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70|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漂泊,深入生命的足迹 ——木行之2014年部分诗歌赏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2-28 15: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蝶小妖 于 2014-12-28 15:16 编辑

漂泊,深入生命的足迹
                   ——木行之2014年部分诗歌赏析

顾懿初

    木行之,本名廖松涛,诗人,现居北京。2011年1月创办民刊《北京诗人》,任主编。坚持“公益、艺术、独立”的办刊方针,用行动抒写了诗歌的纯粹性与诗人本真,为一千多名诗歌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著有诗集《漂泊的石头》。

        木行之,是我在网络上非常敬佩和尊重的诗人之一,不仅仅体现在他个人独立创办《北京诗人》这本民间刊物,从来没有收取入选者一分钱,免费赠送入选者刊物,更因为他的人格魅力和淡泊名利的品格,笑对人生的态度,均散发在他平时的言谈交流和诗歌中。这组诗歌是木行之2014年的自选集。我从中选几首来读:

一、深入生活的独特感悟

        美国诗人简•赫斯菲尔德认为“诗歌并不仅仅基于诗歌,它更基于一种彻底的有生命的生活”。这句话,我个人认为用在木行之身上也尤为贴切。且先看木行之的这首《根》:

    根,必须一弯再弯/才能把泥土抱紧/拧出土壤里的水分//根的一生都怕光/或许有一天离开土壤/见到了阳光/那就是死亡//死亡又有什么可怕的/请用刀细细雕刻/每一刀都切下血肉/留下永不变色的骨头。 ——木行之《根》

    每棵萝卜生来就受困于坑/每个坑里都埋藏着一砣血//贫瘠的泥土覆盖着/数不尽的血块子//它们夜以继日的膨胀/用血肉之躯挣破土壤//它们必须炸开自己/让血洒满这片土地。  ——木行之《萝卜》

        木行之的《根》,是一首对生活相当感悟的诗歌作品,他的诗歌有一种异构之美,让人读了有再想读一遍的劲头。《根》开头用一弯再弯这个词,非常形象地凸显了根的特性,字字句句的结构如根的结构成发散状扎入泥土、扎入生活,就好像毕加索的画一样,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和领悟能力。木行之在诗歌中善于将生活的整体切割成一个个元素,然后揉碎、打磨、重新组合,这是他对生活的独特领悟。当然,文字整体是相对激昂的,有思考的余地,我们看到,诗人从几个方面来描写根的,首先,这首诗几个分段之间有严丝密缝的联系,文字与文字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和留白,这就让诗歌有了嚼头,有了立体感,读完给我一种出奇制胜的感觉。其次,根本身就带有多种解释性,可以解释为生活,也可以解释为一种韧性与品格,或者是脚踏实地而又不屈不挠的精神。第三,文字的严丝密缝让诗歌具有从内向外,由里及表的思维,想象力随着诗人的描述在不断延伸,我甚至读到了诗人心灵深处的独悟,恰恰这份独悟让这首诗具有了一种力度或者说是力量,这种力量的爆发是这首诗歌不容忽略的前提和亮点。
        高尔基说:“要写的简练、紧凑,写主要的东西,而且要写得像钉子钉进木头那样,一切都钻入读者的心中。”所以,好诗歌是需要一品再品的,当我读完一遍之后再回过头来重读第一段,我发现,诗人正是运用了准确的判断力,运用从外部深入的方式,让诗歌更加细致扎实耐读:“根,必须一弯再弯/才能把泥土抱紧/拧出土壤里的水分。”一弯再弯、抱紧、拧出等词的运用,有加强效果的作用,让诗歌有一气呵成之感,所以我认为读这样的诗是需要慢慢咀嚼的,才能读出诗人构建的意境,才能品咂出深沉且富于美感的韵味来。根,其深远的意境更需要读者慢慢来领悟。正因为这首诗具有了外形与内涵的恰当融合,并凸显了根的心智、坦然与坚硬,这就是根的含义,给我们留下的是更多的从容与清醒,诗人的文字,让这份锐利、思考在生活中凝聚并存,而根,就是这样一个点,这个点,足够给我们留下思索的空间。
        与《根》相媲美的是另一首诗是《萝卜》。萝卜,同样深入泥土的物种,但萝卜的体验在木行之的诗歌中,表达得更为直接和深刻,潜藏在文字里的诗意辐射面更广,穿透力与语言张力都极大。《萝卜》采用了隐忍的抒写手法,诗人紧接着用近距离的接触以及大胆的涉及和描摹,文字运用之张扬、真挚、深入,读后内心禁不住叫好,一如这样的句子:“每棵萝卜生来就受困于坑,每个坑里都埋藏着一砣血”,你能从这这些文字中读出挣扎的痛,那是一种聚集着记忆、忧伤、困惑、疼痛的过程与生长,诗人情绪的表达手法相当丰富,且很有层次,敏锐的视角,直接切入生活的底部,其内心的悲悯和疼痛也让人为之共鸣。最后,我们来读读诗歌的结尾:“它们必须炸开自己/让血洒满这片土地。”在这两句诗句中,诗人运用了非常跳跃的语言,其意境的扩张张弛有度。生活的背景和现实的影子在诗歌的结尾都有所深入。诗人在这里直接将生命体悟化作诗意来作提升,这样的表达方式显得更加透彻,对生活的感悟尤其细腻深刻,大气自然。这就是我们常见的诗歌内在跨度的涉及和触摸,可以说超越了单调的抒情范畴,木行之运用萝卜不动声色地勾织,诗意如火般纯青。情感在他笔端进退自如、跃动自如,鲜活的画面联想与诡谲的意象融洽凝结,使语言呈现出陌生化的诗意效果。

二、修辞技巧的娴熟运用

        诗歌的用语,包括它的准确性、可理解性和感染力,都是展现内心情感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为修辞。修辞让诗歌多了一份情感的抒发,蕴涵着一股柔韧之美。如同音乐,可渗入诗人隐忍的念想和对事物的感叹中。

    一滴水/足以勾出柳树细长的眉/画出桃花粉红的腮//一滴水/足以让云儿流一场眼泪/让春天醉上一回//切莫!在桥头打劫夜色/一滴水足以照见/腰间别着的吴钩。 ——木行之《一滴水》

    蝉每喊一声/夏天就热一分//这个夏天滴水不漏/行人挥汗如雨//一朵睡莲不动声色/享用千亩水色//风趋炎附势/压低一排排树木。 ——木行之《夏天》

        《一滴水》正是这样巧妙的表达,让我印象深刻。这也是木行之诗歌路上一路漂泊的足迹和印证。整首诗歌干净、简洁、深刻。简单的意象在张驰有度的叙述中,让人感受着回味着。这种源自生活,而形于心灵深处的感触通过诗人剔透的表达后,给人一种感性的唯美和理性的思索。“一滴水/足以让云儿流一场眼泪/让春天醉上一回。”这是诗人在寻觅心的归宿,即便是一场眼泪、一滴水也要醉上一回。生活有时太过单一,时时提醒我们需要寻找、需要自我解构,这是一个痛苦但又充满诱惑力的过程,这一过程,随着诗人给我们展示的文字在静静流淌外,其内涵更像是一面镜子,写出了一滴水的性情与神韵,引人思索。
        《一滴水》之所以写得如此华丽却又不乏思考,这和木行之善于用寥寥数语就能勾勒无限意境的修辞手法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是木行之诗歌的特点之一:短而有味。曾经听人说诗是给少数人看的,也有人说是给普通大众人看的,我只是在想,诗,其实是给懂你的那个人看的。也就是说一个诗人要如何用精神之法来打动路过这些文字的人,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木行之的诗,更多的倾重于思考,那是一种站在现实之上的思考,思考之后,还能打动读者,这就是诗歌的成功。
        再来读木行之的另一首诗歌《夏天》:“蝉每喊一声/夏天就热一分//这个夏天滴水不漏/行人挥汗如雨//一朵睡莲不动声色/享用千亩水色//风趋炎附势/压低一排排树木。”这一段描写,诗人始终站在现实之上很平静的叙述,借用最普通的人或事物,用精神上的一种贯穿,来表达内心的一种感怀,仿佛诗人正在拧出自己,拧出一颗诗心。风趋炎附势,压低一排排树木,多么好的句子啊,最普通的人也能感受到诗歌中的一种夺人之美。所以不难看出,木行之的诗里的另一面同样丰富,让人回味诗歌本身内涵的时候也引发深思,即想到的永远不会结束,木行之诗歌的美还表现在他不需要用特别华丽的辞藻就能轻而易举展示华贵的美,俘获读者的心,正如希腊大诗人荷马的著名史诗《伊利亚特》,不用浓丽的词藻来描绘海伦的容貌一样,只轻轻几笔就能点出海伦的倾国倾城之美。这是荷马艺术的高超处,也是我们后人所赞叹不已的。

三、诗画结合的巧妙渲染

    小城三月,一刻千金/花朵争分夺秒给枝头着色//有红颜自南方来,带来烟雨/微风细细,小燕子穿走青衣//河水从城边流过/只匆匆一笔/画出小城的轮廓。——木行之《小城之春》

    风吹燃一池荷花/水中舞动的火焰//慌忙逃离的水鸟/划出一道道波纹//风经过湖面时/荷叶弯腰捂紧了衣裙。 ——木行之《荷》

        这两首小诗相对轻快一些。读后,我触及到美的力量所带来的那种亲临般的体验。《小城之春》诗人以无限丰富的笔调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陷入了一幅浓墨淡彩的画中,“河水从城边流过/只匆匆一笔/画出小城的轮廓。”只轻轻一笔,轻字用得多好啊,如春天的燕子,读这样一首诗歌,心情也随之愉悦起来,诗人所表达的或许就是在一种纯粹的时光里能安静徜徉的诗意背景,而我们,只需静静随诗人思绪的纷飞而纷飞,已然足够。“小城三月,一刻千金/花朵争分夺秒给枝头着色//有红颜自南方来。带来烟雨。”诗歌一开头就在铺叙一种情感的色调,苏东坡论唐朝大诗人兼画家王维的《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木行之的小城之春也给予我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感觉,优雅的诗句让诗歌的主旨,即情感的表现和对应的景象一起展示出来,画出轮廓。这种隐匿的抒情方式,让情与境达到统一,诗人再通过时间,季节、景色以及倾诉等方式,加倍强化思念,并且加强诗歌旋律的顿扬。
        与之媲美的《荷》,在意境的渲染上有相似之处。笔触所至,散发出纯净、简洁和成熟的韵味,飘扬着空灵的气息。许多优秀的诗句令空间无限张开。如:风吹燃一池荷花/水中舞动的火焰//慌忙逃离的水鸟/划出一道道波纹。舒缓的叙述,自然明晰的意象,丝丝入扣的渲染,如淙淙弦音,这就是这首诗歌带来的内心振动及感触。一行行诗如一幅画,语言舒张有度,意象出神入化,情感饱满却又不显张扬,诗歌最后一笔:“风经过湖面时/荷叶弯腰捂紧了衣裙。”唯美的表达与诗人展开感情的提升在诗歌的本意上巧妙吻合。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很注意诗人的用心,发现诗人对于语言的拿捏很有分寸,让诗歌拥有了艺术的美感。这种诗画结合巧妙渲染的创作手法,拓展了读者的阅读视野。

四、意象变化的多元化手法

    你信不信/那些虚度的都是最美的时光/比如无缘无故坐在河堤上发呆/看落日的霞光点燃满河火焰/又如独自走过深秋的枫林/枫叶扑簌簌落在肩上/你的身影被林荫道边高大的树木/越夹越紧/你无意在时光中起舞/只愿追逐流水的脚步/漂泊到天尽头/像一叶孤舟。  ——木行之《那些虚度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小时候,最怕打针/母亲哄我说:不疼/医生每扎一针/我几乎疼得喊一声//母亲的眉头紧皱一下/仿佛那针也扎在了她眉间/划过一道伤痕//如今,母亲年老有病/医生给她扎针/母亲若无其事/仿佛那针不是扎在她手上//而我的心却随针头起落/猛地疼了一下/那针分明扎在我心坎上。  ——木行之《打针》

        当诗歌的表现手法呈多元化发展趋向时,诗人们笔端的文字也日益丰富起来。木行之这首《那些虚度的都是最美的时光》,我先是被这首诗歌的题目吸引,接着被这首诗歌的语言迷住,读着读着又发现这首诗歌中的意象错落有序,令诗意顿现饱满又富无限魅力。比如这几句“比如无缘无故坐在河堤上发呆/看落日的霞光点燃满河火焰/又如独自走过深秋的枫林/枫叶扑簌簌落在肩上。”这些抽象的词汇在诗人笔下瞬间成为了具体的事物,你仿佛置身其中,那个无缘无故在河堤上发呆的就是自己。这就是文字的魅力,也是诗人的魅力,这些情感表达的句子就像一位酿酒师,酿出的香味散发出时光岁月的醇厚。这些情愫与虚度的横切面,在切开后散发出小巷深处尘封的香味,这种抒发与文字一起交融的组合令读者沉醉不已,这就是诗歌多元化手法展现的一个方面。
        木行之的诗歌多数短而精,简洁凝练的诗句中,给读者留下一挥而就的创意美感,仿佛一支笔在他手下,一笔就能画成一片森林。这种尽现意境的描写方法,有一种时光交替的坦然和短而精的诗意内涵,短诗不容易写,几行短短的诗句就要表达诗歌的主旨,这需要诗人具有深厚的文字功力。这首《那些虚度的都是最美的时光》闪着灵光的体悟片段,每一节都是源自灵魂深处的心音,潜藏着逝去的隐痛,读之感人至深。整体手法老到,语言精致,联展从容开阔,意蕴幽美。它同时去掉了长诗的散,具有了短诗的魂,个人认为,这样的诗歌更容易让读者接受。
        木行之的《打针》更是让我为之一震,个人认为这首诗的角度切入得非常好。我仿佛读到自己,面前晃过如此相似的镜头。诗人运用打针这看似小事实则是在呼唤一种亲情的回归,诗人通过打针来体验一颗母亲的心,这是诗歌的核心,也是该诗的亮点,这种亲情的倾诉呈现出母子之间深厚的感情,值得赞颂。而这种体验,正是我们要倡导的孝道,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生活的艰辛或忙碌,会疏忽一些细节,所以一个电话、一次亲情的拥抱、一次去医院陪伴亲人打针,都是我们感恩感念的回报的途径。诗人通过比对的画面,从小时候自己打针,仿佛扎在母亲心上开始,到如今,反过来母亲打针,仿佛扎在自己身上,这个体验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也是生活的过程。打针事件看上去虽小,然诗人的表现手法打破了已经形成的惯例和模式,那种心焦以及疼痛的心情跃然而出,留下了生活中我们逐渐找回的不可忽略的东西,那就是我们要找回的亲情。
        诗歌是需要倾心交流的,你对它付出越多,它回报你也就越多,就像生活。木行之,一个在诗歌路上不懈努力的歌者,他憨厚朴实的胸怀正如他的诗歌,在广阔的天地之间,默默耕耘着、奉献着……

2014.12.20-28日于上海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21:22 | 只看该作者
五出眉心 发表于 2014-12-28 16:52
眉心欣赏小妖对木行之诗歌的悉心品读,深深体悟木行之诗歌的精巧、灵秀,以及在舒展的画面中寄寓的 ...

谢谢眉心姐姐来读小妖,鼓励小妖。向姐姐学习。天冷,给姐姐倒杯热茶。抱个!
2#
发表于 2014-12-28 16:48 | 只看该作者
木行之在诗歌中善于将生活的整体切割成一个个元素,然后揉碎、打磨、重新组合,这是他对生活的独特领悟。当然,文字整体是相对激昂的,有思考的余地,我们看到,诗人从几个方面来描写根的,首先,这首诗几个分段之间有严丝密缝的联系,文字与文字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和留白,这就让诗歌有了嚼头,有了立体感,读完给我一种出奇制胜的感觉。其次,根本身就带有多种解释性,可以解释为生活,也可以解释为一种韧性与品格,或者是脚踏实地而又不屈不挠的精神。第三,文字的严丝密缝让诗歌具有从内向外,由里及表的思维,想象力随着诗人的描述在不断延伸,我甚至读到了诗人心灵深处的独悟,恰恰这份独悟让这首诗具有了一种力度或者说是力量,这种力量的爆发是这首诗歌不容忽略的前提和亮点。
3#
发表于 2014-12-28 16:51 | 只看该作者
一、深入生活的独特感悟
二、修辞技巧的娴熟运用
三、诗画结合的巧妙渲染
四、意象变化的多元化手法

4#
发表于 2014-12-28 16:52 | 只看该作者
        眉心欣赏小妖对木行之诗歌的悉心品读,深深体悟木行之诗歌的精巧、灵秀,以及在舒展的画面中寄寓的深情与哲思。感谢小妖将自己与诗人心灵的共鸣以及审美认识分享给大家!问好!
5#
发表于 2014-12-28 16:58 | 只看该作者
从四个方面,对诗人的诗歌进行点评,全面而准确。这对诗人是一种推介,对读者是一种提升,我们应该为这样的力作鼓掌!
6#
发表于 2014-12-28 20:10 | 只看该作者
非常难得的一篇精华诗评。可以说评者是用情之深,对木行之的诗歌,以及他的人品都诠释的完美无缺。
这是一篇非常有良知的诗评,当然,良知的诗评我们必须要把它用在有良知诗人的诗上,方才有价值。
   木行之,是一个,所以,小蝶的诗评就无形之中感染了每一位读者。
7#
发表于 2014-12-28 20:19 | 只看该作者
刚查了一下,木行之竟然小时候跟我吃过一河的水。
8#
发表于 2014-12-29 11:18 | 只看该作者
我一直认为,选读之评,不失为一种很聪明便捷的评论技法。本篇抓住作品特点,结合个别与一般的辩证进行深入评析。很欣赏。
9#
发表于 2014-12-29 17:1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小妖精彩、独特、散发着诗性光茫的诗评。
好几年没来中财了,一来看见小妖这个诗评,感觉小妖的诗评与诗歌一样,写得很棒,很出色!


准备转载博客上去,等过了中财计酬时限间隔。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21:21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4-12-28 16:48
木行之在诗歌中善于将生活的整体切割成一个个元素,然后揉碎、打磨、重新组合,这是他对生活的独特领悟。当 ...

谢谢高老师鼓励,写评论,小妖在这里学到很多。感谢老师们对我的支持与帮助!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21:24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4-12-28 16:58
从四个方面,对诗人的诗歌进行点评,全面而准确。这对诗人是一种推介,对读者是一种提升,我们应该为这样的 ...

谢谢高老师一直对小妖的鼓励。每次都这么尽心指导,小妖非常感动。祝福您!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21:30 | 只看该作者
高骏森 发表于 2014-12-28 20:10
非常难得的一篇精华诗评。可以说评者是用情之深,对木行之的诗歌,以及他的人品都诠释的完美无缺。
这是一 ...

骏森哥哥说的真好。确如你所说,行之哥哥是一个有良知的诗人。非常值得人敬佩!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21:31 | 只看该作者
梁星钧 发表于 2014-12-29 11:18
我一直认为,选读之评,不失为一种很聪明便捷的评论技法。本篇抓住作品特点,结合个别与一般的辩证进行深入 ...

谢谢梁老师对小妖的鼓励。很感动,小妖在这里,在老师的鼓励下,渐渐对写评论有了眉目。小妖问好老师!祝福!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21:32 | 只看该作者
木行之 发表于 2014-12-29 17:17
感谢小妖精彩、独特、散发着诗性光茫的诗评。
好几年没来中财了,一来看见小妖这个诗评,感觉小妖的诗评与 ...

行之哥哥好。谢谢前来鼓励小妖哈。是你的诗歌写得好,打动了我。还有你为诗歌所做的一切,打动了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4 07:59 , Processed in 0.05922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