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63|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回乡偶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10 09: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欣欣向荣 于 2014-8-10 18:40 编辑

                                                                     





                                                                 回 乡 偶 记

      中元节是农历七月十五,又称盂兰盆节,阿弥陀佛节日,佛欢喜日,在民间是祭祀祖先的日子,也是孝亲节。父母仍健在的,则祈祷、食素让双亲能福乐百年,报父母恩。这天,各家都要买烧纸,并且一打一打分好份,故去的亲人都有,这是传统习俗,因为这是“上坟摆土”的日子,需要为离开的亲人烧烧纸钱、培培新土,风吹日晒了一年,如果不去理会,坟堆就会渐渐从这个大地上消失,也就证明了逝者已无后代。

      吃过午饭,我们坐三辆车前往十里外亲人的坟前,父亲的坟紧邻爷爷奶奶的,他的土堆与爷爷奶奶的相比,明显小了许多,一打一打的纸钱焚化,热气炙烤着我的脸,弟媳用木棍来回拨转着熊熊燃烧的纸钱,看着那燃烧的火焰,有旺盛逐渐变成闪烁的火光,直至全部化为灰烬,这个焚化的过程,是不是阴阳两界亲人之间的一种交流与沟通呢?从墓碑上知道爷爷生于1908年,奶奶生于1911年,他们一共养育了五个儿子。中午大伙儿围坐一起谈论起了我们家的家史:父亲是长子,在他与大叔之间还有一位姑姑,当年生活穷困,人们去河北南皮要饭,有一位好心的村人答应把不到两周岁的姑姑放在车上,奶奶只能与其他逃荒的人跟在车后步行。想一想三寸金莲的奶奶,如何能赶上四条腿的牲口车?姑姑饥渴又缺少照料,没有几天就离开人世,那应该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发生的事情。到四十年后期解放战争,村里征兵抓阄,爷爷不幸抓到,上有老下有小,只好让作为长子虚岁只有十七的父亲代替前往战场,老奶奶、爷爷、奶奶舍不得又有什么办法呢?那或许就是一场生离死别,一去三年杳无音信,奶奶他们除了虔诚的求助于佛祖保佑,没有任何咒可念。在子弹不长眼的战场,父亲逃过了一劫又一劫,即使脖子受伤、大腿受伤,最厉害的那次是小腹受伤——正是冬日部队需要蹚水过河,父亲他老人家没有脱下棉衣,直接就下水了,也多亏穿着棉衣,因为行到半途飞来的子弹打中了父亲的腹部,如果不是湿漉漉的棉衣阻挡,那真是要命的一枪。不知道父亲受伤以后,没有干衣服的情况下是怎样度过寒冷的?他老人家生前没有提起过,只记得父亲说过,一场战斗下来,并不像电影里演的那样,伤病员会及时得到救治,因为种种原因他们撤离时还有不少受伤的战友,躺在那里痛苦地哀嚎喊叫,这或许就是战争的惨烈吧!父亲三次受伤能够保住性命,除了耳朵有些背之外,身体其他部位还都是好好的,真是万幸!虚岁十七的父亲从鲁北老家,用脚丈量着跟随部队一步一步走到了河南确山,走到了江苏徐州,一路上有太多太多年轻的生命逝去了,太多太多的战友少了胳膊断了腿,父亲安然无恙地回到家乡,奶奶他们除了把头一次又一次虔诚地磕在一块深蓝色老砖上,还有什么能够表达他们当时的惊喜与感激之情呢?

       日子仍然穷苦,亲人们却是好好地生活在一起,这比什么都重要。

       在座的四婶七十年代初娶进门,她说过春节时奶奶用猪大油在烧热的铁锅底抹一遍,然后就摊了一张碗口大小、放很多盐的麸子面饼,炙熟后用菜刀按人均每人切了一绺绺,就算是过年了。“那时俺可不愿意多在这,经常住娘家,(埋怨爹娘)这是给俺找了个什么户呀!”围坐地都笑了,“现在你混的谁能赶得上!”大叔家的堂嫂插嘴了,她是东北人,上世纪八十年代来山东与堂哥结的婚,她说那时她来山东吃的几乎是水煮白菜,婆婆也放了那么多盐,咸的简直没法吃呀!“咸菜咸菜,不咸怎么叫咸菜呢!”我们笑着打趣她。嫂子继续说她在东北条件要比山东好。当时咱家连小米粥也喝不上,又刚刚怀了孕,常常想家落泪。“家家玉米饼子窝窝头,吃着水萝卜咸菜,当时户户差不多呀!现在你不想家了吧?”哈哈哈,屋子里传出一阵笑声。今非昔比呀!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正因为有了这些传统习俗,生活在外的亲人才可以挤出时间,回去与大伙儿相聚,缅怀缅怀故去的亲人,谈论谈论过去将来,加深亲人之间的情感联络,也就更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14-8-10 10:11 | 只看该作者
苦难的家族史,确实应该作为后人奋进的动力和博爱的依据。
3#
发表于 2014-8-10 10:16 | 只看该作者
中元节烧纸,烧出了一个家庭由苦变甜的故事。忆苦思甜,本文形老情不老。特别是在节点发布,注重时效。学习!
4#
发表于 2014-8-11 10:25 | 只看该作者
一次偶记,见证了人情温暖和人世的磨砺,让人心动。问好向荣。
5#
发表于 2014-8-12 16:21 | 只看该作者
父辈的苦难,激励我们好好生活、好好做人。文字自然,感情朴素,透出感悟生命的哲理。问好朋友!
6#
发表于 2014-8-12 16:37 | 只看该作者
读到绵延的亲情,习俗让血脉相连的骨肉凝聚,继续好好生活。问候欣欣向荣老师秋日快乐。
7#
发表于 2014-8-12 17:25 | 只看该作者
温暖的亲情总是让人无比怀念,故而,远游的人总是会常常回乡看看。
8#
发表于 2014-8-13 14:11 | 只看该作者
形象的文字,表达出生活变迁的景象与人生的况味。
9#
 楼主| 发表于 2014-8-13 16:00 | 只看该作者
苦难的家族史,确实应该作为后人奋进的动力和博爱的依据。
李兴文 发表于 2014-8-10 10:11



    感谢李老师阅读留言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8-13 16:01 | 只看该作者
中元节烧纸,烧出了一个家庭由苦变甜的故事。忆苦思甜,本文形老情不老。特别是在节点发布,注重时效。学习 ...
横平竖直 发表于 2014-8-10 10:16



    感谢朋友留言鼓励支持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8-13 16:01 | 只看该作者
一次偶记,见证了人情温暖和人世的磨砺,让人心动。问好向荣。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4-8-11 10:25



    感谢木门版主留言鼓励支持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8-13 16:02 | 只看该作者
父辈的苦难,激励我们好好生活、好好做人。文字自然,感情朴素,透出感悟生命的哲理。问好朋友!
季大相 发表于 2014-8-12 16:21


感谢季老师鼓励留言支持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8-13 16:03 | 只看该作者
读到绵延的亲情,习俗让血脉相连的骨肉凝聚,继续好好生活。问候欣欣向荣老师秋日快乐。
二哥哥 发表于 2014-8-12 16:37


感谢朋友留言鼓励支持,问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8-13 16:03 | 只看该作者
温暖的亲情总是让人无比怀念,故而,远游的人总是会常常回乡看看。
芳菲 发表于 2014-8-12 17:25



    感谢并遥祝安顺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8-13 16:03 | 只看该作者
形象的文字,表达出生活变迁的景象与人生的况味。
房子 发表于 2014-8-13 14:11



    感谢房子老师留言鼓励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9-22 06:49 , Processed in 0.04935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