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42|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文字苍劲笔锋锐――读田中锦先生《梦牵红路秀钟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2-26 15: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4-12-29 13:04 编辑

文字苍劲笔锋锐
――读田中锦先生《梦牵红路秀钟行》
梁星钧



  文字苍劲,笔锋新锐,抓得住,表述活,具有一种质朴、典雅的生动。这是我读田中锦先生《梦牵红路秀钟行》后的真实感受。

  从文字:苍劲而硬朗

  久违了田先生的文字。田先生原为我们县委办老秘,文字功底深厚,也业余写些散文,其《女儿》堪称佳作,曾发表在一些书刊上。田先生最大的特点是爱读书,也长期从事跟文字有关的工作。他的书房装满了各类文学有关的书籍。他曾对我说过,他最喜读林语堂、梁实秋、贾平凹等的作品。他也从这些书中得到了熏陶,使他的文字功底及文学修养大大提高,故在几十年的文字工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退休之后,他又受邀写县志,对我县历史文化进行了大量的考究、发掘和整理,这使他的文思能力大大增强。本篇让我读到了一种久违的熟悉与亲切,那就是仍见他当年笔锋犹存,文字苍劲,笔锋新锐,对于人们熟悉的东西他也抓得住,表述活,具有一种质朴、典雅的生动。

  “大路河——一个令人梦牵魂绕的地方。这里,是当年红四方面军创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撤离剑阁时,总指挥徐向前、副总指挥王树声率领的红军主力部队,也是从这里西进江油,北上抗日。如今,大路河一带的红军活动遗址、遗迹、革命文物,仍多处可见。红军的英雄气慨、革命传统以及军民之间的鱼水情谊,仍广为传颂。”这是本篇的开头。我们读出了什么呢?那就是要言不凡,开门见山。我最喜欢这句里的“广为传颂”,尤其是“传颂”,写出了一种气势与豪迈。如此开篇,自然会引我们读下去。再看下面的句子:

      王氏家族称霸一方,把持地方政权,兼并农民土地,官商勾结,操作市场。大路河匪、赌、烟、娼四害横行,劳苦大众受尽欺压剥削,翻身救解放的愿望十分强烈,盼望红军早一天到来。
 
    大路河场成了当时的军事、政治中心,“马克斯街”也由此而得名。

    “马克斯街”处处洋溢着泥腿子登上政治舞台的喜悦场面。
  
    政权一回到劳动人民手中,便显示出无比强大的威力。昔日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伪保长王新邦一伙被赶下台,而几代当牛作马、饱尝人间疾苦的王新斗、王鲜方父子,分别当上了乡苏维埃主席和游击队长。在他们的带领下,一场轰轰烈烈席卷大路河的革命大潮,势如山洪暴发,汹涌澎湃,锐不可挡。恶霸地主惊恐万状,劳苦大众笑逐颜开。男女老少纷纷参加到“打土豪,分田地”的群众运动。
  

    “马克斯街”的戏楼已被称为“红军楼”。那时,群众从四面八方涌去,倾听红军干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和共产党的政治主张,群众的革命激情顿时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争先恐后地上台批判斗争恶霸地主,控诉揭露这些寄生虫、害人虫的罪行。随即没收大地主的财产,焚烧契约,收交浮财,开仓放粮,丈田分地,穷人从茅草棚搬进了地主的大宅院。

  “政权一回到劳动人民手中,便显示出无比强大的威力。”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表现了红色政权的强大威力。“恶霸地主惊恐万状,劳苦大众笑逐颜开。”表现了两个对立阶级的心理变化。这些句子表现有力,显示了当时的场景气氛和政治形势,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生机活力,喻示着革命形势的高涨的到来。接下是还乡团回来反攻倒算的罪行描写:

  红军撤离后,国民党反动派卷土重来,地主恶霸组织了“还乡团”,对劳动人民进行疯狂报复和血腥镇压。联防队长张建容、伪保长王新邦一伙,掳掠、焚烧红军家庭财物,四处抓捕流落红军和苏维埃干部、游击队员,极其残忍地对他们严刑拷打、刀砍斧剁、沉尸河池。共杀害红军战士4人,苏维埃干部和游击队员33人,致残、株连群众无数。
   
  县老促会秀钟乡分会提供的调查资料有以下记载:
  
    “1935年5月,16岁的红军女战士田姑娘,被还乡团押在马克斯街残杀碎尸,丢入粪池。
  
  “1935年5月,一名躲在荷花村8组黄家院子养病的红军女战士,已经奄奄一息,被还乡团搜出后,拖出院子,坠入门前河中丧生。
  
  “1935年5月,一名高大的青年红军战士,为照顾和掩护生病的小战士,双双被捕,在荷花村5组碉堡梁被还乡团杀害。
  
  “1935年5月,青岭村苏维埃主席齐镇功和身怀六甲的妻子张氏,在莲花村曾家河笔架岩遭到还乡团追杀遇害。
  
  “1935年5月,五乡苏维埃主席王新斗和他的儿子、乡游击队长王鲜方,父子俩受尽酷刑后被还乡团杀害于大路河新堰塘梁。”
  
      透过这些血泪班班的文字,我们看到反动势力的猖狂。作者由此而歌曰:掩卷而思:少小离家,血沃异乡,父老盼归,何等惶惶;夫妻舍身,父子取义,满门忠烈,感天动地啊!同时作者叹道:村落文化,尤其是代表先进文化的红色村落文化,不应该在新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消失,而是更加繁荣。

  作者善于抓住这些典型材料,具有一种质朴、典雅的生动。阅读本篇,让我找到了当年读《井岗翠竹》、《八角楼上》等的感觉。

  
  从结构:总分式,三合一


      本篇是先小段文字总揽介绍,再分三题专述本文提到的“三绝”。本文先写红军到秀钟的概况,这里有红军来秀钟建立苏维埃政权,农民翻身作主的喜庆描写,也有红军走后地方还乡团回来反攻倒算的疯狂屠杀与报复。再写一个女红军如何被敌人杀害,以及她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面前是如何坚贞不屈,给我们留下一个16岁的年轻女红军的光辉形象,让我们为之动容。最后再具体写一些红军石刻标语,展示红军留下的红色革命宣传,以及播下的火种是如何发扬光大。这种先总后分的三合一平衡结构,造成了众星捧月的客观效果,表达了一种红色文化的气势磅礴与恢弘。
      借物抒怀:边陲深山的“马克斯街

      这是写一条街,一条由徐向前、王树声领导的红四方面军驻扎于此之街,也是红军发动工农、点燃革命烈火和打倒土豪劣坤,实现当地一片红的胜利之街,当然也是红军走后,地主、还乡团回来倒算、疯狂镇压苏维埃政权及散落红军而落下斑斑血迹之街,故称“马克斯街”,想来也是别有一番深意。作者此行,恰逢马克思诞辰196周年,此非刻意,而纯属巧合,作者故将副题取为“写在马克斯诞辰196周年之际”,也就显得极有意味了。


      睹物思人:巨石“天葬”的女红军烈士墓

      这是一个惨遭敌人杀害的女红军之墓。这位女红军名叫田姑娘,死时年仅16岁。作者根据当地人的口述与回忆,发掘了她的坚贞与英勇。面对敌人的屠刀,为不牵连保护她的群众,她挺身而出,临危不惧,毅然走向敌人的屠刀,为捍卫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她英勇就义。真乃英烈千秋,光彩照人。作者在描述这一英雄事迹时,以墓地参拜、现场采访和深入核查等形式,搜寻和挖掘了英雄生前的英雄事迹及英容笑貌,在我们面前留下一个栩栩如生的年轻女英雄形象。作者深入采风,求真务实,得出的史料可靠,人物真实可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触景生情:鲜血染红的石刻标语

  秀钟的大路河有很多的红军石刻标语。全县仅存红军石刻标语46副,这里就占了22副,可谓数量之多。作者重点提到其中的10幅,尤其是两幅,一是“商人无论大小,在遵守苏维埃法令下,得自由经营!”指出“这副标语,不仅全县独有,还极富地域特色”,因此标语“只用了20个字”,就言简意赅地“集中体现了苏维埃政权的民主思想、法制精神和经济政策”;另一幅就是杀害红军女英雄田姑娘身后的那幅,“没收发财人的土地、粮食、房屋、财产,由穷人分享!”作者在这里补充交待了敌人杀害田姑娘的主要原因,“反动派如此对待一个小姑娘,就是因为她生前是红军宣传员,参加了镌刻石标。在反动派眼里,石刻标语比子弹更具杀伤力,因而以“十倍的疯狂,百倍增长的仇恨,"进行阶级报复。”作者文尾的抒发,也是水到渠成。他说,石无语,字有声,“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虽不新鲜,但不仅于当时执政者有用,也对如今乃至将来,都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足够令我们深刻反思。

  这段文字后面,作者小结并慨叹道,“纵览大路河红军石刻标语,尤如读了一本石刻史书。在倡导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苏区宣传战线上的革命先烈、前辈们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宝贵经验。红军石刻标语已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绝无仅有的文化奇观。它是激情燃烧岁月的永恒记忆,是镌刻在剑阁人民心中的不朽丰碑。”这段真情告白,激起了我们对红军先烈的深深钦佩,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充满美好希望,也时时胸中荡起豪情,有如当年我们进行红色革命教育期间,参观完红岩村后听讲解员的一番现场综述的效果,令我们在场每个人都被深深打动。


  从体裁:多文体融合

  我在分辨田先生本篇文体结构时颇费思量。也许,我是在有意寻找本类题材的一种新的文径。但在一般熟悉者的眼里,事情原本就没此复杂。

      一般地讲,本篇属文化随笔。本文的写作背景及其目的在本文的一开始就很明确,即为老促会组织,意在发掘红色历史,弘扬我地及至我国优秀文化。

      又是调查笔记(或访谈实录)。作者新闻信息采访能力在此得到的体现,结构基本是:访谈+背景+感观。作者采用访谈形式,每个事件背后插入历史人文。这样写的好处就是抓得紧,文字少,而背景实,铺垫厚。先是同车的县老促会秀钟乡分会会长齐坤章边下车边说,“大路河到了!”之后就是作者对小街情形的简要描绘。紧接是土生土长的青岭人老齐讲得一清二楚: “这条街原名龙凤场”,作者又对龙凤场来了番描绘,再插入一些关键性的景点介绍,如“路河的王(指王氏家族)惹不得,西庙场的李(指李氏家族)吃不得,青林口的蹇(指蹇氏家族)勾不得。”之后作了简要说明。又综写“青岭村老支书张银生、86岁的村民张汝兴等老人,为我们口述或提供图文资料,再现了当年共产党和工农红军,领导穷人闹革命的那一段难忘岁月。”之后就是详叙这一革命历史运动开展的情况,其中有几则县老促会秀钟乡分会提供的调查资料,说明革命成功的艰辛与不易,最后回到现实,以一首盛传的老歌,来升华革命火种的传播及与人民的深情。作者顺此提出地震毁坏后的老街的恢复重建问题。作者这种新闻调查和采访笔记的技法,使人读之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实的新鲜性,不失为一种好的表现形式。

      还是游记散文。游记就是有游有记,作者基本依据游览顺序,采用移步换景,写了“三绝”。作者来到当年被还乡团杀害的红军女战士田姑娘墓前,悼念和缅怀这位年仅16岁的革命先烈。

  作者以考究的笔触,根据青岭村李堂斌老人的介绍,解开了“一块约9米长、6米宽的巨石,斜卧墓后”的谜底,原来是1974年后的一个雨夜山崖垮塌,巨石落下所致,故称之这是“天葬”,作者由此感叹“苍天葬英烈,空冢见真情”。

      对女红军田姑娘的英雄事迹,也是通过对当年安葬英雄的后人王德云老人讲述的。

      关于游记我想啰嗦几句。当下游记难写,也许田先生是无意识,或早稔熟于心,故才这样掌控拿捏得妥当。我们一般的作者写这类容易情景分离,或衔接生发得不自然,我觉得作者是充分注意了这点,真正体现了贾平凹所说的,只有越实才越虚的观点。这就是事实本身可以说话,所以散文家应多借鉴小说家的写法,道理也就在这里。

  作者以极大的精力和热情,发掘出红军在我地秀钟活动的情况,这既有英雄事迹“报道”的真实感人性,也有史料存查的文献性,更有观赏的可读性,不失为是一篇少见的佳作。当然本篇田姑娘的英雄事迹可以合归一处,或许这样更显力量。同时作者也同样面临语言、文体、结构等的与时俱进问题。在此我也祝愿田中锦先生为我县的蜀道文化、红色文化、旅游文化及优秀的中华文化建设再著新篇!(2014,12,25  晨 家)

2#
发表于 2014-12-26 20: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4-12-29 10:37 编辑

从文字,结构,体裁三方面,一步一步介绍这部书,犹如纲举目张,纪实文学的价值就凸显在读者面前。

3#
发表于 2014-12-26 22: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五出眉心 于 2014-12-27 10:27 编辑

梁老师评书真全面,真深入。无论是语言风格,还是布局谋篇,抑或是选材组材、文体的研讨、以及英雄事迹描述,无不涉猎。佩服老师博学多识,
4#
发表于 2014-12-28 15:03 | 只看该作者
每每读梁老师的评论,都会沉入其中。令小妖学到很多。梁老师的品读正如眉心姐所言,谋篇布局,从结构、从抒怀、从选材,都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学习老师精彩的评论,小妖问好!祝福!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10:38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4-12-26 20:39
从文字,结构,体裁三方面,一步一步介绍这部书,犹如纲举目张,纪实文学的价值就凸显在读者面前。

也是首遇新体裁,具有尝试性,多多指教!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10:49 | 只看该作者
五出眉心 发表于 2014-12-26 22:04
梁老师评书真全面,真深入。无论是语言风格,还是布局谋篇,抑或是选材组材、文体的研讨、以及英雄事迹描述 ...

谢谢鼓励。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11: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4-12-29 11:34 编辑
蝶小妖 发表于 2014-12-28 15:03
每每读梁老师的评论,都会沉入其中。令小妖学到很多。梁老师的品读正如眉心姐所言,谋篇布局,从结构、从抒 ...


什么生动的一课哟,你太抬举我了。我们都是尝试、探索、摸索,应该彼此痛陈利弊才是。算是期待鼓劲,我会更加努力。希望多提意见。
8#
发表于 2014-12-29 11:31 | 只看该作者

不客气,梁老师!眉心向您问候!
9#
发表于 2014-12-29 12:57 | 只看该作者
这篇书评文笔老道,分开始的详细评述,让文章变得更形象更生动。无论是读这篇文,还是读文中原作者的部分文,都感到心无比的沉重,或许,这是红色文学的原因吧。
   新年到了,祝梁老师元旦快乐!新的一年,创作更上一层楼!
10#
发表于 2014-12-30 08:14 | 只看该作者
仍见他当年笔锋犹存,文字苍劲,笔锋新锐,对于人们熟悉的东西他也抓得住,表述活,具有一种质朴、典雅的生动。
-------------
难得。评论要写得好,也是同样道理。
岁末年初,山菊特来学习并感谢梁老师。祝新的一年:
吉祥如意,佳作多多!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0 18:39 | 只看该作者
高骏森 发表于 2014-12-29 12:57
这篇书评文笔老道,分开始的详细评述,让文章变得更形象更生动。无论是读这篇文,还是读文中原作者的部分文 ...

祝骏森元旦快乐!真的你的经历自那篇访谈后起,我为之思考了很久。面对许多诗人文学上的坚强而心灵的脆弱,你坚挺前行,希望永远是这样。路,有自通的,也有撞通的。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0 18:43 | 只看该作者
南山菊 发表于 2014-12-30 08:14
仍见他当年笔锋犹存,文字苍劲,笔锋新锐,对于人们熟悉的东西他也抓得住,表述活,具有一种质朴、典雅的生 ...

谢山菊。你来中财不久我就预感到你终会写出点名堂,后事的事实证明果如此。你不论写杂文、散文、评论议的特点很明显,是长处,思辨这件事是好事,祝你在自己的强项里勇敢开拓。我们都是文学的同路人。
祝元旦快乐!
13#
发表于 2015-1-2 12:45 | 只看该作者
梁老师的评论总是那么渗透,那么入境,那么全面深刻,而又有自己的新颖观点贯穿其间,读起来很有味道。祝老师元旦假期快乐。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1-4 11:21 | 只看该作者
康乔华 发表于 2015-1-2 12:45
梁老师的评论总是那么渗透,那么入境,那么全面深刻,而又有自己的新颖观点贯穿其间,读起来很有味道。祝老 ...

谢谢并问好。
15#
发表于 2015-1-10 20: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肖娴 于 2015-1-10 21:31 编辑

独到的评述中,有穿插我自己的观点,对所评述的文本抓得住核心,有理有据,读来宽泛。一篇精准优美的评论!
向星鈞版主学习了!并遥祝给我们多多提供“评论美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12:36 , Processed in 0.05374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