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炳来 于 2014-12-10 10:45 编辑
我让儿子学闯荡
人到中年,大家相聚在一起,谈得最多的要数孩子。
前几天一位战友来访,我把留在海阳的几位战友邀来一起作陪,席间除了怀旧,说的最多的当然还是孩子。
在我问到战友的孩子现在在什么地方高就时,他叹了口气对我说,那个东西的事就别说了,属鸭子的,怎么赶也没用。
经他一说,我才知道,他儿子虽然已大学毕业,但自理能力很差,除了在家里对爸爸妈妈有本事外,只要出了家门,干什么都同小偷似的,没有一点出息。你让他出去买个菜,连个价钱也不会讲。
战友说,他从小就不象你家的孩子那样,干什么都不怯场。
孩子不怯场是真的,只不过我在这方面下的功夫,却不为他人所知。
我从小生长在农村,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养成了万事不求人的性格。然而在当今世界上,不求人是行不通的。为了这事,我可没少受到大人的批评,可就是本性难改。
在家里时,别说是让我给人借东西了,就是给家里有点稀罕东西让我去送给亲友或邻居时,要是数量少了,我都不去送。
然而在我走进军营后我才发现,在家里“万事不求人”,有什么情况家里的大人可以帮你解决,而在部队里该说的不说,该讲的不讲,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阅历的加深,我的性格虽然有所好转,但遇事仍然还会时不时地显漏出年少时留下的痕迹。
有了儿子后,我就刻意培养他豁达开朗的性格,一有机会就把他带到不同的场合,使他接受锻炼。在他上幼儿园不久,我们搬家住进了家属院,在我带着他打了几次馒头后,就让他自己拿着小筐去打馒头,没想到他居然很乐意。
有次他去打馒头,正好那天伙房里也吃包子,在炊事员给他打了四个馒头后,他说再要两个包子。炊事员以为他还有票,就把包子给他放在了小筐里,可在人家给他要饭票时,他说刚才已经给他了。
回到家里,我一看多出了包子,就知道他欠了伙房的饭票,然后就拿出一元的饭票让他送去,并告诉他这里面的道理。正是因为这样,他不但比同龄的孩子要出趟,而且还较早地懂得了一些买卖东西的知识。
就这样,在他稍大之后,我种菜需要借个什么工具,只要给他一交待,他就一点也不含糊地就到伙房去借。有时司令部伙房的不在,他还会到政治部伙房,或是后勤伙房去借。
照实讲,我是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让他去“闯荡”,使他从小就养成了敢说敢干,不怯场的好习惯。
现在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几个大人整天围着一个孩子转,然而条件再优越的家庭,以后生活的重担还是要落在孩子肩膀上,要想对他(她)寄予厚望,就必须培养他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对孩子过分的溺爱,什么活都不想让他做,什么事都替他想很特长远,最终只能培养出“炕头里光棍”和啃老族来。这不仅是家庭的悲哀,更是社会和民族的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