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9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内伤》的叙述特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1 15: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伤》的叙述特色

  读到《内伤》纯属偶然,但它的叙述风格却特色鲜明,给人一种新颖别致的感觉。也正是因此,我对这篇仅有两千字的小说颇有好感。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文本的开头很有味道,对心思,是我喜欢的风格:“十五岁那年的那个夏天格外热,在那年的夏天里我总是犯困,特别是下午。”这个开头有着浓浓的韵味,是属于接下来所叙述的事件的铺垫交代,既点明了“我”的年龄,又点明了事件发生的季节,而且还顺笔交代了在这个事件里最为关键的一点,即“在那年的夏天里我总是犯困”这个事实。正是因为这个事实,才引发出一系列的后续故事。所以“我总是犯困”这个情况在文本一开始的出现看似无意,实则有心,是一种巧妙的聪明的小说开头做法。尤其是当你一再返回头来回味的时候,更加能够对这样的妙笔心领神会,暗自欢喜。委实说,读到一篇入心的东西并不很容易。加上如今时间精力等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往往初读开头就基本上会断定该篇还需不需要继续读下去。由此可知开头的关键作用了。

  其次,“讨厌”一词的恰当运用,不仅贯穿起故事,在结构上起了重要作用,而且还成为文本的一个关键词,核心词,有着可供意会却不好言传的妙,能经得起反复琢磨探究,产生了微妙的振荡效应。

  一开始,“我”在教导主任“大白脸”常出现的玻璃上重重地写下两个反着的钢笔字“讨厌”,以示对这个“大白脸”搅扰了自己的瞌睡的抗议;接着,无意中撞见了喜欢的音乐老师跟“大白脸”的暧昧,并听到音乐老师娇嗔而娇滴滴地说了一声“讨——厌!”;然后在结尾,我与妻亲热时,妻居然也娇嗔而娇滴滴地说了一声“讨——厌!”如此,“讨厌”一词在不同场合出现,完成了对“我”内心遭受损害的表达。所谓内伤,即是一种源自不易被人觉察的内在伤害,而这里的“内”,非身体的,而是心灵的。可以说,“讨厌”这个词,在特别的情境中产生了特别的意味,已经深深地烙上了属于“我”所能理解领会的特殊含义,远非平常意义上的那份含义了。它直接在“我”的心灵深处制造了创伤,以至于“我”一旦想起当年,就会想起“讨厌”这个词,或者一旦想起“讨厌”这个词,也便自然而然会想起当年。那花季年少时候的一切都鲜活地库存于记忆深处,包括自己忍不住的犯困,包括同桌的善意提醒,包括自己对音乐老师的喜欢,包括听到音乐老师跟最讨厌的“大白脸”暧昧时的极度惊诧和憎厌,……一切随时光流逝,不能流逝的是那曾经的心灵感触,所以当自己的妻子无意中娇嗔地说出“讨厌”这个词时,他也会“蓦地,我的手像是被蛇咬了一口,僵在了那里。”这样的伤害不经意,却长远,无法治愈,已然成为了他心理上沉重的痛。小说题旨揭示也便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我们读至此,便会心,并自觉对人们精神层面所经受的历练等作深长的思考。

  另外,作品充分调动起蒙太奇似的手法,以描述梦境的笔法,栩栩如生地状写了耳闻目睹自己喜欢的音乐老师与最讨厌的“大白脸”暧昧这场戏,这也是这篇小说的重头戏。笔触是细腻的,行文是若即若离的。那种神思涣散的、梦游一般的运笔,极其细腻地表达出一份真切的怀念与扼腕,有着诗意兼现实的共振效应,是不长篇幅做别致叙述的较好呈现,值得潜心品味。究竟只是一个梦,还是“我”的实际亲历?其实已经不很重要了,重要的在于,这样一份少年情怀的残忍损害,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知晓,懂得,于是,这样的损害也就更加暗无天日,不为人知,显得异常沉重。实在说,运用这样一种笔法,以梦幻映衬现实,效果更佳。既表达了主人公真实的内心忧思,又使得文本兼有艺术美感。

  至于同桌于慧的善意举动以及恰好成为“我”的妻子的情节,属于巧合,也合情合理,两人的默契最起码给人很真实的生活基础,那是经历了少年时期的磨砺的基础,最终修成正果也算是生活的馈赠吧。只可惜天底下的女人都有其一致性,在接受自己的男人爱抚的时候情不自禁会说出相似的话来,而于慧真的不知道,自己发自本真的一句话会触碰到丈夫的暗伤,会彻底触伤了丈夫的心。而当她觉察丈夫的异样时关切地询问怎么啦,丈夫也只是淡淡地说:没怎么,睡觉吧。再怎么伤,也决不说出口,只在自己心里装着。这是男人的本能,也表明一己的私有空间存在的必要。每个人都如是,并不说明这对夫妻之间有什么成见隔阂,只是说明,两个再怎么亲密的人,尽管近在咫尺,但心的距离,却可能远隔天边。生活的真相无疑具有毁灭性的打击力度。但作为俗世中的我们,只能适应,把握尺度,尽量完好地做自己,善待人,包括同事朋友邻里,包括父母妻子儿女等家人。

  综观作品,其切近人物心理的描摹,给作品附着了一层饶有趣味的魅力,你在阅读的同时,始终能感知这份魅力的存在。尤其是前两部分,逼真地状写出了十五岁少年的心理轨迹,那种近在眼前的情境感,让人过目难忘。整体看来,该篇时空跨度比较大,前两部分是少年时的故事,第三部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已经与当年的同桌于慧成婚、搞起了写作的“我”。这样的结构,对于小篇幅作品而言,是一种挑战;对于读者而言,也是一种挑战。我明白,要更好地适应情节跳跃,完好地切入情节中,需要切心的理解和把握,需要以心换心。所以,你一旦面对这样一篇尚能入心的作品,就不会忽略它,不肯小视它。在再三再四的阅读中,你的所得就会更多。

  2014-11-1

2#
发表于 2014-11-2 10:35 | 只看该作者
抓住小说叙述特点评论,从各个细节详尽分析,文笔从容而细腻。
3#
发表于 2014-11-2 19:32 | 只看该作者
因为入心所以读出了文本的真味,体会的文评也真切洒脱。好字,向夏冰老师学习。
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0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高迎春
多谢高老师言简意赅的点评。辛苦了。问候。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0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梅园星语

谢谢星语老师。咱一起学习提高。问候。
6#
发表于 2014-11-4 09:53 | 只看该作者
本篇谈叙述特色,入口小,收获大。以个别词句为基,延及到小说的情节表达及其功效,后缀可感的主要艺术特征,较好地做到了从心理上把握,贴近,用语简洁有力。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2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梁星钧

梁老师的精到点评让人受益。辛苦了。问候安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4 07:53 , Processed in 0.13854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