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79|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余秋雨的暗讽之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9-15 12: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完了〈收获〉所载的〈借我一生〉。 好看。看待历史,我们需要真实,也需要视角。

  这是余秋雨个人经历的文革,叔叔自杀,父亲被关押,祖母孤身一人返回乡下。每月26元支撑一个八口人的家庭。挨饿的经历,父亲病危求医无门的经历,老师被批斗的经历,同学投湖的经历。它的行文很紧凑。部分章节简直是紧锣密鼓。

  和“伤痕文学”不同。三十年后写一篇文字,伤痕已经无法述说,剩下的只有对事实的叙述。因此,我们在文中还看到了一个人在多年以后,反思文革,不是使用激进的主观性的批判,更多的还有客观评判。比如,对红卫兵和工宣队的比较。

  当然,吸引我的,还有被称作“对那些批评或围攻他的人的反击过于刻薄”的文字。首先,翻看原文,我并不觉得余有多么刻薄。他近年来承受的压力,承受的非议乃至诽谤,世所罕有。在〈借我一生〉里,虽然进行了反驳,字面上却是寥寥数语,而且并不点名。和外界批余时的大字报文风真是鲜明对照。

  但是,他使用了一些暗讽。他提到,自己在写板报时,有个工人领导天天来给纠正语法错误,最后自己实在无法忍受,就让同学接替工作,结果几天之后他的同学也开始哭丧脸了。继而又提到文革中还有个有名的“考教授”运动,即翻着小学字典来给纠正教授的错误,居然还成果非凡,“考倒”无数教授。不由让人想起沪上也有这么一位热心人,花了两年时间孜孜不倦地给余秋雨散文挑出二百多条错误。原书我在图书馆看过,除了个别错误的确是余秋雨的“硬伤”,不少倒可以说得上是鸡蛋里挑骨头。

  另一个暗讽,是上戏学生和胡锡涛关于斯坦尼作品的辩论。后者在这一问题上并不专业,却拿外围理论来进行硬性批判。实际上,这些年来,外界对余秋雨作品的批判,有多少是溢出作品本身的,有多少是在外围打冷枪的?散文作品是公众读物,倒也罢了;据说连余氏的学术著作也有人在吹毛求疵,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如果上面所提到的“暗讽”仅仅是我推测的。那么关于对“文化口红”的嘲弄,则是余秋雨放在台面上的。文中写道,作为美术课代表,他被老师指定为模特,供同学写生。结果,女生画的余秋雨都涂了口红。老师说,画中的人已经不是余秋雨本人,而是同学自己的感受,换言之,就是同学自己。那篇关于“文化口红”的批余文字,我在《十作家批判书》中看过,作者是知名评论家,文笔精致,也不乏真知灼见,但一开头我们就可以看到,他是个文化本位主义者,崇尚精英文化,留恋着海子、骆一禾的使徒时代。用个不恰当的比喻,那就是,他作为海子的一名fans,站在旧抒情立场上,对其所谓的“媚俗者”进行伐异。这样看来,“媚俗”一词,岂不是该批评家自己抹在画布上的口红么?

  作为一篇“记忆文学”,一般的印象是,少有讽刺有妙,否则对“记忆”本身有感情色彩上的伤害。但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余秋雨除了文革记忆,还有对20世纪末各种笔墨官司的记忆,这个记忆,作为一个旁白,在文中出现,应该是无可厚非的。

  写到最后,我还是想对余先生说点儿不中听的。我以为,文风如果能再朴素点更好。他对语言技巧的运用已经稔熟,正是这种技巧使我们了解了“上海姑娘美丽的愠怒”,也使我感觉,其中有造作的成分。一孔之见。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4-9-15 22:04 | 只看该作者
余秋雨现在是众矢之的,楼主能客观地评价他的作品,难能可贵。

建议把文中的“偶”改为“我”,这样显得正规一些,呵呵~~
3#
 楼主| 发表于 2004-9-16 08:29 | 只看该作者
晕死了。真是上网综合症。
4#
发表于 2004-9-16 10:01 | 只看该作者
写到最后,我还是想对余先生说点儿不中听的。我以为,文风如果能再朴素点更好。他对语言技巧的运用已经稔熟,正是这种技巧使我们了解了“上海姑娘美丽的愠怒”,也使我感觉,其中有造作的成分。
5#
 楼主| 发表于 2004-9-16 20:31 | 只看该作者
事实上,余秋雨这一篇触及到真实的记忆。
他最好的文字都是关于真实的记忆。比如苦旅中的《庙宇》《酒公墓》。有着朴素的光辉。
6#
发表于 2004-9-17 21:22 | 只看该作者
他真正好的文字,都是关于历史反思和文化追求的文字,比如《抱撼山西》《都江堰》,《历史的暗角》,《上海人》。

他的触及真实记忆的文字,别的作家也能写得出来,但余秋雨之所以为余秋雨,以上东西才是他的。

另外,他也不需要朴素,因为他有他不华丽却有质地的文字风格。
7#
 楼主| 发表于 2004-9-18 09:41 | 只看该作者
扯淡。我就不信你能写出余秋雨的记忆来。就像你的记忆余秋雨也写不出来。
即使从所谓的文化的角度来看,余最好的文字也不是你说的那几篇。山居里最好的应该是《一个王朝的背影》和《苏东坡突围》。再就是《遥远的绝响》。内容与立场偶不敢苟同。文字绝对比你说的那些强得多。
另外偶很反感“文化”的。装。当然这个是我个人的立场。由此涉及到对余的批判,也是我个人涂抹的“口红”。

至于朴素二字你也没了解我的意思。朴素象征着实在与诚实。一个文笔华丽的人照样可以做到朴素、去除矫饰。还有,矫情。
8#
发表于 2004-9-18 19:36 | 只看该作者
发了好长的文字,竟然没发上来丢了~~

不说了郁闷~~~
9#
 楼主| 发表于 2004-9-20 08:39 | 只看该作者
笑。猪头,有些东西见仁见智吧。
10#
发表于 2004-9-20 14:51 | 只看该作者
和你争辩时嘴巴没你快
在贴子里竟然没有发上去
注定让你小样"得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 17:51 , Processed in 0.14007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