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84|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陪母亲岳母看杂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8 2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31 编辑 <br /><br />
           早就想陪二老出去散散心,只因琐事缠身终不得闲,无奈一拖再拖。看着老人双鬓的白发,我越发感到如芒在身不行不快。新年的色彩还没褪去,身后的琐事将接踵而来,偷的一天空闲去偿还我一个小小的愿望。
      漳卫新河的水被冻的咯吱吱呻吟起来,脚下的小桥越发的颤颤发抖,仿佛随时就要垮掉,将我们一家统统抛入河中,将溅起的浪花当作新年的爆竹。漳卫新河为黄河故道,文化积淀深厚,杂技文化源远流长,著名的宁津杂技南北八寨在这里、有“千台戏”之称的黄镇杂技盛会在这里、红牡丹故居也在这里,让这个潺潺的小河飘着杂技的味道。我拉着二老、妻、儿子,向吴桥杂技大世界驶去,车后飘下老人时断时续的各种托辞声。众所周知宁津吴桥是世界著名的杂技之乡,其文化积淀深厚,杂技、美食、斗蟋、武术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宁吴二县曾隶属天津、沧州、德州等,今虽分属两省,但经济文化,乡情民风依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宁吴二县出刁民’虽不是贬义词,却折射出两县在全国的影响力。车子沿着宁吴路一路向西,过高铁,越高速,钻铁路,穿国道,望运河,终于远远看见江湖文化城那高大巍峨的城墙了。     
  
       虽离吴桥不过几十里地,虽数十次到过吴桥,可去杂技大世界还是第一次。城门口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停车场、公路边、花园中到处是车子,到处是人。宁吴二县有过年进香祈福的风俗,大年初一拜过年便有人去泰安泰山进香许愿,有去李满碧霞祠的,也有像我们去吴桥小泰山的,所以各种卖烧纸的、卖高香的、卖各种纪念品的比比皆是,吆喝声此起彼伏。我们被滚滚人流推搡着涌入购票的窗口,几个窗口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似羊场,如蜿龙,人声嘈杂缓缓前进。购票的任务自然落到我这个男子汉的身上,儿子只有七岁紧紧的跟在我身后,面对如林的人群毫不畏惧,前面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高高的个子,乌黑的长发,和高雅的气质,即使是在滚滚人群中,也丝毫淹没不了,她是接替男友来到队中的,前面的男人似乎贴她太近了,将双手挡在胸前,一脸的无奈,片刻男友挤了进来,想接替她为她排队解围,却被支走了。我好奇的问她为嘛不让男友来排队,非要自己在这受罪,她笑了一下,脸绯红起来,舍不得他受这个罪。通过交谈得知他俩是东光县的,过年刚从外面回来正准备结婚,今天是来看杂技的,说着脸上露出幸福的表情。队伍还在缓缓蠕动,儿子被挤的紧紧贴在我身上,连转身都成了问题,我必须将儿子送出去人群,儿子偏要和我在一起,我又不想放弃接近窗口的胜利,怎么办?我正犹豫不决,她明显发现了这一切,回过头来幽幽的说:“你先带孩子出去,我给你代买,你如果信得过我”。我求之不得,粗略的算了一下将钱塞给她,领着儿子挤出人群,站在出口处等她,一个男孩走到我身边和我打招呼,我才认出是女孩的男朋友,他和我聊了很多直到女孩买票回来,才双双离开,我才明白他俩是怕我担心票的事,一种感激之情由内而发,我正望着背影发呆,他俩又回来了:“刚才你给我多少钱?”她问,我一脸的疑惑,莫非他俩还要“好处费”,“320怎么了,扑哧一声她笑了出来:”你的票一共是310块,你给了我320,还给你“我木讷的接过钱,不知说些什么,他俩已飘然而去留下一股幽香越来越浓。
       进入江湖文化城,里面也人满为患,亭台走廊,石凳小院,剧场地摊,也都是滚滚人流,有的场子正在表演,人是里三层,外三层挤了半天连半个演员的影子也没看见。我情绪不免有些低落,二老将近耄耋之年,和众多的年轻人抢座位赶场子吃的消吗?回头看见二老轻松的表情,将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在江湖文化城看表演不象在剧场可以占地为坐,一直看到结束,在这要赶场。所谓赶场,就是在这个场子看完一段,马上要赶去下一个演出场子,不然就像人们常说的,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第一站来到素有“吴桥八大怪”之称的吹破天。吹破天原名叫何树森 是中国武打巨星石荣光的唯一弟子,他从小学艺,二十多岁凭一支唢呐吹出了名堂一度吹到央视“想挑战吗”和“我想上春晚”等,人气很是了得。他还涉足影视,在《风雨桃花镇》中出演重要角色。今天终于见到活的了,挤进场子去近距离接触这位传奇人物。何树森先生三十多岁的样子,身材不高微胖略黑,留一小平头,多少有点喜剧元素。他坐在当中手持一唢呐,吹的声响透亮,蜿蜒百回,给人以听觉的享受,旁边配以笙、鼓、钹等伴奏,可谓悦耳动听。不时来个双唢呐齐响,或以鼻子吹之,又或拿起茶壶当乐器,还曾拿出半米多的大型喇叭照样吹的声音震天。他演出时会和观众形成互动,调动演出气氛,妙语连珠,诙谐幽默一副东北二人转演员的风格,时不时的将观众逗得前仰后合。他还有一绝活,将一点燃的香烟含入口中,然后再吹唢呐,烟雾和音乐一起从喇叭口中飞出,十几秒后张开嘴继续抽那颗上没熄灭的香烟,让人叫绝。唢呐俗称喇叭,在漳卫新河两岸数百里内,极为普遍,婚丧嫁娶,生日开业无不出现他们的身影,已成为当地的一项民俗。众多的唢呐乐队和小剧团里,都有一名或几名像 何树森 的“大号”,在东光的后店周边差不多村村都有乐队,那可是纯民间的文化。可像何树森 一样吹出名堂的只此一人,足见 何树森造诣之高 ,功底之深厚。
       耍猴在我小时候是司空见惯的,在那个生活水平和娱乐方式还贫乏的年代,在闲暇里看一场电影或一场猴戏无疑是一场文化盛宴,那时候耍猴的可不像现在一切为了钱,他们的动机很单纯,就是为了要口吃的填饱肚子。大家看着猴子和人斗智斗勇,相互抵赖的样子,都忍俊不禁,儿子更是笑得前仰后和,不亦乐乎。与猴戏毗邻的是气功表演,什么钢枪刺喉,钢丝绕颈,手劈砖头。最惊险的是上刀山了,一个二十左右的把式光着脚一溜烟爬上十几米高的刀山,刀山摇晃不止,动作接连不断,掌声连成一片。
         
       随着人流我们来到了杂技大棚,虽然离演出还有一段时间,可里面已是人山人海接踵挨肩,有恋人一起来的、有一家三口来的、更多的是组团来的,无论哪种都带着甜蜜的微笑,洋溢着快乐的音符。我们随着人流向前涌动,就像大海中的一粒沙,一粒小小的沙,意识是自己的,身体却成了大海中的一员随波逐流,终于在一个角落停下来,犹如驶进了温馨的港湾。大家都坐下来,耳边一片嘈杂之声用“人声鼎沸”形容在合适不过,再或者说是波涛震耳,总之是叫人受不了。演员终于在人们的殷殷期盼中缓缓出场,大有“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境界。 第一个节目是车技,几个年轻的男女演员骑着独轮车在 圆形的舞台上飞奔起来,一会倒立,一会横卧,一会又在行驶中互换车子,一会四五个人都上了一个车子,引得一片掌声。高空蹬碗也很惊险,一女子骑着独轮车,将脚尖上碗抛起来,在空中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碗稳稳地落在头上。演员一面要骑着车子掌握平衡,一面又要踢腿将脚尖上的碗抛起,既要掌握力度,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知演员在台下吃了多少苦。尽管有点失误,观众还是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后面的柔术、蹬缸、跷跷板也都精彩绝伦美轮美奂,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出了杂技大棚,我们登上城楼。几盏大旗在寒风中呼呼作响,几门大炮架在城楼的垛口上,尽管都是现在的仿制品,可仍有一股震撼力充斥心田,让人敬畏不已。儿子拉着母亲的手,又蹦又跳,一会拍拍大炮一会扶扶旗杆,一会又抱住垛口,兴奋不已,对了,儿子常说长大去参军,要带兵打仗,是不是把这当成战场了,看着儿子的严峻的表情,我不禁生出几多怜悯,将几句即将脱口而出,取笑的话又咽了下去。也许在儿子看来,此时此景早已触动他那天真幼稚的心灵了。
       从城楼上下来,在小泰山下,儿子选了一柄和他一般高的关公桃木大刀,舞起来呼呼作响甚是威风,引来无数的香客侧目、注视,母亲拉着儿子的小手满脸写满幸福,就像小时候拉着我的手一样。将近六旬的母亲和岳母自苦难中逶迤走来,经历了太多的不幸和苦难,满脸的镌痕、微驼的脊背、花白的头发,无一不在诉说着那段历史。以至于融入现在的生活的她们,仍然长吁短叹,儿子却成了他们的开心果,尽管儿子不会撒娇、不会逗他们开心、不会为他们分担什么。可只要儿子站在面前,他们就有了闪亮,就有了笑容,就有了支撑她们振作的无限动力·······
        今天的太阳好温暖啊!母亲说。

         
            

2#
 楼主| 发表于 2015-1-8 21: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32 编辑 <br /><br />怎么搞的,我太笨了,连个帖子也发不好,那一大片字母怎么才能删了?
大家多包涵

3#
发表于 2015-1-8 21: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32 编辑 <br /><br />怎么搞的,我太笨了,连个帖子也发不好,那一大片字母怎么才能删了?
大家多包涵[/quote]
重新编辑一下么

4#
 楼主| 发表于 2015-1-8 22: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32 编辑 <br /><br />谢谢,我试试

5#
发表于 2015-1-9 10: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32 编辑 <br /><br />还给你“我木那的接过钱    标点不对,“木讷”吧
文章整体还是不错的,收尾有些快,可以再斟酌下。另外,文字有些粗糙,有些字句处理得不太恰当。
问好张老师。

6#
发表于 2015-1-9 11: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32 编辑 <br /><br />翔实的记述文字,画面感强,也蕴涵着一份浓浓的孝心。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9 19: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32 编辑 <br /><br />还给你“我木那的接过钱    标点不对,“木讷”吧
文章整体还是不错的,收尾有些快,可以再斟酌下。另外 ...[/quote]
谢谢版主指点。问候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9 19: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32 编辑 <br /><br />翔实的记述文字,画面感强,也蕴涵着一份浓浓的孝心。[/quote]
谢谢老师,有空来宁津做客,

9#
发表于 2015-1-10 14: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32 编辑 <br /><br />既然是陪看演出,当以描写两位老人的感受为要。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20: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32 编辑 <br /><br />李老师指点的对,小刚记下了。问候

11#
发表于 2015-1-12 21: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32 编辑 <br /><br />为你的孝心点个赞。现场感很强的文字,让人如临其境。

12#
发表于 2015-1-14 14:02 | 只看该作者
陪母亲岳母看杂技,过程很是热闹。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没有正面去描写母亲,想来年迈的母亲心里是高兴的,也就有了她那句“今天的太阳好温暖啊!”。久不见,问好张老师!
13#
发表于 2015-1-14 15:06 | 只看该作者
为你的孝心点赞。支持
14#
发表于 2015-1-15 12:57 | 只看该作者
描写细致和场面感强,若再添加一些二老的感受,则会更好。拜读,问好!
15#
发表于 2015-1-15 13:01 | 只看该作者
一份孝心,一分温情,想起那首《常回家看看》。
学习了,问好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1 21:23 , Processed in 0.06272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