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23|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不动声色的磨砺与兼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31 1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说《暮年状态》读感

  在平实里揭示真实,洞见生活,《暮年状态》,这篇不到三千字的短篇小说,第一时间看到,我便生发了浓郁的阅读兴趣。多次品读下来,觉得无论是其叙述角度的切入,还是语言的平易运用,结构的轮回安排,以及人物心理的细腻刻划等诸方面,均有出色的呈现。而更加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作品运笔稳练,张力十足,很好地表现了习惯之于人那不动声色的磨砺与兼并,其内在的核心的力度则给人很好的感觉,十分有嚼头。当然,作品的诸多特色都不是各自为阵、彼此独立,而是相互支撑、相互默契,共同完成了文本题旨的表达。

  首先,文本甫一开笔,就立足于一个界面:“她早上起床,脑子里想着买菜,最好是黄瓜、豆角,然后做早饭,……”表面看是拉开了一天的序幕,实则是在告诉人们,惯性已然形成,生活在这对老年人身上,已经陷入了死水一潭的境地。这个切入角度很好。这个界面很好。这是一个能够让文本所承载的内容平稳运行的界面。在这个界面之上,作者胸有成竹地状写一对老年人的暮年状态,就有了可能。而且你稍加注意就会发现,除第一段外,“……最好是黄瓜、豆角,然后做早饭,……”这样的表述在文本第二段、第三段和结尾,又分别出现了三次,每次都起到了一定的照应强调功用。这样的表述,把老年人进入暮年后的那种很轻易就会忘记自己该做什么、不得不通过时常的自言自语来提醒自己,呈示得很逼真,并且,隐约间让人意识到一丝的酸楚,一种无意中便会窥视到自身的模样的尴尬。

  其次,作品平实的语言风格,也给文本增色不少。在如水一样平易近人的描述里,我们看到,老太太起床后,喜欢把被子叠整齐,喜欢推推还在睡觉的老头子,然后穿衣出门买惯常的菜,炒菜之前会叫醒老头子,老头子吃完饭后会吧唧嘴,她会生气地骂他几句,他会没正行地开几句玩笑,然后他们一个在阳台晒太阳,一个在客厅看电视,吃水果……四平八稳的日子就这样流水一样逝去了,是那么很稀松平常不值一记的日常生活细节和人物心理流动,却构成了一个可视可感的鲜活的整体。既不风起云涌,也不惊涛骇浪,看去很不错,安详和美,细腻真实,然而你仔细感觉就不难发现,在习惯的牵掣之下,这对老年人的存在,已经成为一种规范机械的模式,每一个早晨都一样,每一个晚上也一样;昨天跟今天没什么不同,今天跟明天也没什么区别。他们所有的言行举止,都已经成为某种规范,某种既定。不同的是这一对老年人一天比一天更甚地走向了暮年。

  还有,作品采用了线性叙事,我们可视作是一种轮回叙事。从早晨起床买菜开始,到晚上吃晚饭、洗水果、看电视,老太太每天买的菜是相同的,她和老伴儿每天做的事情是相同的。到第二天,再次从起床买菜开始,然后做饭吃饭,晒太阳看电视,走神,直到晚上上床做梦……周而复始,无穷无尽。一种有着既定轨道的重复活动,人的存在因此失去了应有的实际意义,所有的主观意识都不自觉地陷入了惯性的河流,并在日益强大的惯性河流的冲刷下消弭无形。平淡到家的这种表达,却有着十分真切的深度魅力,能够唤起我们真实由衷的感知,让我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里寻找到相契的蛛丝马迹,完成一种深入内心的共鸣共振。

  另外,老太婆的形象刻画尤其鲜明到位,她的心理感觉在作者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她那种沿袭惯性做事、想事而浑然不知的行为状态,让人心里一动,一凛,并一惊。在欣赏作品对人物心理做客观描摹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体悟习惯这个东东给人的那种不动声色的磨砺与兼并,是怎样不近人情。老太太在去买菜的途中,会习惯地想事情,而“她这样想着,手中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两袋菜,一袋是黄瓜,一袋是豆角。而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了家,虽然正好是七点钟,像往常一样,可是她完全想不起买菜的过程了,这让她感到一丝恐慌,……”只看到了结果,却忘记了过程,这样的情形让老太太恐慌。她因何恐慌?她的恐慌含蕴了什么?这是不是岁月老人给人留下的一份强有力印记?哪个人能够逃脱?

  人是在习惯中生存的。习惯是一种可怕的状态。尤其是经年累月,人已经在岁月的长河里变得只剩下了“习惯”之后的这样一种状态,更是引发了人们莫名的悸动。我们来看文中的老太婆怎样看待自己的这种“习惯”:“……她已经习惯了她眼前的一切:熟悉的床,熟悉的被子,熟悉的白色墙壁,熟悉的老式电风扇……她有时会觉得这些日复一日地出现在她眼前的东西已经看够了,但要是把它们换走,或者是改变点儿什么,她会很不高兴,因为这些东西她已经习惯了,习惯了的东西会给人一种安全感。窗外的蝉嗡嗡地叫个不停,她觉得有些烦躁,但这烦躁也似乎习惯了。她烦躁的情绪控制得刚刚好,因为她已经长久地习惯了。……”

  无疑,老太太的这种“习惯”,让我们很熟悉。我们可以在自己的生活经验里找到诸多佐证。生活就是这样,无情地磨蚀了一切,生命在习惯中运行,棱角都被磨去了,没了个性,没了脾气。不是么,你看文中这个老太婆,她习惯性地接受,习惯性地记忆,习惯性地遵从,习惯性地麻木,习惯性地忘记……什么都在习惯,什么都会习惯。就连习惯本身也进入了习惯的轨道。在习惯的牵引之下,人在世上立足的意义被瓦解,一切都在这种流水一样的惯性中消弭不见。当你回视自己的一生,窥望自己的生命轨迹,便会发现,在惯性的驱使下,人会丧失很多,包括语言、动作、思想、情绪等等。惟独不会丧失的是惯性本身。非但不会丧失,还会越来越鲜明、硬实、顽固。而你便在这样的裹挟中,机械地生活着,在习惯中走向苍老,走向死亡。一天天,一年年。这样的情形是不是很让人愀然心惊?如果没有这样明晰的认识还好,一旦清楚地意识到,那么就意味着,睁大眼睛看着自己走向那样一种实际上是人人都会面临的死水一潭的状态。而这种注视并不平常,它有着源自生命本身的一种自觉。

  看得出,作者深受西方作品影响浸淫,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叙事结构上,他对于某些西式风格的着力追求,在文本中体现得很是到位。我喜欢这种探索。尽管文本还有可完善之处,但瑕不掩瑜,这篇小说带给我们十分有益的启迪,值得我们潜心阅读品味。

  2014-8-31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14-8-31 13:26 | 只看该作者
作者评析的作品我也读过,诚如作者所作的分析。习惯,惯性的东西,发生在这一对老人的身上和生活里,作者反复复述,不厌其烦地重复,尤其是展现他们的行动及心理,原以为这样的小说没惊涛骇浪,实际其冲突就这样的日常生活的反复呈现里,这令人烦不烦?燥不燥?作者反复呈现陈述的意思是什么?我们也不论其是东方的艺术还是西方的手法,总之我们一定会深思这样的描写是何用意,这样的老年生活意味着什么,它警示和告诉了我们什么?很赞同作者“不动声色的磨砺与兼并一说”,走入内心,意识分析,也许更是这样小说及其评论作者的强项吧。
3#
发表于 2014-8-31 15:47 | 只看该作者
人是在习惯中生存的。习惯是一种可怕的状态。尤其是经年累月,人已经在岁月的长河里变得只剩下了“习惯”之后的这样一种状态,更是引发了人们莫名的悸动。

个性化的语言,分析的明白。
4#
 楼主| 发表于 2014-9-2 21:05 | 只看该作者
作者评析的作品我也读过,诚如作者所作的分析。习惯,惯性的东西,发生在这一对老人的身上和生活里,作者反 ...
梁星钧 发表于 2014-8-31 13:26

多谢梁老师精到点评。原作给人的感思是深刻而多层次的。生活的惯性确实能让人成为机械呆板的生命形态,其中意味,很令人深思。
5#
 楼主| 发表于 2014-9-2 21: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靓丽人生
谢谢老师关注支持。问候。
6#
发表于 2014-9-3 07:37 | 只看该作者
评析细致深刻,从作品的语言,人物心理刻画以及结构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与感悟,体味作品那种不动声色的磨砺与兼并。既深思又能引起共鸣。学习了,问候夏老师。
7#
发表于 2014-9-3 20:23 | 只看该作者
点评很细腻,从这篇评论中,读到了人物的刻画以及 隐藏着纯朴的民风,寥寥几笔,就将生活的体悟与思考,在不动声色中,刻画出了一些本质的东西。

学习,问好夏冰老师!
8#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22: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康乔华
多谢康老师的悉心点评。问安。
9#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2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蝶小妖
谢谢小妖老师的关注点评。多指正。问候。
10#
发表于 2014-9-3 22:10 | 只看该作者
生活本就是平淡的,即便偶起微澜,也会被岁月磨平。小说记叙生活细节,让人感觉到时间的宝贵,而人会在时间流逝之中渐渐变老。平淡中展现深刻,或许就是这篇小说所要表达的真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3 01:01 , Processed in 0.04782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