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84|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散文是揭示困惑的开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1 07: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梅园星语 于 2014-11-1 07:22 编辑

   好散文,其观点总能与读者产生共鸣,所以喜闻乐见。


  乐意阅读是因人而异的,无论是在故事性,知识性,趣味性、揭示主题的哲思性、以及表现手法的婉约或激情。但最通常的是所书写的人、事、物的灵动变化犹如一部微电影:有人物的形象,事件的推进与发展,物象聚焦与神韵,一切都在文字书写的过程中开始,然后延续直至结束。


然而这又与小说完全不同,他们并不夸张情节部分,不用拉伸具体的细节,而是在这样的书写行进中行文简洁而流畅。写作者把自己在人生旅途中的体悟,感受,以及无法寻到答案的困惑,通过思想的包装融会贯通在了字里行间:有时如饱含水韵的珠子光滑细致,行云流水;有的又宛如一段美好的旅程,从曼妙的风景中一路走来,所思所想皆在意象的光影中折射出来;但更多的还是对困惑的表征加以描述,以求突破或者最终的解答。


好散文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影像化的语言,客观、直接地叙说,或者描述,在浓缩景象的取舍中看到真实原貌的反映。语言的节奏流畅稳健,无气质郁结。那些被择取出的最有个性意识特征的人物,事件,物象,以简洁而富有韵致的笔调,展示出外表神态,语言对话,行为活动以及物态的本貌,无不与阅读者产生心灵的碰撞,仿佛就是在表现读者自己。


  王小妮的《上课记》就是这样让人读而不忘的散文。所以一直萦绕在心,是因为通过阅读文字,我们那份隐在心底的困惑被又一次提升出来,而且被一点点剥去了外衣,展露出了“真金白银”,继而触发了渴望得到解答的冲动与遐思,让人久久无法平静。


王小妮的书写视角是一位大学老师。她的展示对象是她的学生,一群刚刚走进大学校门的新生。她择取了几个特色的片段加以具体地展开和推进,在不断地变化中体会到了新生代大学生们的所思所想以及他们的困惑。她的语言平实而客观,却能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到她的思索。或者说她是在看透了人,事,物之后的表述。这个看透应该如是理解:她不是看破,而是把这些具象看得很全面,深浅宽窄把握得相当到位时,她才从容地去展示。所以她笔下的生命鲜活,事件有趣。



      文章的立意也揭示了诸多深度,可以看到作者在她的职教的琐碎生活里发现了问题。这些问题她或许可以解决,或许根本不是她个人的力量所能涉及的,或者这些问题就是她的疑惑、困惑。然而王小妮看得真真切切,那么在她的揭示中就彰显得格外有力度。同时,王小妮并没有把问题停留在揭示的表层,她在困惑的迷途中寻求出路,那么探索就变得冒险有趣。这是她自己都无法想象的。她在那些具象的身上受到了启示,并被引领着探寻她想要的结果,而这些也正是读者想要的。阅读者在读过文字之后,了解了原来他们不曾知道的内幕,或者知道的不曾思考的,思考的不曾深入的或者深入之后也很茫然无措的,此刻都被一一重新调动起来,再一次让读者有了品味的机会,这是个很美妙有趣而动的过程。


      王小妮的文字并没有太多的润色和雕琢,都是家常式的娓娓道来,但是很真挚,很真切。问题看得清晰,分析也透彻,自然就会生出解惑的情趣来。或许她没有直接给出案底,其实在阅读完之后案底已经在每个读者的心上了。



      文章的取材也相当有特色,为思想性的深邃红袖添香不少。比如新生第一课很重要。王小妮把它作为了写作第一站。这看似简单的第一课不小心就会落到雷同和通俗里。王小妮独具匠心寻找自己特色的素材,抓住了利用小纸条回答问题这个影动的画面,来达到了解她的学生的思想和读书能力。同时,她设计的问题也相当有代表性:“1.你是否来自县城以下的地方?2.你喜欢什么书?3.喜欢什么电影?4.是否相信真理?”因为这些具有可发掘性的问题,让第一堂课变得妙趣横生。另外每堂课先十分钟讲新闻,也是作者独创的。在那些演讲新闻的孩子身上,作者扑捉到了这些新生代大学生对社会的理解,以及如何感悟自身社会角色的心态。有很多学生就像藏在窗内看雨一样关注社会上的一举一动,但也有一部分男生喜欢尽快融入校园以外的生活。在喜忧参半的情感里,作者深刻地意识到大学教育这个让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有多么任重而道远。同时,王小妮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描写了不同性格的女生,通过言谈举止展示了她们对生存现状的认识,以及保守,开放的理解,成长的烦恼和对未来的未卜。王小妮又很善于抓住细小的举动来挖掘背后深藏的内情。她这一届的学生特别乐意鼓掌。她在探寻鼓掌背后的因缘时发觉了许多秘密。掌声里不仅有激动的赞美,而且也蕴含了无意识的,跟众的,寻刺激的或者讽刺和嘲弄的气息。在她的正面教导中教室里的掌声由起初莫名的热烈变得成熟与冷静了。这是探寻解决困惑的最惬意之处。


      就业压力,就业与教育的关系等诸多困惑是此篇文字有份量的重头戏。王小妮用了多层技巧集叙述,描写,议论为一体。将她的困惑通过层层分析反射到了文字里。在她的视野里,我们看到了那些学子们,在经历过高考这个有目标的紧张而痛苦的追寻后,走在大学校园的慢节奏里所表现的无目标的茫然。之后几年的过渡,他们适应了一边谈论着校园外就业的困境,一边悠闲而浪漫地过着校园的生活,直到临近毕业时,一种生死离别的情绪开始滋生出郁闷和焦虑。王小妮揭示了不同的心态。在纵观诸多心绪中产生了更多的困惑。


      就业直接体现的是社会所需,那么社会所需与教育到底有着怎样的关联?目前的大学教育不能全然做到为社会输送直接的专业对口人才,相反是社会在教育中精挑细选他们所需的专业人才,而相当大的一部分专业人才成了剩余,被社会以普通的劳力所吸纳。为此人才分出了三六九等。年轻学子们的志向永远是向上的,所希望的也是很现实的。他们(甚至他们的家长)一样寄希望于受过高等教育之后,不再像他们的父辈们那样的普通与平庸。高贵与富有成了就业的标示,也成了内心深处奋进的目标。但是,教育不可能即可将他们的知识换来高贵和富有。他们需要一个知识的转化过程。即使经历转化也未必就能够成就,个中有太多的玄妙和未知。所以王小妮困惑,她无法教给学生速成的本领,甚至,她的教育很快就会被社会的现实所击溃,而让这样经历过大学生活的孩子们成了真正的一无所有。为此,大学教育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里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这不仅是王小妮的困惑,大学生们的困惑,也是读者的困惑。


      有了困惑,就会调动起探寻解决困惑的能动性,并不断从生活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生活也在这样的探索里变得愈发的有意趣。而王小妮的此篇《上课记》也成为了耐看有深刻意韵的好散文了。






2#
发表于 2014-11-1 11:21 | 只看该作者
好散文,其观点总能与读者产生共鸣,所以喜闻乐见。
3#
发表于 2014-11-1 11:22 | 只看该作者
好散文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影像化的语言,客观、直接地叙说,或者描述,在浓缩景象的取舍中看到真实原貌的反映。语言的节奏流畅稳健,无气质郁结。那些被择取出的最有个性意识特征的人物,事件,物象,以简洁而富有韵致的笔调,展示出外表神态,语言对话,行为活动以及物态的本貌,无不与阅读者产生心灵的碰撞,仿佛就是在表现读者自己。
4#
发表于 2014-11-1 11:27 | 只看该作者
评论王小妮的《上课记》,有自己的角度和观点,读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5#
发表于 2014-11-1 15:42 | 只看该作者
王小妮的诗歌读过的,其散文还没涉猎到。课后补补课去。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1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高迎春


    感谢高老师关注。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19:17 | 只看该作者
好散文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影像化的语言,客观、直接地叙说,或者描述,在浓缩景象的取舍中看到真实原貌的反映 ...
高迎春 发表于 2014-11-1 11:22


也许这一大段文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语言的“形象”。
8#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19:18 | 只看该作者
评论王小妮的《上课记》,有自己的角度和观点,读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高迎春 发表于 2014-11-1 11:27


的确感觉很有意思。
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19:18 | 只看该作者
王小妮的诗歌读过的,其散文还没涉猎到。课后补补课去。
夏冰 发表于 2014-11-1 15:42


王小妮的诗歌灵动,散文却更家常一些。问候夏冰老师。
10#
发表于 2014-11-4 09: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4-11-4 09:43 编辑

看前面几节,以为是谈好散文写作标准的。读随后的篇幅方知本,篇以王小妮《上课记》的相关情形,谈大学教育革新与社会需要的矛盾,联想到散文以揭示困惑为始,这个提法颇富新意。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7: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梁星钧

感谢梁老师的点评与鼓励。问好老师。
12#
发表于 2014-12-21 13:38 | 只看该作者
您总是以独特的视觉看待人和事,一篇《上课记》,也被诠释的如此优美,让人敬爱啊!
13#
发表于 2014-12-21 13:46 | 只看该作者
见多识广,是您人生的品味,无论说起什么都是滔滔不绝,一篇尚未人知的散文,却已把它品读的这样详尽。问好静儿!
14#
发表于 2014-12-21 13:54 | 只看该作者
任何的困惑,远远不是一个教育能解决的问题。有困惑,就要寻找解决的途经,形成人生的乐趣和收获,这个主题有嚼头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4 07:57 , Processed in 0.13380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