承诺“我也相信这擦肩而过的爱……让我获得了幸福的理由”,涂染上了“爱的颜色”的生活顿时芬芳而缤纷,不仅是野马河、红河、梨花、窗纸、蝴蝶、秋风、草莓、雪、月光等寻常事物,还是和他有着密切关系的人,他都献出了一腔爱的咏赞:“妻啊,我会在生动的春天里∕用毕生的精力爱你”(《给妻》)。不过,李璇对这些物象的叙写,表层看是恬静、宁静、平静的,如果绕开预设的防线,就能聆听到内心河流的奔流和波涛汹涌的声音。“我的手朝四月的脸庞伸过去∕或者朝蝴蝶飞翔的方向伸过去∕一手的羽毛比金比银纯粹多了∕像雪花空中的舞姿∕又像阳光走动的声音∕让人感到这幸福的含义”(《四月和蝴蝶》)。这就是李璇所钟爱,并在执著探索的抒情达意的“通道”吧。

  于此,最终要表明一个观点,就是李璇的诗歌已经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化的抒情体式,也在素材的广泛性、意象的多元化、语言的诗意化等均有出色的表现。如果再加以磨砺和锤打,并在意境的营构上再下功夫,就会呈示像“果腹的阳光”(昌耀语)一样的精美和光彩。




2#
发表于 2014-8-7 10:27 | 只看该作者
彦林兄弟的诗评也写得不错嘛,认真拜读学习了。
3#
发表于 2014-8-7 11:09 | 只看该作者
很接地气的诗歌,很精妙的评论,很流畅的语言,很高屋建瓴的观点。学习学习
4#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09: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高山松


    谢谢黄老师的鼓励,请多指点啊。顺祝秋安!
5#
发表于 2014-8-8 09:13 | 只看该作者
论述清晰,有条理。新鲜,趣味性。
6#
发表于 2014-8-9 10:07 | 只看该作者
此评精练,透晰,观点鲜明,对诗集的内核脉博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赏析,也是一种对诗歌精神指向的呈现。学习了,问好刘老师
7#
发表于 2014-8-10 08:53 | 只看该作者
先问候.佳作慢慢欣赏.
8#
发表于 2014-8-11 00:26 | 只看该作者
读得深厚,诗评亦显出饱满,丰腴,耐看。值得学习。
9#
发表于 2014-8-11 02:39 | 只看该作者
诗人总是借助种种物象,来呈现生活的多姿多彩;诗歌的深度,就是诗人心灵的深度;诗歌的广度,就是诗人眼界的广度;这样细致的评介,可以提升诗人创作的自信,可以提高读者的鉴赏水平!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10: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靓丽人生


    问好朋友,谢谢您来读拙作。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10: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康乔华


    问好康兄,谢谢来读拙作。
12#
发表于 2014-8-11 12:55 | 只看该作者
诗评难写,在于如何透过诗句看本质,看到诗歌后面的东西,彦林老师在这个方面做得好。幽兰学习。
13#
发表于 2014-8-11 12:58 | 只看该作者
甘肃、新疆这些年的文学真是不可小觑啊。又一个甘肃诗人,盐官小镇不会太大吧,看您介绍的一些诗句,诗人心的格局却不小。好诗人的心是水晶,清透又光芒四溢。
评的切实而激情,拜读学习了。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8-12 14:3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梁星钧


    问好梁版主,请多指点。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8-12 1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梅园星语


    问好,谢谢对拙作的关注。顺祝安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13:38 , Processed in 0.05115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